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21, 2014

抱怨高分低就的人,其實分數並不高

  現在一堆「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或「低分高就」的新聞,在這些「高低」爭議背後,其實就是對「考試(會考)成績高低」與「學校排序高低」連結的刻板印象。

  認為「考試(會考)成績高,就應該進入「學校排序高」的學校(所謂明星學校),這似乎是一些學生或家長「習慣的結果」。如果自己小孩「考試(會考)成績很高,居然進不去明星學校,甚至輸給「考試(會考)成績較差」的學生,家長通常都要痛批一番。問題是,「考試(會考)」成績已經不是一切,還有其他「分數」進場搭配。目前新聞所謂的「高分」,幾乎都是指「考試(會考)」高分,而不是「超額比序總積分」高分,後者才是更具有影響力的關鍵。考試不再至上!考試(會考)分數已經不是唯一。許多考生或家長自認為的「高分」,其實只是「會考項目高分」而已,超額比序總積分並不高。以撲克牌來說,「考試至上」只比一張牌,A贏4。如今升學要比五張牌,最小的順子也勝過A Pair,為自己組合優勢成為新的挑戰。

  其次,每位學生填寫的學校志願序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以前只是與他人比較的「順序」而已,現在志願序已經成為「超額比序總積分」的一部份。因此只管「考試(會考)分數」而不管「其他分數」,照傳統學校排序高低來填志願,在現實條件下,無異是使用舊觀念來面對新局面。今天的考生與家長必須思考選校策略!志願不再只是順序,而是手中與人競爭的籌碼。選擇確實變得更複雜,這背後有著十二年國教改革試圖改變學校排序的「戰略思想」。許多人抱怨「落點難估」,其實這還是建立在學校排序高低的刻板印象上,認為應該有一個分數對照表可參考。問題是每一位考生的學校選擇都影響分數,也影響落點,難估是非常正常的,特別對第一年的考生來說。

  就算我對十二年國教與其中的升學機制也頗多意見,但我還是建議考生與家長要多瞭解「新的現實」,這個現實當然可以罵,但至少對當年度的考生來說「罵了也不會改變」。因此罵的同時,還是要知道自己怎麼處理現實。當然,有許多人這時會說「教育部或學校宣導不力」。基本上這世界永遠都有宣導不力的可能,我相信還是有許多人很努力地宣導,期盼宣導有力,考生就有利。但很多時候宣導賣力,考生與家長不在意,最後結果不如意,還說都是別人的問題。

  努力去瞭解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制度,在這個時代,是需要且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