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18, 2013

寒風之夜

學校聚餐後,自己走回家。今天沒有苦雨,可是風更冷了。或許這一段路的沈澱,就是為了接下來的那封信。從來都不是一個準備周全的人,這次也一樣。下學期,會不會準備得更好?其實我也不清楚。但心裡隱約的聲音,說,該是這樣吧!

在舊家陽台,寒風依舊,雨停了。再前一陣子的星星不見,雲多了。飛機轟轟的聲音悶在雲層之後,當然也看不見燈光閃爍。就是這樣的夜晚,剛剛好。

一點四十六分。

延後

一個寒冷夜裡的訊息。嗯,想了一陣子。既然都花了這麼多年,這麼多夜晚,那就別在此時逞一時的自信!握緊的拳頭持續到下學期吧!!沒受影響是假的,明天要微笑面對未來是真的!夥伴們!謝謝你/妳們!!我天天上班像休假的日子還沒到。

星期日, 12月 08, 2013

無限有限

有了敲敲打打的電腦。多久沒有手寫一篇文章?有了迅速流動的FB,多久沒有更新靜止的網誌?有了隨意狂拍的數位相機,多久沒有靜心觀察的斟酌?

自由,也是一種束縛。無限,亦是有限。

星期二, 11月 26, 2013

熬夜

將黑夜裝進腦袋裡熬煮,有種隨時都會當機的感覺。

星期三, 10月 16, 2013

幼稚的幸福

小孩兒不舒服不開心,直接表達,哭,踢來踢去,滾來滾去。然後我們寬容地教他控制情緒,教他懂事,教他要顧及他人,於是他就慢慢變成我們,理所當然。

然後在我們自覺長大成熟的很久很久以後,突然在某些時候,發現可以率性地哭,踢來踢去,滾來滾去而被寬容的幼稚,或許是一種幸福。

找個無人的地方,想要重溫這種幸福。卻發現,已經不會了。原來,成長是獲得的過程,也是失去的過程。

星期六, 8月 24, 2013

從護照事件推測「於心不忍」的意義

當「依法處理」遇上「於心不忍」,是個別官員的「向上體貼」?還是權力制度的「彈性應變」?現在多數評論都是事後諸葛,如果在當下,作為關鍵人物,我們來推想他(或他們)心裡可能的掙扎:

要不要「向上體貼」、「彈性應變」?

1.選擇向上體貼,只要事情沒爆,上面暗裡一句「幹得好!」烏紗帽說不定快速升級。

2.來個彈性應變,事情爆了,就得扛下責任,運氣不好,從此打入冷宮。運氣好的話,忍辱負重,他日另有重用。

3.如果不向上體貼、不彈性應變,一切依法處理。事情當然不會爆,問題是不爆在媒體,可能爆在內部啊!經「重要當事人」抱怨,上面暗裡一句「是誰這麼不識相?」相信也會有不小的影響力。

4.一切依法處理,無法通關就是無法通關。重要當事人回家抱怨,反而被「長官」痛罵、訓斥一番,然後內部表揚這位官員為「依法行政楷模」(這有可能嗎......)

這一切,就是「賭」,賭烏紗帽囉...(只不過現在外交部「情義相挺」,賭的不是少數人烏紗帽了....)

看洪仲丘的案子,行政流程的轉折不也很像嗎?

事件都不一樣,但類似的「模式」隱含其中。批評歸批評,在某些時候,天平的另一端不是錢財、烏紗帽,是自己性命,是家人安危時,那才是考驗......但我也必須說,這種考驗不單只是個人問題而已,究竟大制度、大環境有沒有「助力」幫助我們做出好的選擇?

星期六, 8月 10, 2013

《音符躍動》發表會記事及檢討

0540起床、確認票卷數量、重新確認當日流程
0700到校、整理物品、印製資料
0740多功能教室、整理隊伍、宣布事項

狀況一:
太多個人樂器想放樂器車,以後明訂可上樂器車的樂器清單,寧可少,不要多。因為一旦多數樂器都在樂器車,就等於學生到了場地,也必須等樂器車卸貨後才拿得到樂器。在音樂比賽時,光是各校樂器車卸貨都要排隊了,這段時間等於團隊閒置,無法調音練習。如果個人樂器自己攜帶,則不會有這個問題,人到樂器就到。

分析:為了團隊,有時對個人方便之處,也要接受不方便的方式。看到學生提著樂器盒,或許有家長會心疼,何不一起上樂器車?明明就還有位置,竟然要我的小孩自己提!但考量原因如上述。家長不清楚,但團隊內的學生要清楚,這就是學習。團體優先的學習,而不是個人權益優先,不是輕鬆優先。

狀況二:
各團隊在外整隊時,除協助樂器搬運的同學,仍有少數同學躲在多功能教室,部分同學到整隊區時,站在後方樹蔭下,未按照一排十人的隊伍排列。我非常不高興,團隊集合時,該在哪裡就哪裡,別人曬太陽你也要曬太陽,別人蹲著你也該蹲著,沒有特權。即使國三學長姐也一樣。甚至我認為,國三更應該以身作則。

分析:紀律與責任的問題。

狀況三:
樂器車油壓系統故障,潤滑油漏光,升降板失效,需要購買專用潤滑油。此時大型樂器都已上車。先聯絡遊覽車,讓同學依序上車,請香齡老師先帶隊過去。我騎摩托車載樂器車司機購買潤滑油,跑第二家加油站才買到。回校處理。眼看修復還要一段時間,只好先騎摩托車過去港區藝術中心。

分析:實屬突發狀況,處理時間約40分鐘。還好整個準備作業提前,若是在音樂比賽分秒必爭之時,後果不堪設想。越是重要的活動,寧可提前作業,到了場地「浪費」時間都好。

星期一, 7月 29, 2013

忙亂的暑假

這大概是我擔任教職以來,最忙亂的一個暑假,而且是忙得最不開心,亂得最沒收穫的一次。其實會這樣,我一點都不意外,想要嘗試很多事,想要創造一些機會,但欠缺「游刃有餘」的本事,就只能踉踉蹌蹌。既是如此,咎由自取,又何來抱怨呢?

忙亂的背後,是一種孤單的感覺。

團隊,就像一節節的車廂,調整好方向,配合坡度及路線建設軌道,規劃行車速度。再來就是我最無力之處:將車廂「拉」上軌道,然後給予它們向前的動力。「拉」上軌道很難,因為我必須說服人們,「為什麼需要軌道?為什麼要這樣限制?為什麼不能跟以前一樣隨意就好?」在我腦海中的象徵,軌道是制度,軌道是傳承,軌道是長程規劃,軌道是事半功倍的根基。但是在其他人眼中,軌道是我自己天馬行空的夢中囈語。

另一個痛,是拉上軌道後,要繼續「拖」著車廂、「拉」著團隊前進。一段時間還好,但長久這樣「賣力」可不行。我不能永遠當火車頭,任何團隊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動力。可是,我目前看不到,感覺不到。拖拉的力道稍減,車廂就慢了下來,就開始左右搖晃,然後腳步蹣跚,最終靜止下來。接著,抽象的軌道與車體就慢慢鏽蝕、潰散,最後停在荒煙蔓草之間,成為歷史的遺跡。

團隊沒有自己的動力,那就沒有團隊的生命。

這也讓我思考,究竟學校「支持」的團隊,如果沒有自己的生命,學生沒有自己心甘情願的投入,要靠外力去「維持呼吸」。那麼有沒有必要存在?有沒有必要為他們搭建舞台?創造機會?

當社團「活動」組,變成社團「服務」組,其實就慢慢失去了原本的生命。

星期四, 7月 25, 2013

忙得不開心的時候

當忙得不開心的時候,或許真的需要檢討一下這種生活。為何而忙?忙得有意義嗎?忙得有收穫嗎?忙得讓別人受益嗎?忙得讓自己成長嗎?

在電腦前的時間越來越久,文字紀錄卻越來越少。從前無名網誌沒人看,但寫著寫著自己充實。現在FB強迫擴散,隻字片語就能獲得回應,但看著看著越覺空虛。

沒有內在的價值,外在的忙碌就沒有意義,就不開心。

星期二, 7月 09, 2013

2013電影紀錄

0718《聽說桐島退社了(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 The Kirishima Thing)》

0717《G.I. Joe: Retaliation》

0717《Matterhorn》

0716《鋼的琴》

0715《惡之教典》

0711《Olympus Has Fallen》

0710《Seven Psychopaths》

0710《The Hangover 3》

0709《World War Z》

0622《The Incredible Burt Wonderstone》

0622《天機:富春山居圖》

0608《宇宙兄弟》

0518《A Good Day to Die Hard》

0518《Iron Man 3》

0501《西遊-降魔篇》

0424《變身》

0423《忠烈楊家將》

0410《南方小羊牧場》

0406《The Dictator》

0405《阿嬤的夢中情人》

0403《Populaire-愛在彈指間》、《明天記得愛上我》

0329《Jack Reacher》

0220《جدایی نادر از سیمین》

0204《Hanna》

0123《一代宗師》

0119《Money Ball》

0118《大木家のたのしい旅行新婚地獄篇》

0116《Zero Dark Thirty》

0110《Wreck-It Ralph》

0109《神探亨特張》

0106《Taken 2》

0105《The Woodsman and the Rain》

星期日, 6月 09, 2013

解釋終究是多餘

  實在已經看開,但還是做不到一點都不放在心上。這幾個年輕人要的,好自我。心想就得事成,請問憑什麼?


  鼓勵說我矯情,幫忙還嫌不夠,遵守規定也已詢問再三又說學校不幫忙、不重視。乾脆一開始就回絕比較省事,我有義務或責任要讓社團組隊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嗎?多做還被嫌。


  你們有心,很好。把握機會,珍惜經驗,很好。但還要額外說這些,只是讓人心寒。

星期五, 6月 07, 2013

社團學什麼

  問「為什麼」?但不要只是期待別人「給個交代」,而可以自己動動腦筋思考、分析!或許花時間,但是在未來,並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你「從頭開始」思考一件事情。

  心想為什麼一定要事成?在這之間,還需要哪些?嫌麻煩?為什麼要讓你容易?不願意妥協,為什麼要讓你拿盡好處?

  design for change

忙中有錯

  忙中有錯。大腦運轉速度趕不上步伐,腳步在前腦袋在後,失去平衡跌跌撞撞,真是抱歉!!

星期四, 5月 30, 2013

值得一句「謝謝」嗎?

  每當結束,會有這種算是自大的惆悵嗎?我做這些事,值得一句「謝謝」嗎?

星期二, 5月 28, 2013

OlympusE3退化復活記

  我的Olympus E3好幾個月前壞了,自己大概知道是快門簾失效、反光鏡失效。但一直放著,直到最近才送到元佑檢測,估價修復要將近六千元,已是E5現價的五分之一。幾經考量後決定不修,畢竟手邊還有EM5可用,但又可惜了E3這台機身,於是用最最陽春的方法讓它起死回生。加工後還能拍,但畫質與方便性當然不比從前,因此名之「退化復活記」。


評估:

1.快門簾失效(快門簾幕根本不知斷到哪去了)

2.反光鏡失效(按快門鍵,反光鏡無法升起),不升起時可由觀景窗取景

3.其他電子功能正常

4.反光鏡升起時,可用LED螢幕取景


思考:

1.反光鏡維持升起,這樣光線可進入感光元件

2.反光鏡維持升起,無法用觀景窗取景,所以改用LED螢幕取景

3.因為沒有機械快門,所以要協助控制光線,以獲得適當的曝光


E3退化復活記:


1.用貼紙將反光鏡固定在升起的位置(夠陽春吧!)



2.在感光元件右上部分,還可以看到快門簾幕的殘骸



3.為了控制光線,剪下黑色紙板,然後在中間鑽孔。



4.將黑色紙板放在感光元件與鏡頭接環之間,記得要空出電子接頭的位置(不用這個裝置,也可取景拍攝,但很容易過曝,大量光線長時間直射感光元件似乎也不好)



5.裝上鏡頭,利用LED螢幕取景,光線略暗,可是做基本構圖還OK



6.邊緣的暗角,是因為黑色紙板孔洞所造成的,大小與位置都會影響



7.先試拍一張,沒有刻意對焦,發現要用手動對焦模式才會存檔,否則鏡頭會出現對焦的機械聲,然後就停了(沒存檔)。



8.再來拍拍看,相機還是有測光功能,P模式會給數值,但不準,要自己手動調整。



9.太強的光線,似乎會造成紫色線條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亂拍,試試手動模式及不同感光度



10.奇怪的事來了



11.如果關起光學觀景窗(有個小旋紐可關起觀景窗,相機指示是「接目鏡快門」),就會有紫色光線



12.打開,又沒有了



13.我不知道原因為何



  總之,我的E3從模型又變成相機了!!雖然操作起來麻煩了一點,但也別有一番趣味。

星期日, 5月 26, 2013

凱達格蘭十年前

2013年5月27日,我在凱達格蘭大道,回想起十年前

2002年9月28日,臺灣的教師首次上街頭,我那時讀研究所

參與「團結、尊嚴928」遊行後,我寫了一篇文章「被禁言的教師」

文章的邏輯不周全,語氣多有憤慨,但很慶幸從文章中看到十年前的我

很悲哀的是,今日與十年前的「窘境」,怎麼如此類似?



十年,我從不知未來在何處的研究生成為正式教師

十年,從仰賴家庭資助的孩子變成分擔家計的大人

自己重讀這篇「被禁言的教師」

感觸更深



有些問號

時至今日我仍在問自己

有些問號

時至今日

政府仍然沒有給我答案

星期四, 5月 16, 2013

拉著天空奔跑

  我不是很棒的人,但我是想要拉著天空奔跑的人,妳知道這種人在這個社會,雖然不少,但也不是那麼多?我最怕的是,搖搖頭後的施捨眼光。

  我不是很強的人,所以我常跌跌撞撞、左支右絀,但同樣累了一整天,我很少質疑妳累得沒有意義,但我卻要被那麼多重要的人覺得虛費光陰。

  我不是很柔的人,因此不輕易承認自己的困窘,然而掙扎的過程並非純然地自我中心,有時是自咎、自卑。自找的,還有妳不經意贈送給我的。

  我不是很傻的人,然而很多時候,我卻傻得不想辯駁、回應你們對我的印象與指責,卻又在很多時候,傻得費力去澄清別人對我的批評與誤解。

  我需要改變,妳說著,你們說著。然而我不會因為你們說著、說著而改變。我只會因為自己做著做著而改變,你們曾經注意我的「做著」了嗎?

  妳,你們,不是他,他們。我,卻也不是妳,你們。清清楚楚地計分評比,正好,區分了彼此。我總在負分的那一邊,看著拿著計分板的你們。

  所以,拉著天空奔跑這一件事,就讓它繼續留在國文課本裡吧!因為在我的課本你們的賞析裡,那是一種藉口,逃避責任的遁詞,虛偽的言語。

  我拉著沈重的、積雨的天空,跑不起來,只能步履蹣跚。原來躲藏在天空中的,不是緲遠的希望,而是一絲一線牽連成重重密密的你們的期望。

星期二, 4月 30, 2013

雨落

悶了一晚,終於下雨了。它們,從高處,擁抱著集體墜落。

星期一, 4月 29, 2013

表層

http://billy3321.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

從高鐵延誤看被輕視的專業/雨蒼



個人雜想:



「深度」或「厚度」的不足,是臺灣的致命傷。別說是教育的問題,社會各個層面難道不是如此?議題停在表層,熱熱鬧鬧、鑼鼓喧天,但船過水無痕。問題癥結沒發現,狀況沒改變,但人們已隨波逐流到另一個議題去了......



社會上看似很開放地討論所謂「公平正義」,但爆料就一定是正義嗎?別人有的,我也該有,這就是公平嗎?所謂「大我」只能在「小我」不受損害的情況下才被認同,這是應該有的群體價值嗎?



今日讀到另一篇思考我們如何看到「他者」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kunhan.li.7/posts/595352763816685



我們的教育學教科書裡,老掉牙的認知、情意、技能......頭頭是道。但對於「人」、「人與人」這種切身問題,對他人的尊重,似乎沒有教出該有的「厚度」。但也不容易,因為整個社會並不在意,又有多少家長看重這些?嘗試討論這些,說不定還被認為這些既得利益者又在不務正業......



輕鬆停在表面,大多數人都不費力,但這真的會害了臺灣教育。少數堅持原則的人,力挽狂瀾超困難,成為箭靶倒是很容易。服務學習立意良善、依校規獎懲有理,然而一旦執行面失守,立即氾濫成災,一切淪為表面的數字遊戲,什麼理想初衷都變調了。某些政策失敗,確實有人該負責,然而人們很少會想到自己有可能是「幫兇」。



很新鮮的例子:家長因為十二年國教而擔心地問:「聽說XX學校記功嘉獎很容易,你們學校很嚴格喔......」狀況不明很難比較,因此也很難回應。



我只是想,我們都期望好的品質,那是不是,就該尊重讓「好品質」產生的作法?這些作法當然也應該接受專業監督。但!絕對不要只是要求「對自己好」的作法。



把事情,從表面想到裡面,從自己身上,想到別人身上,再回到自己身上。

星期一, 4月 15, 2013

為何「心想」就得要「事成」?

  擔任學校行政工作,接觸很多「心懷夢想」的學生,發現年輕人有夢雖美,但卻鮮少有人具備實踐夢想的「魄力」,以及衡估局勢、判斷是非的「智慧」。

星期三, 3月 27, 2013

不用負責的爭權者

有權,就有責。要權,就要有本事負得了責。負不了責,到底還有什麼好說嘴的?靠著那四個大字,就只能事事順著,否則就是打壓?那也真的是太天真、太自大、太自以為是了吧!!

星期一, 3月 25, 2013

當妳們/你們訕笑的時候

當妳/你訕笑的時候

那瞬間

我不是沒有情緒

我不是沒有脾氣

但我選擇盡量忍耐並接受這個可以預期的反應



停留很容易也很理所當然

但想著遠方

妳/你真的不願意走出這一步?

妳/你真的已經覺得自己夠棒了?

或許願意嘗試

但要別人費心安排風風光光地「邀請」?

遠見願景驅動不了妳/你

卻在意著每一個言詞與細節

尋找個人百忙之中的失誤

勝過自身團體的反省與改進

我有時真的懷疑

口口聲聲說的權益

究竟是自己的?

還是學生群體的?



我可以承認自己從來不是「八面玲瓏」的人

沒法做到事事圓融是我的缺點

但在事事圓融以外

我們沒有辦法看得遠一點嗎?

那就會知道

在當下

哪些是重要的

哪些是無關緊要



妳/你訕笑我的溝通方式

妳/你輕蔑地嘲諷我「頭頭是道」

那種輕蔑訕笑



我的肺腑之言

相比



我慶幸自己已經過了容易輕蔑訕笑的年歲



年輕人

妳/你好容易就能獲得成就感

只要輕蔑地一笑



有一天

妳/你或許會知道

我寫的、我說的那些文字言語

給個人的

給群體的

不是妳/你想像這麼輕易的

星期四, 3月 21, 2013

「頭頭是道」的我

感謝有人譏笑我「頭頭是道」,讓我反省,有些事,有些話,究竟要不要說。不說,就是「權力大聲音大都不用解釋溝通」,說了,除了被嫌囉唆以外,大概又是來個道貌岸然之類的形容詞。



但在深夜,看到這些文字,自己還真是非常感慨。



其他人一句、兩句,我只能隨他高興。但妳的部分,妳在意的兩點:一、為什麼社團成果發表的時間要問社團活動組?而不是學生自治會。二、我在「妳背後」說的話。



學生自治會有那個組織或單位「負責」管理社團事務?學生自治會活動組「負責」社團成果展嗎?「社團成果發表實施要點」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哪個單位有權責訂這個實施要點?是學生自治會訂的嗎?



如果今天我找自治會開會討論,然後請自治會活動組去通知、協調、規劃社團成果展,然後自治會活動組發調查表,請各社團幹部跟自治會聯繫。簡單來說,授權給自治會辦理,那麼各社團有疑問,找自治會。各社團表演時間,問自治會。



但今天並沒有上述的授權,如果自治會活動組長答覆各社團的詢問,那麼這個「答案」,在所謂「學生自治」的名號下,就是標準答案?今天問「表演時間」事小,其他事情,自治會回覆的,自治會答應的,誰來負責?如果到時跟學校的方式有落差,又是學校打壓學生自治活動,因為你們都已經「協調決定」好了?



這樣說,並不是一定要「管」,也非一定要限制,至於跟社團考核綁在一起的聯想,妳可以質問,但事實上並不會這麼做。



重點是你們嗤之以鼻的程序與權責問題,學生自治的自治能力與範圍有到這個程度嗎?可以跳過社團活動組,可以對社團事務直接負責?



上學年度的社團成果發表,是由學務處社團組發調查單,諮詢各社團的成果發表形式與時間,最後安排出各社團的順序與時間。要發表的社團數量與形式,都影響表演的時間。今年此時,關於社團成果發表的表演時間,問社團活動組,很令人無法接受嗎?



我之所以答覆「要問社團活動組」,是「窗口」、「權責」問題,要牽扯到限制、打壓、不信任或者其他,請自己檢視之間的合理連結。



妳說「事實就是去年的活動就是自治會這樣協調出來的」。請問「去年的活動」是指什麼?我不認為是社團成果發表,因為沒有「自治會這樣協調出來的」這樣情況。是「聖誕聯合社課」嗎?這個活動是誰發起主辦的?是學生自治會。然後各社團依照意願參加,由自治會協調出來活動時間,很合理也很應該。



但不同活動,不同主辦單位,不同權責,不同諮詢窗口。如果學校自己辦比賽,有些要台中市教育局核可,但台中市教育局不會插手執行細項。如果台中市辦市級比賽,選手有報名問題,會是由學校自己說了算嗎?這時候台中市主辦單位說:「如果有疑義,請聯繫主辦單位」這樣學校要覺得很不受尊重、很不爽跳腳嗎?



至於我在「妳背後說的話」,在前面的例子裡,就像是台中市主辦單位回覆:「要問,應該要問主辦單位,為什麼要問學校?」妳覺得呢?今天妳「被問」,那我的回覆,是對「問問題」的人。這樣是說妳壞話?這樣是不信任?



但妳如果答覆,是否妳就要負責。在前面的例子,如果選手問學校「參賽資格的認定」,學校自己說了算:「這個資格沒有問題,不用擔心」,到真正市級比賽有問題,誰負責?



如果妳今天主動去詢問各社團,那又是另外的問題。



辦活動很辛苦。辦好一次活動,值得肯定讚許。但並不是就可以跳脫程序,跳躍職權,更何況活動的層級不同。我今天已經對社團成果發表做了任何實質的限制或打壓嗎?我說的只是「窗口」在社團活動組,而不是學生自治會活動組。如果有一天,社團成果發表全部由學生自治會主導,也不是不可能,但在尚未授權之前,請尊重社團活動組的職權。



妳說累積的信任,在我的職權下可以給空間我都很願意去做。但只因為「窗口」問題,就要連結到那麼多龐雜的指控,變成我不信任妳?限制學生?然後引來一些風涼話,這就是我感慨的原因。



對於學生自治,在學校永遠是個戰場,怎樣都沒有辦法滿足。我以前學生時也是如此質疑學校,所以我可以嘗試理解妳的心情,但歷練成長後,我在這個位置,就會有我的原則跟作為。



你們很輕易可以訕笑「程序問題」、「權責問題」,但這卻是「自治」很重要的思維與涵養。



我希望批評的人都可以記得這些話語跟想法,日後有機會可以檢驗。同樣的,我的回覆今日你們或許有所論斷,嗤之以鼻,但他日,也請同樣回頭檢驗。

星期五, 3月 15, 2013

給自治會夥伴的信

自治會最常跟我接觸的就是你們四位了

所以有些事不管自治會內部究竟如何分工

現況究竟如何

就跟你們說說

雖然寫是說說

但也是肺腑之言了



擔任社團活動組長

我是高中各社團、自治會、國中管樂、舞蹈、合唱、國中社團的負責人

對不同類型的團隊

有不一樣的管理程度(高中少一些,國中多一點)

但很現實地

團隊有好的表現

除了學生自己的成長與收穫

是為學校爭光

但這麼多團隊裡面只要出了問題(甚至只是個人)

會是我督導管理不力

(這時也不會有人在乎學生的成長與收穫)



擔任領導者的你們

或多或少也有類似的感受



你們大概很難想像

我一個禮拜要收到多少來自學生、老師、行政人員、家長

對各個團隊或團隊中個人的「建議與投訴」

三十幾個團隊

每個團隊出一件就很夠忙了

或許也真的算是我督導管理不力

但那麼多團隊

我實在不可能全面關切並且有效處理

因為很多「問題」的產生

不是表面的

而是團隊內部組織、紀律與文化的問題

所以大多時候

我是很無奈的

也只能賠不是然後說會要求

但針對表象問題的要求

其實改變不了團隊內部組織、紀律與文化的問題根源

而我

真的很期望每個社團、團隊都有自己肯定也受人肯定的發展樣貌



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那為了團隊我能做什麼呢?



國中管樂隊

在我接任社團組的第一年

只能算是瞭解狀況

第二年

我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整頓」

或許外人看不出來

但我覺得除了內部凝聚外

年級傳承的部分慢慢出來了

其實這對於一個團隊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



而這種感覺

是我以前在社團、在服務隊,現在擔任社團組長

很喜歡也覺得很有意義的感覺



比賽有好成績

是錦上添花

但我更在意的是過程

這個過程是一群人凝聚一起完成的



這種感覺是靠學校給資源創造出來的嗎?

你們大概會覺得國中管樂、舞蹈、合唱有好成績

是因為學校每年給了很多資源

事實上並沒有

管樂的樂器一大批是民國八十幾年有管樂班時留下的

其他都是個人購買

教師鐘點費主要由學生分擔

學校有補助,但相較下,比例很少

舞蹈及合唱的資源更少

錢不能解決的問題

就是靠「人」來解決

所以有心的老師花時間練

香齡老師幾乎每週六都來

我想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當黑臉、當白臉

讓團隊可以運作、可以凝聚



有資源很好

但沒有資源時

就是靠人去開創

與其等待別人資助

對於自己真的在意的事

不如自己動手



這是我在社團、服務隊中學到最重要的事



當我們有了成果(不一定是比賽成績)

證明自己的能力

也才有更大的空間爭取資源與支持

這是很現實的

但對我來說

也是很務實的



面對當下學校的運作

你們一定要瞭解也要諒解

把重心放回自己團隊的提升

是根本而最有收穫的



這就要回到自治會了

我們昨天中午短暫地討論了制度問題

這個很重要

攸關長期發展



但與此同等重要的

其實是自治會內部的運作

這個組織究竟在分工下如何處理問題



小書包的事

到現在還沒有收尾

今天還有班級說

已經填寫了我代你們調查的狀況表

你們也拿走了表單了

結果還是沒有拿到

就在幾天前

也有老師來跟我說沒拿到

不管狀況表有沒有寫

其實你們應該都要有資料主動去處理這些問題

(從上學期末到現在...這已經超出合理的期限太多太多)

在這之前

老師三不五時就來問

辦公室行政人員也會說怎麼收了錢還沒拿到

福利社人員也來關切

這對自治會真的很傷

因為有些人一直等,而更多人都在「看」啊!



我開學初就跟幹部反映這個狀況

而且還不止一次

可是處理的進度

真的讓我甚至「別人」覺得自治會的分工或領導「有問題」

更讓我著急的是

一個團隊正在不斷消耗自己的形象

試想

因為這樣

有多少行政人員會對自治會的能力打問號?

這時不要說「他們不瞭解」

他們「以偏蓋全」

形象的好壞真的沒有什麼理性分析



如果你們相信我很願意為學校團隊爭取空間的話

這次事件讓我手上的籌碼少了一大半

一點都不誇張

小書包事件後續的效應

你們之後就會看到



今天下午

福利社阿姨再次跟我抱怨你們(或者其他人)借的籃子

有些至今還沒還

她說也跟你們反應好多次了

我自己也曾經提醒過

想不到這件還東西的小事也要讓別人看到自治會的缺點?

結果我只好去雜亂的自治會辦

將裡面的幾個籃子拿回去還

然後說抱歉



我的重點不是我說抱歉

不是要忽略你們辛苦付出的其他地方

然後挑這裡的毛病

而是自治會的形象在這段期間

就因為這些事情無法快速處理完

一直在耗損

學生、老師、行政人員、連福利社阿姨都有抱怨

你們可以想像這樣的效應嗎?

這時候不是已經盡力、已經交代誰、或是「問心無愧」的問題

如果幹部群這時只是想

這是XXX的問題

他要負責

或許在分工上沒錯

但是在領導協調上有問題

甚至團隊意識上

大家變得因分工而區隔

沒有一體的感受

這樣都不對



你們可能覺得這是分工問題

但在我來看

這對自治會已經是「危機處理」的層面了

其他的同學、老師

誰管這是那個組、那個幹部負責?

他們只知道是「自治會」

可是你們好像不著急



我著急

著急一件有意義的好事,能夠替自治會加分的好事

卻變成扣分



千萬不要因此就想

那以後就不要做這類的事

就不會出錯

而是真的檢討

究竟是那個環節出問題?

還是大家的分工、領導與態度真的有問題



自治會辦公室雜亂的問題也是如此

被其他巡堂的行政人員看到

就是形象扣分

更別提一直沒發到同學手上的小書包

成箱堆在辦公室毫不設防

被看到又有多少話語要出來



前幾屆努力下跟學校要了空間

前任宜慧組長還寫簽呈、申請經費整修、鋪地板

結果被這樣運用?

有人說太熱太遠有蚊子(蚊子問題早就已經請總務處解決了)

但你們不好好用(現在簡直就是當倉庫用)

還有很多社團想有社辦

我也相信他們會很珍惜



學校資源有限

不好好用

就讓別人用

而自治會下次還要求資源時

說話的聲音就小了

因為前次的經驗已經傷了這個團隊的被信任度



對於自治會

在學校任職的老師、行政人員很難「一屆一屆」分開看

自治會的形象與地位

是一屆一屆累積下來的

有些學校之所以給自治會很大的「空間」

是因為這一屆一屆累積下來的形象

給的「信任感」很夠

當然學校就比較願意放手



自治會

一屆一屆的成績

各憑能力本事

但就傳承

就延續來說

也真的要長遠來看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如果你們願意來看看歷屆自治會的檔案

就會發現歷屆的傳承與細緻度有什麼差異



另一方面

最近這些狀況

也確實確實顯現自治會在紀律或規範上有疏忽



檢討、改進與提升是一個團隊必須的「文化」和「態度」

不能只看功,不問過。



希望講了這麼多「缺點」

你們能瞭解我的關鍵不是「指責缺點」

而是在整個學校運作下

這些缺點會影響自治會的長遠發展

這些缺點也會抹殺了自治會在其他方面的努力

這讓我覺得很「可惜」也很「擔心」



而這些缺點

也確實源於一些規範、文化的問題

就我的角度(一個從社團走過來的人,而不只是社團活動組長)

真的需要改變

改變

不是否定或忽略一些認真幹部的付出

而是需要團隊所有人「思考」與「態度」的進化



研習時數要求的出發點

也是如此

領導或者企畫

不是一件自己想就會的事

如果能夠參考、學習有經驗講者的「重要建議」

真的可以事半功倍



有人說「隨隨便便參加研習就可以累積時數」

但至少要花時間參加研習啊!(要拿課程表經社團組認可過的)

而參加研習就有「機會」

聽聽別人怎麼說

看看別人怎麼做

十個人去

有三個、四個可以獲得成長

提昇自己的能力與視野

對個人

對團隊來說

就很夠了!!

(更何況很多研習不是隨隨便便的)



當你們很在意「個別」或「壞的」狀況

譬如有可能隨便湊時數、班級代表可能隨便選、開會有可能亂發言

這或許可能

但不是絕對

我在社團活動組的位置

更在意整體效果能否提升

一個制度

一定要有配套和管控

而不是起了頭

剩下隨便



靜宜大學的社團人才培訓也不算我的業績

我公告也就算了

根據以往

也大概湊不了35人

為什麼要打電話拜託他們把一校35個名額保留給西苑

為什麼要透過廣播大力宣傳

因為免費、不過夜又有專車接送

一定可以大大提升同學的參與意願

有人大概想

你還不是為了幹部研習時數

是的,沒錯

出發點我之前提過了

而這就是我的配套之一



我對高中部同學其實是非常期待的

因為畢竟能力與成熟度都與國中的孩子不同

有機會做很多很棒的事情



但高中團隊的提升

要靠你們

國中學生,講了他們聽,有疑問稍微解釋,成效快

高中同學,有時候沒機會講,講了也不見得聽進去

聽進去不見得思考(不一定要認同,至少多方面思考過)

或者把我當學校走狗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你們比我有更多機會影響團隊

所以我希望你們本身的能力與視野可以提升



當我們的能力提升了

當我們的眼界開展了

當我們將能力透過社團、透過自治會展現出來

這樣的過程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穫

而且在未來的人生中

這些成長影響遠大



我承認自己很理想性格

也承認自己用高標準期待各位

這個高標準來自以前的社團經驗

或許時代不同

但我常常想

在一個越來越沒有方向的教育制度下

當你們在高中階段就有這種能力與視野

那可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而這種「棒」

是讓你一輩子都覺得值得的投資





在上學期迎新的一堂課就說

我是社團活動「組長」

但更希望是社團活動「學長」

然而我當下的行政角色

必然還是夾在兩者之間

是學生團隊跟學校之間的橋樑(或者緩衝)

其實

兩方都對我有期待

而我對雙方也都有責任

扛兩邊責任

不是輕鬆的事

加上偶爾爆出來「家長」、「導師」的抗議

說「吃力不討好」

不管別人接不接受

我自己是相當有感觸啊!



在西苑

學生活動

最最可行的方式

就是在現有的空間與資源下

向內提升實力

然後向外拓展

真的還有點像臺灣在國際間的處境

(但不要自我感覺良好...劃地自限...)



千萬不要覺得我在幫學校說話或者撇清責任

我在這個位置能夠做的

我會有我的策略或佈局(顯然不見得馬上做到)

萬一不在這個位置

我也希望這段時間已經成就許多很好的人才

很好的團隊

有制度

能夠代代傳承

一屆在一屆的基礎上

越來越好



這是我的自我期許

從以前到現在

一定有更好的人適合社團活動組

能夠帶來更好的成果

甚至有比我更高明的溝通方式

但我只知道

現在我在這個職位上

所以就做我能做的



回過頭來

「學校不支持」、「學校沒有給空間」

這種話很容易講

我也不能否定有些人的感受

也不能否認在學校、甚至教育主管機關方面

並不是所有「長官」都在乎學生社團、學生自治活動

官方說法總是很好聽

實際並不然



但作為一個社團這方面的「學長」

我實在很想問

難道我們沒有那個氣魄

管他學校怎樣

管他教育局如何

我就是可以把自治會、社團搞好、把活動辦好、把能力展現出來?

不能辦大活動

我就把小活動辦到完美,人人鼓掌稱好。

沒有經費

我就用自治會費支應

強化每一分錢的運用效益

省得看人臉色

這都是自己對自己的支持

這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出來的空間



臺灣很多引以為傲的成果

難道政府支持?難道政府給了空間?

走出去

是自己的

政府支持、政府給空間當然很好

但關鍵其實是那一股「走出去」的氣魄



我們要有智慧

有智慧看清楚局勢

懂得在局勢下尋找最適合發展的路線

我們也要有氣魄

不要習慣向外歸因

別人的錯、環境的錯,改不改的關鍵不在自己

但自己的檢討、自己的提升

最有效也最有收穫



容我親近地說「我們」

真的希望在這個重要的時刻

實在需要蛻變、進化的時候

思考

行動

想想彼此

一起努力

如果社團、自治會對我來說只是「你們」只是「他們」

我也實在沒有必要花這些時間精力



一開始

只是寫給你們四位

能看完

已經很感謝

如果覺得內容還OK

我私心期望你們可以轉給覺得可以的幹部或組員

至少多瞭解這個跟大家「交手」的對象在想什麼

這個囉唆的人在在乎什麼



但不勉強

畢竟自己不接受還要轉給別人也太過份

若只取中間幾個片段那也不用了

既然我寫了

就對全篇負責

不過請不要公開貼

這是用社團活動「學長」的心情寫的

有些言論以社團活動「組長」的身份來看

就不太得體了



有機會

願意的話

也讓我多知道你們的想法

你們的考量



彼此瞭解

不見得創造機會

至少能減少誤會



接下來的路

還很辛苦

加油

我知道你們會努力

我也知道我會努力

但一起努力的感覺會更棒!


祝順心如意~

星期四, 2月 21, 2013

2001年的父親家書

翰兒:

   新春伊始,思千喜年吾兒優異表現,預官、教研所榮登金榜,誠欣慰。吾兒品學兼優,少讓雙親憂,每於祝禱神佛,除謝祐吾家平安外,更謝天賜吾兒等。

   願吾兒新之一年,朝既定努力目標,充實外語與教育識見,持之以恆,實現自我。語云:成功之要件有三,一曰有志,一曰有識,一曰有恆,與吾兒共勉之。



   曾以一大學生於富家女友前,謂帶笠、襤衣、赤足,遠自鄉下面見之老農為老僕,羞認為父,街談巷議不齒之事例,怵惕吾兒。勿以父母不名、年邁、位低、質蹇而見棄,孝親美名,世所讚譽,吳起母歿喪不臨,雖戰功彪炳,亦難逃千古罵。惜福、感恩、飲水思源,人子之本歟。

   冀吾兒能貼親心,與親談婉之、詳之、機會多之,一則盡晨昏定省禮,再則親子交流,更增溫馨。

   欣慰吾兒學業上成就,然念及吾兒少貼親心,亦難掩落漠,或為求全期吾兒,望汝體念之。

   紙短情長,實望吾兒成有為有守之時代棟樑。

祝福慧圓滿

              父示

                九十年二月一日

星期三, 1月 09, 2013

「能」「不能」

  您們可以饒了我嗎?又是傳令兵,又要當外交官,還得當小李子,一下理所當然,一下欠債要還!誰在乎我的角色衝突?我不想當豬八戒,別逼我照鏡子。

星期六, 1月 05, 2013

覺醒者的悲歌

  自以為覺醒而批評他人怎麼怎麼想不對,怎麼怎麼做是壓迫,怎麼怎麼「不做、不說」又是為了保護既得利益!別人為了你而緩衝周旋,是別人虧欠你的贖罪還債?當別人試圖在充斥「不平等」的社會中,錯綜複雜的「不平等」人際關係網絡裡,尋求一種暫時性的平衡,你認為別人不懂覺醒、欠缺行動力、做得不夠徹底?



  批評可以,但不因為你是所謂的「受壓迫」者,就可以享有正確、正當性,以及令人動輒得咎的要求標準。說實話,既然是受壓迫者與宰制者的對決,必然不會所有人都站在你這邊。如果你把這當成一場戰爭,就要有犧牲的準備。若有人捨不得你犧牲,提供折衷的方案,你要把他當敵人?還是朋友?如果你決定要犧牲到底,就勇敢上戰場,不要把矛頭對著那個捨不得你犧牲的人。



  對任何一個平等理念追求者而言,現實總是令人不滿,總是有努力的空間!但努力的方法是什麼?這個問題需要廣闊的視野。把角色對立,可以區分敵我,論辯誰是誰非,然後要某方付出代價,這當然是明確而有效的方式。但別忘記批判之餘,也要回歸到「人」的角度,大家都是世俗紅塵中的凡人,有可為與難為之處。因為若不如此,世界只會充滿各種對立對立對立的角色互相叫囂、控訴、爭奪。



  學術理論,是知識;改變這個社會,需要智慧、視野與策略,絕不是憤恨與委屈。



  最後,高知識份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真的。不懂自省,也不過五十步笑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