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3, 2017

卡墊勒啦!阮底考試!

卡墊勒啦!阮底考試!(關窗聲)

太多複雜的考量,所以我已經很少在FB抒發關於工作上的事情。但上面這一句話,讓我有種擺盪在「算了吧!」與「難道就什麼都不說?」之間的掙扎。

卡墊勒啦!阮底考試!(關窗聲)

這一句話,昨天下午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以主任這個角色,歷經投訴電話、市長信箱與1999的洗禮,聽到這種話語沒什麼特別,已經習以為常。對比新聞媒體與社會事件中的勁辣對話,這樣的話語好像也沒有太大衝擊力。但是,但是,作為一位教師,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出自學生的口中,我實在無法「習慣」,而且也不只是因為這一個人的這一句話,而是這陣子一直不斷積累,一種強烈的擔憂。

先還原這一句話的發生情境:

昨天14:35有老師通報學校旁停車場發生車輛擦撞事故,有一方是學校人員,所以我前往關心,協助處理。到場時,雙方在對話溝通,車輛擦撞無人受傷,同時已經報警,沒有社會新聞上那種激烈的言詞,沒有那種先聲奪人、先嗆再說的劇情。一旁有一台小轎車,因為暫時不能移動事故車輛,所以被困住無法離開。看到車主坐在車內,所以我也過去關心,表示抱歉,警方到時會請他們盡快做紀錄,然後移動事故車輛讓他們盡快離開。這位車主還好心地提供照片作為參考。

警察到場後,對雙方進行詢問,以我的主觀感受,都是以一般戶外交談的音量進行(沒有分貝計,我只能這樣「主觀判斷」。)詢答告一段落,警方引導雙方將事故車輛移開,這時候為了指揮駕駛,所以音量確實比較大聲。而事故地點是整個停車場離校舍最近的位置,中間隔著校園圍牆,離教室約莫6公尺的距離。

就在此時,「卡墊勒啦!阮底考試!」這句話爆出,抬頭一看,聲音來自教室,是一位穿黑色服裝的學生,說完他就關上窗(以我主觀感受,不是輕巧地關窗)。

現場幾人面面相覷,有一方坐在駕駛座,我不清楚他有沒有聽到。我不去解讀警察與另一方聽到後看我的眼神,我自己是覺得抱歉。

抱歉噪音影響了學生考試?不自找麻煩,我應該是要這樣說才對。但老實說,我當下的抱歉,是因為我們的一位學生選擇了這樣的表達方式。客觀上,我不否認警察的聲音可能影響到了教室內的學生,但「卡墊勒啦!阮底考試!」這句話,掠奪了我99%的注意力。

很諷刺地,是啊!這不就證明,用這種方式講話,很有效果,很有氣勢!對比之下,「可不可以請你……」、「拜託一下,我們在……」、「不好意思,能不能注意一下......」這種句型,實在孬到不行。

但我自始自終,都還是認為這一位同學,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不可以小聲一點,我們正在考試,不好意思!」語氣和緩但態度堅定,同樣可以傳遞訊息。

因為主任或老師、警察被學生罵,玻璃心碎一地才發抱怨文?不,如果今天是社區民眾?是本校學生?是他校學生?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國中生?是小學生?是學生家長?這樣一句「卡墊勒啦!阮底考試!」我都覺得不恰當。甚至,有些情境會引發更複雜的後果。而且對校外人士會造成一種很偏頗但實際的印象,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怎麼…….」

怎樣說話,是個人的選擇,而個人的選擇有部分來自他人的影響。這樣的「他人」,不只是老師,也包含家長親友、公眾人物,立委民代,還有同儕,還有網路中有名、無名、匿名的人。

「卡墊勒啦!阮底考試!」這樣一句話,在一旁聽到的同學,心裡怎麼想的呢?
「好樣的!好威啊!」
「太嗆了,有人敢說就要鼓掌」
「這樣說不是很好,但算了,給他建議自找麻煩」

有哪位?會對這位同學建議:「謝謝你幫我們發聲,但我覺得方式可以……」
我覺得這樣的同學,很難得,但也很為難。

所以需要「老師」來幫忙引導:

有些人
用嗆辣的言語進行「溝通」
用酸性思維與靠北模式來表達意見
我不知道這是「喜歡」?
是某種暫時性、創意性地「抒發情緒」?
抑或「已經習慣」?
還是「被按讚者、被好事者制約」?

習慣成自然
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有些言行
目的是爭取權益,目的良善。

但因為是好的動機,
所以就不好意思、不可以或不敢
對爭取的不恰當方式有所質疑嗎?

因為是好的動機,
所以就不好意思、不可以或不敢
對不經查證的謠傳有所批判嗎?

更不要說有些言行的目的
只是引發紛爭.......

星期三, 11月 15, 2017

回顧2012年11月16日FACEBOOK動態

有些孩子做不好,卻太多溺愛;有些孩子做得好,卻缺乏掌聲。這世界是怎麼一回事?不能先給予肯定再引導調整?總要藉由抹滅他人付出來成就自己的論調?沈淪不是沒有理由,因為總有「大人們」,不要你努力振翅,只要你乘風飛,只要順順的就可以了。問題是,哪來這樣稱心如意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