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29, 2000

如果我是揚首等待的水草



隨著世間的浪潮搖擺



在希冀與失望的潮汐往來中



糾結著鹹味的期待



願妳是聰明的魚兒



輕巧游過我的身畔



平順我糾纏的愁緒



穿梭搜覓於我的難懂的心思之間







亙古不變的潮汐拉扯之中



伴我身畔



了我深盼

星期四, 12月 28, 2000

感謝

感謝



因為我真的在乎



因為我真的珍惜



因為我真的感動



因為我真的瞭解



因為我真的知道



讓生命不一樣的原因



是你



其實



感謝



就是你存在的本身



既然你存在



感謝就存在

星期三, 12月 27, 2000

對妳的方式

對待「妳」的方式,只有一種



那是我從輕拂臉龐的微風那學來的



那是我從溫暖大地的朝陽那學來的



那是我從喜怒無常的大海那學來的



那是我從暴起暴落的驟雨那學來的



我從荊棘堆走出,就帶著這樣喜於傷人的自負



我從泥濘中爬出,就帶著這樣自以為是的任性



只要「妳」出現



我就這樣武裝

星期一, 12月 25, 2000

「確立生命的原點」讀後感

  回首中學時代,也許基於一種對傳統的反叛心理,或者對考試背誦的排斥,對於孔子、孟子等聖人所言,只是被動地「知其然」,而不瞭解也不會去深思其中的深意。隨著年紀漸長,才深深被儒家的思想的「實踐性」而撼動,儒家學說是一門「人生」的學問,根源於一種對於生命的關心,是貼近每一個人,接近生命的實際面。無怪乎這樣的「生命」,得以在中華文化中延續數千年,甚至在今日仍在華人心中發揮難以想像的影響力。



  本書的主標題為「確定生命的原點」,副標題為「儒家與現代人際關係」,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儒家學說對於「人」、「生命」看重。依照存在主義者的說法,人是被動地拋擲於這個世間,由生至死必須面對一連串的抉擇,因而產生焦慮與無助感。這想法固然有點消極的成分,但是相反地凸顯「人」對自己生命的重要性。若上述的「焦慮無助感」真的存在於人類心中,那麼儒家學說可說是引導我們走出迷霧的明燈。生命的誕生,究竟是被動或主動?對於一個生命個體而言,從無而有的過程的確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但儒家將生命放進「群體生命」,在生命與生命的網絡之中,每一個生命就顯得重要而有意義。每一個人不只為自己而活,還要為其他人而活,更要為「大生命」而活。儒家學說與其人際網絡,成功地將生命融合,化成一種文化生命。中國文化古老的軀體裡,流著它的血液,而在各類文化相互衝擊的現代,我們或許希冀融合能為中國文化帶來新局,卻也不能忽視這與中國文明最密切相關的儒家文化。必須先弄清楚自己過去的根基,才能更穩健地走向未來。



  對個體而言,生命必須不斷地成長,成長的重點不在於「量」,而在於「質」。儒家的生命觀是積極的,修養能夠帶來成熟的人格,包含對內在慾求的適當控制,對內在情感的昇華等等。儒家的中庸之道,期求一種穩定的精神成長,為人處事能依中道而行,免除過與不及的擺盪,表現於外是「有為有守」的行為舉止,體現於內是理性與感性的調和。孔子「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發展,正是儒家生命觀的最佳例證。



  對群體生命而言,群體生命的「人格」是集合每一個個體生命而成。它含括傳統的、情感的、血緣的、地域的各類因素,它擁有著個體因素的共同特色,呈現和諧的母性。群體生命的概念,引導著個體生命的成長,使個體生命趨向完美,並且給個體一種歸屬感。我們每一個小生命,也藉此瞭解自身的地位與責任,進而發展出與其他個體和睦相處的方式與規律。儒家的「仁」、「禮」、「義」,放在群體生命中,更能顯出其內涵精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對儒家來說,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儒家的精神。



  對於任何學說,我們必須客觀地擇其可取之處而從之,而非一味地讚許或排斥。儒家學說,在中國文化佔有重要的份量,尤其儒家對於「生命」的關照,更是儒家學說偉大之處。人既然自詡為萬物之靈,對於能貼近生命的任何學說,都應加以深思,否則遠離生命自然規律,何靈之有?瞭解,是任何革新的第一步。瞭解儒家學說,找到中華文化的重要根源,我們才能夠有自信地走向成長之路。

星期三, 12月 13, 2000

冬天的感覺

最近幾天終於有點冬天的感覺了,



比起夏天的熱情外放,



我更喜歡冬天那種浪漫氣息。



也許不能說是浪漫,



只不過是因為冬天對活動的諸多限制,



使人不得不在思緒中尋求另一個世界。



冬天, 有一種靜止的..內斂的..緩慢的感覺。



尤其下點小雨.. 迷濛、寂靜、濕冷,



思緒很容易就飄盪在凍結的空間中。







天氣冷了..照理應該很期盼溫暖的床,



卻發現越來越晚睡, 好像在這樣的夜裡才能掌握些什麼,



當然,清晨起床就要付出更多痛苦的代價。



與冬天相似, 一個人的孤獨,



也是種緩慢靜止的感覺,



孤獨是最初原點, 延伸往不同的世界。



我一直告訴自己,



就算只有一個人,



也要過得快樂、有意義,



這是一種應有的本能?



還是源由害怕被遺棄的恐懼?



不管怎樣,



我希望偶爾走回原點時, 不是無助徬徨的。

星期二, 12月 12, 2000

陰雨天

只要有陽光,只要存在著事物,就會有陰影...



太陽散發光和熱,但是......



他永遠搞不懂生活在陰影下的小生物



何況今天是個陰雨天

星期四, 11月 30, 2000

不知哪來的「煩」,

今天突然跑來拜訪我,

在我睜開雙眼之前。

他帶著一堆行李,

塞滿了我的房間,

把我的心重重壓住。



我想他大概一早就來了,

因為桌上擺著他泡好的咖啡,

而茶凍的盒子被他當成了煙灰缸,

在四根煙所造成的裊裊煙霧中,

他向我說聲含糊的「早安」。



不理會他,

胡亂瞎搞一陣後,

匆匆地出門,

微涼的空氣終於帶來一點點的輕鬆。

本以為遠離他就會解脫,

沒想到他不知從哪問到我的手機號碼,

一通又一通...

變成電磁波跟在我的身邊,

努力地想要忘掉,

腦中卻還是不時浮現他模糊的面孔,

怎麼會這樣?

大概是因為心還被壓在地板上吧!

說不定他還把我的心充當枕頭,

翹著腿欣賞我的CD,在煙霧中...

想到..一陣抽蓄...



下課後沒人陪我閒晃,

還是無奈地回到家。

正如擔心的,他還在!

我的狗繞著他齜牙吼叫,

他卻不為所動,

在啤酒罐堆中,

滔滔地講著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事蹟。

仔細一看,

滿臉通紅的他,居然穿著我的背心,

滿是肥肉的身軀恣意地暴露晃動,

眼睛突然感到一陣噁心,

卻已經吐不出任何東西。

耳邊兩種聲音左右拉動著鋸子,

砍伐我的神經,

它像琴弦般發出難以形容的噪音。



撲倒在棉被堆中,

用昏眩保護自己。

夢中他用煙頭灼燒我的手臂,

然後將啤酒傾倒在傷口上......



再次睜開眼睛,

他依舊,

只是背後的翅膀因夜的降臨而開展,

躺在床上無力地望著,

黑暗中模糊的身影,

他咧著嘴對我傻笑,

才猛然發覺,

那一直令我厭惡而不敢直視的面容,

原來,

與我一模一樣....



拿起不知何時出現在手中的小刀,

對著他..像是看鏡子般..

在臉上為視覺割劃出分界線,

痛楚與鹹味中,

他像煙霧消失眼前。

我狂笑起來,

因為

我知道下次怎麼對付他了....

星期二, 11月 28, 2000

貯藏

一隻一隻的蟻



從毛細孔中爬出來



到處搜尋



睡眠的種子



貯藏在堅固的頭骨間



腦袋裡的細碎步伐



怎麼趕也趕不走



突然聽見發芽的聲音



就..來不....



Z...z...

星期一, 11月 27, 2000

十一月實習心得報告

一、 行政實習



(一) 三十週年校慶慶祝活動

  由於十一月十六日適逢本校創校三十週年校慶,因此學校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包括校刊徵稿、校運會、啦啦隊比賽、園遊會、師生作品展覽等,學校各處室積極籌畫各項活動,學生也樂在其中。活動要成功,必然需要縝密的考量,在協助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這樣大型活動背後,有許多事項值得我學習:





1.籌畫:各項活動的目的與舉辦方式必須能夠配合,以共同呈現一個中心的主題。此次的中心主題即是「西苑中學三十週年校慶」,因此活動皆為此而設計,例如校友聯誼、園遊會、展覽、校運會、啦啦隊比賽等。除了活動目的相配合外,在籌畫時還必須注意時間、場地、參與人員是否有衝突,否則活動互相牽制,活動品質將大受影響。





2.聯絡:活動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包括校內單位與校外的廠商,在適當的聯絡下,才能使活動如計畫進行,避免互相牽制與衝突。尤其校慶活動還必須聯絡歷屆校友及歷任校長,這樣的聯絡工作的難度更高。





3.管制:對於大型活動或是對外開放的活動,「管制」工作都十分重要,主要目的在於維護秩序與確保學生安全。活動場地需要管制,避免閒雜人等出入,園遊會也必須各項規定管制,包含遊園卷的購買與使用,各攤位的活動內容,才能夠使園遊會順利進行。因為校園內有工程進行,所以本次校慶活動對於場地及通道的管制更為周延,使各項活動都能夠安全順利的進行。





4.善後:活動結束後,往往有設備需要歸還,環境的清潔更是一大工程,妥善規劃善後時間,能提早進行的就提早,利用有效人力分階段進行,使工作量平均分散,避免工作量集中於放學前,造成場面混亂、時間拖延。



(二) 公物保管





  西苑中學的「公物保管」制度名聞遐邇,也是創校精神的展現。所謂公物保管,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並且共同維護學習的環境與設備。每一位學生對於自己的桌椅要負起維護的責任,正常狀況下,桌椅跟著學生三年,而班級更要對教室內的設施與公共區域盡到保管的責任。藉由這樣的制度,以及每學期一次的「公物保管」競賽,西苑的校園時時保持清潔乾淨,學生對於使用的器材與學習的環境,也有一份責任感。

  



  每學期的公物保管競賽,是一個全校性的活動,每個班級都想要將最好的一面呈獻出來。但是在競賽進行的同時,往往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靠近洗手台的班級佔用水源、負責廁所的同學在清掃後,限制其他同學進入等等,這些都不是好的現象。在進行這樣有意義的活動的同時,每一位教師都有義務教導學生此活動的真正意涵,而非只是流於表面的競爭。



二、 教學實習



(一) 情意的教學





  觀摩指導老師的授課,發覺除了認知的教學值得我學習,並且需要多充實自己,廣泛地吸收相關知識。在情意的部分,更是我所欠缺的。何老師除了能夠精準地掌握課文精要內容,更藉由生活事例與名言佳句闡揚課文的真義,這部分情意的教學,其實對於學生的為人處事影響更為深遠,也正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部分。自己在進行教學時,往往能夠交代完課文基本部分就已經略感急迫,無法從容地進行較全面的教學。另一方面,自己平常的涉獵有限,在情意教材的連結上比較難以呈現整體的概念,這是我必須加強的地方。





(二) 教學進度表

  



  因為前一次教學進度未妥善規劃,造成考前複習的時間太短,所以第一次段考後的授課就有安排教學與考試複習的進度,遇到颱風假或是學校活動時,再加以調整。實施下來,確實比較能掌握進度,考前的複習不至於太過匆促。計畫以後能夠將一次段考範圍的「教學與考試進度表」,發給學生,讓學生也能夠知曉課程、作業與評量的進度。



(三) 考前複習





  關於考前複習,重點除了加強學生的記憶性語文能力外,還要對教材內容作統整歸納的功夫。何老師除了一般的評量方式,還利用問答的題型,將各課的要點呈現出來,這樣的方式可激勵學生思考,避免只是死記死背,這樣的訓練不僅對複習有幫助,對於作文寫作也有所裨益。





(四) 教學網站





  從學生報告與作業中,發覺學生對於網路的使用蠻普遍的,因此規劃設計一個國文的教學網站,提供教材的補充資料、重點提示、作業等等,作為學習的另一個管道,並且希望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或能給予指導、互相切磋。目前完成基本的架構,包含「老師的話」、「重點提示」、「近期計畫」、「作業園地」、「補充資料」、「試題大觀」、「學生作品」、「每日一句」、「每週一文」、「網站連結」、「互動討論」等部分,慢慢地將內容及功能補上,希望在第二次段考後能夠開始運作。



(五) 給任教班級的一封信





親愛的二十班同學:



  你們升上國中已經兩個月了,這些時間以來,你們在這個新的環境摸索,體會不同的生活與學習方式,希望現在你們已經適應,對西苑的一切不再感到陌生。相同的,在這兩個月以來,對於二十班的每個同學,我也在摸索適應,試著去瞭解。如今,對你們自然也不再陌生,但是越來越瞭解你們,而你們的表現,卻讓我越來越覺得失望。失望,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你們散漫的學習態度。





  第一次見到你們,覺得你們是個聰明、活潑有朝氣的班級,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而讓我遺憾的是,你們太缺乏「自動負責」的學習態度了。還記得上第一課「夏夜」時,在黑板塗鴉的輕鬆愉快嗎?我相信大家都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我自己也喜歡。但是這樣的輕鬆愉快背後,是你們要自動去負起「基本」的學習責任,該寫的、該背的、該念的要去做,這是一個學生的本分。如果上課只是在嘻嘻哈哈中度過,你們學到了什麼?國文的底子不好,一生都深受其害,我不敢拿你們的未來開玩笑,畢竟那是你們的未來,不是我的。所以,在你們沒有達到「自動負責」的學習態度之前,我想就「上課」、「練習」、「考試」,不要管什麼活動了。這樣的方式,我一點也不喜歡,但這是你們逼我做的選擇。總之,要怎麼樣的學習方式,都決定在你們手上。

  



  對你們,我想我已經是非常寬鬆了,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交代,給你們兩天以上的時間準備考試,給你們兩天以上的時間寫作業,但每次繳交作業卻是一拖再拖,難道「拿鞭子」的老師說話就比較清楚嗎?難道一定要用破口大罵才能使你們聽進耳朵嗎?難道你們要我天天處罰罵人才高興?難道你們就一定要這樣讓相信你們的我失望?我或許對你們期許太高了,希望你們懂得為自己唸書,懂得對自己負責。但我似乎太「相信」你們了,你們的表現告訴我,你們還是一個「小學生」,那我只好用對待小學生的方式對待你們。





  看這一次段考的成績,我相信你們的能力不只如此,不是要逼著你們唸書,考到全校前三名,而是既然你們有能力做到,為什麼不努力呢?既然你們有這樣的天賦,為什麼不珍惜它呢?

國中生,是不是應該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應該對自己負責?要做,為什麼不早點做好呢?在我眼中,你們就像我的弟弟妹妹,我可以跟你們鬧、跟你們打成一片,但我不希望我的弟弟妹妹是現在這個樣子。由衷希望你們改變,不是為我改變,而是為你自己!!





祝 學業進步!事事順心!



三、 導師實習



  導師面對學校各式各樣的活動,要如何指導學生參與,並且帶領學生從各項活動中進行生活教育,這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尤其學生對於大多數的活動,都是非常熱心與投注的,導師除了要適時進行機會教育外,還要能夠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能有時間精力、靜下心來兼顧課業。因此在學校活動與學生學習間,導師是個重要的樞紐,隨著學生的成長,對活動指導也有不同的態度與方向。





  不管是校慶活動、公物保管、體育競賽等等,都是最好的機會教育,把握每一次活動,適當地指導協助,對於全班凝聚力與學生辦事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 教師甄選方式



  台中市的教師甄選是由各校自行辦理,日期沒有統一,但是大致集中於七月中旬至七月底,甄選方式大致分為筆試、口試、試教。





  本校甄選方式亦分為筆試、口試、試教。其中筆試部分採用「評量出題」,即當天抽出一定範圍,然後由甄選者出一份試卷,通過筆試篩選者才能參加複試(口試、試教)。口試部分,口試內容都十分靈活,與生活與教學密切相關。試教方式則與一般方式相同,試教前十五分鐘抽題,試教十五分鐘。

負箭的心

落下

顫動的血滴

表面蕩著撕裂的漣漪

失去速度後

四處奔逃

佔據每一片白色

赭紅的箭翎

呼吸著

濕潤的身軀

指揮著

摩擦、悲鳴、矛盾、掙扎的樂器

暗紅的交響曲



跳動的心

吞噬

顫抖的箭

深植

彼此依附

高踞白色的牆上

望著流逝的存在

感受存在的流逝



折磨著

猶豫著

流逝著

跳動著

只要心在擺盪

一切就會繼續





提著弓

仰望





負著箭

等待

星期日, 11月 19, 2000

給120的信

親愛的二十班同學:



  你們升上國中已經兩個月了,這些時間以來,你們在這個新的環境摸索,體會不同的生活與學習方式,希望現在你們已經適應,對西苑的一切不再感到陌生。相同的,在這兩個月以來,對於二十班的每個同學,我也在摸索適應,試著去瞭解。如今,對你們自然也不再陌生,但是越來越瞭解你們,而你們的表現,卻讓我越來越覺得失望。失望,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你們散漫的學習態度。



  第一次見到你們,覺得你們是個聰明、活潑有朝氣的班級,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而讓我遺憾的是,你們太缺乏「自動負責」的學習態度了。還記得上第一課「夏夜」時,在黑板塗鴉的輕鬆愉快嗎?我相信大家都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我自己也喜歡。但是這樣的輕鬆愉快背後,是你們要自動去負起「基本」的學習責任,該寫的、該背的、該念的要去做,這是一個學生的本分。如果上課只是在嘻嘻哈哈中度過,你們學到了什麼?國文的底子不好,一生都深受其害,我不敢拿你們的未來開玩笑,畢竟那是你們的未來,不是我的。所以,在你們沒有達到「自動負責」的學習態度之前,我想就「上課」、「練習」、「考試」,不要管什麼活動了。這樣的方式,我一點也不喜歡,但這是你們逼我做的選擇。總之,要怎麼樣的學習方式,都決定在你們手上。



  對你們,我想我已經是非常寬鬆了,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交代,給你們兩天以上的時間準備考試,給你們兩天以上的時間寫作業,但每次繳交作業卻是一拖再拖,難道「拿鞭子」的老師說話就比較清楚嗎?難道一定要用破口大罵才能使你們聽進耳朵嗎?難道你們要我天天處罰罵人才高興?難道你們就一定要這樣讓相信你們的我失望?我或許對你們期許太高了,希望你們懂得為自己唸書,懂得對自己負責。但我似乎太「相信」你們了,你們的表現告訴我,你們還是一個「小學生」,那我只好用對待小學生的方式對待你們。



  看這一次段考的成績,我相信你們的能力不只如此,不是要逼著你們唸書,考到全校前三名,而是既然你們有能力做到,為什麼不努力呢?既然你們有這樣的天賦,為什麼不珍惜它呢?



  國中生,是不是應該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應該對自己負責?要做,為什麼不早點做好呢?在我眼中,你們就像我的弟弟妹妹,我可以跟你們鬧、跟你們打成一片,但我不希望我的弟弟妹妹是現在這個樣子。由衷希望你們改變,不是為我改變,而是為你自己!!



  祝 學業進步!事事順心!

無題

現在比較清醒了

可是妳已經掛上電話

在幻想中

唯一我能倚賴的現實

已經遠去

我留在棉被中喘息

不知道是怎麼了

好像連腦袋也累得停下來

一片混亂

心中有種從來沒有的感覺

不安...不確定...徬徨......虛浮.....

想要狠狠地抓住抱住另一個人

腦中所想的

只有妳是真實的事物

不知道自己說些什麼

但就是想抓住妳

想要妳瞭解

我的無助

想要妳瞭解

一片混亂中

我好需要妳



半夢半醒之間

我像是困在壅塞的大車陣中

或許旁邊的街道景物有所不同

但那些沒有絲毫意義

因為我

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

一輛車挨著一輛車,動彈不得

扭轉著方向盤

卻一點也改變不了什麼



每部車都朝著同樣的方向

但只有我一個人...在我的車子裡,

卻不知道目的地是哪裡?

我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裡

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

不知道要怎麼離開這一團渾沌

只知道

妳的聲音是這一團亂中唯一真實的東西

可是也難以捉摸......

好像隨時就會消失

妳問我妳問我......

再問我

只是更複雜了內心問號的糾結

不要再問我了

我連一個答案都給不了自己

我希望妳懂....希望妳能感受.....

我希望妳知道....希望妳瞭解....

希望妳告訴我.....

我不想總是回答,

甚至

我現在已經

不知道答案...

不要問我



在潛意識的一片混亂感覺中

我說了奇怪的話

語氣中帶著詭異的情緒....

或許妳覺得像是面對一個瘋子

一個容忍與耐心都沒有用的瘋子



我只知道

當妳叫我去睡

當妳說要掛電話

我好害怕妳即將離開...



當妳掛上電話留下寂靜

我好難過....好難過.....

感覺

我終究還是被放棄了....



妳把我留在無法動彈的原點,

車陣無止境的延伸....

畫面無止境的延伸....

寂靜無止境的延伸....

冷寂無止境的延伸....

無助無止境的延伸....

星期六, 11月 18, 2000

語言與人生閱讀心得

  以前對於「語言與文字」的認識僅僅在於它能使經驗知識傳承累積,使我們的意見、想法可以互相交流,所想到的總是想到語言與文字對於人類的文明有多麼地重要。但是讀了「語言與人生」的幾個章節以後,才深深體驗到原來語言的重要性就表現在我們身邊,語言不只影響人類的文明發展,它還深深影響了每一個人,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語言的功能,也忽略了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語言。

  語言究竟是什麼?正如書中所說的,我們的確很少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在我的印象中,「語言」就是「語」和「言」,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話,是我們所用來溝通的工具。也許正因為我這麼想,所以才沒有辦法看到「語言」的全貌跟它的特性,也沒有辦法使自己避免語言上的錯誤。語言是什麼?語言是一種符號,而符號是一種人類用來代表「象徵意義」的工具,它通常經過認同的程序才能產生。就如同「軍階」代表一個人在軍中的地位,「語言」所代表的是人類的思想,但是後者比前者複雜得太多了,因為人類的思想包羅萬象,語言只能儘量去表達這些思想概念,但是它不能完完全全、切切實實地表達我們腦海中的想法。

  瞭解了語言的複雜性,我們才能瞭解「言辭跟現實是不同的」。當我們聽到有人說:「我看到了一艘小船」,假如當時我們沒有跟他一同經歷這個事件,單單斷他的「語言」之中,我們只能知道「他可能看到了一艘小船」,但是沒有辦法判定「他究竟有沒有看到一艘小船」或是「他看到的是哪一種類型的船」,這也就是語言與現實的差距。在這種差距下,可能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第一,可能這個人根本沒有看到任何船,但是我們認同他的語言,相信他真的看到了一艘船。第二,也許這個人看到的是一艘帆船,但是我們可能誤以為是一艘木舟。這種「差距」拿到教育上來看可是非常可怕的,現在台灣的教學通常都是經由「語言文字」來學習,假若教師家長的言辭與教材課本的文字有所不正確,或是學生對於吸收的訊息產生誤解,有沒有機會去實際體驗,那麼學生所構建起來的認知可能與現實會有很大的差距,其實這種事情在我們的周圍不斷地發生,如何改善這種弊端,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語言」是「我的想法」與「他人理解」之間的媒介,如何避免三者之間的差距?書中提到了「報告式的語言」以及「瞭解前後文」兩個方法。可以分兩部份來說,在「想法」到「語言」的輸出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語言的真實性,我們輸出的語言是否能夠真實地代表我們的體認或想法?我們在敘述一件事情或想法時,難免會受到自身背景、情緒、認知、偏見等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我們的敘述可能過於主觀,例如從前談到中國大陸的官員時,媒體總是叫他們「共匪」,而假如有人不這麼稱呼,就可能會被「推論」是「通匪」。為了避免這一種情況,我們最好用一種「報告用的語言」,這種語言的特性就是「可以被證實」與「避免推論」,簡單地說就是保持一個客觀的敘述態度。這種訓練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非常地困難,我們的日常談話總是充斥著主觀推論、喜惡愛好、道聽途說的消息等等不客觀也不具真實性的話語。經由這種準確、簡單的語言,可以避免其他人的誤解,而其他人接收到這種訊息也比較有正面的助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這一方面的訓練,特別是教育界與傳播媒體,因為這些人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現今以報導為主要工作的傳播媒體都沒有辦法用「報告的語言」來報導實情,真是令人痛心。元旦時,台中一中的校友為了對學校不顧學生意願的強制作風抗議,返回母校抗議,希望能夠改善,但是當天的聯合晚報卻以「中一中園遊會,校友鬧場」為標題來報導,而且內容多所責備,扭曲了我們原來的動機,有了親身的經驗,更覺得痛心。然而又不知有多少人相信這份報導?這也再次證明「語言與現實的差距」。

  從「語言」到「理解」的差距要如何改善呢?毫無疑問地,我們要增加理解的能力,但是這也要同前面所說的,要儘量去除自身的主觀因素,以客觀的態度出發來理解「語言文字」。「語言與人生」書中提示了一個重點,就是注意前後文,我們解釋一個訊息,並不是單純地從經驗或字典中來理解,而要注意前後文與這個訊息的關係,如此才能夠充分地瞭解「輸出語言文字者」想要表達的意念。當我們看到「小李一百公尺花了二十三秒跑完。」這一個句子,我們可能馬上以自身的主觀標準來判斷:小李不善於賽跑,但是如果前後文是「在九歲的那一年,」、「得到的校運會的金牌」,我們則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這種差距也是我們在理解語言文字時,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學生,必須充分瞭解前後文,才能對字義、句義有更深入而接近原貌的瞭解,免除了斷章取義的弊病。

  雖然還沒讀完「語言與人生」這本書,但是已經從書中得到許多啟示,尤其是感受到語言文字對於每一個人的強大影響力,親身從生活中充分體驗語言的影響力,就能夠避免自己犯了語言上的錯誤,除此之外,不論發表或吸收,更要積極客觀地善用語言文字,以使人生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由於語言與文字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學習息息相關,因此對於一個教育人來說,語言的訓練真是一個必須而且重要的課題。

擦身而過

  擦身而過,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人類行為。像是耗資億萬的廣告,在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間每一個人身邊重複播出。我們不知不覺地主演著這樣的戲碼,並且表現得淋漓盡致。



  「擦身而過」,行為背後是怎樣的情緒?冷漠?自然?還是一種人情與時間的妥協?你每天主演的,又是怎樣的?帶著微笑?面無表情?視若無睹?



  不是說擦身而過有什麼不妥或不該,只是這樣的行為提醒我們,是否忘了身邊走過的,也是另一個活生生的「我」?是否許久沒有享受互相微笑招呼的默契?提醒我們,是否遺忘了人與人之間邂逅相遇的美麗?



  其實,擦身而過也是可以很美的,只要你不再用冷漠的心去面對。明天,在人群與時間的潮裡,我們仍會繼續與他人「擦身而過」。但是,你的心裡,可以有著村上春樹「遇見100%女孩」的心情。可以享受這如風般自然而不做作的感覺。甚至,你可以試著不要只是擦身而過。

星期二, 11月 14, 2000

記,亙古的時間因此而慢下它的步伐,



記,多少生命、多少心靈,因此而延長它的生命?



記,多少情,多少景,因此而跨越時空,與你我心靈相應?



記,我不敢奢望能寫下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



只是想證明自己曾經活著,



像年少時採下卻隨手一放的葉,



多年以後,即使早已枯黃..



也還能輕觸著僅存的葉脈,



藉此在腦海中搜尋、回憶...那青色的躍動。

星期日, 10月 29, 2000

十月教育實習心得

一、 教學實習



(一) 進度壓力





  由於學期剛開始時,花了不少時間在建立上課默契與介紹上課方式,加上「蟬與螢」、「國歌歌詞」、「絕句選」這三課請同學找資料並上台報告,因此進度落後。而授課順序依照國立編譯館的課程安排,越接近段考時間越緊迫,比較重要的第四課第五課,授課時數較少。





  對於進度掌控的問題,應該詳擬授課計畫表,並且嚴格掌控,隨時做調整。如果能在段考前數天結束課程,則有較充裕的時間作段考範圍的統整與複習。





  在授課形式方面,除了教師講述的部分,其他教學活動應該盡早提示,讓學生有寬裕的時間準備,活動進行時也可以節省講解說明的時間。或者採用學習單或者書面報告的方式,挑出優異的組別報告,或者將優秀的作品張貼於教室後面公佈欄。但這些活動都避免增加學生過度的負擔,因此都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並且在兩週前就加以說明提示,實施下來,學生較大的問題在於對於「小組合作」的方式還不熟悉,此外就是沒有計畫掌控自己的進度,拖拖拉拉。





  對於一年級的國文教學,希望採用比較多元的上課方式,但面對的就是考試與進度的挑戰,尤其一年級學生的主動性較低,期許他們能夠做好基本的工作,那麼上課才有時間做活動,但他們對基本要求的表現並不是很好,因此已經幾次在上課向他們聲明,如果他們做不到基本的要求,那麼活動就會取消。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活動是他們所期待的,希望因此能提醒他們能自動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不需要教師花時間叮嚀監督。



(二) 段考評量





  面對教育改革,各種考試命題方式都不同以往,優良的試題除了評量學生對基本內容的熟悉度,還要學生能動腦活用,而目前學校段考題型,大多向「基本學力測驗」的題型看齊。大考試影響教師授課,教師授課影響小考試,小考試影響學生學習,在交互影響下,考試、教學與學習,關係密切。這樣的關係脈絡,照理說應該是相互影響的,也就是「評量內容與方式」、「教師授課內容」與「學生想學習的內容」,就理想教育情境而言,應該具有同等的影響力。而由於升學機制的設計,對於大多數的教師與學生而言,目前是「評量」有較大的影響力。這樣的方式雖不完美,但考試若能有優質的內容與測驗類型,未嘗不是促進教育進步的方式。只是在這種情形下,雖然有實際教育環境與升學的壓力,但教師與學生的「權利」不應該忽視,而需要時時反應,而不要被動地跟著「大考試」走,畢竟「評量」原本只是教學活動的「附屬」,若主從倒置,則教育喪失了應有的方向,其後果影響深遠。



(三) 作文教學





  評閱學生的第一篇作文,題目為「夏夜」、「我最喜愛的動物」、「我們的老師」三選一,發覺學生對於題目都很有興趣,似乎有滿腹的話要說,但寫出來詞不達意或者過於口語,課程中對於作文指導的部分需要加強。除了購買閱讀測驗,希望藉由閱讀能增進他們的作文能力,另一方面,除了作文簿上的評語,再找時間個別當面指導。作文是語文訓練中「表達」的部分,就學生而言,「表達」是未來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因此必須特別注重與加強。



(四) 作業檢核





  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也許還沒有完全上軌道,自動負責的能力還需要加強。時常有作業遲交或者草率應付的情形。如果星期四沒有課,星期三交代的作業往往星期五檢查有很多人沒寫,因為「星期四聯絡簿沒有寫」,這種對自己分內工作負責的能力,學生可說十分缺乏,對於他們而言,聯絡簿提醒、老師督促再三叮嚀,好像才是應該的。這樣的態度,實在需要好好地教導整頓,因此設計下面的通知單,希望家長也能協助,兩方面雙管齊下,從被動到自動,從他律到自律,以養成學生自我負責的態度。



國文科作業遲交通知單

  親愛的家長:

    貴子弟未完成規定之作業,且已遲交 天,經口頭勸告,仍未見改進,煩請您督促。



二、 導師實習



(一) 清掃工作





  清掃工作亦是學生每日的分內工作,但正如前述,學生非常被動,沒有人督促,居然可以大剌剌地坐在位子上看著別人在旁邊打掃。而值日生的工作也是如此,往往抱著能不做就不做,能敷衍就敷衍的態度。因為個別資質不同,常態編班下學生資質差異頗大,對於學業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標準,但是對於「負責」的態度,無關天資,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負責,沒有逃避的理由。這種對人生的生活態度,絕對要嚴格要求,因為這些對於一個人的影響,遠遠比分數成績重要。



(二) 座位安排





  開學時,班級座位採用六排的方式,有別於大多數班級分成七排,主要的考量在於加寬排距,可以減少學生講話,教師也比較看得清楚每一位同學的行為舉動,此外靠牆的兩排與牆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學生倚在牆上,精神散漫。但六排制的缺點在於每排人數增多,造成教室後面空間狹小,出入不便。



  隨著對於學生的瞭解,座位安排也會稍做調整,隔開愛講話、互相討厭或者會一起玩鬧的學生,將特殊的學生就近照顧,都是安排座位的考量。在做更動時,有時可以把原因說出來,做機會教育,但有關學生隱私或者不適合公開談論的原因,就應該避免。妥善的座位安排,對於班級秩序與學習,有正面的影響。



(三) 個別差異





  除了教學上要注意學生個別差異,在輔導上更是如此,不同個性的學生,必須用不同的輔導方式。有人可以講道理,有的人就是懶,必須要人督促,有的學生嬌生慣養,連老師的話都聽不太進去,就必須利用同儕的影響力。用不同的輔導方式,是為了輔導有成效,希望能夠達成同樣的目的,即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而非遷就學生。因此散漫、自以為是、嬌生慣養的學生,為完成短期的輔導目標,固然在有不同的輔導策略,但其最終目的都在於改掉散漫、自以為是、嬌生慣養的缺點。



三、 行政實習



(一) 電腦讀卡





  為了減輕試務工作及適應未來考試答題方式,段考的部分科目採用電腦讀卡,但是學生對於作答方式不瞭解或粗心大意反而增加了額外的負擔。這些劃卡規定,說實在都非常簡單易懂,但學生對於這些規定往往左耳聽,右耳出,就算知道規定也散漫敷衍,等到出問題又辯稱沒聽到、不瞭解。因此對於國一新生,需要反覆的叮嚀,當宣導後學生仍然粗心大意或者,應該給予處份。尤其非新生出錯,更需要嚴厲處罰,這種小事情都做不好,遑論未來能夠承擔大事。



(二) 語文抽背





  本校有一個全校性的活動,就是語文抽背,包含國文與英文,由教務處負責,於每週五升旗時間舉行,一次以一個年級為對象,除了當場抽背,各班還需要抽出一位同學至校長室被送課文,顯示校長對於教學的重視,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意願。這樣的全校性活動,可以在全校面前表現,很受學生歡迎,每次抽背自願的同學都非常踴躍。本學期的語文抽背由教務處的三位實習教師主持,能夠主持全校性的活動,實在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經歷一次的主持經驗,有下列幾點心得:

1. 使用全校性的擴音器,語速不可太快,否則效果非常不好。

2. 要適時控制場面與秩序。

3. 規則要說明清楚,否則學生無所適從。

4. 談話要簡明扼要,以避免耽誤上課時間。

5. 可善用手勢增加學生注意力。



(三) 研習報告





  會議名稱:9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暨大學推薦甄選入學招生 說明會

  時 間:89年10月4日(星期三)下午1:30 - 4:00

  地 點: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第一會議室

  參 加 者:李昆翰

  會議資料: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說明手冊、學科與推甄作業參考手冊、簡章查詢系統光碟、選才月刊



重點摘要:

一、目前大考中心尚辦理推薦甄選作業,但90學年度後,為達成考招分離的目標,大考中心只負責考試部分,甄選作業由大學招生策進會負責或委託其他單位辦理。





二、學科能力測驗的範圍為高一高二必修課程大綱為主,其中社會與自然二科,高一部份全考,而高二部分採社會科三選二,自然科四選一的方式,細節部分尚未定案。





三、校系檢定由大學各校自訂,共有頂標(前25%)、前標(前50%)、均標(平均得分)、後標(後50%)、底標(後25%)五種,檢定科目及標準於施考前一年公佈。





四、推薦甄試中之成績排名百分比,乃指學生該班排名百分比,不可用全校排名百分比。





五、使用報名軟體注意事項:

1.報名軟體CD將併同說明手冊於十月中寄達各校。

2.照片冊採用黑白掃瞄方式建檔,照片黑白或彩色皆可,但照片背景不可用深色,最好能統一規格及顏色。

3.學生資料建檔時的序號,不要自行編碼,序號共八碼,包含校碼三碼、班級碼三碼、座號二碼。學生資料的順序必須與照片冊順序相符,總筆數亦須相同。

4.建議於推薦甄選作業報名時,可直接報上「全校學生資料」,而參加甄選者於「參加推薦甄選」欄位劃記。這樣作業的好處是,於報考聯合分發時,可不必再寄送一次資料。

5.推薦甄選報名作業的學生資料序號與之後學科能力或考試分發報名序號必須相同,因此建議如第3點作業。

6.學生資料報表印出後,必須由學生查核資料並簽章以示負責。

六、關於推薦甄選或各項測驗資訊,大考中心皆掛於網站,並刊載於每月十五日發刊的「選才」通訊。選才通訊免費寄送各校,高中部不論年級每班一份,教務處五份。

星期四, 10月 05, 2000

教研所考試心得

  序



  名為「不完全」手冊,一是這只是我個人的心得感想,不敢保證有什麼絕對的幫助。二是我只報考三間研究所,經驗尚不「完全」。三是我自己是不是因為這些「方法」考上的,我也無法證明。所以只好稱「不完全」,但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然而有點私心的,這些心得,也許是廢話一堆,但也是我用點心來寫的,所以我只想跟我的「親朋好友」分享,那些在我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們,當作是給你們的一點回饋。另一方面,你是我的朋友,我可以用真實的文字,沒啥顧忌的寫。所以,假如這是一堆了無新意的文字,也希望你體會我的誠心,我的朋友。



  這個不完全的小禮物,與你們分享,也因為這樣「不完全」的內容與語氣的關係,請不要任意公開,尊重一下我小小的自私與考量,謝謝。





一、 前言



  今年很出乎意料地考上研究所,而且考了三所,都勉強算是榜上有名,這樣的結果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包括我自己。興奮之餘,也讓我深切反省自己的實力究竟如何?或許很多人也會質疑?這個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我不清楚。但是我想,不管我考上是實力還是運氣,我都會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不管當初是不是僥倖,畢業時,我要證明我是有資格的。ㄟ…話扯遠了。我聽聞今年也有不少人想考研究所,在此願意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有一些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有一些是自己假想的「建議」,雖然可能不是適用於每個人,但希望多少能有些幫助。





二、 動機篇



  我敢說,考上研究所,是我二十年來最大的轉捩點。對研究所原本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本想沒考上,實習一年再念再考,再沒考上,去當兵,兩年後又要如何?到時候再說吧。我想,假如不是考上研究所,我還要徬徨迷惘三年。但是考上了,卻讓我對自己的未來再多加思索。而實習這一年,面對了一些現實,讓我有些不同的想法與考量,針對考研究所的「動機」,提供你參考,希望你不是盲目地走上這條路。





(一) 別人都考,我也考,考不上也沒關係



  我當初就是這一型的。說實在的,這類型的人,動機其實不算強烈,動機強不強,影響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中途放棄的人,絕對是沒有機會的。我不敢說我從始至終都「堅持」著,但是我卻終究沒有半途而廢。當初沒有什麼特定動機,只是鼓勵與一些奇特的想法所促成,因此我要感謝幾個人,一個是我老爸,他有點獨裁地要我考研究所,有點應付地,我把暨大比較所放在第一志願,比起以師大為第一志願的人,好像差了那麼一截,但我老爸始終鼓勵我。第二個是孟穎,提醒我、陪我唸書,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總喜歡在女朋友前出風頭嘛!有時真的是「假如有考上研究所,那該多炫」的這種想法支持著我,不要笑我當時那麼膚淺,因為真的是如此。最後,就是給我鼓勵與支持的同學與師長,雖然很老套,但是真的要謝謝這些人。



  重點,不是說感謝,只是想說,要有動機,才有堅持的動力。所以就算沒動機,也要找出動機,管他動機是什麼?對教育系四年的課業有個交代?薪水高?很炫?能再當學生?不想輸別人?總之,功利點來說,既然要考,不管動機純不純正,先找出自己的動機,先為自己的堅持打下基礎,才不會在終點前倒下。





(二) 當教師,碩士學歷薪級較高



  如果你的終極目標是教師,那麼你要考量,研究所與教師甄試熟重熟輕?面臨現實環境,加上一些學校老師的建議,其實目前教師職務僧多粥少,缺額並不多,能夠先搶缺佔缺,反而是更重要的。你或許會想,碩士學位能夠使自己在甄試中佔些優勢。但是未來幾年教師即將飽和,多了研究所兩年(男生又要多兩年),那麼數年後,缺額造成的競爭將會十分激烈。另一方面,佔優勢的前提也是你畢業研究所有知名度,而另一種考量,「教育系+輔系+教研所」也可能不如「國文系+國研所」甚至「國文系」。最後,就我的瞭解,基本上學校甄選教師,還是以「能力」取向為主,學歷倒不是很重要的因素,學歷提高的情形,大部分是在教師間的比較與薪資所形成,他們大多採取在職進修的方式。所以,如果你的志業是教師,那麼我「建議」你還是先完成師資培育過程(實習),在這實習一年裡好好學習表現,隔年先搶缺。搶到缺後,要進修的機會與管道其實非常多,碩士博士都不是問題(學分班或在職班,不管哪一所研究所出來,只要是碩士、博士學位,薪級還不都一樣?),留職停薪、在職進修都能兼顧職位,現實、經濟的壓力也不大。





(三) 走學術路線



  走學術路線,是條艱辛但有意義的道路,尤其對教育系的學生而言。而走學術,讀完碩士班,幾乎是要往博士班繼續努力,這一段路,短則六年,多則十幾年,許多教授告訴我們走學術要「忍」、要「調適心情」,當同學買車買房子、升組長、主任、校長,或者在社會嶄露頭角時,我們可能還只是個窮學生,甚至未來茫茫。考上後有一次跟士賢拜訪周愚文老師,他說碩士班畢業的學生,絕大多數都還是因為現實考量去考教師甄試、回學校謀職,顯示這並不是一條簡單的路。我還沒開始走,我也不知道會如何,祝福我吧!





三、 心理篇



  大學生了,又沒人逼沒人管,唸不唸書,堅不堅持,都看自己囉!在這樣的情況下,心理因素更顯得重要。





(一) 堅持到最後,就有希望



  悠閒的大四生活、充裕的時間、畢旅的籌備與畢旅後的心情浮動,下學期的試教、加上時間一分一秒的消逝,不踏實的感覺,這些都是動搖你意志的因素。許多人剛開始又是補習又是買書又是讀書會,但中途卻折損了一半,在畢旅過後、在寒假過後、在校外試教時,又看著一些人揮手而去。我想,是有太多影響你的因素。「沒有人能夠放棄你,只有你自己」,放棄,就沒有機會了,堅持到最後,說不定像我一樣考運甚佳,那不就有希望!





(二) 不要讓瑣事,斷了你的意志



  先前提過了,在外租房子的自由自在、悠閒的生活、教學實習、畢旅、校外試教、戀愛,這些事物,也許是大學時代的依戀與不捨,不代表要完全不在乎、放棄這些,但是假如你有自己的目標,那就不要受他們擺佈,不要把它們當作沒時間唸書、沒心情唸書的「藉口或理由」。考試,是個長期的比賽,沒有人要你捨棄什麼,沒有人要你將全部心力投注在考試上面,而不管同學、不管休閒、不管實習。唯一要做的,就是「你要一直持續地往終點邁進」。





(三) 不要怕還有多少沒念,而要掌握已經念的



  看著過來人列的「基本書目」,哇!這麼多本,我連一本都沒唸完!別人一定都唸過了,一定比不上人家啦,那該怎麼辦?只剩一個月,沒救了啦!不要太在意這些,準備考試,請把注意力放在「我唸過的我能掌握多少?」,而不是「我還有多少沒念?」當然能夠有完整的讀書計畫,固然是很好,但是我覺得,我寧可讀了一本,能夠掌握80%,也不要讀了三本,卻只能掌握50%(這是很容易發生的)。關於這一部分,我在讀書篇會再提到。





(四) 減輕患得患失的壓力,沈著準備、應考



  患得患失,有時候會讓自己背負了過多的壓力,有人抗壓力高,有人抗壓力差,請斟酌你的情形,決定是否「破釜沈舟」或者「輕鬆以對」。



  而且得失不要看得太重,尤其你如果要考許多間,那更不可以讓得失心影響下一次的考試,甚至是下一堂考試,這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考中正時,覺得自己寫得很爛,因此第二堂考完就想回家睡覺了,玉清說「既然都報名了,那就繼續考完嘛」,於是我才又留下來。雖然名列備取最後一名,但是我當初如果因為「得失心」而放棄,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不要讓「得失心」操控你,操控你盲目向前、或者消極放棄。另一方面,感謝玉清。所以,在「準備期」或「考期」,別忘了鼓勵你的戰友,一句鼓勵,可能效果是非常顯著,而結果是非常重要的。有同伴,總能收穫較多,總能走得較遠。玉清、信任、士賢和我,我想應該算是個好例子。





(五) 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理



  我知道很多人會這樣,像我就是卡芬頓自我價值論的真實例子,曾經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考上了很炫啊!考不上,因為試試看而已嘛!但是游教官特別痛斥這一種態度,這樣的態度,在心理已經給自己留退路了。教官說,要考,就要全力以赴!全力以赴,代表不管自己實力如何,都要盡力去表現!我知道我之前念得不如別人認真,但是我可以說,我最後一個月確實是非常用心的念,考試也是盡全力去寫,絲毫不懈怠。如果說實力是平時的累積,無法速成,那麼就讓「全力以赴」來增加你的氣勢吧!更何況現在還有六個多月的時間。





(六) 不要給自己留後路



  這好像跟第四點衝突。其實「不要給自己留後路」,是我實習三個月後的感想,有些人會想,今年考不上,我大五這一年再利用時間唸書,但我只能告訴你,實習還能唸書的,少之又少,學校事務多寡固然因校而異,但是要考量你是否有堅定的毅力與決心?我自己實習的體驗是,假如我今年沒考上,我明年也很難考上,因為學校的事務讓你根本沒有機會唸書,而且過慣了學校平靜安定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動力想改變了。





四、 計畫篇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即使先不論施行成效,訂計畫,絕對有利於考試準備。計畫是掌控時間與進度的最好幫手,而且能讓你瞭解自己面臨的處境,有空給自己定個計畫吧!





(一) 長期計畫



  我當初的長期計畫,根本沒有付諸實行,被畢旅、試教、墮落等等等殲滅了。但我還是強烈建議,一定要有計畫。先不管落實了多少,有計畫,讓你多少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大概有多少時間。這樣的概念,至少能讓你掌握一些方向,掌握一些自己的情況,這多少會有幫助的。當然,如果你的計畫能夠按時實踐,那就更棒囉!



  在這幾個月之中,影響較大的事件應該是「畢旅」、「試教」以及男生的預官。畢旅的影響在於,心情需要一段時間平復,那種感覺是難忘的,是大學四年最值得回憶的,因此這只是一種情況,不需要刻意壓抑這樣的感覺。只是,要提醒自己何時該為研究所收收心。



  試教,對我而言,時間與體力的消耗都是非常大的,但這決定於你怎樣看待這試教的一個月,你可以用心地「試教」去感受「較真實的教育情境」,也可以每天去那裡耗時間,敷衍試教,甚至作自己的事。我會期望你們是前者,因為讀教育的人,如果把「試教」這一個月當作浪費而不懂得謙卑地去學習,只考量自己的「利益」(要考上研究所),那麼這樣的人,糟蹋了教育。



  另一方面,在大四會有許多機會接觸「學校」,包括試教這一個月,還有很多學校的參觀(畢旅、教學實習),請不要放棄任何一次機會,聰明的人,從其中找到教育「理論」與「實際」的差異與關係,渾渾噩噩的人,四處聽聽逛逛,只是學校的「觀光客」而已。例如:念了「完全中學」的設置目的,當你到完全中學時,聽聽他們的困難與瓶頸,在兩者間是否有落差、矛盾、衝突,瞭解這些,適時加入回答中,都足以凸顯你與他人的不同。因此,最重要的訓練,就是參觀完的「實習心得」,請認真地思考,用簡要的文字表達你的想法。這樣的心得報告,照理不應該還要「引經據典」了,應該用自己過去所學來分析議論,這也算是一種模擬考吧。總之,把握每一次能讓你思索的機會,把握每一次報告的機會。





(二) 衝刺計畫



  衝刺計畫,顧名思義,距離考試已經「時日不多」了。在這種時刻,我通常會給自己定個「嚴苛」的讀書計畫,在這個計畫裡,比較著重的是「考試系所」的順序,也算是一種考試戰略。例如今年我考試順序依次是師大、中正、暨大,三個所的科目都不盡相同,準備的方向也不同,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要如何安排?你要搶攻哪一所?哪一所是你的最後底線?這就影響你對各科目的付出多寡。以我而言,時間剩一個月時,我的目標鎖定師大、暨大,中正是當作調適期。師大考前一週,整週都針對師大的科目準備,而師大考完後,針對中正的教心、教育學加以補救,這些準備不專是為了中正,而是為了暨大的「教育學」,因此中正考前一週,我並不是完全準備中正的科目,還包含了「比較教育」與「社會科學概論」,為的就是五月初的暨大考試。這有點「棄中正保暨大」的意思吧!中正的錄取率低,而暨大是我的最後底線,也是最有把握的,千萬不能丟掉,因此有這樣的考量。你也可以因應自己的情況做調整,但是戰略的「棄」,不代表真正放棄,而只是時間分配與輕重緩急的考量,考試時還是要全力以赴的!(如果我那天考中正真的「棄」了,那也沾不到備取十七的邊了)





五、 讀書篇



  對於讀書的一些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適不適合?就看你自己的考量囉!





(一) 整體架構的建立



  我認為有個清楚的架構,是最重要的。那麼以後讀到什麼期刊或者心有所感,就可以在此架構上「錦上添花」,增加內容的豐富度,以及各理論各科間的關連性。書讀得多,然而沒有支持的架構,只不過是龐雜資料的堆砌,那麼你腦裡的東西就像是一團爛泥巴,當你答題時,怎麼抓都抓不起來,怎麼抓都抓不到重點。因此萬萬不可忽略整體架構的重要性,尤其教育概論或者教育學的書籍,是對於教育最全面、最基礎的論述,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要的架構,一個能夠承擔教育行政、比較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班級經營、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等等等科目的大架子。



  對於教育科目,要抓住架構,我建議,先讀教育概論或教育學。對於各科科目,要抓住架構,我建議,先讀目錄或緒論。讀書,絕對不是記憶七零八落的資料、名詞或理論。「部分的總和,絕對不等於整體」,整體統整的概念,一定要掌握住。







(二) 要讀多少書?



  每次看到某讀書會或補習班所列的「必備參考書目」,然後再加上一些「次要參考書目」,我認為唯一最大的效果就是「增加自己的不安」。能夠讀那麼多書,當然是好的,但絕不是「每本書都看,每本書都一知半解」。而且越到最後,要能把握「不要怕還有多少沒念,而要掌握已經念的」這個原則,畢竟握在手中的才是最真實的。



  我的建議是,在每一科準備時,都先鎖定一本精讀,這本書也許內容不深,但是可以給你基本的架構,在這本書能掌握七八成時,再研讀其他的書籍,把新資料或不一樣的觀點補充進「精讀本」。怎麼選這本書呢?已經忘了差不多的科目,就從入門的開始,不要想一步登天,我曾經抱持「先讀懂難的書,簡單的自然就會了」的想法,不久就「知難而退」,所以還是從基礎開始吧!但如果你有自信證明那種想法是可行的,我也不敢反對。稍有基礎的人,就不妨找有點難度的書。而師大的三個科目,其實很容易看出哪本是「教科書」,那當然是必讀的書籍。



  總之,這本書將是你考前衝刺時最根本的一本書,考前最重要的就是掌握這本精讀本,而不是擔心還有多少「參考書目」沒有念。其實我覺得,能夠精讀一本書,融會貫通,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了。而且研究所考試又不像國高中,好像哪本自修專有的題目,你不做就贏不了別人,哪家補習班有教,你沒聽就會慘死考場。研究所要考的絕對不是「資料的多寡」,而是你對資料的瞭解掌握,要考的是你的思考,而不是資料的堆砌,否則找台電腦當研究生不就好了。掌握「一本為主,其他為輔」的原則,千萬不要因為貪多卻捨了根本。除非你有超人的天賦,否則還是循序漸進吧!





(三) 精讀後多次略讀



  這純粹是我個人的讀書習慣,大家參考一下。對於一個科目,先看目錄,然後依照主題關連或時代分為幾個部分。在每一個部分,我習慣先分章節精讀,慢也無所謂,因為精讀快不得。在第一遍精讀時,把重要名詞或概念圈出來,我想這種讀書技巧實在是老生常談,也不必再提。精讀後,再瀏覽幾次這個章節,速度可以慢慢加快,精讀的目的在於掌握基本的內容,而略讀不僅在於複習,更重要的是找出內容的關連性,抓出架構。因為略讀,速度加快,可以把兩個概念或名詞的距離拉近,自然較容易產生統整或關連的概念。



  每一個小部分間,也是照同樣的步驟進行。其實就是基本a統整a基本a統整的循環,以形成自己環環相扣的概念。





(四) 兩面論法的訓練



  這算是一種思考的訓練。看到優點想到缺點,看到理論想到實際,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你增加內涵,因為並不是每一本書都對某主題有所評論,如果說因為書裡沒寫就不知怎麼答,那就在考場上等死吧!所以正如前面所說的,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參觀學校的機會,在那裡可以體會出很多「現實面的困難」,去研討會時不要「拿了書面資料就走人」(這是我很不屑的行為),多聽聽座談或問題討論,那才是讓你思考活化的重要時機與訓練。



(五) 科目間的互相關連



  其實教育科目的界線有時是若有似無的,教育史的現象與事件,往往是教育哲學與教育社會學的好例子,而教育哲學更是各教育科目的根本,在許多問題上,可以提及教育哲學理念的辯證。總之,答題時掌握科目的特性(例如教育史在於史觀與思想)其他只要符合題意,都可以相互引用,能夠融合得好,更顯得出你的融會貫通。因此在讀書時,也不妨多做這些科目間聯繫的功夫,除了應付考試,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求知態度嘛!





(六) 新概念或專有名詞



  對於專有名詞,要能掌握其內涵,尤其是新的概念。看到一個專有名詞,應該要能在腦海浮現它的內涵,而不是照書上背的死板解釋。因為答題時,能夠適切的使用專有名詞,可以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而要能適切使用的前提就是能夠確切掌握它的意涵。而學到新概念或新名詞,不僅要瞭解,還要想想這個概念或名詞,與什麼有關?可以用在什麼地方當例證?先做這樣的準備,答題時就可以節省不少思索的時間。



  此外,在讀期刊或論文時,可能整篇就只是幾個「專有名詞」概念所組成,所以只要能夠掌握這幾個詞就行了,抓出這些重點,略讀時就能很快地掌握內涵。





(七) 假想答題步驟



  我一直到考前完全沒有考過模擬考,但是我有時會假想「答題步驟」,例如「解釋名詞a理論要點a代表人物a其他學者的批判」或者「贊成者的意見a反對者的意見a舉例說明a我的意見」,反正念不下書就來發這種呆,也用不著什麼腦力,但是可以在考場節省反應的時間。



  除了步驟,當然也可以想答題的內容,也就是前面所說「關連」的功夫。(例如談到文化間的差異研究,可以引用「教育的三角測量」概念)以讀書而言,關連是一種統整的學習。而就考試而言,目的比較現實,在於「表現出最好的一面」,也就是事前準備,當問到這個問題時,我要用什麼概念或例子來凸顯我的深度,來增加內容的豐富性。應付考試,其實不就是事先的設計嗎?





六、 科目篇



(一) 國英



  對國英來說,或許許多人覺得沒時間準備,投資報酬率也不高。但是對於將國英計入總分的系所,這兩科有可能成為上不上榜的關鍵。這次師大的成績,國文幫了我很大的忙,相同的,我英文不好,也吃了很大的虧。對於英文,算是考實力吧!雖然我英文很爛,但我直覺並不是很難。而國文(這三間,只有師大有考),也不難,都屬於賞析類,以高中的程度應該就可以拿分。總之,不刻意準備沒有關係,但要保持與國英文的接觸,尤其答題時要盡力去答,反正不倒扣嘛!



  其實最近研究所考試大多改成標準制,也就是把國英分數當作基本篩選條件,並不計入總分,這樣好像國英影響力就降低。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英要達到水準變成能否上榜最基本的條件,像我之前就一直擔心暨大在第一關就用英文把我篩選掉,那樣就算分數再高也沒法參加第二關口試,想想也是很恐怖的喔。



(二) 教育科目(參照補習班的網站吧,那裡有很豐富的資料與建議!)





七、 應考篇



  掌握應考的技巧,能夠讓你把五成的實力變成八成,反之,應答技巧不好,八成變五成,那可是非常大的損失。





(一) 綱舉目張



  這應該不用說了,這是考申論題最基本的功夫,尤其對教育系的學生來說,應該是家常便飯。條列說明、版面整齊,當然會有較好的印象,如果你的文學造詣又不錯,能夠把標題寫得簡潔清楚,那麼就更好了(排比押韻對仗就不必了,但是簡單切中要點是很重要的)。





(二) 掌握時間



  考試時間除了師大有一百分鐘,其他以90分鐘為多,通常出四大題,簡單地算一下,每題約二十多分,最好留個彈性時間三、四分鐘。重要的是,「每一題絕對都要寫」,無庸置疑的,四題都15分比18、19、20、0總分要高。



  除了時間以外,答案卷的頁數也是固定的,要分配一下每題的空間,可別前面兩題寫太多,後面兩題想寫卻沒地方寫,到哪要多的空間?





(三) 善用例子



  舉例,能夠充實內容,免得只是泛泛論說。許多最近教育改革,是教育理念的好例子。此外,教育史也是個例子的大寶庫。考試時,想不出別出心裁的例子,就用教科書上的舉例,比較保險點!



  此外,像前面所講的,關連的功夫。讀到哪件事,就想想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跟什麼有關係?舉例,一樣是可以事先「綵排」好的。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例子,不管什麼教哲、教社、教心、教育行政,都可以到處「通行無阻」,那就是你的考試必勝利器啦!總之,你一定要預設幾個十拿九穩的例子,你可以掌握他的細節或內涵,像團康的「救命三招」,不求多,不求炫,專門救人命的!



  其實有時候,教育科目間的關連性是很大的,考試下來,往往發現一個例子被反覆使用,反正不同科目、不同學校的老師又不知道你就只會用這個例子,所以啦!考試時不要太求創新,又不是寫文學作品,只會一個例子,就用它走遍天下吧!不要心虛。而有時候你自己發現,例子似乎有點牽強時,就要多用點文字「修飾」一番,把他跟問題多扯上一點關係,這種「自圓其說」的功夫,難不倒教育系的同學吧!





(四) 掌握你能掌握的,不要裝懂。



  不懂的,就不要裝懂,難道改考卷的老師還會被你唬嗎?要怎麼辦?利用你能掌握的概念或資料,模模糊糊地猜測,籠籠統統地寫,雖然這好像很不光明正大,但是寫了些「確實」的事例,又不是瞎掰胡謅,多少可以拿些同情分嘛!





(五) 寫字的速度



  這個是針對寫字慢的同學,尤其是我的深刻經驗。像我,寫字奇慢,但是受打B的訓練,打字倒是蠻快的。在這種落差下,平時寫報告心得時,往往可以洋洋灑灑說明、舉例、再說明、再舉例………,但是用筆寫可就沒有這麼風光了,一分鐘可能才「ㄊㄨˋ」幾個字,這種落差可要先有心理準備,別到考試時文思泉湧,無奈寫字像烏龜爬。解決之道,就是文字要精簡,而且要能切中要點,其實這是答題的原則之一,但是寫字慢的學弟妹,我們要特別注意與加強。



  其實寫字快的,也別寫得太得意,洋洋灑灑一大篇,卻只是重言反覆,抓不到重點,那也很糟喔!





八、 結論



  寫到後來,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建議,如果有什麼問題,再跟我聯絡吧!能幫的我一定盡力幫。最近有聽到一些人說,「沒時間準備」,「書念不完」等等的話語,希望這只是謙虛,或者一種戰戰兢兢的感覺。但是假如你「真的」想考,絕對不要給自己這些藉口,「沒時間、念不完、沒把握」,這是你面臨的「處境」,需要你去克服,而不是推卸責任的理由。現在距離明天四月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其實大有可為,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如果我都可以了,你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加油!加油!



  大四了,即將畢業,是否有種迎向挑戰的感覺?給自己的未來多點打算與計畫,給自己多點期許,給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不管結果是如何,研究所?實習?教師甄試?兵役?你面臨的是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來,加油吧!!





  最後,獻上我的祝福,祝你們都事事(試試)順心如意囉!





  10/05/2000

星期五, 9月 29, 2000

九月教育實習心得

一、 行政實習



(一) 支援教學的工作:



  在教育行政書籍總會提到:「行政是為了支援教學而存在」,固然顯現「教學」確是學校運作中的重要活動,而行政正是教學活動的後盾。如此看來,似乎行政工作在於主動或者被動地給予「支援」。但是在接觸實際的教育情境時,發現面臨九年一貫課程、基本學力測驗、多元入學、教師分級等等教育改革,學校行政組織(尤其是教務處)卻是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負責擬定因應的措施,而大多數的教師反而是「被動者」、「被告知者」或是「不知不覺者」。由此看來,學校行政對於教學活動並不全然只是扮演「支援」的角色,其主動領導的性質,是決定學校各項措施是否能因應潮流的重要因素。



  西苑中學裡,行政與教學的配合一向是非常緊密的,也鮮少有互相指責的情形,從國中三年在西苑的感受,到現在以實習教師身份重回西苑,確切感受到這一點。尤其行政人員非常尊重並且盡力支援教學,例如教務處設備組的幹事,對於各科實驗的程序與器材的瞭解,可能遠遠超過一位專任教師,更何況他處理的業務不只實驗器材而已。高效率的行政配合教育理念,使得行政能夠發揮最大的功效,在教師可能還搞不清楚新的教育改革措施的時候,教務處已經擬定因應的措施,並且對教師、家長、學生施行宣導工作,唯有這樣的學校行政,才能搭起教育改革與第一線的教師間的橋樑。





(二) 完全中學:



  西苑中學於八十八學年度改制為完全中學,是台中市的第一所完全中學。作為台中市完全中學的先鋒,面臨許多「開路」的艱困,有許多措施與困難,就成為後起者注目的焦點。而目前完全中學的主要法源依據是「高級中學法」,而許多對於完全中學的細部規定,授權給各縣市政府,因此呈現各地不同的差異情形。根據這幾個月的瞭解,完全中學兼具「國民中學」與「高級中學」的身份,這固然是完全中學的特色,但也成為完全中學運作矛盾的基本原因,列舉幾項困難如下:



1.學校鐘聲:



  國中一節45分鐘,高中一節50分鐘,學校鐘聲該如何調整?若統一為50分鐘,那麼國中教師一節課多上5分鐘,但薪資卻無調整,是否損害其權益?



2.授課鐘點費:



  如第一點,如果國中教師每節課為50分鐘,那麼鐘點費是否也隨之更改?因此本校在研擬台中市完全中學的各項規則時,計畫將鐘點費統一以高中標準計算。



3.教職員課稅:



  改制為完全中學後,原本「免稅」的行政教職員,必須轉為高中教職員身份,而高中教職員則無免稅的優惠。改制成完全中學,工作量大增,然而薪資沒有調整,反而要「扣稅」,對於行政職員完全沒有絲毫鼓勵,反而使許多人萌生退意,且一般教師對行政卻步。



4.行政人員工作份量:



  完全中學雖然有新增的編制以使運作順利,例如「實驗研究組」、「教官室」,但是基本上來說,是以一套行政系統應付兩種學制,例如成績評量與管理,國高中必須分開處理,而考試業務,原本國中評量只要一科三種年級的考卷,而且可以大量印製,但是增加高中三個年級三個類組後,工作量倍增。面對龐大的工作量,編制員額卻與一般國中相差不大,無怪乎行政人員人人喊苦,另一方面,教育經費一再刪減,人事費用也成了砍殺的對象,得到充足的人員配置,似乎也成了無望的期待。



5.各地完全中學所存在的差異:



目前完全中學的各項規定,授權各縣市政府制訂,因此各地差異頗大,這種差異存在,是各地的辦學「特色」,或是將來的隱憂?只能等待時間的考驗。





(三) 行政的難處:



  就我算見的學校行政而言,除了支援教學,還有一個任務,就是配合家長的各種需求。在現今的教育環境與教學活動中,家長的影響力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家長的支援對學校行政與教學固然有需多正面的幫助,但是「家長的干擾」也成了學校面臨的一項考驗。尤其各學校行政單位,成為家長「反應」與「回饋」的第一線,如何能夠兼顧家長與學校的需求,便成為一門藝術。學校行政事物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家長有時請求學校給予他「方便」,但是對於學校行政人員,這一點都不「方便」,兩方的爭論常常在各處室上演,尤其在開學事物繁忙之際。行政人員為學校考量而且盡心之際,還是盡力符合家長與教師的需求,兩者不可得兼或是衝突時,正是行政人員無奈與困難之處。





二、 教學實習



(一) 實際上台經驗:



  教務處於暑期即安排我上暑期輔導活動的國文科,包含一、二年級,而開學後,除了旁聽指導老師的課程,學校也安排一班國文的代課,有上台機會就是難得的成長契機,對此十分感謝學校。從實際上台的經驗,也更有時間與情境能體會與運用所學。而夜間補校的教學方式,又是另一種情境,學生的特質也不同,這也是一個擴展視野的機會。在實際進行教學活動後,發現自己有幾項缺點需要改進:



1.喉嚨的保養:



  我的聲音夠大聲,但是發音的方法不對,連續上幾課後,喉嚨常常有不適感,而本身又不喜歡使用麥克風,因此聲帶的保養與發音的技巧,成為目前重要的學習課題之一。



2.處罰的使用:



  對於班上的同學,很少處罰,但是沒有處罰,發佈的命令或交代的事項,學生就很難聽的進耳,使得課堂上常常要花費時間處理原本上課前就該完成的作業,造成課程的延誤。而大部分教師施行的「運動式體罰」(蹲下起立、仰臥起座、扶地挺身),我認為並不是適當且有效的處罰方式。



3.進度的掌控:



  對於實習教師而言,最難掌握的就是課程重點與教學進度的配合,在教學進度的壓力下,是否能夠講到該講的重點?把自認為重要的重點講完,卻又耽誤了教學進度。因此進度的掌控,也是實習這一年該體會學習的。





(二) 觀摩教師教學:



  目前觀摩兩位國文教師的教學,兩者的教學的各有特色。何老師今年才開始帶216的國文,因此這一個月來,師生間都處於「認識熟悉」的階段,課堂上的默契與互動讓未完全成形,但是何老師授課內容常與生活結合,寓課文中的道理於日常生活事例中,而且意旨都十分貼切,足見其功力。廖老師帶113的導師兼國文,對於剛上國中的小毛頭,廖老師採取比較親切的教學態度,並且不厭其煩地講解分析,讓學生不會害怕學習、恐懼學習,這對於一個剛接觸國中課程的國一新生,實在是一種非常需要的學習環境。未來計畫再利用空餘時間,旁聽國三、高一、高二的課程,觀摩不同教師的教學技巧以及風格,希望能夠截長補短,提昇自己的能力。





三、 導師實習



(一) 班級常規:



  對於113這群剛上國中的小孩們,廖老師像位母親似的關懷每一位學生,而且完全配合學生的生活作息,一起早修、進餐、午睡等等,早修不厭其煩的檢查每一位同學的每一樣作業。對於班級常規,廖老師善用評量表與幹部,依照簡單而明確的評量表,幹部可以清楚地評量同學的表現,教師也能時時掌握班上狀況,又不須時時在旁監督。儘管如此,剛上國中的學生,雖然大致上能遵守規定,但是對於生活態度及清掃工作,仍然偏於「被動」,還需要多加輔導。



(二) 親師交流:



  每一學期學校都會舉辦「親師座談會」,第一階段由校長及行政人員對全體參與家長做簡報與溝通,第二階段即由家長與導師做面對面的座談。廖老師提早一小時就開始布置場地、印製資料、排桌椅、發飲料等等,當別班教室仍是一片漆黑時,113的教室已布置妥當,座位也安排適合座談的形式。廖老師認為,看重這一次座談會,不僅表現自己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讓家長覺得受到重視與尊重,一位尊重家長的教師,必然在印象上受到家長的肯定與認同,在這樣的前提下,更有機會闡揚自己的教育理念,並且尋求家長支持。由此可見,廖老師的細心體貼,同時也顯現出一位導師應有的風範。



  在座談會的內容中,大多數家長都對西苑中學採肯定支持的態度,而許多家長自發的提議,例如留下各家長聯絡的方式,讓家長能多方面地關心自己的孩子與同學,家長間的交流,更能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舉動與學習狀況,這些自發性的提議,足顯家長對自身教育責任的覺醒,例如有家長為了孩子上國中,竟然辭掉工作,專心與孩子一同成長。在家長意識抬頭的情形下,能夠尋求家長支持的教師,其教學與輔導工作,必然能夠事半功倍。





四、 心得感想:



  九月份實習以來,收穫豐碩,在學校學的東西是死的,教育實習的過程讓我們學習把知識變活的。只要肯用心學習,無時無刻無地都有金礦在旁,有人認為教育實習為期一年,時間過長,但是對於肯學習的實習教師而言,一年的學習,將會帶來豐碩的果實與能力的成長。師長們提示我們,要成為全方位,而且跟得上時代不被淘汰的教師,教育實習這一年就必須多看多聽多學,除了教學輔導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理念與原則的確定,這才是讓教師能長久走下去,持續發揮「教育」功效的最大動力。校長與教務主任自豪的說:「在西苑中學這麼好的環境、這麼好的師資下學習,是各位的福氣。」而在西苑中學的每一位實習教師,都堅信這一句話。

星期一, 5月 08, 2000

南港高工參觀心得

  南港高工於民國六十七年正式成立,建地12餘公頃,學生使用面積達35平方公尺,為台北市最高。特別是自八十一學年度起,試辦學年學分制,成效斐然,使學生的學習更具彈性。此將這次參觀南港高工的所見所聞及心得感想分述如下:





一、 多元的班別與社區互動



  從學校各種不同的班別,可以看見學校為了社會需求而不停地做調整,而且善用學校的電腦資源,提供社區人士來學習。其實學校除了照顧在學學生外,亦是社會教育的一環,資源的開放與共享,已經成為學校經營的新理念,藉由這樣的共享,能夠建立起更良好的社區互動關係。學校不在是社會中一個孤立的單位,它提供社會教育的需求,它幫助社會教育水準的提昇。另一方面,藉由這樣的互動,社區及社會會更加注意學校、關切學生,在相輔相成之中,對雙方面各有幫助。近年大力推展「社區總體營造」的計畫,學校將是其中的重要關鍵。





二、 高職免試入學的影響



  高職於民國89學年度率先廢除聯合招生考試,以教育部於民國86年七月公佈的「高職免試多元入學方案」取代,其中「免試登記入學方案」僅於民國89學年度辦理一次,90學年度起以「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分發入學」替代之。屆時學生持基本學力測驗成績選擇登記分發時,只能就高中、高職或五專等三類學校則一類登記。



  免試入學對於高職的影響,校長提到:校方需要更積極招生、學生的素質將差異較大。過去學校不需要擔心學生由何處來,只要接受聯招的分發,但是免試入學後,校方要自行負起找學生的責任,否則人數不足或是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將影響學校的績效。另一方面,過去聯招制度下,入學的學生素質較為齊一,但免試入學或是將來申請入學後,學生的素質差距將拉大,校方在訓導與教學上,都必須有所因應。





三、 與青少年保護管束單位的合作



  校長曾提到,南港高工曾提供受管束青少年的教育機會,讓他們能夠藉由一些職業教育,找到他們自己的興趣,藉此培養出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心,而且鼓勵他們考取證照,將來對於就業也十分有幫助。這樣的措施,顯現出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理想與熱情,身處教育崗位,絕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當一位曾經犯錯的青少年,能夠在教育情境中找回自我,找回自信,那不正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教育人員不該汲汲營營於培養會考試的機器,而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切實際,老生常談,但是社會中實在有許多青少年需要教育愛的滋養,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好成績、不是學歷文憑,而關心與指引,這正是教師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

清水中學參觀心得





  清水中學創立於民國79年,佔地5.3公頃,校地幅員完整。民國八十五年改制為完全中學,招收中一到中六的學生。清水中學各項設備完善,有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溫水游泳池等等,並且有高科技的視聽及實驗教室。對於土城地區學子受教權益及新興市鎮開發,助益甚大。參觀清水中學後,覺得清水中學是一所十分有特色的學校,值得為其他地方興學的模範。以下就幾點心得分述如下:





一、 完全中學設置的目的:



  完全中學乃是將中等教育在同一學校實施,也就是將國民中學教育與高級中學教育一併實施之意。其設立的主要目的乃是為了降低高中每班班級人數、平衡各區學校分佈,形成社區高中,並減緩升學壓力。分析其設立目標有下列幾點:



(一) 提昇高中教育服務質量



(二) 引導國中教學正常化



(三) 加強國、高中銜接,促進學制革新



(四) 充分運用教學資源



(五) 均衡高中學區分佈



(六) 革新中學課程





  雖然目前完全中學的改制是否能夠達成以上目標尚未有明確的評鑑,但是對於第五點「均衡高中學區分佈」而言,完全中學的設置確實有其深刻意義。對於台灣地區許多新興的市鎮,人口聚集稠密,但是缺乏高中等後期中等教育學校,當地學子往往必須前往外地求學,不僅不方便,而且造成人口的外流,無助於本地教育水準的提昇。於新興市鎮設置完全中學,有許多考量,但是其中提供地方教育均等的機會,有助於當地的水準提昇與凝聚力。尤其「社區總體營造」的計畫中,地方學校乃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新興市鎮推行社區總體營造與完全中學的設置,有其實質意義與助益。





二、 優良設備的使用:



  清水中學的設備之先進,可算是全國中學中首屈一指的。參觀過程中,讚嘆生不絕於耳,有這些先進的教育設施,實在是土城地區學子的福氣。但是也有同學指出,這些花費昂貴的設備,究竟其實際使用的效益如何?是否造成資源的浪費。針對這一點,雖然本身也懷疑這些設備的使用效益,但是為了留住土城地區的學子在本地就讀,要與台北的各個名校競爭,實在必須突顯出學校具有的優勢。況且現今已經邁入科技化國際化的時代,實在必須培養學生使用高科技設備的需要,另一方面,現在我們認為十分先進的設備,可能在五年內就會成為每個學校「必備」的設施。一所學校,如果任何計畫都只求「眼前效果」,未能永續發展,那麼其前途堪慮。清水中學是一所深具發展潛力的學校,而且對土城地區的居民而言,也背負著這樣的使命。因此我認為有這些先進的設施,並非可議之處。





三、 教學參觀的心得:



  在教學參觀的過程中,發現授課老師的上課方式十分生動,不僅貼近日常生活,而且藉由戲劇呈現,讓課文意象更加鮮明。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她的「發問」方式,用「發問」法幫學生複習,也用發問法提示學生課文關鍵,題題切中課文的重點,當然另一方面藉由師生間的一問一答,也可以體會出他們彼此之間的默契。此外,老師更利用課文的意涵,給予學生「兩性平等」、「多元文化」、以及「體貼父母」的道理,兼顧「人師」與「經師」的職責,令人敬佩。





四、 校內活動的舉辦:



  在參觀校園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活動的佈告與作品的展示,包含書籍展覽、學生作品展覽等等,充分顯現清水中學學生的活力與校方的用心。而各個體育校隊的成績斐然,足見清水中學注重學生多元的發展。

星期六, 4月 08, 2000

校外試教心得

  有位目前正在實習的大五學姐曾對我說,她覺得大四下一個月試教的收穫,比她現在在實習學校半學期的收穫還來得多。的確,這四個星期的試教實習,可說是我接觸教學實際工作的第一步,面對學生、進度壓力、班級經營以及考試,雖然有點手足無措,但是經過指導老師黃老師的熱心教導,使我在教學實務的各個層面實在是獲益匪淺。茲將實習期間的一些心得感想分點略述如下:



(一) 學生



  發現學生喜歡籃球、撞球、小說、影藝新聞、星象等,如能夠以此為出發點,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建立互動關係,可善加利用於教學與輔導。關於這屆國二學生的升學管道,面臨的是多元入學的新局勢。但是對於這樣的高中職入學方式,除非家長有明確地引導,否則大多數學生對於升學並沒有計畫。



(二) 班級經營



  明確的規定是班級經營的第一步,讓學生瞭解教師所要求的標準,教師對於一些小事可以「施以小惠」,但是對於基本的原則必須堅守不退讓。為了建立起明確的共識,在一切上軌道之前,一段嚴厲要求期是必要的。此外可以利用班際比賽來凝聚班級向心力,推動代理人制度以養成學生責任感等等。



(三) 教學



在教學上,仍不可避免有課程進度的壓力,這樣的情形在短時間內應該還是會存在於教育情境中。面對現實的壓力,如何兼顧生動活潑的教學與緊迫逼人的課程進度?考驗每位教師的智慧。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型態能揮灑的空間有所限制,但是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帶領一些小活動,不僅花費時間不多,而且可以活潑教學、吸引學生。



(四) 實習教師的角色



  由於新鮮感與年紀較相近的原因,學生對於實習教師總是特別有興趣,在言行上會特別想要親近與模仿。因此實習教師在角色的自持上,就要有自己的原則。在試教實習期間,實習生是學習者,也是教學者,或許有比較大的揮灑空間,但是教師的身份總是不同於帶營隊時的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還是要有所分際,不能讓學生覺得可以對實習教師沒大沒小。

星期三, 3月 08, 2000

教學實習演講心得報告

演講主題:生涯規畫



演 講 者:永吉國中徐月娥校長



心得感想:





  徐校長利用一些短文與自己親身的經驗,來說明生涯規畫的種種原則。輕鬆幽默的演講,句句發人深省,使我收穫豐富。聽完精彩的演講之後,自己心中有些心得感想,分別以幾個小主題分別敘述如下:





一、 瞭解自己是生涯規畫的基礎



  為何要做生涯規畫?自然是希望能夠藉由有系統的規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途上,可以控制自己的節奏,掌握自己的方向。生涯規畫的最根本意涵,其實就是「為自己想做的事而規畫」。那麼什麼是自己想要做的事?這就需要每個人對自己有深刻的瞭解,包含性向、能力、興趣等等。心理學上,自我統合狀態分為早閉型、未定型、迷失型、定向型,其中除了定向型之外,其他的三種類型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自我瞭解。雖說不一定要達到定向型統合的人才能作生涯規畫M但是定向型的人做生涯規畫,比較能夠掌握自己的方向與節奏。因此在生涯規畫的同時,也必須對自己多做瞭解,相輔相成,才能做出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生涯規畫。





二、 為自己做生涯規畫,而非為他人



  生涯規畫是為自己而做,不是為師長、為父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主體。心理學自我統合狀態中的早閉型,雖然對於人生有明確的方向,但是這樣的人生卻不屬於自己,他的人生是由別人決定,由別人塑造的。這樣的人即使做生涯規畫,規畫出來的也不是自己的人生。因此還是要先瞭解自己,在人生的動態歷程中,不斷地做調整,生涯規畫才有意義。尤其在現今社會,短視近利、物欲橫行、追求名利的風氣充斥瀰漫,如果沒有自我的堅持,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汲汲營營於身外之物,到頭來卻是黃梁一夢,豈不令人感慨萬千?





三、 生涯規畫是一種動態的歷程



  阿甘正傳主角的一句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吃到什麼口味。」這句話突顯出人生其實是不間斷的動態過程,人生充滿數不盡的抉擇與機會,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人生,沒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既然人生是不間斷的動態過程,那麼生涯規畫也絕對不是一本「既定藍圖」。生涯規畫並不是一經計畫就可以在人生路途上通用無阻。人生種種不可預知的因素,都影響著我們的人生,也影響著「生涯規畫」的執行。因此生涯規畫也是一種動態的歷程,在人生旅途上必須時時作調整。在茫茫大海中,有風有浪有礁岩,就必須應變調整,這樣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操舵手。生涯規畫需要智慧,一種應變、多元的智慧,絕非一成不變的假聰明。





四、 成功的人生靠妥善的生涯規畫,也靠努力地去實踐。



  成功的人通常都有妥善的生涯規畫,但是紙上談兵絕對是毫無助益,唯有努力地去努力時間,開創自己的人生,才能讓人生藍圖建構出自己的人生,否則再多再妥善再精密的人生規畫,不過是白紙一張,只是毫無意義的白日夢。

星期日, 2月 27, 2000

第八屆教服,加油!

經過隊員大會、隊遊、第一次生活營,



不知伙伴們是否已經融入教服大家庭?



已經感受到自身與教服密不可分的關係?



看著隊遊、晚會、生活營,看著學弟妹



的優異表現,與動靜間表現出的熱誠,



心中油然生起後繼有人之感。



後繼有人,不是指能力或技巧,



長江後浪推前浪,你們都是今日的風雲人物,



我等望塵莫及,



吾等老人所期盼的「後繼有人」,



是你們能將優異的才能表現在服務中,



服務是一種人生觀,



服務,不一定要靠制式的活動,



服務在每一件事情之中,觀念上、實踐上,



有時,



真誠相對、真誠關懷的人際關係,



傾聽、分享、同甘共苦,



對當事者,



比團康活動來得有價值。



只是期勉伙伴,



在成長自己、增進能力技巧之時,



別忘了服務的初衷與熱誠。



相信你們,不會讓教服前輩們失望的!



也期待你們寫下教服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加油!

星期二, 2月 15, 2000

預官考試心得

  記得當初準備預官考試時,不知從何下手,毫無頭緒。還好網路上有學長分享他的考試心得,讓我多少能掌握一點方向。因此也野人獻曝、PO篇文章回饋,其實我的成績還遠落許多人,在此大放厥詞雖然有點不當,但是我想多少做些「經驗傳承」,遺漏之處,還請各位同學指教補充。



  學弟們或許現在看這種文章太早了..但是怕自己將來忘了這檔事...所以趁著記憶猶新,在此分享一下準備考試的心得,供學弟參考,請版主幫我留下來吧!(不知道明年預官考試的科目是否會變動...)





  首先,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到底要不要考?到底考預官值不值得?薪水較高?責任較重?比較輕鬆?比較有尊嚴?當官好還是當兵好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以前的學長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些官科不一定比大頭兵來得輕鬆。我還沒入伍,自己心中也沒有答案,但是我認為至少有個「預官」的身份是個籌碼,先拿下來,以後要不要用再說。況且,準備預官並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精力,何樂而不為?





  下面是我的分數與八九年錄取分數,以下就我個人準備與分數說明。



  中現:112.5、國文: 34、英文: 22、國思: 91



  一般官科總分 147 乙組特官總分259.5



  一般官科 147 (一梯政、步、憲:149、138、138)



  (二梯政、步、憲:132、121、118)



  乙種特官 259.5 (一梯補、運:281、266.5)



  (二梯補、運:242.5、242.5)





  我的一般官科分數應該是一梯步兵,在我的刻板印象中,基本上步兵、憲兵是頗累的,在一般官科中,政戰是比較多人嚮往的(早知道就只填政戰)至於志願的選填,就靠學弟們自己決定囉。在此提醒學弟,預官錄取有分一、二梯,主要差別在於入伍日期,而在錄取上不單就你所填志願而已,還包括一梯二梯的因素。若你所填志願為政戰、步兵、憲兵,那系統排序會照一梯政戰、一梯步兵、一梯憲兵、二梯政戰、二梯步兵、二梯憲兵。所以你分數雖然高於二梯政戰,但是系統在一梯就將你排入步兵,因此志願不是絕對的。若加考特官,則錄取先取一梯特官、二梯特官,都沒有才會進行一般官科(政、步、憲)的錄取。



  因為我有加考中國現代史,分數又還好,因此錄取二梯補給。就個人認知,補給跟步兵是差距頗大,因此加考中國現代史有所利。但是也有所弊,如果因為念了中現而使國思不精,結果中現成績半調子,國思成績也半調子,那特官考不上,一般官科又失利,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學弟在準備時,應該有所考量。不過令人困擾的是,特官到底有沒有比較好??運輸、補給的性質與工作為何??其實因為每年名額少,比較少人接觸這些職務,所以要問也不知問誰。





  關於選填志願:錄取方式如上所說,志願並不是唯一的錄取依據,因此有人分數比你低,他可能到二梯政戰,你分數較高卻是一梯步排。如果你只是有個「官」作就好,那能填的志願就填吧!(憲兵有體格限制)但是假如你只想當政戰,不想當憲兵或步兵,那你的志願就只填政戰就好。上了就政戰,沒上就當大專兵。





一、國文(配分五十):



  以前有些學長曾說:國文是投資報酬率最低的科目,有學長美鐘的國文看了二遍,考20分,他覺得不划算,因此乾脆放棄。或許與國思、中現相比,國文的確是如此,但是國思中現拿分「容易」,拿分容易不代表你就可以贏人很多,別人拿分也容易呀,因此想要錄取比較好的官科,每一科都不能有放棄的心態。如果考試迫在眉睫,當然以短期間能準備拿分的國思、中現為主,但是如果有時間準備,國文仍不可偏廢。我原先也是抱著放棄國文的心態,想以自己的國輔所學拼一拼,然而最後一天晚上,利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很隨意地把美鍾的國文精讀瀏覽一遍。只看每一課的課文、翻譯,算是所謂不求甚解。考完發現,有十幾分的題目就因為我匆匆一瞥而拿下分數,這當然是十分幸運。也可以想見如果沒有這「臨陣磨鎗」,國文成績簡直會折半。然而在我從小到大的考試歷程,也沒有像這次這麼狗屎運的,可遇不可求吧!所以學弟們還是要踏實點。預官國文的題目可以說蠻冷僻的,若以原本國輔所學,勉強可以應付國學常識,但是對於細的題目,就真的招架不住。因此我建議學弟,多少還是看些國文,就當作是看報紙看過去,注意一些特別的文意與字義。對八九年的國文題目來說,美鍾那一本所選的文章還是很有用的。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可以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國文,但是也不要完全放棄,「天命」有時會出人意表的。尤其是像我一樣英文不好的人,短時間內國文總比英文好準備吧..我想..





二、英文(配分五十)



  因為我的英文程度實在….因此關於英文的準備,我想要請其他學長補充。我自己覺得預官考試的英文並不難,以中等的實力應該都可以考得不錯。因此對我來說(或英文不好的人),就要提高其他科的分數來補英文的落後。當題目出得簡單時,你考不好,可能一輸就輸人好幾分。





三、國思(配分一百)



  這科是標準的「背多分」,我想這種記憶的功夫,從小就訓練有素,因此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美鍾的整理還是蠻有用的,特別注意幼獅版的哲學部份。考題大致還蠻簡單的,題幹很簡單,答案也很簡單,有印象就能夠答題拿分了。如果有時間,不妨也到圖書館把兩本原著(黎明、幼獅出的國父思想)拿出來略讀。至於考題中一些比較新的內容,可能是兩本沒有的,這就靠平常的累積,憲法、憲法增修條文等等,看運氣了。但是基本的內容絕對要背熟,國思乃兵家必爭之地,準備有素的人動輒九十多分,考得差,就落入敗部了。基本來說,要有八十分以上才有跟別人競爭的本錢。尤其國英處劣勢的人,更不可不在國思多下功夫。多做些考古題,重複率頗高。





四、中國現代史



  這是考乙組特官需加考的科目。主要亦是記憶技巧的發揮,當然整理、統整是幫助你記憶的方法,那就看個人功夫了,真的沒法,就拼命死背吧!不過就前面所說,加考範圍廣大的中國現代史,其實是不小的負擔,尤其其主要內容為時間、人名、地點等等瑣碎的記憶性元素,而偏偏有不少冷僻考題。因此在準備上,一定要慎重分配,若時間有限而準備不足,那還是以國思為重,穩扎穩打,畢竟政戰也是不錯的。然而有志特官的人,中現就是你的階梯,以今年一般官科的中等分數130分來說,中現也要考112分以上才有可能。而要考到112分,也是要花費不少時間與精力。學弟務必要考慮自己的準備情況,建議把中現當作另一個機會,但是不要當成唯一的機會。一般官科分數考好,進可特官,退至少還能守住一般官科,千萬不要好高騖遠。關於念哪些書?我也是讀美鐘那一本,順便到圖書館借出張玉法的中國現代史,當作休閒讀物,像看小說的方式看,不過主要還是死K美鐘,一堆以前聽都沒聽過的人不要以為不會考,反正能記多少就記多少,只要你記個三四天,考完全忘了也無所謂。多做些考古題,重複不算高,但是可以讓你知道出題的方向(瑣碎為主..),也可以感受一下「機車」的感覺。





五、時間分配



  對於預官考試,很多人都說「考前幾天在看就行了」,很簡單啦!也許真的有人如此。但是我以前考完聯考也是跟學弟說,很簡單啦!有念就行了!所以…看你相不相信囉!但是我不否認有速成的可能,預官考試以死背為主,記憶性的科目總是比較容易「速成」,我也得承認我並沒有準備很久,以嚴格的「準備」定義來說,大概五、六天,但是我可是頗用心,最後三天可說是廢寢忘食。因此考前幾天再看,也是要很專注很拼地看,才是比較保險的。如果想準備國英,不妨早點起步,尤其又要考研究所的同學,先準備不吃虧嘛!。先看些考古題熟悉題型。至於國思與中現,我除了第一次整體精讀外,接下來採用快速讀過,但是以量取勝的方式,反覆地看同一章節,然後慢慢加大範圍,從中可以熟悉內容,整體感較強,因為考的就是記憶性的東西,只要有印象就能夠答題。這是屬於我的方法,僅供參考。





六、智力測驗



  智力測驗沒有九十,管你再高的分數也得說掰掰。多看些以前的題目,大概知道有哪些類型,大概的答題關鍵或技巧,這樣就足夠了。這幾年智力測驗的題型大同小異,語文推理、圖形推理還有數字推理等等。有些數學題,不一定要算,可以直接拿答案去反算,有種邏輯推理的題目,我覺得蠻難的,所以就全放棄,猜猜就好。總之,智力測驗要「快」、「狠」,準不準就看個人了,考智力測驗時,切記不要鑽研一題太久,不確定就跳過,不要猶豫,不要浪費時間,智力測驗通常是做不完的(我身邊還沒有聽說作得完的),因此最後要留時間「飆題目」,反正最後一定每一題都要有答案,因為智力測驗是不倒扣的。我猜(飆)了二十多題,還有一百一十多,所以別怕!





七、答題注意事項



  也沒什麼好注意的,時間的分配上,先考智力測驗,然後國思、國、英是同一時間一起考的,下午考中現。除了智力測驗,其他都有倒扣,大四距離聯考也蠻久了,倒扣的答題方式倒是要有點心理準備,要不要猜呢??有人說「人生難得幾回猜」,但是我因為猜錯的就倒扣了十多分,猜不猜,自己決定吧!!我自己覺得,如果四個答案已經去掉兩個,那還可以放手一搏,否則就乖乖的吧!





八、考完後



  考完後,反正該定的就已經定了,但是有些人難免會緊張,這時網路上一堆討論,這次二梯憲兵錄取分數118分,放榜前網路上曾傳出要140、150才有二梯步兵,或者有人會說,「我考了148,好擔心會落榜唷!」,我相信不少人會因此而受影響。而且這種情形,據學長的說法,網路上幾乎年年都有。考完後,一切都定了,結果就等放榜,可別因為這些流言而壞了自己的情緒唷!





  整體來說,預官考試其實不難,要領就那幾個。只是可能離這種「畫答案卡」、「擔心倒扣」、「死背」的日子有點久遠了,會有點難以適應。我認為至少在考前一個月,問問自己,你打算用多久的時間準備?一個月?三四天?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就好好分配時間,用心地拼一拼啦!自己的決定、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努力、自己負責吧!祝福你們能順心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