星期三, 12月 19, 2001

我懷疑

  我懷疑,我這些日子來的散漫與墮落,是在逃避對自己能力的挑戰,或許連這樣的懷疑,都不過是一種鴕鳥心態。實習那一年,我實實在在地付出一些心力、成長許多,但我也清楚知道,那些都還沒有把我逼上的極限的邊緣。重回學生的身份,本該是不斷自我成長的契機,然而卻連「挑戰自己」的想法也消失殆盡。我為自己辯護,說想要找到這二年的重心與意義,不要隨著社會的無形控制而理所當然地向前猛衝,當我覺得這一切有意義,才能夠堅定地邁步前進。但這樣的說辭,在被逼迫面對現實時,卻難以說服矛盾的自己。我到底,該懷疑什麼?那些寄生於心靈的謊言,隨著自己的視而不見,早已與血肉緊密連結,要如何才能,割捨?



  回顧這些日子,如果我的生活仍與大學相同,是否就代表「我不曾成長」?或許研究所這兩年,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只不過老天要你嘗試不同的生活節奏與步調,培養不同的心胸與視野,而我卻自作聰明地閃躲逃避。當思考一學期,卻沒有答案時,我該清醒明白,那些有意義的答案,從來不曾是自己顯現的。



  當這一陣子混亂過去後,期待將來的文章不再以迷惘與矛盾為出發點,而是找回從前那種對生命的感動。每一天,都能寫著讓自己開心、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字句。

不知死活的悠閒

  凌晨一點五十三分,漫步在飄著細雨的街道,車輛從濕漉地面滑過的聲音,在靜謐的深夜竟是如此地悅耳...沁涼輕巧地貼附著肌膚,城市燈火襯著濛濛雨絲,一種許久未有的感覺隱約地浮現。竟然,這一刻,呼吸可以如此地輕鬆自然...



  時間,在這樣的情境下彷彿也沈睡了,不再趕著你唸書、趕著你寫報告、趕著你上課、趕著你追尋人生的方向...為什麼會有時間?當沒有生命,時間有意義嗎?然而把生命化約成時間,是多麼可悲?發現自己的生命卻在追著時間,這樣的生活,只不過急忙地趕赴下一站、盡力衝向終點,生命變成競賽。生命只是可分割的數線?只是加加減減的里程數嗎?只是1+1+1+1+...=∞的數學題?



  品嚐完冰淇淋、寫完這個月第一篇心情隨筆,短暫的悠閒之後,仍舊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凌晨二點二十五分,頓時塞滿腦袋的是原文、報告與期限。剛剛的一切,只能算是對現實的「出軌」,對於這樣不知死活的悠閒,該如何評價呢?嗯,某種程度算是,對生命的勇氣吧!

星期一, 12月 17, 2001

Nancy Chodorow

碩班報告‧李昆翰


一、生平簡介與理論脈絡

出生於1944年,Chodorow成長的60年代正是新左派與女性主義興起的世代。1966年取得社會人類學學士,1974年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1974年她出版一篇論文《家庭結構與女性人格》,是她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母性的再製》的前奏,這本書建立她在女性主義與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地位。從1985年到1993年,她繼續擔任社會學教授,同時接受舊金山精神分析學院的訓練,現在她是有證照的臨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治療師與社會學家。從《母性的再製》之後,Chodorow寫了三本書《女性主義與精神分析理論》、《女性特質、男子氣概、性徵》、《感覺的權力》,每一本書她都融會精神分析學與社會理論,主要關注於女性主義、性別與主體性的問題。


當她開始她的社會學學術生涯時,女性主義文化與精神分析學是相當敵對的。著名的女性主義認為弗洛依德傳統是父權的、結合對人類主體性的生物決定論解釋。當70年代中期,Chodorow開始融合精神分析學進入她的性別研究時,她是處於學術女性主義的邊緣位置。當1978年《母性的再製》出版後,她挑戰了反弗洛依德正統的激進女性主義,並且幫助顛覆它。反對性別人格的生物性解釋,《母性的再製》強調文化決定,並且反對之前著重角色理論的社會學解釋。Chodorow的性別人格理論,在接下來的著作中進一步闡述,對於社會科學與人文各學科持續產生影響。


身為對人類主體性有興趣的社會理論學家,Chodorow她持續且尋根究柢的與弗洛依德的思想與遺產交戰。她與弗洛依德傳統的協商表現於雙層的關注:將分析帶入女性發展、給予人格發展過程中母親的角色應有的重視。受到Klein和Winnicott的影響,她也注重人格在內在與外在客體世界之間轉移的重要性。具備社會學者與精神分析學者的雙重能力,Chodorow有興趣消溶兩個學科的界線,藉由提倡對自我的瞭解,認為它是文化與精神兩者的建構物。


二、社會理論與貢獻


(一)性別差異的自我(The Gendered Self)

《母性的再製》(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一書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討論:典型的父權家庭結構,在性別人格上產生不同結果。在家庭中,主要的照護者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女人主要是「母親」,而男人主要從事家庭外的工作。早期的幼年經驗可能產生不同類型的人格,在父權家庭結構下所產生的女性人格,傾向於與他人相關連,自我與他人和世界是相連接的;男性人格則傾向於拒絕與他人接觸,與他人和世界是區別而分離的。


第二部分解釋性別人格如何再製家庭結構。性別人格再製父權家庭結構,藉由男性傾向於家庭外的工作,女性則喜好在家庭中的照料工作。職業偏好的性別化促成性別分化的再製,例如勞工與母職。


1.性別人格的發展

Chodorow的分析圍繞著早期兒童發展,三個大體上清晰而部分重疊的時期。在第一階段-前伊底帕斯時期,是由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二元關係所支配,嬰兒一開始處於與母親、世界一體感的情境中,無法區分「me」與「not me」。不同於傳統精神分析的觀點,認為精神的性別化始於較晚的伊底帕斯時期,依照Chodorow的看法,在前伊底帕斯時期,精神開始被建構為男性和女性。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主體是母親,她自戀地認同女兒,感受她為自己的延伸或複製,因此女兒感受到強烈的前伊底帕斯聯繫,比兒子更強烈、時間較長。這種與母親持續而強烈的一體感,阻礙女兒分割與個性化的能力。相反地,對於兒子,母親傾向依附地關連,視兒子為他者。對於前伊底帕斯時期的母子共生關係,弱化了強度、縮短了持續時間。兒子失去了與母親的一體感,促使他朝向分離與個別化。


在伊底帕斯階段,有兩個差異是非常關鍵的:在進入伊底帕斯時期時,女孩傾向帶著對與母親的前伊底帕斯聯繫,而且從對母親的愛轉移到對父親。這樣的差異,導致男性的愛傾向於獨佔與二元,而女性的愛傾向於擴散。在這個時期,男孩主要的關注仍在母親身上,但是依戀從共生轉為情慾的感覺,視母親為他者。相反地,女孩在前伊底帕斯聯繫與對父親情慾、伊底帕斯的愛,達成平衡。按照弗洛依德的解釋,女孩的伊底帕斯經驗是與男孩對稱的,依照Chodorow的修正觀點,當女孩部分地感受母親為對手,甚至對母親更加迷戀,對父親的愛,支持而非取代對母親的愛。男孩學習感受愛為二元經驗,增加對母親伊底帕斯的愛,以及前伊底帕斯情感所產生的壓倒性力量;女孩學習感受愛為三元經驗,壓倒性力量較弱,但本質上更加衝突,必須在兩個依戀對象的需要之間協調。Chodorow認為父權家庭結構下所產生的女性自我,傾向於被賦予相關的複雜性。


第三個重要的時刻集中於男孩和女孩解決伊底帕斯情結,以及壓抑對母親和父親情慾依戀的方法上。男孩對於母親的愛的強度與獨佔,需要特別的劇烈的壓抑行為。女孩對父親的愛比較不這麼強烈,傾向於以較溫和的方式壓抑她們的伊底帕斯情感。因此,當男孩強力、嚴格地使自己分隔於前伊底帕斯與伊底帕斯情感,女孩較少受到那些情感威脅,可以與它們保持持續地連結。


2.性別人格與家庭結構再製

不同發展路徑的結果,就是人格的性別化。女性為主要照護者的家庭結構,可能導致關連的女性自我與拒絕關連的男性自我。從前伊底帕斯依戀開始,女孩就獲得與他人或世界連接的強烈感覺,因此女孩可能持續注意與他人的連接關係,被賦予較強的能力去同情、撫養和照護;對於個別化與自我與他人界線的劃定上有困難;對於它們偏愛與行動的情緒起源較開放,和對他人的說服與判斷一樣。相反地,男孩被強力脫離前伊底帕斯時期,可能有要個別化自我的感覺,與他人和世界隔離。相對於女性人格,男性人格較少依據偏好的情感根源做決定,而是以規則、一般分類、抽象原則為考量基礎。最後,對於男孩,性別認同的建立,傾向於較脆弱,因為它的定義是藉由對抗女性與母性的他者,而這些人又是男孩有意無意矛盾地感覺深深依戀的。為了解決這樣的可怕的女性特質,男孩與男人藉由一連串防禦的測量,來界定男子氣概與女性嬌柔的明確界線。


3.理論的修正

在之後對於性別人格的著作中,Chodorow對《母性的再製》提出了兩個重要的修正。首先,她修正了因果的聲稱:家庭結構和人格的性別化,產生社會中的男性支配。在《女性主義與精神分析理論》的序言中,她提到「我不再認為單一要素可以解釋男性支配」。而在《母性的再製》暗示女性的母性是男性支配的原因或主要動力,她之後修正為是「重要因素之一」。


《母性的再製》對於性別人格,提供了一般趨向的解釋,在後來的著作中,Chodorow發現特質與變動存在或跨越性別,於是反對一般化的精神分析性別理論。反映她的精神分析訓練,她對特例獨特性、複雜性與任一個體精神的特質的臨床觀察,以及增強脈絡的重要性、具體性、和個人特徵,她發現了差異在弗洛依德的女子氣質概念、選擇的性徵、以及男性與女性愛的模式。


(二)關係個人主義(Relational Individualism)

Chodorow對於關係自我的思考,受惠於Winnicott的理論,與他人聯繫的過程中,自我是主體,而非客體。人類自由必須概念化於關係的觀點,也就是一個情境被自我行動經驗,與他人產生「創造性的」、「多數人能瞭解的」的關係。在《Beyoud Drive Theory》中,Chodorow帶著關係的、多數人能理解的的瞭解,進入與左派弗洛依德社會理論的對話。作為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者,Chodorow極力主張理論家去從事對自我與自由關係的理解。


Chodorow最新的書《感覺的權力》,提出她的雄心與廣泛的說明去處理人類主體性的問題。將自己與50年代那些使用精神分析去研究人類成就與文化生活的理論家並列,Chodorow組織她的論述環繞著核心論點:個人意義是在精神與文化的聯繫中被建構的,不是忽略另一方,應該視為交融的過程。Chodorow分析的出發點是「個人意義是藉由轉移、投入、投射和幻想的過程而產生的」。空間上來說,意義的產生不全部源於「內在」,也不全源自「外在」,而是兩者的交融。時間上,意義的產生不全在現在,也不全來自過去,而是兩者的糾結。在這本書裡,Chodorow置身於中間位置,一方面心理分析學者,希望阻擋文化在個人意義建構的角色,一方面文化理論家與社會科學家,希望阻擋精神在個人意義建構中的角色。她試圖縫合狹隘心理學派與狹隘文化決定論間的裂縫,首先談論性別,然後談論一般的主體性。


三、評價

依照Chodorow的弗洛依德與女性主義觀點,當沒有考慮到社會是由精神所構成的,一個人不可能建立關於社會生活的理論。關注於精神分析學「客體-關係」的部分,特別是前伊底帕斯時期的母親,她的文章幫助精神分析學概念的普及。而對女性發展提供有影響力的解釋,去除父權的正統,Chodorow在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精神分析學的建立,扮演重要的角色。


受Chodorow影響的學術團體,可分為兩個部分重疊的群體。第一個,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源於Chodorow關於性別的著作,向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介紹了一種特別的女性主義觀點。這個觀點想要發現、重新評價受忽略的女性聲音與觀點;同樣地,這個觀點想要發現、貶低受到過度重視的男性聲音與觀點,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相對脆弱的自尊和不安全的性別認同,以及透過侵略、厭惡女性、劃分界線來維持自我與男子氣概的傾向。她的影響力及於社會學、人類學、古典著作、政治科學、文學、文學評論等等。


第二種學術團體受Chodorow關於主體性的著作所影響。她在精神分析學與精神分析學女性主義社會思想中,帶動「關係的思考」。在精神分析學中,她的著作對於女性發展的概念與性別人格,以及美國關係精神分析學,和「客體-關係」的普及與澄清,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社會思想中,Chodorow的著作形成新興的理論,在主體的關係概念以及多數人能瞭解的人類解放定義上,尋求建立社會理論。


四、爭議

對於Chodorow的批評主要來自三個廣泛而部分重疊的領域:文化與社會、精神分析以及政治。


(一)文化與社會

對於Chodorow的文化或社會評論,從《母性的複製》出版一直持續到現在。這些評論都對Chodorow處理社會和文化現象時,在經驗上與理論上的薄弱感到不滿。她對於性別化的分析,簡化個體的決斷為家庭結構的單一原因,而她對於社會再製的分析卻簡化性別人格。這些評論宣稱,她忽略廣泛的社會因素,物質和象徵,也會形塑人格並且促進社會再製。最近,《母性的複製》的批評除了性別人格,也跨越了階級、種族、族群、國籍,不同的人格型態也會受不同社會場所所影響。這本書基於精神分析學的臨床文獻,資料明顯地來自白人、歐洲和北美的中產階級父母,卻宣稱是關於一般女性與男性的人格。


從《母性的複製》的寫作,Chodorow就感受到這些批評的力量。她繼續視性別人格為有根據且有用的,但她也更加注意到多變的脈絡因素。在《感覺的權力》中,她提到意義是產生於特殊、歷史的精神與文化的糾結之中,然而她的興趣還是在於前者。


(二)精神分析

第二類評論圍繞著Chodorow對於精神的解釋。臨床精神分析學家批評Chodorow忽略驅力與肉體的角色。在最近的著作,她修正她的立場,並且開始將驅力與肉體的中心整合入「客體-關係」觀點。有些評論家挑戰她性別化解釋中的特殊時刻,以及關於分析中的母親能動性(著重對女兒自戀的認同,對兒子依附的關連),而其他的則希望在性別化與發展過程中,有更多關於父親角色的闡述。


(三)政治

第三類評論,部分與前兩類重疊,涉及Chodorow學術的政治暗示與言外之意。雖然Chodorow的著作在取向上,主要是解釋與陳述多於規範與規定,爭論環繞著她分析中的規範與政治暗示。首先,一些評論者視Chodorow的著作具有保守政治特性。Chodorow對於不同性別人格的解釋,提供了某些性別刻板印象的再製。描述女性為關係的、同情的、有愛心的,這些評論者爭論,Chodorow正常化社會與政治建構的陳述,而包含白人、雙親、中產階級、戰後美國核心家庭的價值觀。部分回應這些評論,在Chodorow最近的著作,可以發現性別與性徵的選擇概念。


其次,有一些評論發現Chodorow的轉化政策是不適當,缺乏考量社會決定、物質與象徵、形塑性別認同與人格。Chodorow希望藉由家庭結構的改變來轉變社會,尤其是藉由共同養育的實施。在《母性的複製》第二版的序言中,她沖淡原本已經極簡單的男女平等主張,因為發現任何想規定道德與政治觀點基礎的嘗試,是困難重重的。


五、延伸思考

(一)我們的教育中,對於母職或母性的教導,是否著重於女性?

(二)父母共同「養育」子女,是否可行?兩個都是「母親」,對孩子發展是否有益?

(三)若人格早在兒童就已定型,教育能發揮多少功用?父親當母親,有多少可能?

(四)對於精神分析學的理論,是否有本土化的研究?

(五)透過女性主義的觀點,對於教育有何反省?

星期四, 11月 22, 2001

遊魂

  又遊蕩了一個月,本以為十一月會慢慢地找到自己,但仍然沒有什麼改變。除了應付報告與作業的進度,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計畫或期盼,但與從前一樣的,最多的時間還是在遊蕩。一天又一天地,聽著、唸著、寫著、說著...我不懂我到底掌握了什麼,我比從前又成長了多少?我承認我沒有用心在研究所的課業上,因為更悲慘的...我甚至還沒有找到念研究所的目的。當別人念得心領神會、能說得頭頭是道的同時,我只從書本課堂報告中,得到種種雜亂的「感覺」。有感覺,算是成長嗎?



  放在師大宿舍的伺服器掛了,老了...還能要求什麼呢?Linux、php+mysql的環境也隨之而逝,不過我目前也沒有動力再去學習。把網頁轉移到kimo,單純地以html呈現,至少不用再擔心伺服器的問題。而簡單,有時候才是最直接的呈現方式。



  凌晨四點四十六分,好久沒有在這個時刻悠閒地聽音樂。遊魂找不著身體,只能在種種的感覺中尋求棲身之處,而即使是這樣短暫的幸福,也足以讓我休憩許久。

星期三, 10月 31, 2001

魔鬼週

  今、明兩天學校運度會,所以不用上課,昨晚就囂張地看了二場NBA轉播。今天早上清醒之後,開始為這幾天作點規劃,才發現,下星期的功課、作業多得要命!(1)教育研究法要口頭報告、讀原文、整理大綱(2)教育研究法心得當週一篇、補交一篇(3)教育研究法作業二篇,要去找論文資料(4)多元文化教育,讀原文、心得一篇(5)社會學理論與教育,讀原文、心得一篇(6)知識與課程讀原文、作業一篇。



  挖塞...總共有八篇報告,大概上百頁原文。這星期還要回台中...這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魔鬼週,我來了!!

星期二, 10月 30, 2001

高考成績

  沒考上已經是預料中的事實了,但從電話裡聽到自己的高考成績...竟然還退步,實在丟臉,實習了一年,不應該識見增長、眼界開闊一些嗎?無奈年紀大了,也越來越沒有臨時抱佛腳的毅力與決心,連臨陣磨槍都欲振乏力,還能有什麼作為?希望趕快找到那股「死命往前衝」的精神!



  唯一比較讓我感到欣慰的,大概是教育哲學七十五分,第一次有科目突破七十,其餘的...慘不忍睹啊!尤其教育測驗與心理統計...嗯!這樣的分數不是讓人萬念俱灰,就是讓人深覺可恥,進而臥薪嘗膽、發憤圖強...不過,一直覺得可恥,也是一種可恥。明年,繼續努力囉!

星期日, 10月 28, 2001

19℃

  濛濛雨絲佔據了19℃的台北,讓人與城市都沈靜了下來,馳騁於街道、漫步在校園,就像是擁有無盡的清晨與夜晚。微涼的思緒佔據了19℃的我,一切都變得淡淡的,淡淡的滿足、淡淡的欣喜、淡淡的失落、淡淡的哀愁...



  最近,發現自己也會像「城市飛行」中的快遞少年,不自覺地仰望天空,看那一片可憐的殘缺。在高樓所建構的框架中,似乎冀望著什麼?期盼著什麼?是「慧星撞地球」的火球?還是「楚門的世界」的那盞照明燈?或者,只是想感受這塊拼圖的悲哀?亦或是自己這塊拼圖的不知所措?



  19℃的空氣,適合呼吸。

眼鏡

  最近有個很Cute的廣告,一個胖胖的小男孩拿著照片,氣沖沖地要沖印店店員重洗,結果重洗過後,還是覺得品質不好,正要大發雷霆時,店員才發現原來是弟弟的眼鏡髒了...細節就不提了,有看過的人應該都知道。



  的確是很有趣的廣告,而它的創意之處,就在於這樣的事情很容易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這樣的小事件加以引伸,當然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如果你不嫌乏味的話:



  我們是不是也戴了一副眼鏡?我們知不知道自己戴了一副眼鏡?有可能,當我們進到學校,老師就發給每個人一副眼鏡,他說這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楚世界,當我們畢業時,老師說假如你們要將世界看得更清楚,你就要去配一副度數更深的眼鏡。於是,我就考了高中、上了大學、念了研究所。現在你問我,透過這副眼鏡看得清不清楚?我不知道,我已經忘了沒透過眼鏡所看到的世界。不過,既然我所看到的跟大家描述的世界都差不多,那應該算是清楚吧!有的人看到的跟我不一樣,可能是他的眼鏡度數太輕,等他換了副眼鏡,看到的就跟我一樣了!當然也可能是他的眼鏡度數比我重,等我念研究所換了副眼鏡,我也能夠看到他所看到的!不戴眼鏡?那可不行!一切都會變得模糊不清,因為我的近視已經隨著眼鏡度數而增加了!這樣的我,究竟有沒有看清楚過世界?除了教育的眼鏡,鼻梁上還掛著種族的眼鏡、文化的眼鏡、性別的眼鏡...我努力想把世界看清楚,可是越是努力,就越是頭暈目眩。



  我們有意無意造出了眼鏡,幫助我們看清楚世界,可是卻沒警覺,當太過依賴眼鏡時,不僅模糊的眼鏡模糊了所見的世界,它更讓我們原有的視力漸漸衰退...時光流轉,有誰?看過真正的世界?

喘息

  熬到週末,終於可以喘口氣了,爬上岸,吐出憋了一星期的悶氣,我就變成了猴子。在床上跳著、在棉被裡叫著、在地板上滾著,對鏡子做個齜牙咧嘴的鬼臉,然後在我的水簾洞裡,狠狠地睡個大覺。



  假期過去,又變回了人形,海潮也迅速漲了起來,匆促地深吸一口氣,再次潛進幽暗的深海裡,仰頭望著模糊的天空,我能不能熬到下次退潮呢?

星期六, 10月 27, 2001

回顧

  感謝一愷和1415寢室的學弟幫忙,我的尋夢小築才得以復站。其實網路世界少了尋夢小築大概沒什麼影響,可是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宣洩心情的出口,尤其在這一個月的獨居生活中,對於這一點有深刻的感受。前一篇心情隨筆已經是一個月前的事了,那時的我是自閉,而現在是煩悶,或許這樣說,好像自己過得很淒涼,其實也不盡然,我想,只不過心裡有太多的「茫然」吧!



  回到師大,知道自己該好好唸書了,但消化不良的原文資料已經將自己搞得昏頭轉向,想要瞭解已經是奢望,擔心誤解成了一種恐懼,若還要跟同學分享討論,那種心虛的感覺實在不好受。另外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實習這一年,接觸了一些「殘酷的事實」,在鑽研著一字一句時,總有些心不在焉。這些日子,我發現了自己許多不足之處,努力增長知識、努力擴展了視野,但仍舊非常不踏實,比其他同學們在教師崗位為學生費心思量、為自己貫徹理想,我更想知道的是:我能夠做什麼?在當下,在將來。如果說研究所二年,換來的只是月薪多個幾千元,那麼我只要為那些錢努力就好,其餘的都不重要了...當然,研究所的意義要靠自己找尋,只是在黑暗中,連自己的存在都感受不到,踏著看不見的步伐,朝著未知的方向,不知道自己還要走多久,走向何處,甚至懷疑自己「真的在前進嗎?」這時,所期盼的,只不過是些許微弱的燈光...倏忽即逝也好。



   回顧,也算是為自己的心情稍做整理。常常跟別人說自己的茫然與煩悶,說得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不管是自「閉」,還是煩「悶」,好像重點都是要打開「門」走出去,所以,下星期別再一下課就躲回家裡吧!其實回顧這些日子,也有些積極的轉變,譬如:我開始熱愛整理房間、拖地,但不代表我的房間時時保持整齊乾淨;寂靜的深夜,開盞小燈唸書,儘管是有看沒有懂的原文資料,卻也有種莫名的滿足感,當然更多的感覺是「心虛」...另一方面,雖然尋夢小築很久沒有更新了,但是初步完成了「師大教育系網站」的新架構,這工作給我不小的「使命感」,可惜伺服器沒有php+mysql,少了一些嘗試發展的空間。這些,可以說是小小的成就吧!



  給自己這一個月的表現打個分數:「65分」,比及格還多出五分,嗯,這算不算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呢?

星期五, 9月 28, 2001

自閉

  自閉,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很容易亂了思緒,每當腦海中浮現太多利害關係時,就只能原地兜圈,轉得頭暈目眩。所以假如有時不自閉一點,怎麼找回自己的腳步?



  關在自己的房間裡,有著令人心安的燈光、音樂、氣息和溫度。你試過與自己談話嗎?寫封信給自己?或者呼喊自己的名字?繁忙之中,何不自閉一下!憋口氣隔絕外物,然後慢慢地縮小你的感官世界,集中思緒,逼近自己。別害怕隨之產生的壓迫感,正因為狹窄,因為無處可逃,你才能最真實的面對自己。

星期三, 9月 26, 2001

我在幹嘛

  這一個月發生了不少驚天動地的事,風災淹水、美國911事件、九二一已經滿兩年...熱門話題是絕對少不了評論、分析、批判誰是誰非,「說話」的不只有媒體,在言論自由的今天,每個人都有表示意見的權利。的確,「說」能夠讓自己的處境或想法讓別人知道;而「聽」能夠讓我們有反思自省的機會;「雙向交流」絕對是促進瞭解的重要步驟。但除了「說」與「聽」,甚至除了瞭解、同理心,我們又「做」了什麼?



  我們常常「說」該怎麼做、該怎麼防範;我們也常常「聽」人民黨派的各種訴求、或者誰是誰非;我們甚至「學到」多元文化、弱勢族群、社會正義...而我們還是沒有離開舒服的椅子沙發。這次台北市破天荒淹大水,的確看到某些台北人自私自大的嘴臉,許多旁觀者論斷著誰是誰非,義憤填膺,然而一樣地,還是沒有離開舒服的椅子和沙發。從電視上看到中寮鄉的阿公阿媽幫助汐止居民清掃污泥時,實在是感到深深的慚愧。二年前九二一,我跟人本去了東勢短短四天,而兩年後,我居然躺在床上看著媒體報導那一群大老遠北上的可敬阿公阿媽。我還待過「服務隊」,我還曾講過「服務理念」」...這次我竟是連「想去做」都沒有!可恥啊!



  才開學第一週,研究所的課業壓力已然「暗潮洶湧」,對於這樣的新身份還是迷迷糊糊,提不起半點勁。新的階段,將會接觸更多觀點與理論,在浮沈書海、惶惶終日之際,希望自己也別忘了,有些事是我們的責任,即使它不是命令、也不代表分數。一位教授談及台北受災嚴重,他問「師大的學生與資源怎麼沒有走出去」?甚至該問,我們在「走」嗎?還是,依舊沒有離開舒服的椅子和沙發?

星期日, 9月 09, 2001

生日

  果然如許多過來人所說,隨著歲數增長,對於生日的感覺也慢慢淡了。倒也不是說這一天沒有任何意義,而是不會像從前那樣冀望大肆慶祝,好好熱鬧一番。少了社交的意味,多了自己對自己的檢視。面對一年比一年多的經歷與回憶,這大概是每年生日的最大收穫吧!但這些能否換得對自己說聲「這一年的表現還不錯」?



  生日,還是最感謝父母,我的生日只是三百六十五天的其中一天,而對他們來說卻是大半輩子。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默契讓我不需要講太多,但你們知道,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們。



  這一年的表現?嗯...還不錯啦!

星期五, 8月 31, 2001

下不完的雨

  今天大半的時間都下著大雨,而我多數的時間都在逛大賣場、家具店,以及設計、調整房間的擺設。面對新的開始、新的環境,假如沒有一個安適的躲藏地點,會讓我感到虛浮不踏實,更何況現在除了這些,我也不知道有什麼事可做。即使已經在台北住過四年,但無論何時,她總是不斷地改變面貌與心情,永遠摸不清楚,永遠讓你覺得陌生。因此逛了一天的大都會區,即使多采多姿、五花八門,卻唯有在回到一無長物的小套房時,才能真正喘一口氣,放鬆心情。躺在還沒乾的睡袋上,聽著克難用筆記型電腦播放的音樂,心中期待著隔天的貨運,這就是我現在的台北生活。明天會有被子、會有書、音樂的選擇也會更多,更重要的,將會多了幾份的熟悉感,在異域,這就是幸福啊!



  凌晨,聽著外頭的雨聲,終於有了睡意,但對未來的期盼與恐懼,怎麼下也下不完...

星期四, 8月 30, 2001

台北的夜

  午後,便下起雨來,斷斷續續地一直到深夜。熟悉的感覺,同樣是單獨一個人,但卻是在陌生的地方。從昨天開始,台北,又將成為我的「居住地」,成為我生命的重要舞台。在這,一切將重新開始,處於熟悉與陌生摻雜的環境,有點興奮有點徬徨,但我知道有很充裕的時間慢慢適應,因為一個人的時鐘,走得特別慢。



  獨居感言:在孤寂中,音樂是生命的必需品。

星期一, 8月 20, 2001

從高考憶起

  再過幾天又要高考了,不過現在想的不是考試科目、也不是考前猜題。想的是一些人,那些去年此時此刻給我鼓勵的人。對於渺茫錄取率的高考,從來都把它當作個嘗試,更別提「行政法」與「教育測驗與統計」這兩個「陌生」科目。但想到高考,我就會想到那些充滿鼓勵與祝福的字句,跟隨著我每一次挑戰而出現的「小紙條」,真的讓人感到一陣一陣的溫暖。然而,也會感到些許慚愧,因為即使今年有漫長的「暑假」可以準備高考,但還是玩得不亦樂乎、樂不思蜀。或許今年的高考還是個嘗試,但未來,我都希望自己能夠時時記得這些「貴人」,這些激勵我安慰我的朋友,感謝你們曾經不吝惜施予我,那樣寶貴的一字一句。



  這一刻,我想的不是自己該怎麼努力、該怎麼回報、該怎麼振作。而是,好想你們!你們好嗎?

星期日, 8月 19, 2001

不知怎麼

  最幾天不知怎麼,許多事情都不順遂,弄得自己又忙又累心情也不好。不知怎麼,脾氣特別壞、口氣特別衝,總沒法耐著性子面對問題。不知怎麼,頸子上紅腫了一大塊,又癢又痛,醫生說大概是被毒蟲叮咬所引起的。除了抹藥膏,一天還得服四次藥,而因為藥效,整天都昏昏沈沈的,一事無成。不知怎麼,心中一堆計畫想法,但就是沒動力去貫徹。



  不知怎麼,會這樣?

星期四, 8月 16, 2001

一代新人

  剛剛跟美國的阿姨通完網路視訊電話,為了此一壯舉,還特地把妹妹和媽媽拉起來。興奮地「隔空交戰」之後,一時間也不怎麼想睡。連上教育系BBS,即使深夜,還是有不少人流連網路,但不像之前這麼好運氣能遇到同學。看著班級討論區出現「九四級班版」,想想自己已經是八字輩的長老了,實在不勝欷噓。照理說,以二十四歲的年齡,在社會上還算幼齒、菜鳥,可是面對這一群朝氣蓬勃的新鮮人,又怎能不自認「老」呢?



   看著一代新人踏進曾經熟悉的階段與環境,而晚上又在站上巧遇幾個同學,加上夜深人靜,看著自己的網站,聽著相對於現在的老歌.....這一切就像絲線牽引著我,陷入回憶。突然思念滿懷...曾共同編織彼此生命的同學們、朋友們,現在在哪呢?想著大一的懵懂無知、大二的涼鞋背心與輕狂、大三的苦中作樂、大四的輕鬆逍遙。懷念一同打球的日子,懷念宮下的男人樂園、懷念畢業旅行、懷念大四前的每一次聚會。我的大學生活啊!有這些,其實...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學弟妹們~旅程正要開始,用你們的活力,為未來編織滿滿的美好回憶吧!



  而,每當這時候,我很清楚...這樣的夜晚我所能做的,就是回顧網站、看照片、然後失眠。

星期三, 8月 15, 2001

天涯若比鄰

  雖然早就知道有網路電話、視訊會議的功能,但遲遲沒有動手去試,算是落伍了好一陣子。即將北上唸書,面臨經濟的壓力,我不得不開始留意這可以節省長途電話費用的技術。邊學邊弄了一會兒,終於成功與嘉義連線,音質還不錯,跟講電話差不多,而對方看到我的影像,據聞感覺是「新鮮、好笑」。透過網路,能通話、能「見面」、能分享,這真的算是天涯若比鄰了!網路電話成功後,相信每個月可以省下大筆電話費用。



  其實所需要的配備很簡單,電腦能上網(最好是寬頻)、便宜的麥克風、喇叭(一般人都有吧!),然後就是一般windows作業系統都有附的Netmeeting軟體(當然也有其他選擇,不過雙方都必須使用相同軟體)。至於視訊裝備,並不是必需的,如果只要求能「聽覺接觸」,那就省些銀子吧!相關的小技術,有空再寫個簡單的說明文件與大家分享。這大概是我繼上次「網路KTV」之後,對於網路技術的另一個新嘗試。總覺得這麼優的東西,大家應該多利用多享受。而每想至此,就會害怕....會不會大家都已經玩得不亦樂乎,只是沒人告訴人緣不佳的我?

星期二, 8月 14, 2001

沙畫

  長大後,迷上了另一種沙畫。類似相框的玻璃夾層中,裝有沙、溶液和小氣泡。每次一倒轉,沙就慢慢落下,隨著速度不同、氣泡的位置不同,最後堆積出的形狀也千變萬化,有時看著看著,彷彿置身其中,這會讓我想起沙漠與小王子。但我特別喜歡看沙緩慢落下、然後漸漸成形的「過程」,不知為什麼,對於類似的情景總是情有獨鍾,我也可以看著windows的磁碟重組程式看到出神發呆。或許都有種規律吧!從凌散雜亂到有秩序(成果),看著這樣的畫面,我的心情比較能夠沈靜下來,混亂的思緒也得到某種程度的休息。



   於是桌上的沙畫,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翻轉一下,就能獲得片刻的沈靜,這樣的過程與結果,相較於小時候親手做「沙畫」的「奮戰爆怒」和「慘不忍睹」,實在天差地遠。只不過兒時的那段事蹟,卻也為回憶增添不少趣味。

星期一, 8月 13, 2001

沙畫

  國小時,福利社有賣一種「沙畫」,附有樣圖、一張黏貼版,還有幾包不同顏色的「沙」。低年級下午沒課,老爸常買沙畫讓我打發時間。「作畫」其實有一定的步驟,先撕開一小部分貼紙,然後將沙倒上,用牙籤抹平使顆粒均勻,然後清掉剩下的沙,再繼續撕開另一部分的貼紙,重複同樣的步驟。依照這樣的方法,成品就算顏色不搭,總也會線條清楚,看得出是什麼圖樣。但直到現在依舊沒有藝術天分、也沒有耐心的我,當時尤其不愛聽別人的勸告與講解,每每毫不客氣地「糟蹋」一番。



  我的第一步,就是撕開所有的貼紙,然後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可以將色沙絲毫無誤、分量恰好地倒在正確的範圍。然而沒有一次成功,於是顏色理所當然地「氾」了出去,無可奈何將沙處理一番...再倒一次,居然又跟別的顏色「混」了,怒火中燒,接下來的動作更是粗魯狂暴。一陣折騰,我的成品看不出是什麼圖形?比較像各種幾何圖形的組合。顏色倒也很特別,有「濃豔」的,有「淡雅」的,還有「兼容並蓄」的。有些人會說:藝術品都是讓人看不懂的。但...其實我原本,是想讓人看得懂的!



  二十多年來,是比從前有耐心一點點,比較肯聽別人勸告和講解,但事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我沒有藝術細胞,所以我也就不再幹些不自量力的事。

星期六, 8月 11, 2001

何去何從

  面對二年的研究生生活,找到房子算是完成了第一步,但接下來還有許多未完成的任務。選課就是一件頭大的事,究竟要走哪一方面?教育學理論組?課程與教學組?教育政策與行政組?雖然不至於一選定終身,但有抉擇就有煩惱。除了選課,對於二年生涯的規劃,也有許多「幻想」,能不能成真落實是一回事啦!不過對我來說,這樣的「計畫過程」是我面對未來絕對不可或缺的步驟。我...滿樂在其中的!



  還有一個我滿在意的小問題,我的「尋夢小築」該何去何從?用網頁來記錄生命的點點滴滴,到現在零零總總也將近有一年的份量,還不包括從前尋夢小築BBS的文章。也許因為內容取向的關係,每天來訪的人數不多,但有時自己回顧一番,頗有成就感,也提供我除了照片以外的回憶線索。如今,上台北又沒抽到宿舍,看樣子得再申請ADSL,用動態IP架站了。麻煩不麻煩?還是未知數,但為了我的網站,開學前花點時間是免不了!



  有人出國唸書,有人當兵去了,有人正式加入「傳道、授業、解惑」的行列。對於未來,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地繼續走下去,間或說不定又會出現一些會影響我一生的「大獎」。

星期二, 8月 07, 2001

新居

  找房子是一件累人的差事。這次沒有伙伴一同分租,蒐集資訊、聯絡屋主、等待、看房只好自己全包了。從宜蘭到台北的那個晚上,馬上就迫不及待地「步行」去看房子,忙到了十一點多。隔天一早開始又在污濁的台北縣市騎了一整天,喉嚨不舒服不說,豔陽下南北奔波,簡直累得半死。



  兩天,滿懷期待地看了一間又一間的套房,但不是位居交通要道噪音不絕於耳,就是環境擁擠雜亂,或者有的一層樓劃分成幾個房間,走道狹窄陰暗,樓梯蜿蜒曲折,彷彿置身迷宮。有的房間居然看不到日光,只勉強在走道上開個小氣窗。有這樣的經驗,我才知道「房租」與「坪數」的比例,不見得是最優先的考量。相較之下,大四那年分租合住的地方,簡直是俗擱大碗,可惜哪裡去找其他三個人?只好等明年了!



  採光好、環境幽靜、看得舒服、住得自在,這些要求可能已經是「奢侈」的徵兆。一個沒收入的學生,爛命一條, 有地方容身就已經不錯了,還講究什麼?但愚笨而奢侈的我,最後卻選了一間坪數不大、房租頗貴的新裝潢小套房。為的是可以在音樂聲中起床,而不是車馬喧囂;為的是能夠在陽光下看書,而不是昏黃燈光;為的是每天出入能看到乾淨、直達門口的樓梯,而不是鐵梯、木梯參雜其中的迷宮般走道。



  為了和式地板與那面大窗戶,我願意辛苦點兼差,我願意少花點錢玩樂,我決定要過著「值得」這樣房租與環境的生活。從另外一方面來看,這樣昂貴的生活,或許真會策勵自己不敢虛度每一分每一秒。而在別人眼中的「不划算」,以及自己心中的「罪惡感」,就只能靠自己這一年的表現去彌補了。

星期一, 8月 06, 2001

與鯨相遇

  上一次置身於大海,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想想二十多年來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島國,親近海洋的經驗卻是屈指可數。若不是這次行程安排,出海航行大概又是數年後的事了。



  四個多小時的起起伏伏,整倒了大半船的人。站在船首迎著海風,也許是因為好奇與期待,使得東張西望的我沒有時間暈船。望著四周的茫茫大海,陸地已然消失在海平面。天與海交會的隙縫中,船和人只不過是微渺的存在,只能隨波蕩漾,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不再踏實。這與走在海濱沙灘,從陸地感受海洋的感覺截然不同。



  「賞鯨」是新興的旅遊活動,也是這次航行的目的。不過對於水世界的「哺乳同類」,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心態去「賞」。我只是想:能不能夠與他們相遇呢?不知為何,總感覺自己是海洋的訪客,千里迢迢而來,只期待見到主人一面。二個多小時的航行後,視線中終於出現時隱時現的背鰭,船長小心翼翼地跟隨。有了他們的身影,海洋頓時充滿生機,在視覺搜尋的過程中,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海洋的生命。聽說這回是難得一見的大場面,不僅數量多,體型也大。不知是業者誇大言詞,讓人覺得不虛此行,還是的確所言不虛。無論如何,我遇著他們了,也許說不出那是哪一種鯨魚,但這經驗鮮明地印在腦海中。



  生命的相遇,就是如此簡單,不需要別的!

星期四, 8月 02, 2001

與海

  南方澳大橋上,與海相遇。夜幕,為港口增添了幾許神秘,遠方閃爍搖擺的燈火,以及低沈緩慢的引擎聲。相對於茫茫大海,港口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點,但從這個陸海交集的點出發,卻能迎向無限廣闊的可能。



  凌晨四點半的沙灘,與海相遇。微暗的海面,漁船伴著引擎聲,緩慢地來往移動,還有幾艘單人小筏點綴海平面。海風、浪濤、海景,平靜的視覺、聽覺及觸覺感受。迷濛之中,遠方龜山島若隱若現,一切景物靜悄悄地轉變自己的顏色,似乎有默契地在醞釀著一場盛大的演出。破曉,真的像是「破」開黑幕,燦爛的橘黃光芒馬上佔領我的視線,也佔領所有事物。不用徒費心力去形容,因為每天都有日出,你可以親身經驗。三百六十五天裡,至少至少找一天去看日出吧!山顛、海濱、自家陽台上,真真切切地感受「一天的開始」,測測你的視覺究竟可以承受多少美?

草嶺古道

  從台北到宜蘭,可以走九號北宜公路,走二號濱海公路,兩條路線風景優美,海景山景各有特色。大學時都曾經往返騎過幾次,農曆七月的漆黑北宜,路途漫漫的濱海,實在是難忘的經驗。不過這次到宜蘭,走的是有名的「草嶺古道」,雖然現在已經是大眾化路線,不過它的歷史意義還是吸引著我們。



  幸好北迴線沒有受到颱風肆虐的影響,搭平快車到貢寮,除了一路上搖晃與緩慢的節奏,車廂瀰漫著一種陳舊過往的氣味。當年豪華風光的火車,如今速度依舊,然而早已跟不上變遷的腳步。雖然無法再像從前捨我其誰地馳騁於鐵道上,但在火車與鐵軌碰撞的規律聲中,在起點與終點之間,它仍舊盡責地背負著旅人與希望。



  貢寮是草嶺古道的兩個登山口之一,沒有假日的遊客,這裡是一個安靜的小聚落。從貢寮車站還需要走一段路,才真正抵達草嶺古道的入口。草嶺古道如今已經卸下它商業與軍事的重責,成為一條觀光與緬懷的步道,沿途的觀光標示介紹著它的故事,大多數路段都鋪設了方正好走的石階,而這些實際上也充分表現出它角色的轉變。石階與碎石子路,路況之佳在先民眼中大概只能瞠目結舌以對吧!但還是累得我們滿頭大汗。一路上有許多歷史遺跡或石碑,極富價值。中途的觀景台,可以眺望美麗的海岸線,可惜那天天氣不好,下午山上開始起霧,我們怕遭遇午後雷陣雨,所以沒有停留太久。



  後半段路途就比較少景點,而且土石崩塌的情況比較嚴重,雖然步道已經避開危險區域,不過遠遠望去也是怵目驚心。沿途鳥叫蟲鳴成了最佳配樂,而樹上不時出現的松鼠也吸引了我們不少目光。下了山,沿著省道走一段路才到大理車站,這時也才確實地感受到,我們從台北縣走到宜蘭了!小站的班次也不多,在孤寂安靜的月台上看著一班又一班急馳而過的對號列車,聽著火車巨大的聲響遠去,覺得自己與車站好像是被遺棄的孤兒,停留在別人不曾注意的後方。但這種感覺卻是輕鬆的,也許潛意識裡,因為我不必像其他人那樣急著往前衝去,而可以緩緩腳步聽聽遠處的浪濤聲。

星期日, 7月 29, 2001

滾滾黃流

  早上才回憶前一陣子到合歡山與「山嵐」親密接觸的經驗,沒想到隨即讓我有另一種不同的體驗,而這次可是一點都不美好。



  如往常一般的颱風天,總是待在舒適的房間裡,開著足以與風雨聲抗衡的音樂,偶而走到陽台看看風雨交加的景象。站在陽台感受聽覺、視覺、觸覺的刺激,一個早上驟雨不斷,路面早已被混濁的泥流覆蓋住,欣賞這滾滾黃流,根本沒想到汛災已經降臨。到一樓想拿罐飲料,狗兒看到我便嗚嗚哀鳴,我想大概是被雷聲嚇壞了吧!沒想到下了樓梯竟踩到一灘水!哪來的水?再走幾步依舊是「水感十足」,開燈,客廳已是汪洋一片,還延伸到廚房,真是一大驚喜!開門一看,原來那小黃河正打從我家門前過,雨勢太猛烈,排水溝根本來不及疏散,於是便湧了進來。拿幾塊木板稍稍阻擋,望著裡外不分的一片水鄉澤國,也無計可施,只能偶而「涉溪」去檢查檢查排水溝。



  好不容易雨勢稍緩,等著積水退去,想必又是一番苦工。正期待有人回來幫忙,結果媽跟妹居然有家歸不得,因為溪水暴漲,淹過了附近的幾座橋,車子根本無法通過。騎車出去探視一番,車輛塞得一塌糊塗,都卡在這往來要道上,而那河水之湍急、波濤翻騰,實在非常恐怖!!他們這一耽擱,便是六個小時!!六個小時!!而這六個小時我就一個人和積水淤泥奮鬥。



  有些事,沒有經歷過,不知道它的可怕。有些事,沒有經歷過,總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總想不需要防備,而往往,發生時,都已經太慢了!人類是很聰明沒錯,可是不管怎麼提醒教育,「警覺性」大都還是產生於悲慘經驗之後,這實在值得我們深切反省。



  今天冒著危險為大家奉獻的的警察、消防隊員、義消、義警、國軍...還有所有熱心的人,辛苦了!所有因為自己疏忽而造成自己或社會麻煩困擾的人(包括我自己),希望今天的經驗能給我們一點反省與思考。而那些跑到海邊、溪流邊、危橋上圍觀湊熱鬧的民眾,我不知道該對你們說什麼?也許你們覺得這是你們的自由,但至少,我想有勇氣看就要有本事照顧自己的安全,而且不要妨害救難工作。否則萬一你失足落水或者有什麼差錯,救難人員還要冒著危險協助你,付出這樣奢侈的社會成本,我覺得心疼,也為社會感到悲哀。

星期六, 7月 28, 2001

終於

  一整天的期盼與等待,雨絲終於落下了,該會稍解台中盆地的悶熱吧!



  一整月的徬徨與蹉跎,網頁終於更新了。回顧,沒有紀錄的生活,確實蠻空虛的。



  計畫好好遊樂的七月,嚮往已久的蒙古沒有去成,只因為心中不知何由的畏懼。流浪之旅從沒開始,要如何說服家人?的確是個難題。電腦能力也沒長進,白買了一堆書,倒是上網抓了幾款「古董遊戲」玩玩,激發點懷舊情懷,反而是特別的感受。除了肚子上的肥肉,另外使我感觸良多的,就是「教師甄選」了。「教師甄選」幾乎是實習教師所必須面臨的挑戰,幾個月前,我提前決定在這場戰役中,做個逃兵。這樣的決定,倒也不是畏懼或不敢面對,只是自己相信自己有不同的考量。依照計畫,這個暑假陪著同學們東奔西跑地參加甄選,有時真的蠻累的,不過能為同學盡一點力,心中也高興。況且我有什麼資格喊累?四處征戰的戰士們,身心所受的考驗,豈是我這個陪考者能夠體會的?而趁著這樣的機會,許久不見的同學又能相聚,而面對挑戰所凝聚的「革命情感」,更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陪著也看著同學們的努力,聽著一波又一波傳來的好消息,心中除了高興還有欣慰,除了「與有榮焉」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成語可以形容?尤其是原本以為希望渺茫的男生們,在一番努力後,幾乎個個都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去從軍,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年多的軍旅生活雖然免不了乏味,但至少不會徬徨茫然了!那是多麼令我羨慕!



  完成了陪考的心願與責任,過完渾渾噩噩的七月,接下來的路就要自己走了!

星期六, 7月 07, 2001

入山出世

  四個男生,到南投玩了三天。下著濛濛細雨的青青草原,驅散了原本滿山滿谷的遊客,驟時間整個山景幽靜起來,彷彿置身世外桃源;凌晨即起,開到視野遼闊之處,放眼群山,觀賞破曉前朝霞的千變萬化,一邊等待日出一邊聊天。不知是因為「萬年一次」的早起,抑或是山景的迷人,覺得這樣的經驗彌足珍貴。走在夜間廬山的街道和吊橋,多少憶起小時候初遊的點滴,二度重遊竟已是十數年後。夏季是溫泉業的淡季,望著雜然林立的旅館與店家,參差不齊地佔據溪流兩畔,又是繁華與雜亂的交會之處。還好南投的夜空是滿布星斗的,能夠藉著仰望,逃避這深山中令人心煩的人造奇景。



  最難忘的是通往合歡山的那段公路,蜿蜒於三千公尺的山間,放眼四顧,仰望藍天白雲,俯視群山萬豁,令人心胸頓時開闊。而光是行駛平整的柏油路,就已經使人膽戰心驚,遑論當初開鑿時的艱苦危險。登幾座小山,雖是小山,但山巔也是視野遼闊,佇立其上,原來山就是這樣觀望著身旁萬物,觀望著時光流逝景物變換。躺在石頭上,感受這高處的空氣與氣壓,有時山嵐飄過,馬上籠罩在一片微濕的沁涼之中。喜歡與「水」的接觸,溫泉是的暖熱的包裹、河水是流動的清涼,二者都是靜靜地融化你的感覺;浪濤激起的片片水花、從雲端落下的大小雨滴,二者挾帶著自然的力道,衝擊你的身軀肌膚;而置身雲霧,感受水氣緩慢地的飄移,靜中有動,又是另一種特別的接觸。



  喜歡山、喜歡自然。

星期二, 7月 03, 2001

二十三歲的暑假

  令人厭惡地...又是一段心情隨筆的空白。空白,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沒事,相反的,有可能因為有太多事太多的感覺。六月底,已是實習生涯的尾聲,如預期的,有些許依戀難捨、難以出口的由衷感謝,也有不少期待興奮。奇怪的是,複雜的心情碰上悠閒的期末考週,反而使我腦中一片空白,恍恍惚惚間就離開西苑,好多感謝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只留下一個莫名其妙的句號。離開,不知怎麼,便提不起勇氣回去了,短短的幾天,竟然已經有「近鄉情怯」的感觸,因為,在西苑的四年,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個故鄉。



  實習結束的第一天,與許久未見面的國中同學們一同出遊,烤肉、戲水、玩水上籃球,深深覺得有「老」朋友真好,特別是那情誼的「年份」,使你不覺晃漾在醇醇的回憶之中,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再看看現在已各有發展的彼此,不知怎麼,居然也有種「欣慰」的感覺??感謝這份情緣,伴著我們一同成長,在心中留下深刻而難忘的軌跡,希望這刻痕延續...甚至到彼此的小孩身上....



  接著兩天陪妹妹參加「末代聯考」,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這樣肅然的陣仗。炎熱的夏日,在考場之中,瀰漫著各式各樣的思緒與行為,絞盡腦汁、緊張莫名?敷衍應付,等待交卷?戰戰兢兢、有如生死交關?輕鬆以對、想像考後的輕鬆?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父母們的默唸祈禱,一方面為孩子們的表現緊張,卻又不敢多問、避免稍加孩子們的壓力。媽媽曾說在我考試時,她一直在考場外誠心地反覆默唸「阿彌陀佛」,那是怎麼樣的心情?當年幼稚的我也許會覺得「無聊」,那有什麼用?但年紀漸長,我感受到「當孩子面對挑戰,有親人的鼓勵、關懷甚至犧牲,那是非常非常幸福的」,而幸福的我,其實一直都是在這樣的「阿彌陀佛」聲中成長茁壯...即使我沒有聽到...

星期日, 6月 24, 2001

與有榮焉

  幾天沒上網,今天上系站才知道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我們班的同學在台南縣聯合教師甄選大放異彩,有不少同學在第一次戰役就金榜題名。其中國文科六個缺額,有三百六十人報考,結果班上同學榜上有名的就佔了三個,月華、雅心、怡禛,其中月華還是榜首;佳靜也不甘示弱、在地理科獨占鼇頭,高中狀元。而美吟、泰華也脫穎而出,在激烈的競爭中,也著實不易。另外還有美玲學姐、瑞祥學長、嘉裕學長也是榜上有名。看到這一個大消息,真是欣喜若狂。回想從前總擔心自己不如本科系,假想教師甄選要「身經百戰」、「全省走透透」才能考上學校。可是今天這樣的成果,不僅證明教育系畢業生的實力,也激勵了同學的士氣。先祝福所有同學今年都能夠找到理想的「歸宿」!!



  看著同窗優異的表現,心中正如所謂「與有榮焉」,忍不住想要大肆宣揚,這就是我的同學、我的學長、我的學姐!!!來自台灣師大教育系!!看來,我也要加油囉!!!希望有一天同學們也能因為我而感到「與有榮焉」!!

星期四, 6月 21, 2001

等待

  等待。等待著同樣的結果,有什麼意義?等待著無謂的解釋,有什麼意義?等待著下一次等待,又有什麼意義?當一切終究沒有改變,為什麼還要執著下去?



  等待久了,就會擔心;等待久了,就會失望;等待久了,就會知道自己終究逃離不了等待的宿命。為妳等待,在教室外數著來來去去的人群、在月台邊望著南來北往的列車、在電話旁守著孤寂的滴答聲,曾經,等待是那麼美好。為妳等待,等待一個人轉變、體貼、懂事、瞭解另一個人,等待著苦澀後的甘美。然而,等待,耗去的是雙倍的生命,妳知道嗎?而等待一個可預料的失望結局,那種滋味...



  當等不等待,沒有選擇時,那是命運。當有選擇時,那是賭博,用你的感情去賭,用你的時間去賭。



  我想,突然有天我就轉身走了,就那樣自然地發生,即使冬雪已經融化。在春風裡,讓過去為等待所耗費的一切,隨著雙腳的麻木,在生命中褪去...

結緣西苑

  八十九年七月一日星期六,還記得那是個有著耀眼陽光的夏日早晨,懷著期待的心情走進西苑,校園景物與記憶中相差不多,不同的是十年前踏進校門的是個懵懂幼稚的呆小孩,而現在卻是個初出茅廬的教育新鮮人。但無論怎樣的身份,生命中兩次踏進西苑,它都為我繫上一份難得的情緣。



  這一年,滿是溫馨愉快的回憶,實習教師間的情誼與默契,校長主任的提攜照顧,指導教師的指導鼓勵,以及所有教職人員的體貼關懷,在在使人感受西苑大家庭的溫暖。即將離開,依依不捨的情懷引著我們回憶,一幕一幕情景有如清泉般澄澈,歷歷在目,也倒映著自己日漸成長的臉孔,美好的記憶太多太多,再怎麼絞盡腦汁,也無法用簡單的文字形容這樣的「幸福」,只能說著樸拙的詞語,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用一次又一次的感謝,紀念這充實而永生難忘的一年。



  結緣、結緣,繩索相交合不散為「結」。這樣的字義,貼切地表現出「緣分」的難得。原本,生命的繩索互不相干,各自延伸,但在特別的時間、地點,卻得以相交相繫,凝聚成緊密的「結」,成為彼此生命的一部份。這若不是「機緣」,該如何解釋?於是,即使將來朝不同的方向,各自延伸生命的長度,但曾經緊緊繫成的「結」,會將彼此連在一起,越拉、越緊、越牢。縱使即將離開,但在西苑,我們留下一份緣、一個結。茫茫未來會如何?我們無法知曉,但我相信,我們將會一同塑造一個美好的答案。

星期六, 6月 16, 2001

期望?還是枷鎖?

  陳水扁總統在台大法學院八十九學年度畢業典禮致詞時,表示希望未來孫子繼他與兒子之後,也能在台大法律系畢業。頓時場內一陣掌聲,但我不知道這陣不負責的掌聲,以及陳總統的期許,對於那個尚未出世的總統孫子來說,是福是禍?



  或許是深切的期許,或許是客套場面話。只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一席話凸顯了為人父母常常忽略的盲點。台大法律系是不是頂尖的?是不是功成名就的代名詞之一?這種問題,其實沒有討論的必要,也不是重點。今天我在乎的是,對於一個完全不瞭解的個體,甚至他尚未存在,就已經有人期許他「大學」讀什麼科系?這不是很詭異嗎?而可悲的,這種詭異的情形,極有可能變成具殺傷力的事實。當教育改革盡力要給家長新的觀念,要適性、多元發展...而總統的這樣一句話,會不會做了一個不良示範?有點小題大作,總統與每一父母師長當然可以「期許希望」,就怕這深沈的「期許希望」變成孩子的枷鎖。捫心自問,我們真的都不是那個「上鎖者」嗎?



  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怎麼樣才算是「龍鳳」?這牽扯太多太多問題,但我們該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在的天際,龍鳳怎能展現靈獸神采?

星期日, 6月 10, 2001

背後的省思

  這次去墾丁,渡過了二天愉快的假期,但其間看到一些情景,讓常常「小題大作」的我不禁有所感觸。



  首先,是許多追求刺激的人來到墾丁絕對不會錯過的「水上摩托車」。一道水花劃過蔚藍的海水,比起游泳戲水的人們,飆車族的動作真是雷霆電掣,在寬廣的海面上馳騁在也許是十分暢快,但是騎乘「水上摩托車」在台灣是違法的行為,本來就不該出現,然而每次來墾丁,總可以看到不少海上飆車族。但更令我擔心的是安全問題,遊客們有足夠的能力或是正確的方式操控水上摩托車嗎?不管違不違法,每次看到飆車族在「人海」之間穿梭,真是提心吊膽,如此近的距離,萬一稍不小心,無辜的泳客會受到多大的傷害?類似的事屢見不鮮,墾丁沙漠的吉普車之旅雖然是合法的,但一趟出遊不僅車上的遊客很刺激,在沙漠上行走的遊客們也是驚險萬分。對於這樣的活動,劃分區域實在非常有必要,只是沒出事,似乎就不會有人在乎!追求刺激也許是一種挑戰,但威脅到別人的安危時,這只是一種惹人厭的缺德事。你想盡興地玩,也請注意別人也有同樣的權利,不因為你多花三百元坐吉普車,就能侵犯別人的權益。



  談到吉普車,最近台灣正颳起一陣「休旅風」,有休閒養生的溫泉、SPA...也有徜徉山林的田野之旅。花錢美容養生的部分,我沒有意見。但民眾週休二日「親近自然」的行為舉止,我卻常常看到令人扼腕的景象。曾經在烏來溪邊,看過吉普車隊猛然從草叢鑽出,加足馬力來回渡溪,原本閑靜的溪邊頓時塵土飛揚、嘈雜萬分,折騰了一陣終於滿足地離去,車上男女還發出誇張的歡呼,好像征服了溪流。也曾看過報紙報導,每當週休二日,一些風景區甚至保護區就會闖進一群群的吉普車隊,橫衝直撞、恣意妄為,美其名「親近自然」,實則是糟蹋自然的可惡行徑。可悲的人們,這樣算是「休閒」嗎?休閒不是開著一部百萬的休旅車,爬山涉水到深山清溪旁釣魚、烤肉、露營,然後留下垃圾離開。你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感到自豪,因為你的休旅車或吉普車能夠到達別人到不了的地方?停下車,一切非常幽靜閒適、遠離塵囂?足見你的與眾不同?不!那是因為你可惡地闖進不該遭受外來破壞的保護區,因為你的自私行徑,社會將來不知要付出多少代價。我相信在台灣,「有格」的生活玩家還是很多,但「沒品」的自然環境敗家子,可能還是佔多數,更可嘆的是,他們也許還自鳴得意,週一上班向別人吹噓自己征服了「XX溪」、「XX山」。還是強調,吉普車隊的發展不是不好,在九二一地震時,面對崎嶇不平的亂石區,許多車隊的確發揮很大的功能,但練習區域的劃分應該要加以限定,更重要的,大多數國人也許有「休閒生活」,但卻沒有正確的「休閒態度」。



  最後一幕,是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場的一角,週日人潮洶湧。「龍坑油污染特展」正在展示,眼見展示廳前大牌長龍,我心中正感到些許欣慰,讚揚海洋生物博物館的確發揮了教育功能。但走近一看,原來告示牌分兩邊,一邊是「龍坑油污染特展」沒錯,另一邊是「夢幻珊瑚礁」,揣摩我的語氣,大牌長龍的是何者可想而知。我們一行人仔細地看了「龍坑油污染特展」,一個小時多,展示場內還是同樣的幾個人。前一陣子喧騰一時的氣憤事件,如今卻只剩寥寥幾個人憤恨不平,台灣人民腦袋裡裝的是「隨機存取記憶體」,睡一覺起來就忘了。龍坑油污染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就不用多說了,這樣的浩劫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從紀錄片中也只看到利益糾葛與互踢皮球,而影響卻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預料將鮮少有人記得,直到下一次重蹈覆轍時,才會在報導中以冷冰冰的歷史資料呈現世人眼前。



  我不是批評那些排隊看「夢幻珊瑚礁」的人們,畢竟不看油污染特展的人,不一定就不關心台灣的環境。只是感嘆:人們究竟瞭不瞭解孰重孰輕?一次油污染、二次油污染...墾丁國家公園的珊瑚礁,以後真的會變成名副其實的「夢幻」珊瑚礁,更遑論台灣的自然生態。



  看珍禽異獸?看珊瑚礁?看滅絕物種的標本與特展?到海外小島的美麗沙灘度假?到深山幽谷呼吸新鮮的空氣?分享一個想法,有許多「熱門」之所以「熱門」,是因為從前不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而只是一味追求當時的熱門,直到失去擁有的資產,稀少了,新的熱門又隨之產生。新舊交替,於是我們忘得更快,創造更多可悲的「熱門風潮」。我們不停地追,追著自己從前不在乎的事物,這...不是?很可笑嗎?

星期六, 6月 09, 2001

墾丁之旅

  星期五趕著六點到台中,跟著和伸、玉娟他們到墾丁探路。學長姐計畫暑假帶他們班去墾丁玩,所以這次事先去實地訪查一番,從大一就當慣跟屁蟲的我自然不會缺席。打點準備,將近八點才真正出發,原本擔心星期五高速公路會塞車,但沒想到出乎意料地通暢。即使如此,台中到墾丁也要五個小時車程,而我一早趕到台北,然後下午又從台北回台中,接著又從台中到墾丁,真是風塵僕僕的一天啊!



  遙遠的路程,開車的人比較累,當乘客輕鬆許多。其實蠻喜歡在夜晚「旅行」,尤其是遠行。感受著夜晚的各種光線,來自車子、住宅、火車、路燈、招牌、月光,虛幻地映在車窗上。特別喜歡看在這樣光線照映下的臉龐,而彼此談話的聲音也因為而嘈雜被黑暗吸去而清晰許多,像是直達內心。回想起大三那年的流星雨熱潮,第一天上陽明山、第二天到東北角、第三天晚上九點回台中,四點多又搭車上台北,那些瘋狂的回憶,在黑夜的道路上仍舊散發著光芒,使人回味無窮。



  幾次休息,一點多終於到了墾丁,在船帆石旁的民宿落腳。深夜的寂靜中裡,聽海的聲音、聞海的氣息,感受南台灣靜謐的夏夜。



  與昨夜強烈的對比,豔陽下的墾丁是熱鬧的,海水蔚藍得像是假的,搭配朵朵浪花,說像一幅畫是老套,但我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形容。在墾丁有車實在十分方便,玩起來也隨興許多,上山下海,美景盡收眼底,草原、沙漠、日落、夜色,細節不用多說,但心中的感受卻是說再多也無法道盡。其實休閒就該是輕鬆的,總不喜歡跟別人擠,也不喜歡花大錢,度假不是出國大採購、或是做SPA、玩水上摩托車,而是學著放慢腳步,多感受、少計較,不要把旅遊當作「出任務」,一個地方有「值得」去的景點,但沒有「非去不可」的道理。上一回到墾丁,住在同學家海邊的貨櫃屋,租台機車要去哪就去哪,要玩水就狠狠地玩他一下午,深夜走在寂靜無人的沙灘,星空海風談心,此情此景至今難忘。



  喜歡墾丁,因為在那真的很愉快很輕鬆。其實在很多地方,都能夠有同樣的快樂,與金錢時間無關,只要你的心準備好要「度假」了!

星期四, 6月 07, 2001

畢業典禮

  一早趕去參加了師大的畢業典禮,同樣歡欣的氣氛、熟悉的景象、炎熱的驕陽,如同去年一般漫步在花海。



  八十九年六月,抱著二十二年來收到最多束的花,與親人步在花團錦簇的校園,像是巡視這四年的點點滴滴。心中些許驕傲,來自於「我的家人以我為傲」,些許高興;因為「我的家人為我高興」。這不只是屬於我的場合,也是家族、學校榮耀的場合。



  八五年六月的那個晚上,在月色、校歌、煙火中,從台中一中畢業,忘了究竟高不高興,只是記得那晚我第一次認真地唱校歌,驕傲而感傷。大多數的人都捧著花,我也收到了一枝花,補習班發的...



  五年後,我捧著一「綑」花,在別人的畢業典禮,分享著不同的喜悅。有些人也許覺得畢業典禮沒什麼,我也曾這樣以為。但現在我卻覺得,那是對一段生命的珍惜與肯定,而不是那一張紙、那一身黑衣。三百多個日子,我回味著那樣的汗流與炙熱;一千七百多個日子,我仍記得那朵孤單的紅色玫瑰,也記得那晚唱校歌的衝動與盈眶。像煙火、像豔陽,耀眼地,映在那望向遠方的瞳。

星期三, 6月 06, 2001

社團成果展

  社團成果展,原本是我下學期的一個「惡夢」,心裡總想「撐過成果展,改完作文,就可以輕鬆地等畢業了」。不是我那麼不相信學生的能力,而是因為平時社團的上課情形,讓我心灰意冷,實在難以對成果展有太多綺麗的幻想。為了演出,挑了幾位吹得不錯的社員,前二個星期利用中午的時間練習,也不想給他們太大的壓力,如果我帶得不好,成果當然也好不到哪去,假若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去逼迫學生表現,那麼所謂社團終究還是一個「形式化、工具化」的活動而已。所以我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沒想到練了幾天,成果還不錯,比我想像中的好太多了,甚至我想,假如早點開始團練,他們會有超水準的演出。下台後,我從他們的表情,也可以察覺「他們真的在乎這一件事,也為自己的演出感到高興」,對於讓我對感到挫折一學年的社團活動,總算感到些許欣慰。



  從這一年的社團帶領中,我學到了很多事情。但其中讓我自覺最重要也最值得反省的是:作為一個社團指導教師,我高估了學生、我也低估了學生,因為自己的情緒起伏與自我迷失,我沒有給學生應有的對待。首先,不可否認的,現今國中的「社團」活動受限於許多因素,終究還是比較像「課程」而不是「社團」,參與的同學也不見得真的對該社團有興趣,尤其課業已經很繁重,一個有壓力而又非自己愛好的「社團活動」,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痛苦許久,「口琴社」的重點是「口琴的學習或演奏欣賞」,說實在的,可以發揮的空間並不大,終究還是以「口琴吹奏」為主軸。在高中、大學,這情形對於參加「口琴社」的同學不是問題,因為他們是「自發性」動機,有自己的規劃,然而在國中,很多被「分配至各社團」的學生,上社團活動簡直是如坐針氈,一下課就迫不及待地往外衝,看著他們興致缺缺,自己心裡也很失望,原來這終究還是一門「課」,有著不愛上課的學生。所以,自己還是要調整心態,把自己定位為「口琴課」的教師,還是要負責引起不想學的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所「收穫」。這樣的調適歷程一點都不開心,怨恨自己無力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也為那些無所事事、無所用心的學生感到失望,尤其只要是三、四個這樣的學生,就會使你灰心喪志。但除了自己能力不足,還能責怪誰?原因是:我高估了學生,也高估了自己。



  另一方面,成果展練習的這段時間,我發覺的確有些學生是有興趣的,他們也會很積極地要求多練習,令我頗感訝異。尤其幾位社團活動時表現得「沒興趣」、「無聊」,而跟「同夥」嬉鬧怒罵調皮搗蛋的學生,在休息時間或者私下談話中,會在主動要求參加「合奏練習」,而單獨指導或是稍加肯定後,更表現出濃厚的學習意願。藉由合奏練習,為了整體配合,也使學生表現有顯著的改變,許多人進步神速。這種現象讓我隱約感受到「同儕壓力」,對一個人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可能受迫於同儕壓力不敢「表現」,也可能因為「同儕壓力」而使彼此成長。好壞?端賴教師如何引導。在這裡,我又低估了學生,低估了團體中潛藏「個別學生」的能力,也低估了學生對自我肯定的追求。



  對於社團,我有許多感慨,也有不少遺憾。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基於「自知之明」,我也許會知難而退,不再讓彼此都有失望的可能。我不知道這一年給了那些「無辜的受害者」什麼?但至少在自己身上,我體認到:不要以一個人一時的表現,來妄加評斷,孩子有時是不懂得表達、或者「口是心非」的。同樣的,如果為了幾個讓你失望的學生,而喪失教學的意願與動力,甚至以偏蓋全,那麼對於其他有心的人來說,是很不公平的。而許多「在乎」的教師,不是常常陷入這樣的泥沼?剛實習,有熱情有理想的學弟妹啊!不要讓自己的「優點」,變成致命的「弱點」!

星期二, 5月 29, 2001

湧泉

  深山中,有一泓清泉,即使久旱未雨,仍源源湧出不曾乾涸,即使豪雨數月,仍清澈通透不見污濁,是村中居民心目中的聖泉。聽說飲此泉水,可使人身強體健、百病不侵,甚者事業順遂,而隨著四時變化、世代遞嬗,飲來有時沁涼、有時溫暖、有時甘甜,有時又微帶香醇,變化萬千,幾乎日日不同。



  少年與祖父二人住在村落邊陲,小土丘上一間簡陋的小茅屋,少年繼承祖業,以編製草鞋為生,偶而打打野味到市集兜售,微薄的收入還能維持生活。祖父雖已是近百高齡,但仍身體康健,少年每日走一個時辰的山路,入深山汲取清泉供二人飲用,順道採些野菜。泉水本具神效,而少年每日來回,徜徉山野森林,沾染天地靈氣,長久下來也是神清氣爽、耳聰目明,散發著一股超然脫俗的氣息。日復一日,祖孫二人過著平靜安適的生活。



  清泉的名聲漸漸傳開,默默無聞的小村落,往來探訪的人也多了起來。少年每日深山往來,總可以遇到幾個迷途的旅人,有時便結伴而行,回程時更熱情地招待旅人們至茅屋歇息。日升日落,往來不絕的旅人成為村落固定的景象之一,有些隔個二三天便來汲取一次泉水,有些則攜帶瓶瓶罐罐,一個月才來一次。春去秋來,因人跡而日益寬廣的山間小徑上,開始出現了衣飾華美的商客,吆喝著一群腳夫,汲走一桶一桶的泉水,據說這些都要運到遠方,在市場上可以賣得好價錢。自從這樣的隊伍出現後,旅人漸漸少了,因為直接向商家就可以買到泉水,不再需要長途跋涉,而且商家聲稱,經過精細的包裝,泉水可以長久保存,不失神效。再過數月,往來村落與深山的,只剩少年一人,連汲水的隊伍都不再出現了,小徑又恢復舊觀,幽靜也重回村落與山林。



  一日,鄰近村鎮有個十年一次的大市集,少年將各種樣式與尺寸的草鞋裝進木箱,前一天中午便出發趕集去。市集上熙熙攘攘,人們看少年的草鞋不僅美觀而且編法紮實,又深深喜愛少年在談吐之間,所散發出誠懇與靈氣,紛紛解囊購買,不到半日,草鞋就已經銷售一空。少年打點好行李,暫寄在同村的木雕攤位,便起身四處逛逛。少年往人群聚集最多的攤位走去,台上竟是那個許久未見到商客,他高舉著一只包裝精美標明「神水」的瓶子,解說這神水來自一個偏遠幽靜的世外桃源,飲用可以使人身強體健,百病不侵,而特殊的包裝,便於攜帶而且可以長久保存,無論遇到怎樣的疑難雜症,只要有這瓶神水,立刻藥到病除,還找了許多藥店老闆及病患,親身證明神水的奇特功效。少年想,許久沒在村落見到這個商客,大概是在別處又尋得神奇的泉水吧!自家祖孫身體康健,也不需要這樣的「神水」,於是轉身離開擁擠的人群,回到攤位背起行囊,想趁天黑前兼程趕回村落,給祖父一個驚喜。



  雖然行囊減輕不少,但山路崎嶇,少年還是無法在天黑前走完半天的路程,眼望四處荒涼,看來只得夜宿郊野,遠遠瞧見閃爍的火光,少年想這地頭還算平靜,沒聽說過盜匪出沒,況且若真是意在打劫的盜匪,怎可能升起營火惹人注目?於是大膽向火光走去。走近一看,原來是前幾年出外經商的同村,這些年來賺了點小錢,趕了最後一場市集,打算回鄉安定下半輩子。他鄉遇故知,兩人馬上熱絡地天南地北起來,有營火也有了伴,少年心安許多。繞著溫暖的火光,同村開始講起這幾年遊蕩江湖的奇聞軼事,少年聽得津津有味,隨興問起今天在市集看見的「神水」,同村說這「神水」在北方已是名聲遠播,幾乎家家戶戶都買有幾罐,甚至外出謀職也得攜帶一瓶,以保證遭遇病症可以馬上痊癒,不會影響工作進度,於是大家趨之若鶩。他從行囊拿出一個層層包裝的小瓶子,那是在北方一個大城市,以二十兩銀子購得的。少年小心翼翼地接過這瓶子,仔細反覆端詳這奇特的「神水」,卻怎麼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忙了一天也累壞了,少年和衣斜倚在一棵樹下睡去,不一會兒就入了夢境。夢中少年見到那些許久未見的隊伍,他們從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汲起一桶桶的溪水,旁邊有人負責將水裝入瓶中;忽然又見那商客站在高台上,向台下成千成百的人群說話,瞧他講得口沫橫飛,卻聽不到半點聲音。少年也夢見,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來往匆忙的行人腰際都繫著一模一樣的瓶子,隨著腳步搖晃搖晃...恍惚之間,一串影像快速地從眼前掠過,幕幕都是類似的情景:深山幽林中,穿過層層阻隔的陽光,一泓源源湧出的泉水...



  在晨曦中坐起,身旁的同村正在處理營火餘灰,少年甩甩頭試圖甩開怪異的夢。以腳步聲和著鳥語,兩人一同踏上歸途,村莊就在山的另一頭。



  一百零四歲,老人在睡夢中離開人世,哀傷的青年,恭敬地將老人葬在茅屋旁,向著一片幽林。日升日落,青年依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三十四歲那年,一次趕集的歸途,在黑夜中循著宏亮的哭聲,找到放置在竹籃中的棄嬰。待女孩七歲,兩人每日都走一個時辰的山路,入深山汲取清泉,順道採些野菜。女孩聰明伶俐,散發著一股超然脫俗的氣息,旁人都說這對父女帶有仙氣。



  村落的人口漸漸多起來,交通便利了,也出現專賣「神水」的商家,從沒有人知道「神水」來自何處,也沒有人確切證明神水的奇特功效,但每日仍是門庭若市。對於「神水」,父女絲毫無動於衷,因為兩人都喜歡徜徉於山野森林之間,走上一段讓性靈沈靜的路,飲一口清冽的泉水,父親告訴女兒,源源湧出的清泉,才是有生命有靈性的,當你思緒安定時飲下,可以洗去俗慮與塵渣。女孩不完全懂,可是她喜歡這樣的感覺,有時父親到鄰村趕集,她便一個人入深山汲取清泉,順道採些野菜。日復一日,父女二人過著平靜安適的生活。



  一百零四歲,夢中老人見到那些許久未見的隊伍,他們從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汲起一桶桶的溪水,旁邊有人負責將水裝入瓶中;忽然又見那商客站在高台上,向台下成千成百的人群說話,瞧他講得口沫橫飛,卻聽不到半點聲音。老人也夢見,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來往匆忙的行人腰際都繫著一模一樣的瓶子,隨著腳步搖晃搖晃...恍惚之間,一串影像快速地從眼前掠過,幕幕都是類似的情景:深山幽林中,穿過層層阻隔的陽光,一泓源源湧出的泉水...



  一群人匆忙地走在林間顛簸的小徑上,每個人腰間都繫著一模一樣的瓶子,隨著腳步搖晃搖晃...一不小心跌倒,瓶子就碎了滿地...不知名的液體瞬間滲入泥土...



  坐在湧泉旁的老婆婆笑著說:別慌,過來呀!這兒有清冽的泉水呢!

星期四, 5月 24, 2001

返校

  不知不覺,已是最後一次返校座談,這樣「較強制性」的活動告一段落後,接下來的聚會聯繫,就要靠同學們主動參與了。依照往例,在教育大樓九樓舉行小小的班聚,雖然離別在即,見到的依舊是熟悉的面孔。談笑之間、杯盤狼藉、當大部分同學散去,只有幾位留下來談心,談教育、談心情、談未來,總覺得這樣的談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聊著聊著,只剩下四個男生(男人?),轉移陣地到孔子像前星夜談心,一晃眼居然聊到十點多,該是往宮下酒店出發的時候了。交了女朋友的宮下,春風滿面,房間煥然一新,不復見滿地啤酒罐、走起路來東躲西閃、鏗鏘有聲的情景。大家爭先恐後搶看照片,他還不忘在旁加註:「本人比照片更好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剛開始因為有外人在,所以顯得有點拘謹。隨著訪客歸去、幾杯黃酒下肚,場子開始熱了起來。士賢不知怎麼了,今夜特別high,竟然帶頭豪飲,令人刮目相看,但「隨即」不勝酒力,開始展現他「純真自然」的一面,讓我們見識到「士賢老大」的風範。笑聲不絕之中,選他為今晚的最佳男主角,絕對實至名歸、無庸置疑。接著殺到敦南錢櫃,仍在老大的帶頭下,盡情高歌。也許是興奮過度,一會就聲嘶力竭,但仍興致不減,畢竟這樣的機會不知何時再有。



  隔天,回到中和從前的住處探望學弟,看著熟悉的房間與器具,回憶以此為中心的大四生活,覺得好懷念。接下來沒有學弟妹打算承租,這樣就沒有機會再回來了,我那間寢室已經出了三屆預官和研究生,自覺風水不錯,但想到後繼無人,有點莫名地惆悵。今年回師大,不知道找不找得到三個人再把房間租起來?唉...算了,還是先看看有沒有研究生宿舍好了,免得墮落...



  當大部分同學的「返校」已經結束,我的「返校」正要開始。同學,我會在師大等你們來探望我的!!

星期三, 5月 23, 2001

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的一天。早上參加師大舉辦的九年一貫研習,我不否認母校及師長的用心,只是實習一年後,從前可能還覺得好奇的議題,如今卻索然無味,因為內容還是停留在泛泛論說。九年一貫到底好不好?已經勢在必行,也只能說「好」,說「好」人人會說,說得好還有源源不絕的演講費,但是否做得「好」,能否突破學校環境與升學制度的限制?這倒是未知數,未來,大家有一場硬仗要打。整場研習,反是林院長的幾個觀點,心有戚戚焉,雖然跟主題沒什麼相關。會場中也見到了不少同學,分享交換心得,正是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上勉強算是「悲喜交集」的序幕。



  下午,接到來自學校的電話,網站被入侵了。很匆忙地趕回學校,將電腦與複雜的心情一同抱回家,一邊重新安裝系統,一邊又陷入了資訊網路弱勢者的思索,弱肉強食、秩序混亂的世界,不知道除了自己,什麼是可以倚靠的?哀憐辛苦的成果,消極了好一陣子,直到喜訊傳來。從一早就上網關心的訊息,師大研究所的榜單究竟出來了沒?期盼了一整天,傍晚她上完課居然還先和同學去吃飯,似乎不把放榜當一回事,曾令我非常不愉悅。不過,最終電話捎來喜訊,與去年同樣驚喜的,她考上了教研所!拋開藍色的思緒,開始分享共同的喜悅,長久的辛勤與努力,終於有了收穫。而從中獲得的自我肯定,我想更是一種難忘的感覺,真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也使我回想起去年的情景,陷入往事與現實的美好漩渦中。感謝老天!在去年大學、今年實習「畢業」前,都讓我能以欣喜的心情度過,面對未來,感謝身邊的每一個人!陪我渡過這樣悲喜交集的一天!

星期一, 5月 21, 2001

訊息

  這幾天收到了幾封令人感到「意外」的信。一封來自甫當選系主任的周愚文老師,替系友會網站加油鼓勵,一封則是一位市北師的學弟,來討論關於研究所的應試經驗。收到信,心中有種異樣的興奮,因為這兩封信之所以寄出,都是由於「網路」的媒介。藉由網路,可以分享心情、經驗、訊息,在虛擬中建構了另一個互動的世界。收到了周老師的信,又激起我要加緊聯絡系友學長姐的決心,藉由網路信件電話,將這樣的訊息傳達出去,將美好互助的圈圈逐漸擴大。尤其實習一年以後,發覺教育絕對不是單打獨鬥,時常交流請益分享,才有動力支持下去,否則在「人人談教育」的環境中,一點點教育理念不是遭侵蝕變質,就是束之高閣。如果今天我們是一路摸索熬過來,那麼將來應該多幫助學弟妹才是,如果今天我們在前輩的指導下成長學習,對於後進,又怎能不背負起傳承的責任?確實該拋開自私獨斷的心態,教育大環境已經被「變質的競爭」所主導,搶飯碗、爭名次、搞學店......除了消極抗議,其實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的!我相信也希望,這兩封信是個訊息,新教育時代來臨的訊息,代表教育的轉變不是政策口號,而是從每一個人的手中做起,將影響力從身邊擴散出去,無遠弗屆、世代綿延。

星期五, 5月 18, 2001

驕傲

  這天第一次開車到台北,為的是參加妹妹的歌仔戲社團公演,在板橋文化中心,演出自編的戲碼「三寸金蓮」。之前就曾經看過妹妹的演出,在舞台上的她彷彿是另一個人,動作、語調、手勢.....我很慶幸能夠看到她的另外一面,一個她所執著的世界。我真正感受到,以前總不屑與之為伍的幼稚妹妹已經長大了,該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這個讓我感到驕傲的家人。這晚,七點到十點多,看著台上化身為「暴發戶林老爺」的妹妹,生動而逗趣的演出,外婆與爸媽的感受不知道是如何?我相信也是驕傲吧!除了表面風光演出,混過社團營隊的我也深深知道,活動背後還有更多繁忙的工作,爭取經費、編寫劇本、製作道具、租借場地、協調人力......身為社長的她,我想背後的辛苦也是不足為外人道,而一切的努力,都在今晚的掌聲中獲得一生最難忘的回饋。



  今晚,該是妹妹生命中一個難忘的時刻,比起大學聯考完在搖擺不定中填了台大法律系,我相信這更令她覺得驕傲與興奮。我們生命中都追尋著「自我肯定」,而年輕成長的過程中,卻更需要來自別人的肯定,尤其是來自父母親人朋友。考上一中,我高興,而我知道父母師長也高興;考上大學,我高興,而我知道父母師長也高興。考上研究所,我高興,而我知道父母師長也高興。但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卻鮮少感覺到真正的「受肯定」,我只不過完成了一個任務,縱使這個成果的的確確對我有幫助,而我也慶幸我完成了這個任務。然而,在更多時候,背負著「好學生」的箭靶,面對四處射來的眼光與言語,卻只能心虛地閃躲。我感到驕傲的時刻,在於我架設了一個BBS站,在於帶領活動股,在於教育服務隊,在於我的單車之旅,在於我的網頁,這些不務正業的事,可能還包括不愉快與淚水,但我在其中真真切切地「活著」。這樣的過程中,我誠實地說:我也曾經哭泣憤恨,曾仰頭希冀來自他人的肯定,而對於好強的我,誰又能想像那脆弱的一面?當我熬了過來,回首,這些變得無足輕重,而,只是遺憾。



  今晚,我感到驕傲,因為我的妹妹。我絕不吝惜說出我的肯定,因為她真的很棒,也因為我不要造成她生命中的遺憾。父母總擔心兒女們的將來,擔心沈迷於社團活動,我們由衷感謝這樣的擔心。但請您也別忽略我們的追尋,面對一句肯定,我們也許表面裝作冷酷,但心底卻滿是欣喜安慰,過來人的我,深深知道,所展現的,絕對不只是一句話而已。



  有天去看棒球隊比賽,旁邊坐滿家長。五號球員的表現非常出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突然又是一記好球,三振了對手,歡呼聲中有人問:「那是誰的小孩?」,一位家長操著台灣國語,不好意思卻又驕傲地說:「黑係阮阿龍啦!」這樣的情景迴盪眼前,是美好的一幕?如果孩子愛打球,無論家長原本抱持怎麼樣的態度,對兩個人來說,這的確是美好而難忘的一刻。如果孩子不愛打球,只是家長「望子成龍」,那麼家長是驕傲,可是孩子呢?回過頭來,最重要的,別只是強調你的在乎與要求,而忽略了有人也在乎你的回應,不管他們表現如何,給他們真誠的注視與肯定。



  孩子一生中每一個驕傲的時刻,總想與最愛的人分享榮耀,別因為以為沒什麼而錯過這樣的機會。

星期三, 5月 16, 2001

沈寂

  上星期「間斷」了一陣子,下定決心要痛改前非,想不到「才說了嘴就打嘴」,轉眼間,一個星期又過去了,網站。將這次稱為「沈寂」,因為雖然沒有更新網頁,但不像上次缺乏目標、無所事事、喪失生活動力,而這回是因為又「沈迷」別件事。



  首先,是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網站「Akeesing」,它提供了許多「線上伴唱帶」,只要你有麥克風,就可以像KTV一樣點撥高歌一曲,還可以把你的「歌聲」錄下來。我就帶著耳機麥克風沈迷了好幾個晚上,雖然一直沒有滿意的表現,但也藉此知道原來我唱歌是這付德行。相信你也有同樣的經驗,對於自己的聲音,你所「感到」的與別人聽到的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對於自己存在的認知,常常建立在視覺上,高矮胖瘦、苗條臃腫、清秀可愛、蟑頭鼠目,藉由眼睛和鏡子,我們很容易感受自己「視覺的存在」,但「聽覺的存在」呢?趁這樣好玩的機會,何不感受一下屬於你的聽覺存在吧!如果有「滿意成果」,記得與我分享喔!



  另外的時間,用PHP寫了一個教師教學網站的程式,提供線上簡易更新的功能,希望能幫助教師嘗試網路教學,雖然架構還不是十分靈活、個別化,但對我這個新手來說已經是一項挑戰。想要試用可以到這裡,管理帳號與密碼都是test,不管在功能或是程式寫作上,有任何建議歡迎與我聯絡。(如果連不上,可能是在修改,想要原始檔案的人,請Email與我聯絡)



  這篇文章的前半段寫於五月十七日,可是後半段是五月三十日才補寫完成的....

星期三, 5月 09, 2001

戲夢

  昨天看了一半「黑暗之光」,非常喜歡,非常喜歡。從以前就很想拍電影,怪異的角色、怪異的場景、怪異的劇本...不要說怪異,應該是「特別」,簡簡單單地表達與眾不同的想法與感覺。



  看一部真實的電影,總覺得那些角色真實地存在生活周遭,不論你認識與否,都繞著你不停運轉著,影響你的一切。當我們慢慢瞭解這一點,當我們從漩渦中心慢慢將手伸出去,驟然,湍急的水流衝向你的掌心手臂,帶動你的身心旋轉起來,想極力抵抗這身不由己,你才真正感受到能量,屬於人們的力量。 想表現出這樣的力量,表現出人在動與不動間的掙扎。

星期二, 5月 08, 2001

間斷

  又偷懶了好一陣子,間斷了,就有種不知從何開始的徬徨。這幾天漸漸炎熱起來,躁鬱煩悶的空氣,從旁不斷流逝的時間,讀著沙特的局內局外(異鄉人),清涼的海水、毒豔的太陽、熾熱的沙、血與汗水、牢籠與審判、生存與死亡。一切在思緒中翻騰,發覺自身的處境與書中主角竟有些相同,異鄉人...



  昨晚居然睡了將近十一個小時,好像沈入深海般的熟睡,感受海水實在卻又溫柔的包圍。五點,很舒服地起床,除了內心十分愧疚,因為漏接了好幾通她打來的電話。但聽著音樂,我知道今天會是個美好的一天,也希望是間斷的結束。

星期三, 5月 02, 2001

陪伴

  妳在身邊。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幸福;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開心;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心滿意足。也許只是陪妳閒晃,也許只是陪妳發呆,也許只是陪妳言不及義。



  妳在遠方。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幸福;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開心;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心滿意足。也許只是陪妳作夢,也許只是陪妳鬥嘴,也許只是陪妳看同樣的星空。



  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一種證明。證明,我願意陪著妳,即使一分一秒。今天的妳,知道嗎?

星期二, 5月 01, 2001

牛蛙雜感

  二個星期前就在報紙上看到有關「美國牛蛙威脅本土生物」的報導,昨天又收到一封Email,內容大致相同,我特地到荒野保護協會網站取得相關資料,摘錄如下:



  全國小學生飼養牛蛙成風潮,一旦野放恐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近日許多會員及民眾向荒野保護協會反應,目前全國眾多小學生因教學活動的需要而飼養青蛙蝌蚪,經查證多屬牛蛙之蝌蚪,這些蝌蚪若在長成成蛙之後,未做適當處置即野放,恐將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牛蛙是一種惡名昭彰的外來種生物,食性兇殘,無所不吃,不但會吃掉其他 的蛙類、昆蟲、魚類、老鼠和幼鳥………,將嚴重破壞台灣的水文生態環境。 外來種生物的危害在台灣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生態保育問題,過去不當引進外來種生物,如福壽螺、美國螯蝦、牛蛙...已造成台灣許多水生原生物種的滅絕。 針對此次小學生牛蛙飼養、野放事件,我們呼籲教育主管當局應當加以重視,即刻發函全國各小學將此飼養之牛蛙蝌蚪統一回收,加以處置。 並敦請農委會調查牛蛙在台灣的飼養狀況及販售管道,且向社會大眾說明牛蛙對台灣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防範處置之方式。 希望社會各界關注牛蛙任意野放事件,以防止牛蛙流入台灣各個鄉間角落,造成台灣生態不可預知的大浩劫!



  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事件,起因於國小課程中有一單元為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然而近年來台灣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因此大多數學校無法取得本土的「教材」,幾乎都是由廠商提供牛蛙蝌蚪來飼養。學校基於「生命教育」,當蝌蚪長成青蛙後,將之野放,這樣看似正確的錯誤舉動,形成台灣生態的危機。這件事給我一個難忘的啟示:愚知比無知更可怕。



  今年是教育部明訂的「生命教育年」,落實生命教育當然是應該的,只不過在落實的過程中,因為認識不深切,反而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今天基於「生命教育的理念」將牛蛙放生,或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確然瞭解怎樣尊重生命,但未曾深入想過,今天這樣的舉動是尊重「牛蛙的生命」,卻不尊重「其他本土生物的生命」。坦白地說,人類談「生命教育」、「人與自然」,談「愛護動物」,多數還是基於「自身的立場」,繁殖有價值的,消滅無價值、有害的,何嘗真正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自以為是的愚蠢行為顯露著無可救藥的矛盾,例如動物園的存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為了地球好,應該消滅全部的人類,但我們目前只有這樣的趨勢,而沒有這樣的意圖,而為了人類好,以外力(人類的力量)維持生態的平衡,是目前人類感受到急迫要做的。繞了一個圈,只想說明白,人類不要以為保護稀有動物,或者盡力維持生態平衡是一種「壯舉」或「貢獻」,探其根本,這應該是人類對本身罪惡的救贖。在提倡所謂「人與自然」的教育時,如果還理所當然地把「人」與「自然」當成同等地位,那麼這樣的教育顯現得是:人類一點都沒有長進。



  單是這樣的救贖過程,錯誤的認知極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傷害,類似的情形,如文章中所提到,之前已經出現許多案例,所以我們要更加留心。每當看著他人做著自以為正確的錯誤舉動,往往會捧腹大笑或嗤之以鼻,然而在無意中,我們卻成為這樣的笑柄而不自知。在後現代反專業的潮流中,大家都自以為自己有本事去做,何需專家指導?多數決策者也樂得順著這股潮流,寧可閉上嘴大點其頭,也不敢犯眾怒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在這樣的環境下,「愚知所造成的人禍」是否會不斷出現?這問題似乎是多問了...



  這件事讓我想了許多,雜亂地寫了一堆,既然是隨筆,那也不用刻意在乎主題是否偏離。但其實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人類自古至今自居「萬物之靈」的悲哀嘴臉。不捨棄這樣的心態,談什麼自然保育?談什麼生命教育?但容我從歷史的演變來做消極的推論,地球之癌只不過是在可容許的範圍內提倡這些主張,真正威脅到自身生存時,又有誰會大聲疾呼?當然,以一個地球的生物個體,以一個自私的人類來說,對於目前許許多多的保育工作,我認同我支持,同時,對自然萬物,我也由衷感到慚愧。而對其他仍自居「萬物之靈」的夜郎子民,敲醒自己愚昧無知的腦袋,想想身上背負的罪孽吧!

漫談

  身處於資訊爆發的時代,常常會畏懼於「學海無涯」,基於自己莫名其妙的求知慾(怕落伍吧!),因此希望對各方面都能夠有所瞭解。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往往不由自主地被類似「科學的桂冠—縱橫科學新發現150年」、「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世紀之書—二十世紀的經典名著」的書名所吸引,架上自然也擺了不少這類的書籍。幸好,他們不至於悲慘到成為數十年如一日的裝潢,偶爾我會取來嚐嚐「博覽」所帶來的箇中滋味。



  通常這類書籍的定位,在於介紹評論,而一門浩瀚的知識,想要濃縮於簡短的篇幅,而且不可扭曲作者原意,那也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這些難處,卻往往成為這類書籍的致命傷。從閱讀經驗中發覺,作者的筆法結構影響吸收的難易度,其實這是各種著作都必須注意的地方,只是對「門外漢」來說,簡明扼要有系統地闡明其意涵,更顯得重要。一味使用專有名詞而不加解釋、雜亂的內容、詞不達意的文筆,反而令人望之卻步。在內容上,若是基於「介紹」的立場,那麼編撰者究竟能不能確切瞭解原著者的本意?這更是關鍵,否則失之偏頗的觀點將造成認知的謬誤,其傷害更是不言可喻。



  其實說了一堆,還是跳不出「信雅達」的原則。從這樣的經驗中,也顯示:在知識的吸收、傳遞與累積上,語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文字發明後,文明快速累積,從中不難想見文字的重要。反觀對於現今的語文教育,固然從古至今都是教育的主流科目之一,然而本身卻有轉移的現象,目前大家對於英語普遍給予較多重視,而一般學生的本國語文表達能力顯著下降。對於這樣的趨勢,給我們怎麼樣的省思?隨著文明發展,在人類還未毀滅地球之前,全球化是必然的現象,即使在某些層面上,這個現象是一種文化霸權的展現。無論如何,語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媒介。以目前而言,英語是世界上的強勢語言之首,要邁向國際舞台,學習英語及其他外國語文是必要的。而我擔憂的是對本國語文的認同,因為語言與文化攸戚相關,兩者同消同長。英文小魔女鮑嘉欣在托福拿得高分,成為多少人羨慕的對象,更讓大家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這樣的成績,她母親從小對她的「語文」教育自然功不可沒,以英語為主的教育成就了這樣的例子。然而論及西遊記、三國志等等中國名著,她卻只能以迷惑的眼神相對,就算今天要閱讀中國文學名著,可能也會有不少障礙,一般而言這種障礙將會使人卻步,而傾向自己最熟悉的語言著作。外國語文學得好固然是值得嘉許的事,但是如果與本國語文能力差距過大,那麼孩子傾向哪一邊是顯而易見。一傾,也將會傾掉他的文化認同。



  也許不是很適當,但看著西方文化導向的台灣社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搖擺不定,以洋化程度為評斷進步的根據,猶如讀顏世家訓「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 」,心有戚戚焉。

星期一, 4月 30, 2001

  這幾天,悶熱、汗流、刺眼,充滿夏天的味道。夏,正無所顧忌地展現它的初訪,跟隨著太陽的腳步,緩慢地探視久違的大地。入夜後,它仍以暖熱的體溫宣示無可置疑的存在,只能無奈地任它徘徊不去,勉強以冷氣與它取得妥協。



  「夏天=酷熱+煩躁」,常用的生活公式之一,卻隱含著無限回圈的危機,繞著繞著,什麼都不想做了....

星期日, 4月 29, 2001

回顧

  四月底有些讓我印象深刻的事,卻沒有時間記下。眼見五月份已然到來,趕緊回顧一下,免得四月份的心情隨筆讓人覺得「很不認真」。



  收到了幾封信,一封是和伸學長的來信,雖然彼此常常聯絡,但是信件來往倒是比較少。信中談及一些帶班的甘苦,以及未來的規劃,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畢了業以後,才發現你的感性與體貼;回想以前在寢室,怎麼就只覺得你不成材呢 ?不知道這算不算也是一種「愛之深、責之切」?』不禁讓我回想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那年的燠熱暑氣中,搞不清楚狀況的菜鳥終於見識到期盼已久的大學生活,新鮮人呆頭呆腦的,所幸有親切的學長姐關懷照顧,帶著我參加活動、認識師大。因為同是一中校友的機緣,當時已經大四的寢室學長和伸,對我更是照顧有加,雖然相差三年,卻感覺沒有年齡上的距離,當時不知這是多麼難得,而後檢討自己,大三時對大一學弟已經殊少關懷,也不會主動去盡一個學長的責任。反觀大一那一年,我才知道什麼叫「用心良苦」。



  正如他所說,也許正是「愛之深,責之切」,他對於我有著深厚的期許,可惜我當年放蕩無知、自以為是,他看著日漸墮落而不知悔改的我,心中也是嘆息難過吧!面對不成材的學弟,又何需叮嚀操心?於是,起初只是一點點隔閡,之後竟漸行漸遠。其實當時自己也很不好受,只是又白癡地不知該如何是好,隨時間流去,一段對我而言「三生有幸」的機緣,似乎就要隨著畢業及暑假無疾而終。值得慶幸的是,暑假他意外地來了一通電話,內容我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願意開啟兩個人之間的那扇門。一個久未聯繫的學弟接到電話會如何反應?面對各種可能性,我想撥號之前想必也是一番掙扎吧?感謝那番掙扎的結果,否則我的生命就多了一段遺憾。現在想來,人生際遇的起伏變化實在是難以捉摸,但有些仍是「操之在己」的。一通電話,延續了對我彌足珍貴的情緣,因此我決定,在我之後的生命中若發生爭執誤會,無論是非對錯在誰,對於該珍惜的情份,我要盡量做一個「先開口」的人,而不要因為一時賭氣,而犧牲友誼的花朵。不是很簡單,但我努力著。



  這個月,也是研究所的考季,與去年同樣的情景與氣氛,只是身份從「參賽者」變成「啦啦隊」。回想起去年此時,也是兵荒馬亂,終日忐忑難安,但一陣混戰過後,卻讓幸運的我得到了許久許久沒有出現的「肯定」,也許對很多人這沒什麼了不起,但對我卻是天大的喜訊。然而今年陪考,我感受到的卻不是喜悅,而是一種恐懼。看著今年的題目,發覺實習一年後,雖然在實務經驗上有所累積,但就知識而言確實忘了不少,也沒有吸收新知。而去年考試的幸運成分,更加深了自己究竟「如人」或是「不如人」的懷疑。抱著疑問走進圖書館,馬上又被龐大的知識震懾住,在這天地悠悠之間,我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我的存在究竟又有什麼影響?



  我知道在很多方面,我是自卑的,去年考上許多人羨慕的師大教研,自己也懷疑幸運成分究竟佔了多少?我到底夠不夠資格?甚至曾想過今年再考一次,以找出答案。像這樣,因為想要肯定自己而不斷追求挑戰,到底是天經地義?還是心靈的限制?會將自己推入無止境的深淵?我想我缺乏一種心靈的力量,能讓自己安心滿足,在我尚未找到前,還是盲目、無所適從。我想要不斷的往前衝,害怕輸給時間輸給其他人,卻忽略或是不敢相信,「漫步」、「駐足」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其實之前已經寫過類似的文章來安慰勉勵自己,不過同樣的疑問總是反覆出現。對於自己的生命與勉勵,對於這一切自己與自己的對談,套句上面的話「不是很簡單,但我努力著」。

星期五, 4月 27, 2001

四月教育實習心得

一、 行政實習

(一)多元入學方案

  多元入學方案是近年來重大教育改革之一,多元入學方案分為「甄選入學」、「申請入學」、「登記分發」三大管道,並且採考招分離的方式,三種管道都必須參加基本學力測驗。對於其理論基礎,已經有許多專家學者加以評論,在此不再贅述,茲就在教務處所觀察的實際情況,來說明多元入學方案在現實面的影響。

1. 教務處工作倍增,尤其註冊組忙得焦頭爛額,每日電話不斷,人潮洶湧。

2. 兩次基本學力測驗,加上高中、高職、五專又各有不同入學管道,若全部參加,費用驚人。雖然本方案原意希望學生選擇最適合的管道升學,然而家長多抱持有機會就全部參加的心理,造成名副其實的「多元」入學。

3. 學生家長、甚至某些教師仍搞不清楚方案內容,「誤報」、「忘記報名」等事件層出不窮。

4. 「考招分離」後,學校從以前「主動幫學生報名」,轉換為「接受學生報名」的角色,儘管一再宣導,還是有學生「忘記」自己的權益,事後再來苦苦哀求,徒增困擾。

5. 補習班利用多元入學方案大斂其財,「各校推甄班」更成為熱門賣點,多元入學方案反而助長補習班氣焰。

6. 大部分學生心情浮動,認為既然有這麼多管道,那麼一定有學校可念,努力意願低落。

(二)基本學力測驗

  基本學力測驗亦是今年登場的新戲碼,又是多元入學方案的重要憑據,因此成為各界眾所矚目的焦點。從模擬題型公布造成網路塞車,各補習班、參考書出版社趁基本學力測驗尚模糊之際,胸有成竹地推出各種「猜題班」、「麻辣試題」,儼然經驗豐富似的,學生、家長、教師在渾沌未明的情況下,趨之若鶩。而基本學力測驗落幕後,除了題目爭議外,寄發成績單後所引發的「分數計算方式」、「分數運用」、「組距公布」等等,都凸顯大多數人對於基本學力測驗的認識並不多。對於這樣重大而影響深遠的制度,宣導絕對是不可缺少的事前準備,然而花錢辦一場又一場的宣導說明會,仍舊有許多人搞不清楚狀況,宣導的成效必須檢討。

1. 對一般人而言,分數如何計算,沒有明確的說明。

2. 為貫徹多元入學的理念,組距不應該公布,以免學生及家長又落入分數的迷思。然而「組距是否公布」,各區決定不同。教育部為最高主管機構,卻無法對違規招生區做出處分,顯現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令人擔憂。

(三)招生宣導說明會

  在教育改革的激流中,由於競爭激烈,各校能否招到好學生也面臨考驗。由於西苑高中同時設有高中部、國中部,因此學區內國小與國中學生,都是本校招生宣導的對象。宣導方式往往透過朝會、或是十分鐘時間到該校進行全校性或班級性的宣導活動。西苑高中近年來國中新生年年超收,因此宣導的目的不在於招收學生,而是吸引「好學生」前來就讀。

二、 教學實習

(一)單槍投影機

  由於學校的建議,最近在課堂上使用單槍投影機教學。發現使用一般或單槍投影機時,通常學生都會比較有興趣,覺得比較新鮮吧!對我而言,直接將我想教授的教材呈現在大家面前,可以省去彼此抄寫的時間,事先設計好的內容也不會忘記或忽略。而使用單槍投影機搭配電腦,適宜呈現表格、圖片、動畫、網頁、互動式光碟,甚至可以隨時教導學生使用網路來幫助學習,不可否認的,這是未來的趨勢。但也有一些缺點:為了最佳效果,往往必須牽動學生的座位安排,這對於秩序會有影響。再者,投影式機器通常必須關掉前排的燈光,而昏暗的環境會使學生精神比較不好,對學生抄寫筆記也造成影響。最後,除了字體大小及顏色配置要注意外,有些圖片效果經過投影後,會變得較暗,因此在設計時就必須先做調整。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似乎比較難與一般教學法融合,例如機器必須擺在中間,就等於許多活動會受限制,而單槍投影機的身價不斐,更使許多老師上課提心吊膽。目前高中部的電腦可以在教室的兩部電視上做輸出,我認為這是比較理想的方式,不僅方便,效果也比較好(不用關燈、不用變動座位),教學活動的轉移也因此而容易許多,同時,設備的價錢也相對便宜,已建議學校在國中部增購相關設備。

(二)新詩教學

  由於教授新詩,課堂上講一些比較抽象與聯想力的內容,希望激發學生欣賞與創作的能力,但學生似乎還是比較習慣講講註釋、修辭、文法等等。雖然這些也都是我相對忽略的!經驗不足難免顧此失彼,以後要多注意一點,不過,我還是比較希望他們多動腦筋想,畢竟我認為文學的東西不是死的,不管欣賞或創作,都是基於一種感動,感動當然是活的,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星期四, 4月 26, 2001

驚覺

  每天都是匆匆忙忙起床,盥洗更衣上班去,沒有時間對鏡中的自己稍加端詳。今天將眼光稍加停留,猛然驚覺:我...又胖了!雖然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但已經從地方新聞躍升為頭條新聞,今天返校該不會被調侃一番吧?衷心期盼這只是因為睡眠不足所引起的暫時性浮腫,曬曬太陽就會消氣。



  我絕對會將「瘦身」列入下星期開始執行的「新生活運動」。九月回師大時,要以文質彬彬的形象出現,而不是被當作暴發戶。

返校

  今天要回師大返校座談,可以想見這次的聚首,會多一點點低氣壓,因為有許多同學已經開始感受到甄選的沈重壓力。一個多月後的硬仗,誇張點說,是決定後半輩子的重要戰役,怎能輕忽?除了少數幾個像我一般的逃兵,多數同學都磨槍準備上陣大展身手一番。身為「旁觀者」,本來想好好地協助這些戰友,但努力了一陣子,好像呼應的也不多,所以只能獻上祝福!六七月,假如真的讓我感覺事不關己,那我計畫好好出去走走,很希望出國啦!新疆、蒙古...不過不知道買筆記型電腦後還有沒有出國的本錢。走走之外,就是要充實自己了,免得過了一年,原本該在腦袋裡的,卻都忘光光。九月再當新鮮人,我可不想在後苦苦追趕,那就不怎麼愉快了!



  這次返校,又有幾天沒法寫心情隨筆了。希望這幾天空白,給我多一些些靈感。

星期日, 4月 22, 2001

一滴淚落下



盪起漣漪



恍惚的倒影



又更模糊了

望向深邃的眸



欲啜一口回憶的泉



無奈繩索已然枯朽



望向遙遠的澄澈



望向飄忽的倒影



老邁的



欲飲只能



望下「ㄊㄧㄠˋ」

凝結的前塵往事  如淚珠般落下



在不曾停下的腳步邊流過



無可挽留地    滲入結實的過去



直到



隱藏在地平線某處的缺口



以鏡面保持巧妙的平衡



積蓄



供應



人們賴以維生的回憶

星期六, 4月 21, 2001

  呼.....好煩。沒有認真過生活的報應就是,生命沒有一丁點感動。沒有一丁點感動,就寫不出什麼東西。少了感動,生活只剩下批評與批評,因為沒有感動證明自己存在,只好用言論來顯現自我,現在更瞭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政治性、評論性節目,因為這就是存在感的抒發管道,不是說表達意見不好,只是相較之下,現代人常常忽略用「心」的感動,卻熱衷於用「口」的發洩。一個說起話來不疾不徐、井井有條、鞭辟入裡的人,相信大家都很崇拜,只不過,若他所擁有的只是這些,那麼我認為這也不值一提,但現代多少人以「逞口舌之快」為傲? 卻又少見論理精當、思慮周密者。



  「論辯」的確是追求真理的途徑之一,然而我卻不相信有「不近人情」的真理,對於而「自以為是」卻「言之無物」、「過度渲染」的「論辯」,深感無聊之極,也同樣感到可悲。國中國文課本「報紙的言論」一文,所揭示的正是媒體應有的「操守」,可嘆的是,有多少人把它當作「八股文」而不屑一顧?長久以來,惡質的炒作文化已然脫離「報導」的真義,媚俗的利益取向顯而易見,這可以說是社會文化的沈淪,而廣大的社會大眾亦是推波助瀾的幫兇,最近上映的電影「千均一刻」正是此種歪風的例證。每當某一事件被「報導」後,有「潛力」的事件馬上會被炒作, 政客、藝人、公眾人物立刻義憤填膺地跳出來,儼然化為正義使者,或者以委屈的姿態賺人熱淚,引領社會大眾「關心台灣」,卻往往模糊焦點、過度渲染,而多少人可悲地「風行草偃」?對於大多數事件,我懷疑他們是在爭公理?爭權利?還是爭鎂光燈? 爭曝光率?「人性的關懷」從來都不是媒體的主流焦點。



  有句話「政治是高明的騙術」,對現實來說也許真是如此,但台灣目前的問題是:騙術一點都不高明,群眾還是乖乖地被操控,法門無他,讓群眾有存在感、有參與感而已。真要論理,台灣人民很缺乏論理的修養與基礎,泛情緒化往往是最大的障礙,各類網路論壇、BBS出現的偏頗言論,漏洞百出,實在讓我懷疑台灣教育的成效。發表意見是每一個人的權利,這絕對應該尊重,然而權利不該濫用,也不該自認為絕大多數人所認同的「真理」,就有強制力。當龐大社會輿論試圖改變一對戀人的感情,有多少人自認為在「做好事」?然而在我看來,只是凸顯愚昧的自以為是。這些充斥周遭的「理」,只不過是一種多數暴力的形式,離真正的「道理」,還差得遠呢!



  嘮嘮叨叨說了一堆沒有條理的話,應該回歸主題。多用心去感受,道理源自於「人」,當論辯時,別忘了「人的關懷」,否則結果只是物化偏頗的歪理,禁不起考驗。

星期五, 4月 20, 2001

雜記

  今天到交通大學陪考,印象中是第二次來到新竹,可以算是完全陌生的地方。沒見識到新竹赫赫有名的「風」,倒是下了幾場大雨。對於新竹,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貢丸、米粉、大風、竹科、交清、台灣五個省轄市之一。下了交流道,與各地同出一轍的,周邊店面幾乎都是賣當地名產的,幾家野雞車行,當然還有競爭激烈的檳榔攤位。坐公車前往火車站,司機態度與巴士設備不錯,也許台灣任何一個地方的巴士跟「台中市兩家公車」比起來,都是很不錯的。看著另一個城市的繁華,覺得有些景物在各地都一樣,然而眼中是熟悉,心中卻是陌生。離開光復路,行駛在不寬而車子稀少的街道上,又鮮見繁華的光亮與喧囂,這是新竹的另一面嗎?以一個認知膚淺的外地人,不敢如此斷言,只能猜測。靠近車站的那個不知名公園,在夜間散發神秘的魅力,感覺蠻好的,可惜沒機會去感受。車站附近,百貨商場、速食店、服飾店,以及熙熙攘攘的人潮,飛揚的年輕族群,這樣的情景,除了間或傳來陌生的語言外,與一般城市的樣貌相差不遠。



  繞了一圈,在雨中又回到交大,朦朧中的竹湖有種虛無縹緲之美,那樣不真切地存在模糊的視線中。不禁又感嘆,師大沒有這樣一個地方,提供自然與人的融合。羨慕之餘,不禁自我調侃,若在師大設計一個這樣的景觀,大概地價遠遠超過造價。唉!這是狹小都市學校的悲哀。



  作為異地的過客,對於陌生的景物,其實心中也有潛在的壓力。人生地不熟,結束任務後,實在迫不及待想要回到熟悉自在的環境,本想交流道附近搭車應該很方便,但是又不見熟悉客運公司的招牌,只好遷就原本印象就不太好的野雞車行,票價貴也就算了,服務態度實在不好,無線電聯絡的游擊經營方式,絲毫沒有「確定感」可言,而搭乘客運沒有位子坐?要你忍一下,這實在是我不敢想像的。感覺,你只是被當成「貨物」,車行的責任只是把你「運到」目的地。而這些「黑店」之所以存在,因為旅客都很有「修養」,無入而不自得,但我還是比較「愛計較」、比較「自命不凡」,認為我不該忍受這樣的待遇,尤其我有權利表現得「有骨氣」。於是退了票,也不知哪裡有比較熟悉的客運公司,只好一個人回到車站,搭乘台中客運直達車,順順利利舒舒服服,一個多小時後,躺在床上抱著熟悉的棉被,呼...終於回到家了,不由自主地露出滿足的微笑。

星期三, 4月 18, 2001

陰晴不定

  這幾天天氣是典型的「春天後母面」,陰晴不定、時而豔陽高照、時而烏雲密佈,稍不留神,突如其來的豆大雨珠,又會你打得抱頭鼠竄,在在考驗著氣象預報的可信度。傍晚時分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愛子心切的家長們,在鐘響之前,早已帶著體貼的愛心擠在校門口引領企盼小孩的出現,可以想見的,交通又是一陣混亂。而不少年輕飛揚的心,正在排斥父母的關心與嘮叨,沒有雨具,正好有機會表現一下不畏風雨的率性,毫無裝備就單槍匹馬地朝雨中殺去,一如平常,在家裡等著他的,不知道是父母的心疼、關愛還是斥責?以二十三歲的角度看來,這樣的幼稚行為,顯然已經歸類於「愚蠢」,看見不免也會教訓一番。



  然而回想自己,不也這樣在雨中放蕩過?也曾因為「攜帶」著二三公斤的雨水回家,而被父母嘮叨叮嚀,又想起那位「穿著」黑色塑膠袋,挖幾個洞充當雨衣的同學,還不忘在雨中展示他的新裝,不覺莞爾。那種自以為豪放的心情,不正是那段歲月,除去考試、壓力、叛逆而殘留的回憶?其實,那種沒頭沒腦的行徑,又何嘗遠去?現在還不是會因為怕麻煩而寧願淋點小雨?還不是喜歡率性地走在細雨中?突然想起,廣告中那對出國度蜜月,卻碰上陰雨連綿的新婚夫婦,與其悶在房間百般無奈,不如冒雨享受青春,只要留意自己的安全與健康,那不也是一種特別的回憶?驀然回首,記不起平淡無奇的日出日落,而這類的「蠢事」,反而會在回憶中劃下深刻的痕跡,成為回顧生命時,能夠依據、探尋的索引標記。

仙人掌

以嗤嗤聲吞噬蒸發的珍貴沁涼



地平線與地平線間



死神的黃袍隨風飛揚



流浪的旅人跋涉在荒脊的岩礫間

星期二, 4月 17, 2001

痛恨

  XX!我在搞什麼鬼?一次又一次,重重地、狠狠地敲醒自己的醬糊腦袋,卻怎麼也無法懲罰自己的愚蠢。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曾經存在於電腦記憶體中的那篇「陰天」,就在某個白癡的食指輕輕「蠢動」後,消失了!XX!愚蠢的存在!愚蠢的消失!都是因為那個愚蠢的豬腦袋!



  那篇短文消失了,對不起獅子座的她,我無法也沒有心情再重寫。現在的我正為自己難以諒解的舉動感到不可思議與深切痛恨。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第一次因為愚蠢而這麼痛恨自己!



  #@$$#@&*&(#$$#@$@.*(&$#%................

星期一, 4月 16, 2001

「單槍」初體驗

  從六點多睡到十一點,今天好累。昨晚補校回來後,才開始做今天要用的POWERPOINT,弄一弄也到了三點多,睡沒幾個小時,又得趕去學校準備到大德國中宣導。接著二堂一年級的課,中午把檔案修改一下,下午為了單槍投影機又耗了兩節課,結果是筆記型電腦的問題。最後,終於出場展現成果,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唉...好久沒有這樣「紮實」的一天了,但卻沒有什麼成就感。



  今天,是我生平首度在正式場合使用單槍投影機,如果說得難聽一點,這是一次試驗,真對不起學生。發現使用一般或單槍投影機時,通常學生都會比較有興趣,大概覺得比較新鮮吧!對我而言,直接將我想教授的教材呈現在大家面前,可以省去彼此抄寫的時間,事先設計好的內容也不會忘記或忽略。而使用單槍投影機搭配電腦,適宜呈現表格、圖片、動畫、網頁、互動式光碟,甚至可以隨時教導學生使用網路來幫助學習,不可否認的,這是未來的趨勢。但也有一些缺點:為了最佳效果,往往必須牽動學生的座位安排,這對於秩序會有影響。再者,投影式機器通常必須關掉前排的燈光,而昏暗的環境會使學生精神比較不好,對學生抄寫筆記也造成影響。最後,除了字體大小及顏色配置要注意外,有些圖片效果經過投影後,會變得較暗,因此在設計時就必須先做調整。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似乎比較難與一般教學法融合,例如機器必須擺在中間,就等於許多活動會受限制,而單槍投影機的身價不斐,更使許多老師上課提心吊膽。目前高中部的電腦可以在教室的兩部電視上做輸出,我認為這是比較理想的方式,不僅方便,效果也比較好(不用關燈、不用變動座位),教學活動的轉移也因此而容易許多,同時,設備的價錢也相對便宜。



  嗯,明天還有一節課,不知道有沒有辦法上完?今天講一些比較抽象與聯想力的內容,學生似乎還是比較習慣講講註釋、修辭、文法等等,但這些也都是我相對忽略的!經驗不足難免顧此失彼,以後要多注意一點,不過,我還是比較希望他們多動腦筋想,畢竟我認為文學的東西不是死的,不管欣賞或創作,都是基於一種感動,感動當然是活的,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星期六, 4月 14, 2001

假日活動

  今天早上看了NBA,看著看著,終於忍不住想打球的慾望,即使快要午餐了,仍舊往東大球場馳去。已經快要一個月沒有運動了,而且這可是我星期五回家至今第一次踏出家門,該驕傲?還是可悲呢?沒想到偌大的球場沒幾個人,也許大家都跟我一樣慵懶吧!沒機會跟別人鬥牛,就自己射射籃、練練運球過人,少了球伴有些無聊。陽光暖暖的,索性脫了上衣享受陽光,安逸的身軀若為世上增添了些許醜陋,也只能說抱歉,誰叫陽光這麼誘人呢?人漸漸少了,終於獨佔整個的球場,陽光、汗水、安靜、空曠,還好這假期的空虛可以藉這些稍加填充。



  在陽光假期裡,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本該是開開心心的,但回來後卻聽到了不幸的消息。參加健行的民眾所搭乘的接駁公車發生意外,四人死亡、多人受傷,本來開心的活動,卻在呻吟與抗議聲中落幕。據乘客說,那台破舊公車居然超載將近百人?難怪會煞車失控。前日南非一場熱門的足球賽,因為擁擠的人潮爭著要進場,相互推擠踐踏,而造成四十多人喪生,多麼令人痛心的消息,而原因亦是主辦單位超賣門票。對於超載,相信台灣民眾一點都不陌生,機車汽車超載不說,連續假期台鐵車站的盛況每成新聞焦點,人人想擠上車的拚命行徑令人怵目驚心,而車廂內層層塞滿大大小小的行李與身軀,在狹小地活動空間裡,呼吸著稀薄的空氣,下車還得提早數十分鐘以殺出一條血路,這樣的乘車品質實在差透到無以復加,幾百元的票價,我們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品質嗎?台鐵超賣「站票」難道不是主因?我不是說賣站票不該,而是應該有個「限度」,在這個限度內,能夠顧及大家的需求與權利。



  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阿里山,凌晨三點多到車站準備搭小火車去看日出,還好早已經買好票,因為小小的車站內有買票的隊伍、剪票的隊伍,好說也三四百人。為了發觀光財,台鐵毫不考慮究竟火車坐不坐得下,票如流水般一張一張地賣出去。買票剪票情況還好,但當火車一來,一場暴動馬上開始,看著數百大人小孩搶、推、拉、擠,大人催促咒罵小孩哭喊,如此慘烈的景象,只能與學妹在一旁目瞪口呆。人群終究是無法全部上車的,然而正當還有人意志堅定地拚命時,列車居然不顧一切地開了,於是有人毫不放棄追著門跑,有人為了沒上車的親人又跳下了車,真是險象環生。看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興致消失殆盡,對台鐵與「觀光客」只有深深的反感。戰亂後,車站又是兩者之間的喧囂謾罵,何必久留?跟站務人員說讓我們出站,他居然還擺臉色說不行!「XX!XX買票現在不坐了,居然還不能出站?」一句話快衝出口來。連這個還要去像站長抗議,才終於遠離這荒謬的鬧劇。沒火車,走路照樣到得了,一路上感受蜿蜒小路的森林氣息與晨間寂靜,想著那些難民般的乘客,不禁可憐起他們。上了山,找個遠離人群的地方好好享受雲氣間的期待,沒有嘈雜與爭先恐後,我心裡想,這才是休閒吧!



  扯遠了,但我只想說:喜歡「超過」是台灣典型的投機心態,「超賣」、「超載」...許多活動主辦單位草菅人命的作法,實在需要痛加譴責。但另一方面,為什麼「人群」要這麼盲從呢?每次看到有如暴民般的爭搶推擠,到底為得是什麼呢?究竟是多重要的東西能讓人像隻野獸?我不是落井下石,但今天那班超載公車上,那些已超過限乘人數卻依然上車的乘客,我認為也必須為自己的損失負一些責任,難道大家不知道超載是危險的?每次遇到爭先恐後的情景,我總是馬上放棄,一方面也許個性就是如此,但另一方面「君子不立乎危牆之下」,我至少珍惜我的小命。人群是盲目的,爭奪著那個可笑的「唯一」,而生命中的每次機會,並不是絕對的「唯一」,機會是值得爭取,但沒有必要爭搶。甚至,你若拋開那個「唯一」的我執,會發現路途更寬闊、世界更美好,正如同我那天在阿里山林間的感受一般。



  人,是有選擇的,別被「唯一」的假象限制住了。而投機爭搶成性的現代人,連休閒都無法放鬆嗎?

有閒、悠閒

  好久沒有寫心情隨筆了。也許正如我之前一再抱怨的,一方面文思枯竭,一方面生活中好像也缺少了可寫的感動,反而比較多不滿。另外,就是用PHP寫了幾支小程式,寫完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又稍微有點成就感。



  最近沈重又無力的生活,告訴我:人並不是「有閒」就能「悠閒」,悠閒應該是一種緩慢但是又充實的生活節奏,這種充實不必然是物質、資訊、成功,也可以是勞力、心靈、感動。我現在的生活比較像是虛度光陰,「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面對短促人生、憂煩晝夜,「秉燭遊」是一種珍惜,卻也是一種瀟灑。無法知曉生死間的難測距離,年輕的生命又有什麼絕對的優勢?想要活得瀟灑,然而活得一塌糊塗,卻不知瀟灑根源於充實的生命。



  消極許久許久,真的該有所振作了!別再把自己限制住,每日來往學校之間,假日也足不出戶,在隱形時鐘的房裡上網、看電視,年紀輕輕就變成象牙塔內的房客,然後不知所以地過完庸碌一生,想來就令人冷汗直流。恐懼死亡,恐懼一無所成,才能嚇醒慵懶的生命。

星期四, 4月 12, 2001

被動的感觸

  越來越難找到生活中的感動,有的,只是被動的感覺或感觸,只能就這些感觸發發牢騷。這幾天,新聞似乎成了我與世界聯繫的管道之一,而最近的焦點話題可多著呢!每一則都讓我感受到人世間的詭異。



  首先,「老少配」又引起軒然大波,而之所以成為焦點,是因為這次是「老女配少男」,而不是大家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的「老男配少女」;原因之二,主角是市井小民,不是王菲、謝霆鋒、范曉萱、周俊偉、李心潔等等,既是一般人,怎可有「偶像」的舉動呢?原因之三,有錢人可以搞老少配,區區一間卡拉OK老闆,怎可不知分寸,這樣豪門子弟如何自作風流瀟灑?實在奇怪,同性戀受歧視,現在居然連異性戀都會受到質疑?如果真有愛情,本該祝福!人們對此大做文章,卻對於電視螢幕上信誓旦旦說「誰與誰會復合」、「這兩個人在一起不長久」、「農曆八月是關鍵期」的「命理星象專家」大點其頭,原來這年頭「感情」是假的,預言才是絕對的。無知的群眾,愛看「公眾人物作秀」,越精彩越好看,越骯髒齷齪越高興,但是當這些戲碼出現在自己身旁,甚至自己家人身上時,那就大喊「上輩子是造什麼孽?」、「我的XX被藥物控制、被誘拐」。我不敢說所有的事件都是如此,但的確有許多新聞看得出大眾可悲思想的盲點。 當看「梁山泊與祝英台」、看「羅蜜歐與茱麗葉、看「鐵達尼」, 會感動於淒美愛情的人們,能為那些「唯美」組合而落淚,卻不能對「真實」給予一些鼓勵?這不是很詭異?



  再者,中美軍機擦撞羅生門似的國際新聞,凸顯兩個「霸」權的衝突,以及可笑的霸權民族心態。各種報導已經很詳盡,我只針對一直令我反感的大美國主義稍做評論。二十四名美國機員釋放回國,受到「英雄式的歡迎」,我非常懷疑,他們英勇在哪裡?若把中共當作綁匪,他們充其量只是被釋放的人質,但摻入了大美國主義,他們便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但不幸落難的英雄。布希在得了便宜後,大聲說話:偵察活動將繼續進行,為的不僅是美國,還是為了維持太平洋地區及全球安全。大美國主義,在政府言論及美式電影中表露無遺,我們卻甘之如飴,處處以美國是瞻,難道我們真的相信當外星人入侵時,美國總統會親自開飛機來拯救地球?美國人,他們只是自己的英雄,不是我們的!



  最後談到成大宿舍被搜索的事情,這十四位倒楣的學生,相對於廣大的學生族群,真的只是代罪羔羊,用來殺雞儆猴的可憐雞。單就潮流來說,MP3以及RM等檔案格式,檔案體積小、傳輸方便等特點,這些在網路時代絕對是致勝關鍵,傳統卡帶、CD實在難以抵抗?所以「受害者們」固然有權討回公道,但請不要忽略時代潮流,看著檢察官似乎連什麼是MP3都搞不太懂,IFPI整整一天查幾顆硬碟資料還查不出個所以然,有點可悲。只會在保守中拚命抗議,將來面對以新科技來經營的音樂產業,面對非商業性的非主流音樂,只能灰頭土臉。順著著作權來說,絕不否認「著作權」、「版權」必須受到保護,但是換個想法,對使用者來說,難道一定要使用這些軟體或資源?舉例來說,網路上的好文章很多,資料也非常豐富,難道一定要花錢買書?一定要花錢上課?其實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但人們總是不珍惜「免費」的,而喜歡「要花錢的」、「不要太麻煩的」。以電腦來說,目前微軟的作業系統可說是OS的龍頭,但是「暈倒」系列的可靠性似乎常受質疑。這幾年來,免費的unix類型作業系統,大受歡迎,而這類軟體最大的特色就是「免費」、「自由」、「開放」。尤其在網路時代,這些正是網路伺服器的最佳選擇,「免費」所以可以節省成本;「自由」所以可以貼近特殊需要,不至於礙手礙腳;「開放」所以可以累積智慧、迅速更新。不同的思維,不同的結果,今天如果我們只會用微軟的東西,將來我們也只能被他們牽著走;如果我們習慣用僵化的工具,將來也只能做出僵化的東西;如果我們只有僵化的思維,將來也只有僵化的生命。



  寫了一堆,由語句中大概可以看出,我最近真的過得不太好。

星期一, 4月 09, 2001

恍惚

  昨夜三點多,被傾盆大雨及雷聲吵醒。驟急的雨聲在黑夜,又是另一種感受,自然的嘈雜其實也是寂靜的另一種型態。窗外大雨滂沱,濕涼氣息中,卻覺口乾舌燥,又沒有勇氣直接品嚐天降甘霖,只得往樓下覓去。狗兒一見我便緊緊跟著,這倒是少見的情形,大概被雷聲嚇著了吧!一瓶養樂多帶來些許滋潤,走上陽台,望著迫不及待急墜的雨,還有柏油路上此起彼落濺起的水花,發呆。閃電猛然劃亮天際,一種鎂光燈似的刺眼,周圍景物呈現被侵犯似的慘白,又隨即頓入黑暗及雨幕中。突然想說話,可惜身旁沒有人,在轟轟的雨聲中,音波在虛無縹緲間穿梭閃躲,平常的音調都會被掩蓋過去吧!深夜、雨聲、清冷、未眠、對談,彷彿在夢境出現過的情景。



  為了凌晨的夢遊,早上險些睡過頭。匆匆到了學校,開始我恍惚的一天。最近,寫不出什麼特別的感受,對事物的感受力也降低很多,情形一直從春假後延續到現在。就像,心被鍊上鉛球,在沈淪的同時,沈重的跳動。

入侵

  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網站被入侵,系統被寫入每五分鐘重開機一次。幸好災情不大,不知道這該不該慶幸?感謝手下留情?這位「成功者」,也許你正以征服者的姿態看著你的領土—這個網站,看著我無助的言語、慌亂的神情。我苦思推敲過,你是抱持怎樣動機進行你的豐功偉業?不認同我的言論?對我很感冒?還是看到這樣一個菜鳥架的伺服器,漏洞百出,無法克制入侵的慾望?在電腦或網路的領域,我承認我很差勁,這麼差勁還敢架伺服器,簡直就是活該?沒本事還愛現,注定任人宰割?我知道很多人這樣想,但弱肉強食是人類不可改變的動物性嗎?這樣思維的背後是可悲的道德淪喪。



  在網際時代,社會階層將會重組,我們越來越依賴電腦與網路,資訊的獲得將全面電子化,知識宰制於操控網路者之手,若強者以網路技術壟斷市場,打擊弱小者的發言權,那麼這將成為「完全開放」的獨裁。未來,能掌握資訊、網路技術的人,將會是新的霸權,其餘的我們,是奴隸、是被操控者、是次等國民。想得很糟,因為現在的網路科技領域,道德意識還非常薄弱。這樣的戰國時代,誰來主持公道?



  今天,心情很不好,因為發現自己是個任人宰割的弱者...

星期六, 4月 07, 2001

雷、雨

  本該是烈日當頭的正午時分,卻烏雲籠罩、天色昏暗,彷彿凌晨曙光乍現之際,然而四周的喧囂,卻又提醒著我白日的存在,如此的詭異情景的確少見。猛然驟雨急下,雨聲掩蓋一切人世的嘈雜,千軍萬馬馳過,聽覺已被征服的我,只能臣服於霸氣的樂聲,無奈地,用失了聽覺的身軀繼續活著。



  一點十二分,震響天際的雷,殺出密密麻麻的雨幕,狠狠地撞上心窩,突來的驚嚇震撼,遙控器險些脫手。一分鐘內,餘威仍迴盪天際,恣意刺激著我已麻痺卻又被震醒的聽覺。由於聲勢實在非比尋常,腦海中還轉過一些天災人禍的聯想。記憶中,這樣震撼人心的雷實在少見,想起陳冠學「田園之秋」中的文句,那樣生動而寫實,不禁心有戚戚焉。不過,僅僅在房間裡聽到雷聲我就已是如此反應,遑論在空曠的田野同時遭遇驟雨雷電的襲擊?那大概真的會膽破魂奪、匍匐不能起吧!



  想起,國中露營時那晚的雨;想起,落在少年教室外的雨;想起,讓騎單車的我吃盡苦頭的雨,想起,那天躺在地上看著雨從天空落下,襯著灰茫難以分辨距離的背景,凌亂不規則的雨絲交織,看著,彷彿慢慢被催眠,又被臉龐上清涼的撞擊敲醒,甚至毫不客氣地模糊你的視覺,侵犯你的味覺,還讓你有如潸然淚下。沈迷恍惚之間,望著落下的千萬雨珠,有種飛上天際的錯覺,閉上眼,仍感覺繼續,飄向雲端。



  睜眼回神,耳邊還是同樣的配樂,雨勢間間斷斷,卻再沒有聽到任何雷響。今天,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連回憶,都是雨的感覺,然而只是間接的。希望哪天能到屋外,站著、躺著、跑著,再次感受淋雨的輕狂放肆,但殘酷與現實的前提是,回來不會被愛護子女的父母斥責,還有熱水和乾衣服的舒適伺候。

防人之心

  今天妹妹因為一個人搭計程車赴約,被父母「教育」了一番。我再次知道在人們心中,「搭計程車是多麼可怕恐怖的一件事!更別說只有一個女孩」。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計程車司機總佔了些許戲份,難怪父母如此想。我一邊試著瞭解父母從豐富人生閱歷中培養出的「通明事理」,一邊想著對計程車司機的印象與潛在指責,又一邊想著我覺得有點無辜的妹妹。每次想到這種「防人之心」的詭異教育,似乎只能歸咎於社會太亂,人心險惡。這樣教育下來的我,看著社會負面事件,居然還會不自覺地想:「怎麼這麼不小心?」,然後指證歷歷地對「受教者」說:「你看,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犯罪者好像常常被忽略,成為被潛在縱容的逃犯。「因為你讓罪犯有機會下手,所以你也該負責任?」這是詭異的推論,但卻又是腦中根深蒂固的潛意識思維。在生活中,的確不可忽略「前車之鑑」,然而每每以本末倒置的「前車之鑑」來印證「防人之心」的必須,這是不是有點否定和諧的人際關係?反過來說,對於「人」,其實這也是一種「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的傷害。



  我是一個天性愛擔心的人,不敢想像「萬一」對彼此的傷害,因此還是會對自己心愛的人,千叮嚀萬交代,進行「防人之心」的思想教育。這,終究是向殘酷的現實低頭。身為教師、身為男人,有時想著自己也是被教育要「防」的對象,心裡的滋味的確不太好受。



  想到充斥社會,對於「人」的種種疑慮,有種無可奈何的感覺。難道人與人之間,必然有污穢存在?不禁懷疑人性是善是惡,同時也感嘆天理不彰。社會中,「經師」受大眾肯定、意氣風發,而「人師」卻落得迂腐之名。教育改革不是萬靈丹,改了再改,人心依舊又有何用?李登輝總統以前提出「心靈改革」,因為對李總統的印象,當時覺得十分可笑,但撇開政治思量,台灣社會需要的不正是「心靈改革」?達賴來訪,引起社會關注,看著成千上萬的信眾,真心希望這群人是淨化台灣的主力。「金美齡旋風」不讓鬚眉,在中南部引起迴響,在新聞裡第一次聽到「台獨媽祖」的尊稱。看著支持者的激動吶喊,也希望在口號與熱潮外,他們對於台灣真有一份認同,而認同應該是從反省做起,而不是排斥。聽著金美齡說「物質生活必須建立在安定的國家社會」、「中國五千年的髒髒歷史..」,我有點擔心這樣的論調。台灣要安定,靠得是「人心」,而不是物質,尤其台灣現在是因為物質過度追求而使得人心浮動,認同鈔票比認同台灣還多得太多,而文化的依歸卻薄弱得可憐。以馬斯的需求層級論來說,我們始終徘徊遊蕩於金字塔的下層,卻還自以為已經爬上世界頂端...

星期五, 4月 06, 2001

網路時代

  閒適的星期六,想著還有一天假期,又不自覺慵懶了起來。今天把PHP-Nuke裝了起來,一個寫得非常完整的網站程式,計畫將作為系友會網站的基礎。對於PHP程式,現在慢慢熟悉了,開始享受自己寫程式的成就感,動態網頁的夢想似乎越來越接近,只是在光碟保存與動態網頁之間,有無法避免的衝突,不知道有沒有解決方法?



  想著自己從完全不知道什麼叫windows,然後學Linux,架BBS,寫HTML,學PHP,跌跌撞撞至今也有點小小心得。回顧這樣自學的歷程,「網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智慧激盪、情感交流、資訊流通的龐大知識寶庫,藉由它實在受益良多。每當停電或ISP當掉,就能夠真真切切感受缺少網路所帶來的不便,我們已經習慣依賴網路。「網路與生活的結合」絕對是未來無法抵擋的趨勢,它會是文明進展的利器,對未來生活的各層面,有廣泛深入的影響。但同樣的,它也會帶來人際間的疏離,更明顯的,是知識霸權與階級再製。唉,也許改天再針對這個主題多寫寫吧!



  放假,免不了逛逛網路,又再次陷入自覺渺小的深淵,時不我與,再不加把勁是不行的啊!

夜雨雜感

  又是這樣的夜晚,雨聲和著微涼的墨黑。對於類似情境的感受,總在文句中不斷重複描寫,但怎麼用力刻畫,還是比不上身處此時此刻,窗外雨聲在心頭鑿下的深刻感動。揣摩蘇軾「記承天夜遊」所寫下的感覺,想,在城市某處的燈光下,應該也有同樣享受夜雨的人們吧!但知己何處尋呢?只好用文字表達,那種淡淡的分享喜悅。



  以閒適的態度,似乎身邊的一切也都同樣閒適,同樣寂靜。但其實此時此刻,還有許多人們在夜雨中忙碌,將來自台東的玉蘭花千里迢迢送到台北的司機、蹲在騎樓派報的送報員、燈火通明的魚市、趁夜間無人趕路的異鄉客、在狂歡後返家的男男女女...想著他們的「動」,襯著夜色、襯著雨聲,感覺城市脈搏的微微跳動,依舊。



  思緒,回到自己身上,注視著自己敲下的每一個字。重回網路世界後,感受到許多人的關心與鼓勵,其中不乏一些讓我自覺慚愧的過度讚美。無論如何,非常感謝這些陪伴甚至支持我活著的人,沒有你們,那我會活得多麼孤單無助?但在網路之中,我也確確實實知道自己的不足,無論是內涵與表達。對於文字,我希望我表現得好,但我也知道世上有數不清的好手就在身旁,無論知名與否,他們寫著一篇又一篇扣人心弦的作品。因此面對寫作,我衷心謙卑地當個欣賞者,我自覺絲毫沒有好勝的資格,文字在於表達情感思想,好勝躁進只是迷亂的開始。在磨練與學習之間,我更希望能寫得「真」,那也是我想寫的出發點,真切地紀錄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不該為文矯情、或是刻意咬文嚼字,否則那將會是另一種自我迷失。而且,對於肯花時間與我一同檢視生活的伙伴,感謝都來不及了,又怎能虛假以對?



  在雨聲漸緩的凌晨,我這樣叮嚀自己。

星期四, 4月 05, 2001

春假之後

  春假之後回到學校,學生有點浮動,但自己也有些散漫,尤其在只有一節課的星期五。百般無聊,還好小佑子來學校了,陪他東摸摸西摸摸也耗去一些時間,也許因為還沒有體驗「養育」小孩的責任,所以總覺得帶小孩是件有趣的事。早上,把新寄到的國家地理雜誌看完,「埃及」與「橫越非洲」的報導,又讓我嚮往了一陣,覺得古文明或艱困探險這類的主題特別吸引我。接著又放假了,今天像是假期中的孤島,看同事忙著準備教材,自己卻以候鳥的姿態輕輕點過,心虛的過客。回顧檢討,對於學校的生活,好像還不曾全心投入...



  今天中午,看到一則酒後駕車的報導,一位女士不聽警方勸導還與記者發生衝突,酒後無理取鬧的醜態,成為媒體一再播放的焦點,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類似的報導吸引,包括我自己。簡單地分析,「警方的辛苦與柔性勸導」、「記者的無辜」、「酒後駕車的不該」、「無理取鬧的醜態」是構成這則報導的要素,概括說來,這是一則有正面意涵的報導。但這也讓我產生疑問,「媒體的報導自由度多大?」我的意思是:對於個人事件,媒體是基於什麼樣的權利來報導?像今天的事件,肇事者質疑媒體有什麼權利拍她?我也想知道,是否有法律上的允許?否則這不也算是某程度的侵犯隱私權?但犯罪事實既成,好像也沒什麼人想去瞭解。撇開犯罪事實的報導,那些狗仔隊對八卦新聞的窮追猛拍,實在令人不齒,他們有何權利嚴重影響個人生活?為什麼能這樣,因為這種新聞擁有龐大的忠實觀眾群,在「民主」的時代,人民是「頭家」!然而,媒體以「無冕王」之尊,許多人又不得不藉助它的影響力,形成矛盾的合作關係。以所謂「娛樂新聞」來說,一則若有似無的緋聞,或許如緋聞主角所說:「增加許多困擾」,但實則大大增加主角的知名度,這樣說雖然很對不起那些的確深受不實報導的人們,但是這樣「計畫性宣傳」,確確實實存在這個社會,許多人隨之喜怒哀樂,而重點是「他們的眼光被牢牢吸引住了」。以警方的立場來說,他們也很希望藉由媒體來表現自己的辛苦難處或是值得讚許之處,我想每一個單位機關乃至於個人都是如此,對教育機關與教育政策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廣義來說,鮮少有人不愛作秀,但我始終覺得,任何報導不應該侵犯個人的權利與尊嚴,媒體的良心與自由心證是應該堅持與被強調的!面對許多惡質的報導,我們應該給予適當的抗議與批判,尤其在這個功利導引絕大多數報導的戰國時代。本身對新聞媒體的瞭解不深,也沒有接觸相關理論,或許以上看法並不成熟,但有這樣的疑問,我想去瞭解,即使對大環境沒有任何影響,至少也給自己一個有選擇的腦袋。

星期二, 4月 03, 2001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正好應著今天的氣候。綿綿細雨間接地點綴在灰暗的城市,這「灰」倒也不是死寂蕭瑟,而是一種沈靜。平日天馬行空的心思,在雨聲中輕易地被拉下凡來,順著流水貼近厚實的大地。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對於這一切,也想早點使心神達到「清明」的境界,讓身軀所沾染世俗的無謂,在雨水的輕刷下淡去。



  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為何飲酒?是思念故人?而雨紛紛的情境中,「欲斷魂」又是多麼悲痛的形容詞?足見天人兩隔,思念情深。「追遠」是清明的重要意義,表達對於祖先的感念與崇敬,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死別,原是哀慟悲苦,然而中國人死後化為「祖靈」,庇佑後世的想法,增添了緬懷與悲苦間的交集,揉合成一種美麗的哀愁。不管悲傷是否已經消逝,清明時節,總覺得有淡淡的愁緒,飄盪在雨絲之中。



  明天要回雲林掃墓,細雨紛飛,與先人兩界相遇,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受呢?

星期一, 4月 02, 2001

師友

  仁斌為了訪問老爸來台中,訪談結束後就約了和伸、玉娟敘敘舊。一頓飯聊到了十點多,談著帶班心得、人生閱歷、寢室記憶、未來規劃、教育時事...相談甚歡。在他們身上,總是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看著他們侃侃而談,心中除了敬仰佩服,也給了自己些許激勵,有這樣優秀的學長姐,自己可不能表現太差啊!



  想著和伸、明宗、國正、孟昆、仁斌、玉娟、美玲,對於這些貴人,只有深深的感謝。從大一進教育系到現在,他們的關心與照顧不曾間斷過,有點老套的說法是:「在我的生命中扮演著亦師亦友的角色,陪我成長。」但的確是如此,少了他們,我不知道現在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們對我的「關心、照顧、指導、提攜」是我的幸福,而「規勸、斥責」更督促我自省成長,這樣說似乎又有點八股,然而這一切就是我親身感受的的事實。每當心中滿是感謝時,總想說出、寫出對他們的敬愛,猶疑不定與吞吞吐吐之間,一次又一次地拖延。為什麼如此?因為每次想寫,卻覺得怎麼寫都難以充分表達,只能在文句刪添苦思斟酌之後,選擇放棄。寫不出來,只能以行動來表現,用最平常而真實的態度,希望他們能夠感受到。



  作為一個學弟,我是多麼幸運遇到這些「師友」?實在是三生有幸。唉..想到這,又不禁讓我自責起來,深受關愛的我,卻沒有同樣地對待學弟妹,實在慚愧啊!

人潮

  今早本來要再去看一次兵馬俑,沒想到科博館真是人山人海,服務人員大聲疾呼「進館後還需排隊二至三小時」,看著蜿蜒曲折的隊伍,很知趣地打消這個念頭。其實這次兵馬俑展出的物件並不多,而網路上早已有相當豐富的資料,如果單純只想瞭解兵馬俑的來龍去脈,並不需要花這麼久的時間、排這麼長的隊伍,但如果想實際身歷其境,感受實際物件的尺寸與存在感,那的確是要花點代價。



  一邊讚嘆著人潮洶湧所表現的文化氣息,一邊觀察身邊耐心等候、衷心企盼的隊伍,究竟是什麼吸引他們?秦始皇的魅力?兵馬俑的神秘特質?一種對文化的主動接觸?還是趕熱潮?我想有太多太多因素了,而這正是推動人群狂潮的動力。對於盛大的祭典式展覽,總有種「趕集似」的奇怪感受,在擁擠與嘈雜中,就非常非常懷念那些冷清無人的展覽,可以慢慢地與展出品「交流」,可以反覆回顧,可以閉上眼感受片刻。基於個人自私的想法,我是比較喜歡這樣「獨佔式」的觀賞方式。可是另一方面,又希望社會大眾能夠藉由種種展覽的機會,能夠接觸到平常忽略的事物,對世界多一份瞭解,畢竟繁忙的彼此,鮮少有時間主動去尋找吸收。 看著人潮,想著這個展覽對每個人的意義。是潮推著人?還是人形成潮?



  抱著矛盾的心態,恍惚之際也不知該往哪裡去,於是花了二十元進去「植物公園」。微濕的空氣,潺潺的流水,飛瀑、巨石、茂林、奇花、異草,彷彿置身世外桃源,與方才的擁擠喧囂形成強烈的對比,參觀者的神情也多了些自在悠閒。踏著自由的步伐,以喜愛的速度繞了一圈,感受另一種自然之美,二十元的代價,物超所值的享受,心滿意足。任何展覽都是一扇窗口,但並不是唯一的,何必今日一定要擠這扇窗?心、眼、手、足都在自己身上,只要願意,何處不能感受?與其埋怨漫長的等待,或者忍受不如人意的一切,何不轉身朝另一扇窗望去,清新自在的空氣迎面而來,美景照樣盡收眼底。

星期日, 4月 01, 2001

四月二日

  隨著無聊時間的增多,房間也慢慢像個房間了,或者說「原有的輪廓漸漸浮現出來」,每次都還是會感受到些許的「驚喜」。除了環境的變化,覺得腦袋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遲緩,這讓我有點擔心,不過既然是放假,就不要太勉強。遲緩也好,這樣改起學生的作文才不會反應太激烈,弄得自己心煩氣躁,何苦呢?



  今天也是預官放榜的日子,好幾個學弟都考上了,他們一定很高興吧!世茂也考上步兵,打電話給他,他居然還不知道,閒聊幾句卻忘了跟他要紅包,以前報喜的人不都有點甜頭可拿,反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想起去年十日才放榜,整個春假又很想知道結果,心繫得失之際又還要準備研究所考試,那生活還真有點苦悶。還好結果都讓我又驚喜又知足又感恩,回顧這二十年來,一切都算很順利,感謝老天的照顧,以後要更加努力!!



  假日寫的隨筆,就真的比較「淺顯」喔...不過能寫就寫,以後說不定連寫的時間都沒有了。

星期六, 3月 31, 2001

古厝記憶

  今天早上去外婆家看家。這是什麼時代了?有保全、有答錄機、有手機,還需要看家啊?只因為外婆家是三合院,白天門戶是不關的,所以才需要有人「顧厝」。三合院旁邊是竹林、稻田、小溪、還有一座二層樓高的鐵架水塔,院內還有一口民國二年的水井。待在幽靜的古厝裡,彷彿回到從前。



  因為爸媽要上班,總有大人在的外婆家便成為小孩放學後的去處。從中餐、午睡、玩耍、寫功課、到晚餐、飯後乘涼,全套服務。午睡時,躺在古樸涼爽的木床上,聽著竹林隨風傾壓所發出的特殊旋律、竹葉沙沙的伴奏聲,現在想來是多麼寫意的情景。可是對小孩子來說,午睡卻是苦不堪言的例行公事。現在覺得不甚寬廣的院子,對當時的我來說,騎車踢球玩遊戲,已是綽綽有餘,現在的小孩,若能有這樣的活動空間更是一種幸福吧!而更具吸引力的是屋外的天地,收成後的稻田、令人有些恐懼的小溪、總想爬上去探險一番的水塔、愛爬上裝模作樣駕駛的農機具。就是這些,陪我度過的記憶中滿是陽光的下午。



  晚上的三合院,是另一種感覺。若大家聚在一起,沒有遮蔽的院子可以恣意享受星月夜空,大人聊天小孩玩耍,那是熱鬧溫馨的。然而對小孩來說,夜晚最大的恐懼就是上廁所,那得要走到屋外,經過一段當時覺得漫長的小道,草叢中還有一些石獅的雕像,驚恐快走後才會看到溪旁的廁所。裡內是沒有燈光的,所以,總是打開門,藉著路燈昏黃的光亮,才有勇氣解放自己。那樣的恐懼感受,即使有人相陪,也是千萬不願意,因此非不得已,不作此打算。若有時留宿,深夜夢醒不幸有這樣的需要,那才是天人交戰,最後除了厚臉皮哀求,別無他策。



  幼小的身軀與視野,對於空間是感到寬廣與陌生的,充實地填滿了記憶。印象中的外婆家,充滿新奇與刺激,卻也有一種溫柔的熟悉與安全感。隨著年紀增長,漸漸少回去了,那裡也成了另一世代的玩耍樂園。本以為與它已經疏遠了,但今天重溫舊夢,往事歷歷在目,空氣中依稀帶著十多年前的特殊氣味。有些感覺,雖然遺失已久,卻鮮明地活在回憶之中,只要我們懂得去尋找。

星期五, 3月 30, 2001

刺激

  早上去學校打了一個小時的籃球。回來到許久未去的高中班版逛逛,才知道一位高中同學考上會計師了。哇,年紀輕輕ㄟ! 而且之前他已經在會計師事務所見習,月入也是數萬,那時就已經令人羨慕萬分,現在又考上證照,兵役也因為貧血免了,前途大好啊!而我,在可預見的二十七歲,還會是一個老社會新鮮人啊....



  每次看到這種消息,對我都是一種刺激,激勵自己不能停滯不前。但最近越來越覺得,看到什麼就想學什麼的心態,雖然也是一種生活動力,就怕自己什麼都會一點,卻沒一樣可登大雅之堂。我會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瑣碎小事?這可要時時提醒自己。



  其實想想,這樣的心態,究竟是社會給我們的束縛?還是我們本身的「上進心」?在競爭的功績社會中,膚淺的比較,是不是源於心中的自卑呢?道家的齊物無爭,在實踐上好遙遠好遙遠。對於種種刺激,是否要尋找一種更沈穩的自重?唉,也搞不清楚了。

星期四, 3月 29, 2001

凌晨的黑暗

  凌晨四點多醒來,被催眠似地走向電腦。沒有開燈,黑暗的房間只有螢幕的光,冰冷刺眼。坐了一個多小時,在死寂的網路上閒逛、戴上麥克風錄些自己可笑的聲音,玩玩視訊軟體,光線不足,螢幕上晃動的人頭顯得特別詭異。下樓去找狗玩,牠一點也不起勁,這也不能怪牠,只能怪凌晨這麼漫長!



  天色微亮,也只能再躺回床上,大四那種睡不著就往北宜、東海岸飆去的率性,已經被成熟的責任感稀釋,待會還要上班呢。生活,像凌晨一樣漫長,在睡與不睡間掙扎。

星期二, 3月 27, 2001

臥虎藏龍(下)

  寫完我對人物的揣摩,還有許多細節無暇深入,這樣的思索對自己而言,我有回應其他人評論的基礎,無論贊同或反對。但這是不是電影所表現的?我想一定有所差距,因為這是我的解讀。看電影不是死讀書,不是人云亦云,藝術的美正因為允許多元的觀點,自己的領悟與感受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這才是扎根於人世間的藝術。我知道「臥虎藏龍」是一群人努力的結晶,我不否定任何人的付出。但我也清楚知道,華人的電影可以更好,有大家的支持,可以跳脫出現有的束縛。「臥虎藏龍」給我感動,因為我知道這將會是一個開端,而真心希望它不會是結束。



  如果說「臥虎藏龍」的風暴,有部分是來自於電影本身以外,我是相信的。然而奧斯卡得不得獎,對於「我們」很重要嗎?「奧斯卡」的商業化是眾所皆知的,即使沒有得獎,我們需要謾罵嗎?過去「世界少棒冠軍」是鞏固民族自信心的憑藉,讓我們為之瘋狂,得失心顯露出許多衝動的行為。現在的我沒有資格對過去批評,只是時空遷移,現今的我們還是「只能」藉由外人來肯定自己嗎?必須藉由「比較」來凸顯自己的優越?給予自己掌聲,給予自己批評,都是「自愛」,然而現在後者多於前者。



  「臥虎藏龍」的得獎,對於許多涵養極深的藝術工作者來說,或許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但我卻很高興,至少在這樣「世俗」的光環下,人們開始注意我們也有能力作自己的電影,好萊塢不是唯一選擇。「臥虎藏龍」是有娛樂片的影子,但它很努力地表現不同的風格,探索一些中國式的主題。要比格調,每個人永遠有自以為更好的選擇,有何好計較?然而正如同漫畫對群眾的龐大影響力,不要忽視電影所造成的效應,那是另一種文化提升方式。 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們應該都能體會,文化的人口,是漸進轉變的,怎能太苛責強求?世俗文化又有何錯誤?何不雙線發展,相得益彰?台灣許多獨立製片的小成本電影,社會寫實、議題探討、人性刻畫,有時更能深切的撼動人心,提供了娛樂之外的另類選擇。然而這並不相斥啊?只不過是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大老們,藝術與娛樂,本是同根生,都源於「人」的需要,給點模糊的空間吧!

臥虎藏龍(中)

  講到臥虎藏龍的劇本,我承認我並不欣賞,許多值得深思或加重的主題並沒有凸顯,人物個性也多多少少被武打所掩蓋。劇本好壞的確攸關整個創作的評價,批評大多自此而生。然而針對郭冠英先生所提出的不合理之處,卻也覺得有些不認同,如果正如她自己所說「只看四分之一」就看不下去,那麼有何立場批評劇情?或許前輩的眼光總是比較特別。我也沒有資格評論什麼,以下我想先針對劇中人物性格揣摩一番,至少這是我的解讀。



李慕白:

一位兼具武功與武德的俠士,但即使閉關修練武學登峰造極之際,卻仍跳脫不出「情義」的糾結,這些是武俠思維的束縛,即使輕功蓋世,卻也逃不出這樣的網。第一層是殺師之仇,原本想退出武林是非的李慕白,終究卸不下為師報仇的責任,「仇」永遠是武俠世界的主軸,為此可以犧牲自己生命,重於一切。第二層是對俞秀蓮的情與義,犯難相知的情,對死去朋友的義,堆積成自我壓抑的情感,「兒女私情」為了種種理由總是被擺在一旁,然而它卻又真實地存在,折磨人心。第三層是對玉嬌龍的惜才,遇見資質優異習得又是本門劍法的豪門千金,惜才之情屢次顯現在李慕白的行為中,希望收她為徒傳其衣缽,然而玉嬌龍與碧眼狐狸的關係是第一層障礙,玉嬌龍的任性好勝是第二層障礙,煞費苦心的李慕白終究難遂心願,至於李慕白對玉嬌龍是否有情慾?這我難以揣摩。除了情感與責任外,李慕白身上所代表的是「武德」,武功高強並不會受眾人景仰,唯有武功武德俱備,才能稱得上是「俠」,玉嬌龍所缺少的就是「武德」的修養,這與其師承及成長背景都有關係。這個點,是值得深思的主題。



俞秀蓮:

出身武學世家的江湖俠女,亦是身陷情義的糾葛,籠罩在先夫的陰影下,無法坦露自己的情感,這是傳統女子的「德」,就算俠女也難以跳脫。她瞭解李慕白,「報仇」、「尋劍」、「收徒」都順著他協助他,這是她能光明正大表現的體貼,最終卻仍是悲劇收場,即使她聽到李慕白真情的告白。對於玉嬌龍,兩者間先是一種姊妹的情愫,後來夾雜了「教訓後輩不懂事」的氣憤與難過,最後她卻不在乎了,因為她最在乎的李慕白已經不在。但我覺得最值得玩味的是,闖蕩江湖半輩子的俞秀蓮何嘗不希望有個安定的情感與生活,歷盡人事滄桑的她勸玉嬌龍要珍惜幸福,而玉嬌龍卻對江湖充滿好奇躍躍欲試,選擇不歸路。行走江湖這條路,不同的看法相互激盪,最終顯露出不同的感慨與懊悔。



玉嬌龍:

我認為是本劇的靈魂人物。聰明、任性、好勝的大家閨秀,武功與背景形成角色的第一個潛在矛盾,武功高強卻不明事理。對於碧眼狐狸,是師徒也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對她有些感恩卻也有些瞧不起,這是第二個矛盾。玉嬌龍對於俞秀蓮,是好奇、敬佩與撒嬌,然而因為盜「青冥劍」而暗中較勁,又因為李慕白的出現更強化彼此的對立。聰明的她明知道李慕白武功高於她且屢次相讓,明知道自己盜劍不對,明知道對於碧眼狐狸有所虧欠,明知道不收斂將與眾人為敵,但她就是不願低頭認錯,從小受寵的她怎受得了他人責罵?任性而為,仗著武功與利器,成為眾所指責的武林大患。內心征戰中,縱使稍有些悔意,然而自身任性一旦被觸怒,又成了一意孤行的狂龍。歷經是是非非,在一切平息之後,她為何跳下萬丈深淵?她腦海中想的是什麼?羅小虎說的那個神話故事:「從最高的山上跳下,將使願望實現」。我想玉嬌龍心中是深深的懊悔,希望一切能重頭,然而這願望終究是不可能的。她選擇用這一躍的生死來贖罪,若神話是真的,一切悔恨將有機會彌補;若是假的,一切也將隨死亡而去。這是她選擇的救贖,也許是年輕無知,但這又是她的一種任性,任性的人總有種一切我自己承擔的狂傲。



羅小虎:

在臥虎藏龍中,他是我認為最無力的角色,或者說沒有被突顯出來。一段大漠的戀情,卻感覺不出有何深刻。只能說,生長在大漠的他,還是背負著「男人該成就事業的責任」,這究竟是社會塑造的男人角色,還是隱藏在本身自以為是的宿命?較之其他人,羅小虎的思緒是比較單純的,他只想要玉嬌龍,不惜遠赴中原、不惜冒危險搶婚,他顯現的是一種外放的熱情衝動與付出。然而玉嬌龍的複雜思緒,豈是他所能想像?豈是他所能瞭解?太多因素橫亙兩人之間,我竟有種錯覺,玉嬌龍是個潛在的大男人,而羅小虎是個潛在的女性。對不起,也許有性別偏見。只是想說,剛柔在這兩人間似乎是顛倒的。



碧眼狐狸:

潛伏在玉府的惡人,惡毒的個性面對玉嬌龍卻又有些矛盾,恨她欺騙自己、利用自己,但一絲母性又夾雜其中。在與李慕白的生死交戰中,她受玉嬌龍搭救得以苟活,之後瀑布之戰她又救走玉嬌龍,不知她有何打算,最終利用玉嬌龍為餌,設計李慕白。其實反反覆覆之間,我想可以多著墨於她的個性。



其他人物:

玉府的總教頭、山西補快與女兒、被玉嬌龍慘敗的江湖人物。其實都是武俠世界中的配角,不甚重要,卻不可或缺。他們甚至是最讓人感覺親切的角色。武功不高的人物,在武俠世界還是有其特殊個性,一種「角色責任」。有他們,讓臥虎藏龍的武俠世界更顯真實。

臥虎藏龍(上)

  這幾天,「臥虎藏龍」所引起的奧斯卡旋風席捲全台灣,儼然是華人在世界舞台揚眉吐氣的代表事蹟,連政治節目都出現「從臥虎藏龍得獎所得到的啟示」這樣的話題。風是颳起來了,但為什麼這麼強勁?會不會又是一場類似「台灣論」的流行風暴?如果說,「高壓」與「低壓」的差距是起風的原因,那麼這樣的「差距」在哪?今天看了台灣副刊郭冠英先生的「臥胡藏塗—國王的新衣」一文,引發心中激盪。對於褒貶不一的「臥虎藏龍」,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以及對其他人褒貶言論的感覺。



  剛上檔時,就去戲院看了臥虎藏龍。片子結束後,坐著靜默冥想了幾分鐘,心裡充滿感動。批評者可以說:「有什麼好感動的?說出來啊?列舉出來啊?」我只能說:「我就是感動」。我清楚知道它並不完美,我甚至覺得片中有些地方顯得多餘,對張震有些感冒。但我知道它的音樂、它的場景、它的武打、它的思考的確是想表現出中國的特色,對於可悲的「泛非本土化」思維模式,這難道不是值得肯定的?



  就最表面的武打場面而言。想想電影中日本武士、西部槍手對決的情景,甚至許許多多電影的招牌情境,如果那是深印腦海中的經典鏡頭,那什麼是中國武打決鬥的經典鏡頭?中國武俠世界中飛簷走壁的輕功、琳瑯滿目的兵器、靈動瀟灑的招式、甚至每一個人的出手都是其個性的顯現,這些在臥虎藏龍裡充分表現,實現多少人想像中的情景?與此相得益彰的是「配樂」與「攝影」,中國風的配樂,節奏快速震撼人心的鼓聲、充分凸顯動作的攝影技巧,創造出扣人心弦的武打畫面,就純娛樂享受而言,是足夠了。對於吊鋼絲的種種「特異」功能,也許有些人覺得太虛幻,然而吊鋼絲還要做出那樣流利的動作,這可是真功夫,不像好萊塢動作巨星在藍色布幕前擺擺架勢就好。看電影,就要融入其時空背景,否則我們為什麼相信「外星來的超人」?相信「星際大戰的種種先進科技」?為什麼相信大多數電影中的「絕妙巧合安排」?人是常常悠遊於想像的,要批判真不真實,藝術史有一大半可以斯掉扔進垃圾桶。



  音樂與攝影,面對廣大學有專精的人,我不敢置喙。只能說,以一個膚淺而粗俗的「觀賞者」而言,我是迷戀其中的,尤其中國的景色、中國的音樂,讓我覺得親切。不會有人要說我「大中國」吧?

關心

  今早師大實習輔導處就業輔導組來了一通電話,問我「甄選專區」與「系友會」網頁是否有需要他們協助的地方。對於這樣的一通電話,感覺很溫馨呢!誰說感受不到母校的關懷?只不過我們往往忽略或是將自己「悲劇化」而已。



  我想,目前我要加緊PHP+Mysql的學習與設計,以更有效地統整資源,其他的資訊要靠同學們的幫忙。其實實習輔導處的網頁已經提供了很多資訊,可以多多利用,而我們的網站宗旨,最重要的是一種團隊合作的互動與感覺,希望慢慢能感受到。這通電話又讓我想到,連素未謀面的人都會來上面逛逛,還主動提供協助,這固然有職責上的因素,然而與自己關係密切,需要面對教師甄選挑戰的同學們,你們是覺得不在乎?不願意與大家分享?或者我收集的資訊太貧乏?我希望是後者,而這情形需要大家的合力。



  團結互助,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體會到它的重要性。同學之間、朋友之間、系友之間、校友之間,撇開「實質利益」,情感的支持與交流,有時更是面對挑戰的重要後盾。想起去年這個時候,面對研究所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她的陪伴,還有許多同學的互相扶持。面對身旁的人們,只能多多少少盡一點心力,感恩與助人,將會形成一個美好的循環。國文課本裡「謝天」、「飲水思源」、「那默默的一群」,撇開作者、解釋、文章作法,其中隱含的情意,才真的是教學與人生的重點啊!我們教了沒?

星期一, 3月 26, 2001

ㄒㄩㄢˋ

眩,在雜亂誘人的世間萬象,

只能視而不見。





漩,在時刻分秒的身不由己

讓思緒隨之甩去,旋轉。





炫,在光芒刺眼的盲目追尋

伸出雙手,遮擋、摸索、握拳。





渲,在放肆束縛的情感糾結

不知不覺地氾濫滲透





泫,在矛盾征戰的茫然若失

終於滴落,侵蝕出世代不變的黑色淚紋。

星期六, 3月 24, 2001

旁觀

  有時候,為了不讓事情變得複雜,我們選擇做個「旁觀者」,即使關係到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旁觀者清,是因為沒有被扯入漩渦,沒有隨之打轉,不會昏頭轉向。所以選擇旁觀,並不代表自己比較高明,只是比較懂得自己的「能耐」,在還能掌握現況的情形下,做一個逃避挑戰的人。



  旁觀,有時是因為自己不敢承認,因為那些關係到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承認與否,安穩現狀與茫然未來,有人願意孤注一擲,但大多數人選擇留在原地,做一個旁觀者。你期待、想像,你觀察、試探,卻又置身事外不用負責任,同時遊走於安穩現狀與茫然未來。於是,你不會真正成功,也不會真正失敗,一切只是你的內心遊戲,享受的是小輸小贏所帶來的心情起伏,然而這卻是另一種滋味。



  所謂旁觀,不是一種生活態度,而是一種決定,對不同事物總有不同的決定。對某些事,我選擇旁觀...

聚首

  回到台中,下著雨,腦海中還是清楚地浮現著這幾天台北的好天氣。公館班聚聊天,與泰華邊走邊說的men’s talk、墮落小天地的小酌談天、敦南錢櫃盡情夜唱、念念不忘美味的燒肉...



  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星期六的籃球賽。好久好久沒有一起打球了,更別提比賽。雖然畢業快一年,但還是很厚臉皮的去系上活動參一腳,畢竟機會非常非常難得。二場比賽,雖然僥倖拿下勝利,但是深感「長江後浪推前浪」。實習的安逸生活,使得五個人居然三個抽筋,體力也大不如前。然而不論輸贏,一起打球的那種默契,是心中最難忘最深刻的!



  晚上,跟同學們揮手告別時,心裡暗想:「這樣的定期聚會能夠持續多久?」想到茫茫的未來,不禁有點惆悵。但我相信,只要大家有心,這樣的友誼一定可以長長久久的。這給我繼續充實班級網頁的動力,不管有多少人在乎,我都要好好地記錄這一段情緣,因為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相信對其他人也是!

星期三, 3月 21, 2001

寫真

  凌亂的房間:扭打成一團的衣服、散亂的照片、不清楚年代的廢紙、封蝙蝠的膠帶、不知下面壓著CD還是襪子的雜誌群、裝著回憶的紙箱、為地上衣服而點綴的衣架、翻開在幾天前的書本、背包、筆、口琴、飲料盒、電話、啞鈴、發票...垃圾桶在起伏的原野上矗立著,很自然地融入大地景觀,一點也不突兀。這世界的主宰,躺在棉被堆中發酵。



  23歲的我:半長不短的頭髮、缺乏陽光的表層細胞、微胖的身軀、差透的體力、腦袋喀喀地運轉著。匍匐在虛無的柔軟之中,環顧錯綜的「世界萬物」,努力尋找能毫無阻礙地,與瞳孔連成直線的最遠一點,像是尋找自己的未來。



  無辜的你:也許是心有戚戚焉的懶惰男生,也許是略感噁心的乾淨女生。也許是你?也許是妳?在螢光幕消失後,剩下的,只剩我與我的世界,繼續喘息著。



  最後要說,世界並非一成不變。某天,有顆小行星將會撞上我可愛的星球,摧毀我習慣的「男生世界」,讓我的恐龍習性就此滅絕。那個狠很衝向我的小行星,是不是妳呢?

星期二, 3月 20, 2001

流浪

  最近,在教學方面陷入了理想與實際的兩難,惹得自己有點心煩,連腦袋都好像被空虛腐蝕,像部286消耗著時間與動力。好想去騎單車,再從台東騎到花蓮,簡簡單單地流汗,無奈車子早已經寄回去基隆,下次單車之旅又是遙遙無期。想去流浪,可是沒有決心與勇氣,只有一堆藉口。



  我想要,在夏天的海灘上露宿一晚,躺在火堆旁,聽著浪濤聲,望著星星睡去。凌晨,在微冷的海風中坐起,裹著睡袋,用火堆的餘溫泡杯熱飲,然後靜靜地等待從海平面燃燒浮出的輪廓,直到眼睛刺痛。



  我想要,漫步在冬季的山林間,呼著白煙,踏著微濕的土壤,享受臉龐所感覺的冷,品嚐空氣中的清新。寒冷,輕輕地刺著,刺著身體每一個細胞,讓煩憂隨著刺痛流出,滴落。



  我想要,在熙熙攘攘的街道,選個不起眼的地方坐下。在人來人往中搜尋,是否找得到一雙似曾相識的眼眸。在人聲嘈雜中傾聽,是否聽得到使我加速心跳的聲音。如果我去流浪,會在那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遇見妳嗎?我想要,在孤寂的異鄉,深刻對妳的思念,妳是否知道?



  流浪,就是遠離。思緒遠離、記憶遠離、思念遠離、物質遠離、情感遠離。然後,在一無所有中,重新追尋,生命。

決定

  一個月前決定要先去念研究所,這樣的決定,代表若要重回教育工作,那將是四年後的事情了。其實,這樣的決定,決定得了這四年的計畫,但四年後的未來又是一片茫然,那時二十七歲了呢!那時,將會是什麼光景?別人也許已經成家立業,在教育界佔有一席之地,而我還是個社會新鮮人呢!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自己終究無法像那些灑脫的人物,為了自己生命的執著,遠離世俗塵煙,流浪在邊陲荒野。花一年的時間?花二年的時間?在我們腦海裡總是評量著:「這樣划不划算」?因為我們只用金錢衡量,將自己的生命放上天平,秤秤值多少錢。斤斤計較之際,卻不知不覺,失去了許多金錢無法換取的事物。



  人需要不斷地作決定,然而每一次決定,就代表一次失去。得失之間,悲喜如何調適?有時就陷入這樣的矛盾與後悔。看開一點,偶爾沾染一下清靜的思維,由沁涼冷卻煩躁,讓自己不要莽撞地衝向名利,或是陷在得失纏繞於心的泥沼。但只是偶爾,也只能偶爾...因為我是凡人。

星期一, 3月 19, 2001

上課

  今天上了六節課,雖然對很多教師來說,沒什麼了不起,但好歹這也破了我個人紀錄,就算只前進一小步,也是成長嘛!



  第一節音樂,為了怕影響其他班上課,所以全班帶到在中正堂前練直笛。練一節課直笛?那不會很無聊嗎?上一次代課已經練了一節,今天又一堆人沒帶樂器,一堆發呆,看了實在礙眼。所以練了一段時間,索性問他們要不要玩遊戲?難得今天帶到戶外,而心裡已經想了幾個跟音樂有關的團康。大家望著你,也沒有什麼表示,居然還有一位女學生自言自語說:「音樂課玩什麼遊戲?神經病。」她也沒有說很大聲,但好死不死,我剛好眼睛叮著她,簡簡單單就被我的讀唇術破解。馬上「機會教育」了幾句!唉,那就算了嘛!我也省得麻煩。心裡真的不是滋味,真不知道現在的學生在幹嘛?書也不唸,社團也只會擺爛,連玩遊戲都沒興趣,只會言不及義!那...還剩下什麼?接著兩節自己班的國文,看教學錄影帶時又一堆人打混,看完免不了又「機會教育」一番。唉,也不想再講接下來的三節課..只不過滿腹牢騷。



  總之,上完六節課的我,現在一點也不想給學生什麼自由,什麼輕鬆無負擔的學習?太浪費了。喉嚨要掛病號,教育愛快被消耗殆盡,而學生呢?還是很無意義地在延續他的生命。

星期六, 3月 17, 2001

往事

  這幾天,掃了一堆大學時代的照片,果然,「沈迷往事症候群」又發作。照片以外,為了班級網頁的大事紀要,翻出大學時代的四本記事簿,重新再把大學生活溫習一次。想當初的天真瘋狂、年輕的執著付出、好友相聚的點點滴滴,那些人、事、物,浮現在水面,波光蕩漾,那就是我年輕的生命呢!



  感謝有紀錄、感謝有照片、感謝我的腦袋還有記憶的功能。真的,如果失去這一切,那是多麼可惜?我多想緊緊地握住這些,深怕而有一天,我將會老得留不住回憶..所以,繼續紀錄我的生命吧!



  沈迷在往事的泥沼裡,就這樣被美好懷念緊緊包圍,也不需寫太多。今晚,是個「濫情」的夜晚...作夢去吧!

星期五, 3月 16, 2001

助人的掙扎

  心裡有點埋怨地騎在中港路上,難得學長當兵放假可以聚一聚,可是二十二歲的我得要在十二點前趕回家。還是認命吧!免得待會要「上課、聽演講」,那更難受。



  騎過中港路機車專用的大彎,突然發現前方有輛機車倒在路旁,一位穿黑外套的女生坐在地上。昏黃的路燈,車子又已經熄火,如果不仔細看,可能就撞上去了,真的非常危險。直覺當然就是要下車幫忙,熄火脫下安全帽的剎那,腦中浮現一些負面的社會報導,甚至還有電影情節,之所以有這樣的聯想,因為這個回轉彎道的治安不是很好。唉,心理不光明的我,一邊走向她,一邊回顧一下四周,還有路邊長得茂盛的雜草叢,該不會有「同夥」埋伏在裡面吧?



  問了問,原來是被另一台機車擦撞,而肇事者早已狂飆遠遁,看機車居然是朝相反方向倒下,可能撞得不輕,車子整個反轉一圈倒下。問她有沒有怎麼樣?她只是反覆地說「很痛..好痛..」,也許還在驚嚇之中吧!扶起她讓她坐在路旁的分隔島,再幫她拉起車子,這時附近的一對夫妻也過來關心,於是將車子與人都先帶回家中,讓她休息一下,順便聯絡家人或朋友來接她。我想應該不用我幫忙了,就繼續趕十二點的門禁。助人是愉快的,回到家雖然有點晚,但隻字不提,一方面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一方面,我可不想又聽那些「助人的負面因素分析」、「好心沒好報的警惕與教訓」..



  人在許多時候,都非常非常需要別人的關心與協助,設身處地:那樣無助、那樣痛楚,是多麼需要他人的援手,每當看到受傷的人蹣跚地爬起、牽起車子,對比那些視而不見呼嘯而過的車群,深覺時代的悲哀。藉由同理心的感受,我們會盡量地去幫助他人,這本來沒什麼值得提的,因為這不就是人性應有的關心?然而拼命往前衝的新時代中,有多少人會為了一個不相識的人而「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受傷?沒死就好了,警察救護車會來處理,他們領國家人民的薪水嘛!我何必淌渾水,到時還要筆錄多麻煩?另一方面,小孩子是最有正義感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忠誠支持者,但「大人」教導我們,種種社會黑暗面,種種被「坑」的事件,所以可以關心但是應該要「視而不見」,於是大多數人們都變得「冷漠」,或是說不敢行動,因為「保護自己」限制了助人的動機與行為。這不能說有錯,只能說是時代的悲哀,人與人居然會變成如此!很深沈的無力、很深沈的悲哀。還好,社會上總有一些令人振奮鼓掌的事件,來稀釋這濃稠的悲哀。



  問自己,如果當初停下來有50%的機率,將會讓我體驗「負面的事件」,我還會不會停下來?雖然有點把問題簡單化,但我想我還是會停下來吧!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希望我不會遇到那種令人扼腕的事,這是我小小的希望,也是台灣小小的「希望」。突然想到,在這個奇怪的社會,「助人」這種單純行為,竟還要有「勇氣」才行;決定要「助人」,忐忑不安之外,心中居然還夾雜著壯士的悲壯情懷。詭異..這...這是什麼時代?

星期四, 3月 15, 2001

漫步在凌晨

  凌晨醒來,頭腦居然一點也不昏沈,思緒清晰得像是透明魚缸裡的水草,搖曳。閉眼靜坐了半晌,卻還是培養不出一點睡意,只好起身找事情做。清晨的寂靜,好似吸盡了所有的聲音與情緒,空間與時間也隨之靜止,你只能像遊魂一般,飄盪在03:50的台中。



  走上陽台,環顧四周還是沒有半點動靜,膠稠的夜色壓抑著大地。許久,才聽到遠處呼嘯而過的車聲,他們要去哪呢?一切,就像是在水中,慢動作、聽不真切、看不清楚,感覺身旁充滿寂靜的阻力,讓一切趨於靜止。抬頭仰望,明知道水面上的世界才是「熟悉」的,但身體無可奈何地鑲在凌晨的膠著之中。



  找些飲料喝吧! 可別吵醒其他人,免得又被誤認為在「熬夜」...



  將拖鞋拿在手上,躡手躡腳地走向樓梯。房門外的狗狗狐疑地旁觀,主人走路何時這麼輕巧?這麼緩慢?這麼鬼祟?放慢呼吸,以十秒鐘踏出一步的速度往前游。凌晨,絲毫沒有給我的舞蹈一點配樂,甚至還可以聽到膝關節所發出的聲音。每走下一階,狗兒也好奇地跟著下一階,回頭看,依舊懷疑的眼神,側著頭、發出微微的鳴聲,表現出迷惑不解。只能說抱歉,我是舞台上的表演者,無法抽空向「觀眾」講解劇情。當下,我只能賣力演出。我有我的劇本與任務,在謝幕那時才能恢復自己的身份,才能擁有自己的情感。



  回到房裡,不自覺地笑了。年少時,不知多少個夜裡,我就是這樣在凌晨「漫步」,與「寂靜」跳著雙人舞。腦中縈繞著「老當益壯」的奇怪感觸,飄向海洋的深處。滿足地,凌晨。

星期三, 3月 14, 2001

蝙蝠

  眼睜睜地,蝙蝠,從冷氣孔裡鑽出來,隨即掉落在紙箱上,發出吱吱的鳴叫聲,外頭的同伴也不忘啁啾呼應。腦海浮現蝙蝠的身軀與眼睛,以及光線似乎可以透過的雙翼...我不喜歡蝙蝠。摒住呼吸過去想把牠請出房間,誰知稍一驚動牠就繞著房間飛了起來,一圈又一圈,一圈..一圈..一圈..我想用箱子把牠罩下來,無奈牠的聲波定位的確是非常地有效,只能仰著頭盯著牠,因為如果牠掉下來,我必須知道降落地點,常常往棉被窩裡「撞去」的我,一點也不希望有隻蝙蝠在裡面。



  終於,牠飛到隔壁房間,再從早已敞開的玻璃門中飛回牠應該報到的地方。我呼了一口氣,拿膠帶把冷氣孔封死,我不想再看到蝙蝠頭探出來,一點都不想。



  蝙蝠,對牠「邪惡」與「福氣」的印象兼有之,但還是不能忍受我房間裡有隻蝙蝠,真的很抱歉。我知道我的房間有一隻壁虎,我可以接受牠的存在,因為牠只是安分地存在著。當冷氣又傳來吱吱的叫聲時,心裡真的會一陣抽搐,但也只能走過去拍拍,請牠尊重我一下..我真的..怕蝙蝠..

星期二, 3月 13, 2001

重回絲路

  西安到伊斯坦堡,好一段引人遐想的路程,在地圖上那是一段蜿蜒的曲線,但將時間向前移轉千年,那曲線,卻包含著龐大的意義。黃沙、征戰、商業、文化...絲路,陸權時代東西方的橋樑,她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但是她只是舞台,領銜演出的是君王、商人、軍隊、絲綢還有黃沙地上的人民。神秘、漫長、危險、死亡與財富,絲路吸引著千年前的人們,也吸引著我。



  大地雜誌這次報導的「絲路之旅」,歷時十五個月,四個人、十頭駱駝,走完長達一萬兩千公里的古絲路,跨越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和土耳其。想像馬上佔據我的思緒,在生命中,那樣時間與空間的消耗,是我對茫然未來的寄託,牽引著無法自現實脫身的靈魂。旅程的艱苦,除非親身經歷,我想是難以想像的,單車「征服」南迴,就已經使我吃足苦頭,相較於十五個月的沙漠、冰雪,用「征服」這個詞讓我羞愧。漢代商旅,就是踏著危險的黃沙來回於兩大強權之間,富貴與生命,只是遙遠地平線上下一線之隔而已。撇開歷史與使命,走在那旅途上的人,是怎麼樣的感受?



  那些偉大的探險家,為什麼肯花費生命與時間,朝與故鄉相反的地方走去?也許將一去不返。除了身上背負的任務,他們的血液中都還有危險的因子吧!所以才會潛意識地被未知的危險吸引,那種危險,那種緩慢而未知的死亡,是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



  現代的我們,失去了對生命的完整感受,我們擔心著那些在死亡前毫不重要的事物,金錢、財富、名利。文明的土地上,我們卻鮮少親身感受自然,最簡單的,就是距離。便利的交通,使我們喪失對距離的崇敬,當我們親自用上天賦予我們的雙腳行走,用勞力與時間換取距離,親身感受距離對人的意義,會發現我們更貼近自然,更貼近千年前走在這片土地上的心靈。在因為距離而拉長的時間中,思緒能更從容地探索自我。



  完整拍攝長江三峽旅程的,是日本人;走完古絲路的,是土耳其人。台灣現在開始出現許多「探險」的節目,我想那是好的,找回那種遺失的旅程與感覺。這樣的活動,的確使我感到生命與歷史。我也相信,自己也可以是活動的一份子,只要我不放棄感受自然。

星期一, 3月 12, 2001

消失的教學網站

  把教學網的連結關掉了,其實就等於關站。心目中的教學網站,重點不只是記錄、不只是資料的蒐集,而是與學生的互動。沒有互動,存在的意義就受到動搖。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教學網站」,但多數是以教師為立場的「教學」網站,提供補充資料、試題等等,而學生能參與學習的部分,卻少了許多。要互動,前提是學生能夠上網,而且願意參與,就這個標準而言,我的教學網站是不及格的。



  是否每一個學生都有能力上網?在技術上,或者經濟支援上?答案是否定的。網路是未來的趨勢,但它還沒有想像中那樣普及。在班上,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上網,而絕大多數是為了「網路遊戲」,而他們的網路能力可能就只限於遊戲,這是理想中的「網路人口」嗎?家長只見每月暴漲的上網費用與日益退步的課業,絲毫沒見著網路所帶來的好處。「網路教學」本希望提供學生另一個學習的管道,體驗另一種學習的方式,但我退縮了。正如「堅持」裡所提及的,我無法持續一個人的獨角戲,在缺少互動鼓勵下,我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做下去,說服自己「堅持下去將有助於某些人」。



  學生憑什麼要去教學網站?連上網路所面對的是無數引人入勝的網站,何必還去你的教學網站?下課後,何苦還要跟學校課業扯上關係?除非你硬性規定。然而在網路未全面普及的情形下,不可硬性規定學生必須上網,否則不正是符合教育社會學的「文化資本、階級再製」?最合適的情形,是學校電腦教室的使用,然而目前學校電腦教室還是以資訊教育為主,其他學科分配到的時間少之又少。實際的限制,影響網路教學的進行。一個互動良好的教學網站,不僅要勤於更新,學生的參與度也是重點要素,兩方面我都失守了,也無力再重振。有許多商業性質的教學網站,標榜有題庫、線上測驗等等,其實這些不難做到,但教師所受到的鼓勵太少了,設計一個教學網站,還不如多花點心力「要求」學生課業表現,家長比較肯定後者。



  每個網站有不同的對象與功能,「尋夢小築」、「男生愛女生」只是個人性質網站,是我自己的紀錄,我並不很在乎有多少人來看;而「教學網站」、「教八九乙班級網站」、「教育系系友會網站」,這些網站都有特定對象,都希冀藉由網路達成互動,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功能,對我來講都是一種打擊,那種感覺,其實並不好受。但話又說回來,這就是我在「堅持」裡所提到自己的弱點,怪誰呢?



  就我所知,目前有一些教學網站內容豐富,提供相當多教學資源。更難能可貴的,有些網站師生間的互動也十分良好, 足見教師的用心。同事許弘老師的國文學習站,是我目前看到最完整的互動式教學網站,針對一個班級的學生做最體貼的設計,而且更新迅速,實在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學網站,值得每一位有志於網路教學的教師細細品味。



  其實,今天的重點只有一個:我退縮了,自責、慚愧、失望..但我還是選擇讓它消失。

星期日, 3月 11, 2001

不足

  前幾天發現一個超強的搜尋引擎goople,不僅提供搜尋,而且還有庫存頁,這樣即使網站已經關了,資料卻還能夠找得到。於是好奇地查了自己的名字,有一百零一筆資料,當然有同名同姓的:一位大學教授、一位食譜專家、一位小學生。



  其中,看到不少自己的作品,還有去年教研的榜單。好奇心作祟,將去年師大教研榜首的名字輸入查一查,看看有沒有他的文章或是經歷之類的。果然不負眾望,查到了好些資料,其中有一些是在楊深坑老師國家講座中發表的報告。嗯,看了讓人有種奇特的感覺,不知是太久沒有寫正式的報告,還是太久沒有接觸那種文謅謅,或者說密度很高的文句。總之,覺得有點恐懼。文中所說的人物與理論,大多是自己聽過卻不曾深入瞭解的。不知道他寫這些報告,是信手拈來?還是參考了許多資料?如果是前者,那倒是蠻恐怖的,難怪人家是榜首!知道自己去年基礎沒打穩,面對幾個月後的研究生生涯,得重拾書本了!



  去年,上榜跌破大家的眼鏡。我那時告訴自己,不管今天別人怎麼看我,將來我要證明我的確有資格可以考上。今天,我再告訴我自己一次。

星期六, 3月 10, 2001

過去

  過去:那些所有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對你、對我、對他,有些過去我們並不想記起,希望它不存在,然而事實不能改變,所以,人類選擇遺忘。沒有遺忘的保護,又沒有看破紅塵的慧心,你只能擁抱痛苦、以鮮血灌溉荊棘。



  過去,它溶解在時間的流裡,你以為已經消失無蹤,以為往事將被汪洋的龐大所消滅。但在遠方,它卻不知不覺地沈積。有天漂泊的你流浪到不知名的異鄉,才驚覺腳下傳來陣陣熟悉的炙熱。低下身,那一望無際延伸的,不正是曾經用拳頭、用鮮血、用痛楚擊碎的過去?



  你的過去?我的過去?我知道在遠方,它們將混合成一片更難以粉碎的城。不過,即使鮮血、痛楚,我還是要敲碎部分的生命,讓時間的流送它一程。因為,我能遺忘的,太少了...

堅持

  又是個無所事事的假日。對於php+MySQL的工程,終於有一點小小的進展。但是班網及系友會的進展,就有點讓人灰心。尤其是班級網頁,本想好好地充實一下,無奈似乎都沒有人在乎這件事,連甄選專區都沒有吸引力嗎?失去動力...我想,這也是我自己的弱點吧!一件事總是要有別人的鼓勵,才做得下去。否則,就要像「男生愛女生」一樣,為了給她驚喜,才有動力。這輩子,讓別人驚喜的事情算是做了不少。可是,有的人身上似乎就是沒有驚喜的細胞,這樣真是讓我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每次有這種感覺時,就想到那些能夠「堅持」的人。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就是能堅持自己的理想。當然,有些「堅持」本身不見得是對的。不過,在「不受他人影響」這一點,已經是我所敬仰崇拜。歷史上,許許多多留芳百世的事蹟,不就是來自於「堅持」?回顧過去,我的堅持大概只有根著在我的個性上吧!



  今天,要堅持什麼呢??

星期三, 3月 07, 2001

錯過

  錯過,因為我們匆匆,心靈上的匆匆。忙碌的現代人,心就像一面冰冷的鏡子。對於一些事,只不過如同倏忽即逝的影像映在鏡子上,反應那一剎那,終究沒有什麼改變,不曾在心海留下什麼。



  錯過,是最容易的一件事,無論有意或無意。有意的錯過,讓自己過得更輕鬆?有嗎?只能再努力訓練自己的演技,來隱藏心中的有意錯過。無意的錯過,使人生充滿惆悵與無奈。但我們往往忽略這樣從我們身邊流去的事物,只有回首時,才看見自己匆忙而凌亂不堪的腳印。



  那腳印綿延到回憶的遠方,凌亂而彎曲的直線。它不曾走向大海,體驗浪潮;它不曾走向花朵,享受芳香;它不曾走向其他人,珍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它就這樣紀錄著單調而單調而單調的人生。



  踏下當前的那一步,不要再讓生命錯過。讓步伐走向美好的事物,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往前衝,而在於懂得「停留」、「駐足」。

星期二, 3月 06, 2001

臺灣論(下)

  日本統治對於台灣是好是壞?這已經是歷史問題,歷史著重客觀地「逼近」真正史實。對於日本殖民台灣,回憶小時候的歷史教育,是一面倒偏向負面的,難怪小時候有仇日情結。但隨著思想的解放,正反的評價逐漸取得平衡點。清末台灣已是中國現代化的模範省,而日本在台灣的建設,也的確不可忽視。水利、交通、都市規劃乃至於種種本土性的台灣學術研究等等,都超出了之後的國民黨政權。甚至在政治上,允許「台灣議會請願活動」達數年之久,與國民黨之後的戒嚴、白色恐怖相較,不知該有何感想?然而始終不同意「以功蓋過」的論調,有功有過是並陳的,歷史自有公斷,怎可隱惡揚善?日本殖民對於台灣人民的經濟剝削、台日人權利的差距、把台灣當作侵略的跳板、強迫台灣為日本的侵略奉獻。這些是我們多年來的焦點,但眼光集中之餘,是否要後退幾步,更全面地看看。甚至反省自己,看看現在的台灣,回想我們「大中國輝煌的歷史」,是否也有這般功過並陳的時代?



  殖民,就是為了本國的利益,尚未聽說那個殖民政權對殖民地人民視之為同胞的?就算是當時歐美「先進」殖民國家亦是如此。殖民文化是跋扈的、剝削的、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以上位者而言,要易於統治,「同化」絕對是必要措施,大中華的「文化戰爭」,國民黨的強迫同化,與日本人不是五十步一百步之別?當時日本的許多同化措施,隱含著政治意圖,司馬昭之心,但同時,的確有許多日本人是為台灣人民著想的,也許他腦袋裡台灣人日本人還是有斷差距,但是台灣人的立碑感恩,並不純然是政治性的。同化、抗爭,是台日間的一個衝突點。這種文化的抗爭,在今日還存不存在?台灣,對於外來的文化似乎不怎麼「挑選」,「哈日」、「哈韓」、「崇洋」,顯現台灣的浮萍文化,風往哪吹,就往哪飄。對自己的多元文化,表面上互相尊重,但台面下還是暗潮洶湧。本可客觀的議題,扯上政治就令人無力感嘆。政治,管理眾人的事?似乎不是吧!大概是「利用眾人」的事。



  談到教育,從這本書看到教育的效果,絕對不是考試分數高低、升上哪所大學而已。它影響的是整個民族或國家對內對外的觀點,只是教導吸收,而不教導「思考」,那麼在任何時代,都會有自身的「盲點」存在。日本在台灣的教育,是以「同化」為目標,而差別待遇是明顯的。但是功效呢?影響似乎橫亙日治時代,國民黨戒嚴,延伸至今日。就此,不得不承認教育影響人之深,而我們要記得,每一時代的「學生」,都可能是將來的領導者。對於教育,豈能不慎?然而今日的教育,唉,寫來又是一大篇。日本教科書對於歷史,有所掩飾、曲解。我們批判這種鴕鳥心態,為了追求公理正義的同時,別忘了反省自己。因為過去這種現象,在中國、台灣也是很「盛行」的。



  這次事件,泛政治化了。在報紙上看到一段文句,非常贊同。我們可以排斥一種思想,我們可以反駁一種思想,可是我們不能阻止它的「存在」,這正是思想自由的真諦。而且政客們的狹隘解釋,誤導了多少人的想法?真正看過看完「台灣論」的人有多少?想來絕對不是「叫囂人數」之總和。台灣人的許多行為,不禁懷疑,除了衝動,還有什麼?這樣的處事態度,千萬千萬不要帶壞下一代。



  閱讀此書,反省居多。反省不是自卑,而是為新生蛻化,對過去的受害者,我們要求公正的對待,而更重要的是未來,那才是我們手中掌握的。台灣人?中國人?其實,不就是「我們」。我們的自我認同,不是在金錢物質上,更不要建立在仇恨上,應該是在對自身的瞭解與團結,只能說,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政治人物或者「政治明星」之所以叱吒風雲,因為大家都愛看他們的「表演」,針鋒相對之中,大多視野狹小,少見有宏觀胸襟。逞口舌之快、模糊事件焦點,對於這樣的把戲,別再隨之起舞了!我們有自己的舞蹈、有自己的音樂,我們也有自己的「台灣論」。

臺灣論(上)

  今天把「台灣論」看完了,居然還是從學生那拿到的。這本引起軒然大波的熱門書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什麼感想?唉..該怎麼說呢?慶幸自己總算還有點腦袋,不至於隨政客起舞。作者本身是日本的極右派,書中的內容自然偏向右派思想,跟上次來台也頗受批評的石原慎太郎想法接近,對於日本過去所做的「惡行」,多抱持否定的態度,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解釋。



  作者小林認為在台灣可以找到失去的日本精神,書中一方面對日本現狀多所批評,另一方面鼓勵日本青年向台灣「某些」政治人物看齊,書中非常推崇台灣的民主政治,並且對中國大陸及朝鮮有負面的描述。其中對於受過日本教育的前總統李登輝、許文龍等評價甚高。書中的觀點可以說是十分個人,主觀雖然偏頗,但也論及一些日本及台灣的現狀,觀察入微,就此部分,我們應該多加反省。



  小林的重點在於「歷史自覺」,認為戰後新一代日本人沒有歷史概念,已經忘記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只會跟著歐美起舞。而這在日本已消失的精神,卻在台灣開花結果!如今台灣的開發與成就,是那群受過日本教育、散發日本精神的政治人物努力的成果。而他們為什麼可以成功?因為他們沒有「忘本」,沒有忘記日本統治下的那段歷史。他要日本人不要忘記歷史,舉證的是「台灣人」沒有忘記日本統治歷史,沒有忘記日本殖民對台灣的貢獻,因此台灣能成功。這樣的說法,足見他對日本殖民台灣的態度,當然,另一方面也顯現他亟希望日本人找回自己的認同。撇開台日的複雜關係,他是自認為愛日本的日本人,藉由他所「發現」的台灣,來宣揚右派的理論,他認為對日本新一代有啟示作用。在台灣、日本,多少人有這樣的舉動?絕對不在少數。過去不談,直到現在我們不是常以「華裔同胞」的貢獻,來往自己臉上貼金?其實,那些華裔傑出份子,腦袋中拿不拿我們當同胞?無論如何,如果書中有所偏差,而我們思想堅定,何必隨之起舞?何必視之為洪水猛獸?



  而書中對各種事件的解釋,也與我們大不相同。牡丹社事件,他視之為一種聰明的「外交手段」,而非侵略。蘆溝橋事變,他認為並非日本引起,而是中國共產黨挑撥。南京大屠殺,他認為數目不像中國所稱那麼多,並且舉「白髮三千丈」等文學中誇飾的文句來證明,中國人喜歡誇大數目。這種合理化行為的態度,正是極右派的特徵:日本對台灣,比起國民黨對台灣可說是天堂與地獄。其實,我自己認為,正因為我們不重視這段歷史,不把它們當作一回事,所以才由得他們去解釋。台灣人大事忘得快,我想是很厲害的,紀念日其實是假日,哪有什麼紀念?而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歷數十年而不腐,在那次政治鬥爭中突然綻放光彩。歷史的評斷,是很難的。幾百年的距離,還不見得可以客觀。而幾百年,又還有誰清楚哪些史事?比起要他們低頭認錯,教台灣人認識歷史,自己的歷史而不是大中國、日本的歷史,那才是更重要的。為了這本書,社會大眾有如吃搖頭丸地隨他人起舞,以國中生來看這本「暢銷書」,他們又能有多少判斷力?對於政壇中的喧囂聲,他們又能瞭解多少?



  今天有學生一看到「台灣論」,就「喔」聲不斷,似乎我看的是不良書刊。他們還沒有看過書,就已經得到政治人物、媒體的「刻板印象」。這樣的情形,反應我們的學生,是「吸收」的高手,在思考上卻是傀儡。這樣要求國中生也許太嚴苛,可是又有多少大學生、成人是如此??



《待續》

星期日, 3月 04, 2001

  晚上,我家的狗跑來我房門前,嘴巴裡咬著一大塊肉,照理說不是很滿足?可是牠流露哀求的眼神,還搭配著可憐的低鳴,你猜猜牠要幹嘛?三天前我也猜不透,當天晚上我在棉被裡驟然踩到一根冰冰涼涼的物體,低頭一看,沒想到居然被一根骨頭嚇了一大跳。迷團豁然開朗,狗狗要藏骨頭,可是家裡都是水泥地、家具、書桌,哪像外面有泥土可蛙、有樹枝可掩蓋?於是動起棉被的腦筋,剛好我的房間又是和室木板,不用跳上跳下,簡直就是藏寶的天堂嘛!之後,每天出門都得關上房門,免得哪天與骨頭共眠。



  藏,這個動作,隱含著許多意義。保護自己,所以把容易受人覬覦或是對自己不利的物品藏起來。儲藏,避免無謂的消耗,以備不時之需。留待後人,如古人著書藏諸名山。逃避,把自己藏起來,或者是那些暫時見不得人的物品。害怕失去,寧可在心裡擁有它,也不願放在身邊。遠離世俗,置身事外,不希望受人干擾,歷史上許多有名者將自己藏起來,活人死人皆然。



  藏,如果不是為了趣味性,通常行為者是非常不喜歡被「發現」的。據說,參與秦始皇陵墓興建的人,不是陪葬就是滅口,如此偉大的統治者,死後受誰保護?「天子」的身份還會保護他嗎?兵馬俑的將士可以擊退侵犯者?只有「藏」。藏了幾千年,我想那已經算是很成功了。



  藏,卻又要帶點心理的負擔,提心吊膽。靠近狗狗藏食物的地方,牠會坐立不安(唉...太嫩了),秘密快要被發現,許多人不惜殺人滅口(電影情節),如此,他又要「藏」另一個秘密。為何不直接毀掉?不是一了百了?因為,許多事物,當事人太看重它們的價值,需要它們,怎捨得銷毀?還有更多,心裡的秘密、情感、回憶、恐懼、理想.......你無法根除它....只能藏起來。想到這,不該嘲笑狗狗的,我,不也在我的生命中尋求隱藏的角落?要藏秘密、情感、回憶、恐懼、理想.......

星期六, 3月 03, 2001

假日

  星期五研習,接著又是兩天的假日。沒事晃來晃去,時間也過得很快,明天又要開始上課了,有點倦怠..。星期六跟佑蓁、明宗、和伸一起去吃飯,好久沒有這種機會了。那種感覺,有點欣慰也有點惆悵。欣慰的是,雖然畢業了,但是情誼還繼續保持著。惆悵呢?未來,有機會聚聚嗎?會不會在忙碌中淡忘了彼此,突然想到對方想要聯絡,卻又有點莫名的膽怯?這也加深了我做班級網頁和系友會網頁的決心,那樣,生活至少有一個交集吧!



  這個週末,本想研究PHP和Mysql,但是被其他網頁計畫打斷,又繼續做了新的網站,教育系八九級乙班的網站,架構大致確定,以後再慢慢充實,唉....希望同學會常來光顧。另一方面,也設計了一個系友會的籌備網站,能不能成功呢?還是個未知數,先從這幾屆開始做起吧!那些教育大老們..可能要等有點成績後才敢去邀請。然後就是妹妹的大學推甄,想幫她做個網頁加加分,在面試及資料準備上,應該幫得上忙吧!雖然她學科測驗的成績不怎麼理想,但第二階段測驗拚拚看,說不定就可以少了五六月的奮鬥,那可是一件很爽的事呢!(唉...回想我的大學推甄.....面試的表現實在...不堪回首...)

星期四, 3月 01, 2001

沈迷

  沈迷什麼?網路。今天又去買了兩本電腦書,有關PHP和Mysql。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學想瞭解。半路出家,大概也成不了什麼氣候,只是當作一種興趣。回想國小三年級,那時PEⅡ可是當時最HOT的文書處理軟體,電腦也還沒這麼普及,當時會PEⅡ可讓我有點自鳴得意。沒想到十幾年後,只能跟在別人後面跑,這當然有許多因素,不過至少證明時代巨輪真的是邁開大步在跑!「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這樣的感受年紀越長越強烈。



  說到「沈迷」,那是件好事嗎?有人沈迷,所以一事無成。但歷史上的許多知名人物,卻不也是因為「沈迷」而得以留名青史?沈迷於理想、沈迷於思索、沈迷於幻想...對那些人來說,沈迷就是單純的沈迷,身陷其中,那是一種投入,忽略是否有代價有回報的付出。對於沈迷,我寧可把他想作生命中潛在的執著,就那樣使人無可救藥,有如飛蛾撲火。那這樣,沈迷好不好呢?不知道,這是人性本質的反應。只能說,沈迷,人類行為模式之一,原因不詳、功能不詳。

星期三, 2月 28, 2001

心情

  嗯...心情隨筆!好像都還是蠻嚴肅的嘛!也不知道為什麼,難過、憤恨的事寫起來總是比較順手。今天上社團活動,蠻挫折的,讓我懷疑「興趣真的可以培養嗎?」國中的聯課活動,比起高中大學,少了那一份自主與興趣,無奈地看著他們茫然的臉孔,心裡也很茫然。背負著口琴社的招牌,總不能掛羊頭賣狗肉吧?早知道開什麼康輔社或服務隊,從前那些教案或成長課程就可以派上用場,課程內容也彈性許多。回想高中時,如果不是想沾染一些帥氣,不是想出出風頭,大概也不會碰口琴吧!所以,對於課業繁重只想來輕鬆一下的國中學生,總狠不下心來要求。然後詭異的氣氛就在彼此之間凝固,連腦細胞都凍住了,這樣茫然的我,倒是頗少見。不過說老實話,我也沒有很用心地去設計課程,這倒是蠻慚愧的!



  今天一共有六節課,喉嚨有點失控。如果有一天,突然發不出聲音,那心中會有怎麼樣的感覺?想想,蠻恐怖的!不是嗎?感謝上天,我能看、能聽、能說、能跑、能跳、能嘶吼、能感覺,這的確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

星期二, 2月 27, 2001

二二八紀念日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放假。其實國定假日,是休息、出遊、塞車、大採購的代名詞。我們期待著放假,管它是什麼節日?行憲紀念日、台灣光復節?節日的歷史意義已經在時間流裡退去,只不過是幾十年。二千多萬的台灣人民,有多少在今天「紀念」那段歷史?為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默哀?



  強弱之勢,總有欺凌壓榨參雜其中。這是歷史中不斷上演的戲碼,「安可」聲不斷 ,加演場次無限。二二八的來龍去脈牽扯極廣,但收場的,仍是這齣賣座影片。演員長江後浪推前浪,但是導演們啊,何時拍不同的片呢?導演們說:「沒法子啊,演員只會演這種戲」。歷史的演員啊?你只會演這種戲嗎?



  近來慰安婦的問題又激起軒然大波,回顧台灣歷史,悲慘多於光輝。強權交替,犧牲的是人民,壓榨的是百姓。不過在今天,除了討回公道,是否還有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撇開那些「暴政」,外來強權統治,一再利用族群間相互制衡、相互削弱。荷蘭時期如此、明鄭如此、滿清如此、日本如此....如果說中國人不團結?那麼台灣人呢?台灣人為何一再流血?而許多許多是被自己的同胞刺傷的?團結?在台灣人的個性中,到底團結是什麼?團結,牽扯到歷史,那就太複雜了...



  台灣歷史,我們所知太少,就算知道,也沒有給予一種自身歷史的重視。這樣,紀念什麼?放假與否,是政治。紀念什麼?是政治。所謂讓歷史重現,其實那不過是為黑暗歷史劃下一道火柴。微光之後,何曾在心中燃起火花?不否定二二八紀念日的價值,只是放假的我們,又給予它多少價值?



  遺忘,是這個快速社會帶來的歷史癌症。白色恐怖的平反...十多年前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有些重回人們腦海,有些則遠去。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我們的腦袋只裝填時興的的憤恨與哀愁。歷史?自然有人會去研究,我們等待下一個紀念日就行了...

星期日, 2月 25, 2001

另一個自己

  我,有許多面貌。無意流露的、有意塑造的。想作網頁,因為想塑造另一個圖形化、文字化的我。這個想法下,虛擬給了我許多空間,但容易使人迷失其中,在外觀與特效的泥沼中。最後顯現出來的..是我嗎?說不定只是虛假。不排斥那些裝飾,而是我應該多下點功夫建構「自己」,如果我要「自己」像我。

星期六, 2月 24, 2001

讀詩有感

  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耳熟能詳。那天補校開課時,問起假日大家去哪玩?有位學生去了大陸蘇州,他轉述導遊的話:「江楓指的是楓橋、近江橋(音譯),當時漁船多停泊橋旁,因此才有「江楓漁火」之謂。」他也說,當地並無看到江邊有楓樹。關於這樣的說法,不知可信度如何?如果真是指兩橋,那麼這兩橋必然建造於成詩之前。然而,地名、詩名、橋名,可作不同的排列組合,真相如何?得花時間考證。



  想到這,到網路上查資料,有人針對此問題討論,提出古人考據,還是認為應是指江邊的楓樹。無論如何,在確切證據之前,「可能性」總是存在的。也不管「江楓」是否為詩意的重點。讓我想到的是,我受的教育「有可能」只是「片面之詞」(至少針對這首詩),我就這樣相信,甚至教導學生相同的內容。對學生來說,他們也可能相信一輩子。也許這些知識無關緊要,畢竟江楓與我何干?但可怕的是-我們殊少懷疑,我們只是接受。



  印象中,王維,是出世飄逸的。孟浩然,則有點世俗之氣。這是我曾接受過的訊息。雖有強調那是個人看法。但我卻受影響至今,沒有質疑。今天看到一種不同的論述,說王維「嫉才」,所以雖居右丞高位,但未提拔孟浩然。我不知道究竟如何?心中有許多設想,也許..也許..但誰能知道?只是我不禁恐懼,我就這樣評判了二個心靈。



  對於許多資訊,只單純接受而未經思索,自以為真,可能就這樣堅持一生。在現代資訊「侵襲」每一個人的時代,如何對資訊作適當的「評量」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新聞標題、口號與八卦之間,你是個受支配者?被搧動者?還是腦袋的守衛者?



  能判斷,能思考,是教育的目標。我們的教學的確要改,因為大多數的人(包括教師)都殊少懷疑、等待依賴形形色色的教材。我們的確要教自己、教學生思考,否則迷亂的龐大資訊下,我們的腦袋會被侵蝕得坑坑洞洞。從這個洞進去,又從另一個洞流出,什麼也沒剩下。



  當我們看到相反的論述,我們該懷疑。看到任何「可能性」,我們該思考。每個人都有頭腦,被宰制的人,腦袋裡盡是「特洛伊木馬病毒」,任由滋長。真正會顯現獨特性的,是那些會思考的人。「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



  你「在」嗎?

星期四, 2月 22, 2001

台灣

  最近在讀李筱峰的「台灣史一百件大事」。台灣,我許久沒有為這塊土地感動過。如果說一塊土地有靈氣,那麼必是經過生命的灌溉、鮮血的洗鍊,那麼生命鮮血何來?必然有犧牲者與迫害者,兩種角色正是歷史舞台悲劇戲碼的要角。對於這些人們,我過去殊少關心,忽略他們可能是百年前走動於此的生命,若我能神遊過去,也許能聽到他們的嘶吼聲,也許能聽到琅琅的讀書聲,也許能聽到那些陌生的語言。或是,聽,槍聲響起;看,眾人倒下;感覺,鮮血汩汩滲進沙土的震動。那苦澀的鹹味,說不定還固著於我手中的那把泥土。亦或是,蟄伏於水泥叢林的地表深處,等待地面同樣頻率的脈動?



  史實,就像小說,赤裸真實的小說,它以龐大的空間與時間吞噬著你。台灣的歷史,翻閱它,才會發現我腦海中的思緒、身軀中的血脈,與那些人們如此接近。他們?犧牲者?迫害者?其實兩者都是,甚至所有的角色都是。我們無法否定事實,無論是過去或現在。探索過去,或許就是在尋找那凝結在台灣土地的血塊,融化它,替我們的血、生命,加注一分深沈與動力,使我們不再畏懼終日侵蝕台灣的浪濤,使我們不再像池塘的浮萍,縱使波面如鏡,卻深感虛空.......

星期三, 2月 21, 2001

開學

  時間過得實在很快,轉眼間,已經跨入2001年,再轉眼間,春節、寒假、開學,回首看看停留在去年12月的文章,不勝欷噓。要怎麼留住時間?我想,用回憶、用照片、用文字.....這也是「尋夢小築」所擔負的責任,以後要好好經營才行。這幾天忙著將舊網頁改版,設計了一個「男生愛女生」的新網頁,試著架設一堆留言版,好似重溫大二自己摸索架BBS沒日沒夜的舊夢。只是,以前焚膏繼晷可以蹺課睡覺,現在可沒這麼幸福。



  對於尋夢小築的門面整修了一番,內容也可能會做些調整,心情隨筆以後主要採取散文日記的方式,如果有比較「文藝性」的,再放入「創作的夢」。決定今年不考教師甄試,所以計畫趁著下學期,多念些書,不僅念教育科目為研究所作點準備,也要看些地理、歷史、國文、科技等等等...而且期許自己多寫感想心得。唉..也許是好勝心作祟吧!



  記憶中,開學後的第一篇作文往往是「新學期新希望」,以前總是敷衍了事或者瞎掰一番,漫漫的求學(升學)過程中,能有什麼「新希望」?但對於開始畏懼時間流逝的我,「希望」、「計畫」已經成為經常縈繞心頭的思緒。不自覺間,便條紙上就會寫滿一堆「計畫、目標」,當回過神,看著那些鬼畫符,不覺莞爾。不管是否流於「紙上談兵」,但我總認為想過談過,至少算是面對自己生命的第一步。



  打了一堆(資訊時代的未來,以後可能難以出現「寫」這個動作吧!雖然我寫字又醜又慢,想來...不能寫中國字,居然有點惆悵),不要說沒有章法結構,心情、隨筆,理所當然可以隨興一些。多寫,對文筆應該會有幫助吧!希望這樣的「心情隨筆」,能夠持續,畢竟,人是感情的動物,心情與生命不就是一體兩面?新學期新希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