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22, 2009

旅行‧不一樣的痕跡‧後記



  這一次的旅行,我不僅照往例帶回了照片與回憶,還在那小小村落的小小學校的小小圖書室裡留下不一樣的痕跡。我很清楚自己做的不多,對照那些用犧牲奉獻來自我期許的志工,我僅是空出一天半時間的過客,不足掛齒。與自己大學時代出服務隊的時數相比,也只能用「不知長進」來形容。但我並不覺得丟臉,因為這就是原先自己預設的計畫:在旅行的同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十多年前,從師大教育服務隊的隊員、股長到隊長,連續三年的暑假到偏遠地區帶營隊,每次離開也都看著隊員與學員淚眼漣漣,當時很熱血地相信那幾天會是彼此生命中的重要記憶。但現在回想起來,一切並不見得如此美好,最重要的不是我們影響了那些小朋友,而是改變了自己。我們那時用一整個學期來設計課程、驗收成果、溝通服務理念,或許這樣的流程在外人眼中過於繁瑣,事實上幹部與隊員都從中獲益良多。關鍵不在於我們以二十多歲的年齡可以講出什麼大道理,也不是稍有經驗就能以老鳥的姿態去要求菜鳥,而是一種「經歷」:體驗領導、責任、榮譽與服務。我們以不同的角色學著去做被期待的事,即使不完美。感謝那段服務隊的經驗,使我明瞭要嘗試服務,必須先學習,先成長自己。十年後,有了穩定的工作跟需要努力的其他目標,那種上山下海無所畏懼的熱情或許不再,但自己依舊取許能夠改變些什麼。現在,我為自己定義的「服務」,並沒有多麼神聖,就是做一些讓別人覺得自己被用心對待的事。



  今年原本想參加伊甸基金會的志工遊學團到青海,但抽籤時運氣不足。稍微失望之餘我安慰自己,有那麼多人願意擔任志工,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啊!隔了幾天,看到Foxpapago援建恩寧圖書室的計畫,馬上深受吸引。由於自己從事語文教育工作,很清楚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好的課程或活動能夠給學生一些成長,但如果孩子願意閱讀、喜歡閱讀、能夠閱讀,那獲得的是多元開展的可能性。一間小巧而五臟俱全的圖書室是很珍貴的資產,尤其在教育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因此,我願意在旅行中去協助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



  在瞭解Foxpapago的過程中,我看到某些人對他們的質疑:是不是刻意用公益活動來包裝商業的行程?說實在的,Foxpapago的網站已經將服務理念與每日行程寫得非常清楚,若不認同這樣的構想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啊!服務活動本來就不該有獨斷性,任何用心的服務形式都是受歡迎的,但如果「服務」需要用天數長短或投入資源來比較,那我十分不以為然!自己親身經歷這段旅行,很清楚李璐和菁華絕對不是「刻意包裝」。他們為了一個圖書室,必須先購買書籍、電腦、文具與相關設備,然後安排運送到學校的方式,其間的行政聯絡更是繁瑣。相形之下,我們這些隊員付出的只不過是那兩三天。持平而論,沒有親身體驗的人當然會保持基本的質疑,但接觸過這兩個心靈的的我,願意透過自己的文字肯定Foxpapago的用心。



  由於新疆發生七五事件,使得參與的志工人數銳減,最後只有三個臺灣人。其中不得不提到文靜,在媒體大肆報導下仍舊堅定地前來會合,那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決心啊!若不是自己和孟穎六月底已經出發,在事件發生後要照原計畫旅行想必得承受來自各方的「關懷」與「壓力」。老實說,自己在那樣的情況下也未必有如此勇氣,或許會抱持「何必冒險?下次還有機會」的心態,然後做出另外的抉擇。所以,對文靜來說是勇氣,對我們來說是機運,但三人共同享有的卻是非常與眾不同的旅程:沒有旅客的觀光勝地,我們可以輕易地享有一整片山林,悠閒地漫步其中。因為隊員銳減,我們享有二對三的專業解說服務,改坐四輪傳動的豐田4500,也才能認識寇師傅、李家老中青三代與隊狗小恩。這樣可遇不可求的組合,為我們的旅行帶來更多獨特的元素,由此產生的記憶怎能不深刻呢?



  回到臺灣,花了幾天休息與整理照片,沒多久莫拉克肆虐造成嚴重的傷亡,每天的心情都很沈重很無力。但沒有陽光的時候,也不能忘記希望的光芒。李璐與菁華已經前往四川籌建下一個恩寧圖書室,而我們在臺灣也試著努力改變些什麼!看著小朋友吼唱「讓愛走動」的影片,同時思索著那幾句跨越宗教的歌詞,在新疆七五事件與臺灣莫拉克風災後,我們不該忘記自己內心的力量:



走過傷心,走過淚水,讓每一顆心再次飛起來。

用你的心,伸出你手,讓每個靈魂再次活過來。

讓愛走動,讓你的愛化成希望的種子,

隨風揚起,編織美麗的夢。

讓愛走動,讓你的愛化成溫暖的擁抱,

綻放陽光,編織神所造的夢。




相關連結:



  「信心和信任的功課」感性的活動回顧(From Foxpapago)



  旅行‧不一樣的痕跡‧新疆哈納斯小學恩寧圖書室(From Ntnuspam)



  哈納斯小學舊圖書室照片(From Foxpapago)



  Foxpapago喀納斯圖瓦小學圖書室援建分享(From Foxpapago)



  哈納斯小學活動花絮(From Ntnuspam)

星期五, 8月 21, 2009

旅行‧不一樣的痕跡‧新疆哈納斯小學恩寧圖書室



  今年夏天的旅行,在新疆的北端留下了不一樣的痕跡。跟著Foxpapago旅行工作室的伙伴(李璐與菁華),我們來到了喀納斯圖瓦村的哈納斯小學,利用半天的時間設置恩寧圖書室,上方的照片可看見新舊對比。另外一整天則帶領小朋友們閱讀、折氣球、畫畫、活動、唱歌。或許陪孩子的時間很短暫,但希望這些圖書資源可以長久地陪著當地小朋友成長。





  七月十七日,在一陣驟雨後我們抵達哈納斯小學,隨即將物資搬進新校舍。除了電腦、書籍、文具以外,還有電腦桌、閱讀桌椅以及鐵製書架,由此可知這個新的圖書室,不只是有新的書籍,還將有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





  在簡單的午餐後,我們開始著手組裝硬體設備。原本以為電腦桌是最簡單的,想不到竟然沒有說明圖。於是幾個人七手八腳地扮起臭皮匠,終究還是弄出一個有模有樣的電腦桌。接著挑戰體積駭人的鐵製書架,或許手腦已經熱機完成,所以進行的還算順利。最後乾脆一鼓作氣把閱讀桌椅組裝好,所有的書籍也都分類上架。原先預計兩個半天的工作,一個下午就搞定了。對照上方照片,從四處凌亂到井然有序,令人充滿成就感呢!





  蒙文書籍是菁華找了好幾家出版社才訂到的,可見蒙文書籍多麼稀少。除了教科書,與蒙古族文化有關的閱讀資源極為有限,因此這些蒙文書籍具有特別的意義。在中文方面,各類的書籍都有:科學、繪本、歷史、漫畫、美工......而且都是全新的。當然書的價值並不在於「新」,然而對於偏遠學校的老師與孩子們來說,「新」代表一種被重視的感覺。我想在能力許可的範圍,應該盡可能傳達同樣的訊息。利用空閒隨手翻閱,發現菁華在選書上顯然花了不少功夫,不但內容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而且呈現方式相當多元有趣。例如我第一次看到可以「觸摸體驗」的童書,而且處處充滿互動性的安排。收工前來張合照,就是我們這五個人囉!





  雖然前晚校長招待一碗又一碗喝不完的奶酒,讓我晚上起來吐了一次又一次,不過早上我還是滿懷期待地來到哈納斯小學。恩寧圖書室正式掛牌運作囉!雖然集合時間還沒到,但有些小朋友已經迫不及待地在門口張望。我們先引領他們看書,同時把握最後時間將掛圖布置完成,籃球、排球、足球全都打滿了氣。好像重溫大學時代出服務隊的記憶,從「老師」變回「大哥哥」了!





  第一階段安排的就是閱讀,除了我們五位隊員外,學校的老師也指導孩子讀書。從小朋友的每一個舉動中,都可以發現他們的興奮與好奇。有人一拿到書,便嘗試性地聞聞味道,摸摸光滑的書面;有些聚在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尤其附有小機關的書最受歡迎;有人則聚精會神地拼讀蒙古文,然後讀完一面後滿足地翻開下一頁。我當然無法判斷有多少專注是由於「新鮮感」,但至少在當下小小的空間裡瀰漫著閱讀的快樂,只要稍加引導,那將成為永續的幸福活動!牆上的地圖也吸引許多孩子的目光,除了複習學過的大陸行政區與都市,更有一個孩子極為專注地尋找世界各個國家。他的指頭緩慢地在世界地圖上移動著,彷彿規劃著自己未來的旅程。我承認心中有著過於綺麗的幻想,但誰說這些孩子們的視野不會因此而不同?





  接著由Foxpapago折氣球的第一把交椅李璐大師帶來餘興節目,但其中的趣味並非千奇百怪的氣球造型,而是此起彼落的爆炸聲。尤其孩子們手中握著氣球,既想跟上進度,又怕氣球突然爆掉,那種偏著頭、瞇著眼的神態令人莞爾。





  午飯後,先來的小朋友合力玩著拼圖遊戲,其他人仍然對閱讀興致濃厚。下午的重頭戲是寫信與繪圖,每個孩子都可以拿到一小盒彩色筆。活動主題是寫給XXX的一封信,內容則是今天來學校的所見所聞,可以寫也可以用畫的。大一些的孩子很快就進入狀況,有些不知該畫什麼的,就描摩繪本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專注認真依舊掛在他們臉上,而我最喜歡看著小小朋友,一邊塗鴉一邊唸唸有詞,好像自己與畫中人物可以對話似的。





  看著這些孩子的文字與圖畫,不需要想太多,也不必思索著各種詮釋,只有一種單純的感覺。他們單純地畫著,不為分數或獎品;我們也只需單純地欣賞,不用區分高下優劣。這麼一來,彼此的距離將拉近許多。在台灣的教育中,是不是太多刻意的操作呢?





  完成繪畫後,依序發下其他文具跟個人衛生用品(牙刷、漱口杯、毛巾、肥皂),同時簡單地教導小朋友刷牙、洗臉、洗手的正確方法及衛生常識。因為新校舍還沒水,只好用「乾洗」的囉!





  發現天氣稍微放晴,趕緊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帶小朋友們到戶外活動。先做暖身運動,接著是趣味接力賽,然後玩團體大跳繩。有些看書繪畫時安靜沉穩到極點的孩子,一參與遊戲馬上展現截然不同的風格。從學前班到六年級,每個小朋友都盡力向前跑。雖然有些孩子運球、跳繩的獨特動作引人發笑,但我很清楚地感受到,這是每個人相互營造的歡樂與趣味,笑聲裡沒有一絲一毫的嘲笑。或許大家都應該常看小孩子們遊戲,感受那種單純的快樂。





  今天的最後一個活動是「讓愛走動」的教唱,雖然有些小朋友沒法馬上抓住旋律,但依舊非常有精神地看著黑板上的歌詞「吼唱」著。就算音準、節拍有問題,如此的聲音卻是另一種天籟。尤其對教唱者來說,因為他們毫不保留的配合而感到非常非常滿足。加上動作後,孩子臉上的笑容更多了。有兩位學前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相互擁抱,每次都會刻意略掉前一個動作,就為了等著擁抱。她們不但抱得緊,還將臉貼得好近好近。後來發現,當孩子臉上的笑容多的時候,我們也都一樣。活動結束後,在走廊上還不時可以聽到孩子們的「大聲吼唱」,有個六年級的小朋友特地留下來抄歌詞,在空曠的教室裡看到黑板前的孤獨身影,使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不知道我能確切帶給這些孩子什麼,但我真的從他們身上得到許多!





  來張大合照吧!人數雖然不多,相處即使短暫,照片裡的笑容證明我們的生命曾經踏實地重疊過。





  左起:美聲天王兼折氣球高手李璐、超認真小朋友滿都花、超有型的蒙古族校長民警、一晚吐六次隔天仍舊一尾活龍的昆翰、新時代的十指洗手法代言人孟穎、不輕易露臉的冷面笑將寇師傅、鉅細靡遺超級體貼的菁華、時時帶來歡笑的隊狗小恩、愛心耐心無限認真記錄每一天的文靜。



相關連結:



  旅行‧不一樣的痕跡‧後記



  Foxpapago設計。旅行工作室



  哈納斯小學舊圖書室照片



  Foxpapago喀納斯圖瓦小學圖書室援建分享



  哈納斯小學活動花絮

星期四, 8月 20, 2009

小人物的簡單心願:《不能沒有你》



  《不能沒有你》不是一部浪漫的約會電影,看到「如果能再重來一次,我不會讓任何人把你帶走...」的宣傳,千萬別以為這在描述有情人卻被拆散的悲戀故事。以這樣的提醒開頭雖然突兀,但戲院裡還是有一些錯懷期待而略顯失落的神情。面對這部傳達沉重控訴的黑白電影,若心境稍有準備,你將會感受到很多很多。



  情節改編自2003年的真實社會事件,一名阮姓男子抱著女兒在台北市忠孝西路、靠近中山南路段的人行天橋上揚言要跳橋自殺,同時拿美工刀自殘以阻止警員靠近,懷中的女兒則驚恐萬分。由於這名「父親」在南北奔波爭取女兒監護權的過程中,屢屢受到敷衍應付與「依法拒絕」,長期累積的不滿終於爆發,呈現在新聞中的就是那場全國轉播的「鬧劇」。對這畫面,我有模糊的印象。老實說,六年前的當下我認為那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不知為了什麼抗爭而想要吸引社會關注,竟然還把女兒當威脅的籌碼。簡單來說,那時的我認為牽累小孩的大人是最糟糕、最沒擔當的!我瞧不起!但那時的我並不知道,男子並不是女孩的「父親」,因為法律不承認他們的關係;男子並非不負責任,反而是起於「尋求負責」,而官僚體系卻「無法」滿足這個基於親情的單純需求。這樣的片面瞭解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缺乏了其他詮釋。如果沒有六年後的這部電影,我將只會留存褪色的記憶與獨斷的情緒,卻無法看透自身生命經驗所造成的盲點,也無從嘗試體會「不能沒有你」是怎樣的強烈情感。



  將社會事件融入電影,戴立忍導演用黑白色調來訴說這個「簡單」的故事。用簡單這個詞,因為故事主軸是人類之間最根本的親情,照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是在法律制度下,這一切卻變得複雜了!想要跟女兒在一起,也就是那麼簡單而強烈的情感,但想要達成心願的過程一點都不簡單!原聲帶的名稱《不能活沒有你》更直接地詮釋「No Puedo Vivir Sin Ti 」這個西班牙文片名。在社會底層掙扎的父女,雖然生活困頓,卻有著極為深刻的親情,相互依賴。因此失去對方,就像被狠狠切下生命中難以分割的重要部分。女兒離開了父親,雖然如願上學,過著所謂更好的生活,可是她卻不再說話,不再與人互動,只是沈默地畫著;父親離開了女兒,雖然每日如行屍走肉,但心中仍然懷抱著一絲希望,希望改善自己的經濟以爭取接回女兒,每日到各個小學等候熟悉的身影,每週拉著朋友到社會局陳情,甚至由於思念過深而在潛水時發生意外。如此緊密的生命共同體,卻在「為人民設想、為人民服務」的法律、社會制度及官僚體系下被硬生生地拆開。這是我們期盼的法律?制度?公家單位?還是因為與大多數人無關,所以沒關係?



  在批評某些人用「不合法」手段抗議社會不公平時,或許我們要先想想,弱勢的聲音被聽見了嗎?在劇中,立委曾經帶來希望,因為他的「聲音大」,一切好像都被安排好了,滿懷欣喜的父女自以為心願終將達成,但簡單的企盼仍舊沒這麼簡單。由於這些單位堅守依法辦理與權責劃分的「正義」,一切安排落空了,在公文來來去去之間,被迫分離的命運則更加接近。再次北上,原先的立委在媒體前忙著其他「為弱勢發聲」的神聖使命,相關單位與媒體都不在乎也不想聽這「微弱」的聲音。疲累、無奈而備受壓抑歧視的父親,要怎樣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那樣的反覆煎熬會令人失控的,我相信跳天橋的舉動與一些作秀式抗爭的成分不同,而是一種悲怨的不理解: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心願那麼難達成?為什麼沒人重視這樣重要的聲音?只因為它很微弱嗎?我們的法律、民意代表、人民公僕......能夠「聽見,聽不見的聲音」嗎?當事件發生後,相關人士站出來說「其實他可以如何如何,不需要用這種手段...」這意味著又是一個不懂規矩的莽漢嗎?問題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民公僕能不能貼近,試圖瞭解這位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心聲?



  片中的兩位核心演員陳文彬(飾爸爸李武雄)與林志儒(飾好友阿財哥)表現極佳,他們兩位本身也都是導演,長期關注與人民相關的社會議題。正因為如此,才有那種貼近小人物心聲的真實感吧!戴立忍導演在各方面的大膽挑戰也令人折服,有想法、有責任感的導演想的絕對不只是票房,而是對社會的影響力。三位想藉著故事、影像與演出改變些什麼的導演,我由衷敬佩,也相信這樣的努力能夠改變人心。由這部片聯想到救災,官方文告中所謂「聞聲救苦的慈悲心」絕不能只是嘴巴說說,也絕非什麼制式的「規定」或「標準劇本」,而是一種態度與修為。但出身相對來說較為優渥順利、教育程度較高的上位者與人民公僕,能不能突破自身有限而狹隘的生命疆界,正視自認為理所當然的盲點,真正跨出腳步與人民站在一起。有時候弱勢群體並非沒有聲音,而之所以微弱模糊,是因為我們站得太遠了。



  最後,我個人認為片中最特別的一幕,就是阿財哥為了李武雄的事與人爭鬥後走在路上,結果一部灑水車從後方緩緩開過來卻無視他的存在,將他的鞋子與褲管都噴濕了。錯愕的阿財哥瞪著車窗裡的人,卻只能看著灑水車繼續慢慢遠離。若灑水車比擬為法律或社會制度,那麼灑水降溫就像造福人民,原本是好意,但當執法者絲毫不顧外在環境而不知變通時,反而傷害了人民對政府的信賴。但可悲的,這類僵化且自認為克盡職守的人並不少。

星期五, 8月 14, 2009

執政的傲慢與散漫



  執政,理所當然地握有資源,但似乎因此就有種「老神在在」的心態。具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自信很好,然而如果缺乏對真實情境與可動用資源的掌握,就變成一種與現實疏離的自我慰藉。在這次救災中,我看到執政團隊的傲慢與散漫!傲慢在於過度自信而錯估情勢,更可悲的散漫是由於狀況外的手足無措:好像該做點什麼,卻不知道做什麼是最急迫最重要的,於是毫無章法地手舞足蹈...看著自以為專業的人扮演跑龍套的角色還處處鬧笑話,真不知是演技欠佳亦或拿錯劇本!


  標準太高了嗎?拜託!如此嚴重的危難還要等著救災機制「逐步成長」嗎?空有資源卻無法有效整合運用,徒有行政體系卻缺乏緊急聯繫機制,水深火熱的人民可沒有這樣的耐心與時間去呵護如此脆弱的幼苗,我們需要的是可以立即倚賴的「大樹」啊!若真的需要多給一些空間,我也寧可看到執政團隊真的謙卑地去面對過錯、處理問題、貼近民意,而不是玩著官官相護、向外推諉責任的化妝遊戲!

星期四, 8月 13, 2009

2005年的感觸2009年的欷噓



  如果已經預備耐心地讀文章,請先參考2005年我的感觸《謙卑地面對大自然》。那是一篇批判情緒比較強的文章,不過在2009年的今天,其中的許多驚嘆號與問號似乎依舊存在。我真的必須暫且撇開災情所帶來的難過與不捨,也先忍住對執政階層自欺、高傲與散漫的痛批,內心有個很殘酷的聲音:其實這次浩劫的遠因早已種下,因為「人心」...(先強調,文中的「我們」是臺灣整體人民,而其中最重要也最該負責的組成元素則是「政府」)。我們太看重自己的利益,太相信人定勝天,太健忘於過去的教訓,而輕忽已被逼至絕境的大自然。它的聲音被我們忽略多久?我們無情地榨取它的資源來換取自身的利益,卻鮮少為這塊土地做過什麼。它的劇烈反撲是不是一種痛苦的展現?


  這塊土地在過去,已經發生許許多多的危機,我們卻沒有從中記取教訓,甚至抱著僥倖的心態自欺欺人。濫墾、濫捕、濫伐、盜獵、超抽地下水、、漏油......當我們聽著「禍留子孫」的各種告誡的時候,多少人真的去「想過」這些問題?不一定就是相信,也絕非鎮日杞人憂天,但確實為這些事動腦「想過」嗎?若真有擔憂的理由,其中最關鍵的態度是「放棄當下的自身利益去成就長遠的群體幸福」。有人會反駁,當生活都成問題,怎麼去割捨僅有的利益?又如何為整體幸福著想?確實,但全臺灣的人民都是如此嗎?顯然不是,而國家的重要性就在於長遠考量下的濟弱扶傾,引導全體人民朝著正確的大方向走去。反觀,現在台灣在「避免危機」的消極路上由誰領導?沒有!我們只有「上位者」,卻沒有「領導者」。缺乏遠見與魄力的執政階層只在乎選票與任期,而大多數的民眾與危機意識保持著舒服的距離。


  同情災民的苦、痛和無法感同身受的情緒,感佩所有救災人員的奉獻,對殉職的救難英雄獻上最高的敬意。至於這次的救災情況,要檢討批評的多如牛毛。但對於容易健忘而傾向沈習安逸的我們,真該想想災難之源是什麼?因為如此浩劫,絕對不會只是少數人的過錯,而是大多數人長久以來對自身的溺愛,對自然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