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28, 2015

關於「納入考量」這件事

我知道很複雜,但有些事,遠遠看,也很單純。

入圍,就是納入得獎的考慮,有得獎的可能,但沒有得獎的保證。因為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確認得獎,所以就覺得入圍的宣告是假的,徒增希望落空的機會,那就不要宣告入圍,讓我們提早死了這條心。是這樣嗎?

評審過程可以檢視,但不能從結果推斷過程。

參加標案,就是納入得標的候選名單,有得標的可能,但沒有得標的保證。因為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確認得標,所以就覺得評選是假的,徒增希望落空的機會,那就不要邀我投標,讓我們提早死了這條心。是這樣嗎?

評選過程可以檢視,但不能從結果推斷過程。

如果要爭取,無論是榮譽或者標案,就要有爭取的準備。並不是所有看不到的,就叫做黑箱。並不是所有的心想事不成,就是阻礙。

我說得很單純,但有些事,身處其中,就很複雜。

事後論斷

老實說,我很不能接受「從結果推斷」的思考。因為結果不是預期的那個樣子,所以先前的過程都是假的?有人說:「既然結果是這樣,當初就不要說有可能」。所以金馬獎的結果,我沒得獎,當初就不要讓我入圍,幹嘛要讓我落空?常常入圍,沒得獎,是折磨?意見被納入討論,沒實現,就是敷衍?所以評審的投票與討論也都是假的?只因為得獎的結果不是期待的結果。所以一件事只有在百分之百確定的情況下,才能夠「討論」,否則就會有人失望?那其實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申請經費、期刊投稿、買樂透,都沒有穩中的。那麼,我們哪來的權利希望心想就得事成。

星期三, 10月 21, 2015

百樣人

自恃甚高、自我安慰、自以為是與自我感覺良好,哪種比較糟糕?

另一種計畫

重溫寫論文的作息。腦袋的凹陷空虛感,肚子的凸出鬆弛感,雙雙令人不安。要強迫運動,強迫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