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28, 2007

想到就想吐

  同一天,看到了學生對我的肯定,也看到了讓我做惡夢的詞彙。原來,我也有被這樣形容的一天啊~在六月初,我究竟是做了什麼不合妳意的事勒?為什麼這種詞語如此容易出口?這樣真的比較瀟灑嗎?這樣才能凸顯師生之間對立的宿命嗎?特別是與平常的言語互動相較,令我相當訝異。好吧~就安慰自己那是六月初的一次錯誤,或許我真的沒有做好,但或許我也不需要對過去的事這麼在意。但是如果要我因為學生個人喜惡而捨棄自己的教育原則,那是我最無法接受的墮落。又重新讀了一遍「當不被學生喜歡的時候」,再次確認了自己的立場。讓學生又愛又恨,也算是某程度的成功吧~

星期二, 7月 24, 2007

一年級重要活動記事

健康操比賽

運動會

全民大悶鍋防火短劇

世紀檢察文物展

童軍考驗營

沙連墩暑期戶外活動

星期一, 7月 23, 2007

今天「瀟灑」了嗎?

  同學們,你今天「瀟灑」了嗎?例如,看著別人搬運公共器材,自己坐在旁邊休息納涼,笑看世間;當別人還忙著收整帳棚,你已經提著自己的包包到集合地點,談天說笑;當自己玩過了攀岩,即使表現也不怎麼樣,卻在旁邊嘲弄同學、指指點點、高談闊論,你忘了剛剛鼓勵你的同學?你是否同樣地鼓勵其他同學?你忘了自己還必須擔起同學安全確保的責任嗎?是的。花錢的是大爺,大爺最瀟灑,瀟灑到人人為我,我不必為人人。所以你玩完了,拍拍屁股走人。真的好「瀟灑」啊!


  但在我的眼裡,我覺得你很可憐。瀟灑,絕不是「逃避責任」的那付模樣,絕不是笑看他人與我無關的那付嘴臉,絕不是用嘲弄的言語來凸顯自己虛假的自信。能夠有方法地盡到自己的責任,還能夠適度地協助他人,我覺得那才是「瀟灑」!

星期六, 7月 21, 2007

班遊前夕

  寫完印完31張給學生的明信片,7227個字,裡面是家長還有我給學生的話,預計在星夜談心的時候給他們,在昏暗不明的營火中,讓他們看到也感受到那些經常忽略的關愛與期許,希望在離家的夜晚慢慢發酵。當然,這只是我腦海中的理想情境。再整理一下行囊,早上還要去買露營火把,七點二十分要到學校,大概只有兩個多小時可以休息......但我卻是很興奮的。 不僅因為這一切彷彿喚起了服務隊的回憶,我感覺這會是他們很特別的經驗,只希望一切能夠照我的計畫進行......

星期三, 7月 18, 2007

觀光病毒



  不喜歡過度商業化,不喜歡莫名的人潮洶湧,不喜歡行程滿檔的匆忙,不喜歡出來玩時時抱怨、處處計較。不喜歡削觀光客的市集,不喜歡比價、殺價浪費時間、考驗人性,不喜歡店員進門笑臉出門臭臉的現實嘴臉,不喜歡買個東西還要捨棄格調跟陌生人拉關係、套交情。不喜歡把別人當作肥羊的逐利者,不喜歡把別人當作奴僕的傲慢者,也不喜歡把別人當作乞丐的慈善家。是的,我中了觀光病毒,讓我對這些事物反感,讓我無法當個頭腦簡單的觀光客。還好有很多人沒被傳染,或者已經有了免疫力,才能夠繼續維持及助長這些遠離相互瞭解、分享與尊重的現象。

星期一, 7月 02, 2007

總是延後的不乾脆暑假

  有著研究生身份的每一年,學期總是不斷延伸,暑假總是不斷延後......一點都不乾脆!想到那些小鬼頭們已經墮落了好幾天了...我恨啊!

星期日, 7月 01, 2007

解謎之「Meme」?用「瀰」分析文化的可能性與限制

  隨著社會發展與全球化趨勢,種種文化相關議題逐漸浮出檯面,成為各學科關注的新焦點。「自私的基因」一書的作者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仿照「gene」(基因),製造了「meme」(瀰)一詞(中譯名還有迷因、模因或文化基因等),意指一個「能夠傳達的文化單位」,它能夠透過「模仿」的過程不斷「繁衍」,同時互相競爭,造成了文化的淘汰與延續。這樣一個延伸自演化的概念沈寂許久,卻在90年代後期由於「Virus of the Mind」、「Thought Contagion」、「The Meme Machine」等書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辯。在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各領域,都出現以「meme」為研究切入點的嘗試,甚至出現專屬的期刊「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然而嚴格來說,以「meme」為焦點的瀰學(Memetics)仍處於建構初期,一方面回應各方批評以建立自己的地位,一方面透過在其他領域的應用,調整並精緻化其中的概念與原則,甚至試圖發展出另一種新的視野。



  這樣一門新興的學科,對於教育社會學有何助益?首先,教育社會學對於「文化」日益關注,試圖瞭解文化在結構與主體之間所扮演的角色,那麼在建構文化的理論時,應該接觸其他領域對於文化的觀點,以免閉門造車之弊。因此對於源自新興「社會生物學」的「瀰學」,應該有基本的理解。其次,正如Herbert Spencer從生物學借用的許多概念,深深地影響了早期社會學的發展。從「gene」類比得來的「meme」,也有刺激教育社會學理論發展的「可能」。其「潛力」在於透過「複製」、「突變」、「競爭」、「繁殖」乃至於「傳染」這些生動的概念,可以輔助「文化傳遞」或「文化複製」,甚至「文化創生」等教育社會學理論的發展,提供重新思考的起點。最後,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瀰學」不見得能鉅細靡遺地找出各種「meme」,但可以透過這個概念發展出一套文化的分析模式,提供研究文化的另一種途徑。



  綜合上述理由,本文以嘗試探索為基調,首先概述meme概念的起源與發展,其次討論對於瀰學的正反意見,接著將瀰學的概念與教育社會學過去的文化觀點相連結,試圖分析其異同或深具啟發之處,最後提出瀰學應用於文化分析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