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31, 2001

古厝記憶

  今天早上去外婆家看家。這是什麼時代了?有保全、有答錄機、有手機,還需要看家啊?只因為外婆家是三合院,白天門戶是不關的,所以才需要有人「顧厝」。三合院旁邊是竹林、稻田、小溪、還有一座二層樓高的鐵架水塔,院內還有一口民國二年的水井。待在幽靜的古厝裡,彷彿回到從前。



  因為爸媽要上班,總有大人在的外婆家便成為小孩放學後的去處。從中餐、午睡、玩耍、寫功課、到晚餐、飯後乘涼,全套服務。午睡時,躺在古樸涼爽的木床上,聽著竹林隨風傾壓所發出的特殊旋律、竹葉沙沙的伴奏聲,現在想來是多麼寫意的情景。可是對小孩子來說,午睡卻是苦不堪言的例行公事。現在覺得不甚寬廣的院子,對當時的我來說,騎車踢球玩遊戲,已是綽綽有餘,現在的小孩,若能有這樣的活動空間更是一種幸福吧!而更具吸引力的是屋外的天地,收成後的稻田、令人有些恐懼的小溪、總想爬上去探險一番的水塔、愛爬上裝模作樣駕駛的農機具。就是這些,陪我度過的記憶中滿是陽光的下午。



  晚上的三合院,是另一種感覺。若大家聚在一起,沒有遮蔽的院子可以恣意享受星月夜空,大人聊天小孩玩耍,那是熱鬧溫馨的。然而對小孩來說,夜晚最大的恐懼就是上廁所,那得要走到屋外,經過一段當時覺得漫長的小道,草叢中還有一些石獅的雕像,驚恐快走後才會看到溪旁的廁所。裡內是沒有燈光的,所以,總是打開門,藉著路燈昏黃的光亮,才有勇氣解放自己。那樣的恐懼感受,即使有人相陪,也是千萬不願意,因此非不得已,不作此打算。若有時留宿,深夜夢醒不幸有這樣的需要,那才是天人交戰,最後除了厚臉皮哀求,別無他策。



  幼小的身軀與視野,對於空間是感到寬廣與陌生的,充實地填滿了記憶。印象中的外婆家,充滿新奇與刺激,卻也有一種溫柔的熟悉與安全感。隨著年紀增長,漸漸少回去了,那裡也成了另一世代的玩耍樂園。本以為與它已經疏遠了,但今天重溫舊夢,往事歷歷在目,空氣中依稀帶著十多年前的特殊氣味。有些感覺,雖然遺失已久,卻鮮明地活在回憶之中,只要我們懂得去尋找。

星期五, 3月 30, 2001

刺激

  早上去學校打了一個小時的籃球。回來到許久未去的高中班版逛逛,才知道一位高中同學考上會計師了。哇,年紀輕輕ㄟ! 而且之前他已經在會計師事務所見習,月入也是數萬,那時就已經令人羨慕萬分,現在又考上證照,兵役也因為貧血免了,前途大好啊!而我,在可預見的二十七歲,還會是一個老社會新鮮人啊....



  每次看到這種消息,對我都是一種刺激,激勵自己不能停滯不前。但最近越來越覺得,看到什麼就想學什麼的心態,雖然也是一種生活動力,就怕自己什麼都會一點,卻沒一樣可登大雅之堂。我會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瑣碎小事?這可要時時提醒自己。



  其實想想,這樣的心態,究竟是社會給我們的束縛?還是我們本身的「上進心」?在競爭的功績社會中,膚淺的比較,是不是源於心中的自卑呢?道家的齊物無爭,在實踐上好遙遠好遙遠。對於種種刺激,是否要尋找一種更沈穩的自重?唉,也搞不清楚了。

星期四, 3月 29, 2001

凌晨的黑暗

  凌晨四點多醒來,被催眠似地走向電腦。沒有開燈,黑暗的房間只有螢幕的光,冰冷刺眼。坐了一個多小時,在死寂的網路上閒逛、戴上麥克風錄些自己可笑的聲音,玩玩視訊軟體,光線不足,螢幕上晃動的人頭顯得特別詭異。下樓去找狗玩,牠一點也不起勁,這也不能怪牠,只能怪凌晨這麼漫長!



  天色微亮,也只能再躺回床上,大四那種睡不著就往北宜、東海岸飆去的率性,已經被成熟的責任感稀釋,待會還要上班呢。生活,像凌晨一樣漫長,在睡與不睡間掙扎。

星期二, 3月 27, 2001

臥虎藏龍(下)

  寫完我對人物的揣摩,還有許多細節無暇深入,這樣的思索對自己而言,我有回應其他人評論的基礎,無論贊同或反對。但這是不是電影所表現的?我想一定有所差距,因為這是我的解讀。看電影不是死讀書,不是人云亦云,藝術的美正因為允許多元的觀點,自己的領悟與感受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這才是扎根於人世間的藝術。我知道「臥虎藏龍」是一群人努力的結晶,我不否定任何人的付出。但我也清楚知道,華人的電影可以更好,有大家的支持,可以跳脫出現有的束縛。「臥虎藏龍」給我感動,因為我知道這將會是一個開端,而真心希望它不會是結束。



  如果說「臥虎藏龍」的風暴,有部分是來自於電影本身以外,我是相信的。然而奧斯卡得不得獎,對於「我們」很重要嗎?「奧斯卡」的商業化是眾所皆知的,即使沒有得獎,我們需要謾罵嗎?過去「世界少棒冠軍」是鞏固民族自信心的憑藉,讓我們為之瘋狂,得失心顯露出許多衝動的行為。現在的我沒有資格對過去批評,只是時空遷移,現今的我們還是「只能」藉由外人來肯定自己嗎?必須藉由「比較」來凸顯自己的優越?給予自己掌聲,給予自己批評,都是「自愛」,然而現在後者多於前者。



  「臥虎藏龍」的得獎,對於許多涵養極深的藝術工作者來說,或許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但我卻很高興,至少在這樣「世俗」的光環下,人們開始注意我們也有能力作自己的電影,好萊塢不是唯一選擇。「臥虎藏龍」是有娛樂片的影子,但它很努力地表現不同的風格,探索一些中國式的主題。要比格調,每個人永遠有自以為更好的選擇,有何好計較?然而正如同漫畫對群眾的龐大影響力,不要忽視電影所造成的效應,那是另一種文化提升方式。 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們應該都能體會,文化的人口,是漸進轉變的,怎能太苛責強求?世俗文化又有何錯誤?何不雙線發展,相得益彰?台灣許多獨立製片的小成本電影,社會寫實、議題探討、人性刻畫,有時更能深切的撼動人心,提供了娛樂之外的另類選擇。然而這並不相斥啊?只不過是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大老們,藝術與娛樂,本是同根生,都源於「人」的需要,給點模糊的空間吧!

臥虎藏龍(中)

  講到臥虎藏龍的劇本,我承認我並不欣賞,許多值得深思或加重的主題並沒有凸顯,人物個性也多多少少被武打所掩蓋。劇本好壞的確攸關整個創作的評價,批評大多自此而生。然而針對郭冠英先生所提出的不合理之處,卻也覺得有些不認同,如果正如她自己所說「只看四分之一」就看不下去,那麼有何立場批評劇情?或許前輩的眼光總是比較特別。我也沒有資格評論什麼,以下我想先針對劇中人物性格揣摩一番,至少這是我的解讀。



李慕白:

一位兼具武功與武德的俠士,但即使閉關修練武學登峰造極之際,卻仍跳脫不出「情義」的糾結,這些是武俠思維的束縛,即使輕功蓋世,卻也逃不出這樣的網。第一層是殺師之仇,原本想退出武林是非的李慕白,終究卸不下為師報仇的責任,「仇」永遠是武俠世界的主軸,為此可以犧牲自己生命,重於一切。第二層是對俞秀蓮的情與義,犯難相知的情,對死去朋友的義,堆積成自我壓抑的情感,「兒女私情」為了種種理由總是被擺在一旁,然而它卻又真實地存在,折磨人心。第三層是對玉嬌龍的惜才,遇見資質優異習得又是本門劍法的豪門千金,惜才之情屢次顯現在李慕白的行為中,希望收她為徒傳其衣缽,然而玉嬌龍與碧眼狐狸的關係是第一層障礙,玉嬌龍的任性好勝是第二層障礙,煞費苦心的李慕白終究難遂心願,至於李慕白對玉嬌龍是否有情慾?這我難以揣摩。除了情感與責任外,李慕白身上所代表的是「武德」,武功高強並不會受眾人景仰,唯有武功武德俱備,才能稱得上是「俠」,玉嬌龍所缺少的就是「武德」的修養,這與其師承及成長背景都有關係。這個點,是值得深思的主題。



俞秀蓮:

出身武學世家的江湖俠女,亦是身陷情義的糾葛,籠罩在先夫的陰影下,無法坦露自己的情感,這是傳統女子的「德」,就算俠女也難以跳脫。她瞭解李慕白,「報仇」、「尋劍」、「收徒」都順著他協助他,這是她能光明正大表現的體貼,最終卻仍是悲劇收場,即使她聽到李慕白真情的告白。對於玉嬌龍,兩者間先是一種姊妹的情愫,後來夾雜了「教訓後輩不懂事」的氣憤與難過,最後她卻不在乎了,因為她最在乎的李慕白已經不在。但我覺得最值得玩味的是,闖蕩江湖半輩子的俞秀蓮何嘗不希望有個安定的情感與生活,歷盡人事滄桑的她勸玉嬌龍要珍惜幸福,而玉嬌龍卻對江湖充滿好奇躍躍欲試,選擇不歸路。行走江湖這條路,不同的看法相互激盪,最終顯露出不同的感慨與懊悔。



玉嬌龍:

我認為是本劇的靈魂人物。聰明、任性、好勝的大家閨秀,武功與背景形成角色的第一個潛在矛盾,武功高強卻不明事理。對於碧眼狐狸,是師徒也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對她有些感恩卻也有些瞧不起,這是第二個矛盾。玉嬌龍對於俞秀蓮,是好奇、敬佩與撒嬌,然而因為盜「青冥劍」而暗中較勁,又因為李慕白的出現更強化彼此的對立。聰明的她明知道李慕白武功高於她且屢次相讓,明知道自己盜劍不對,明知道對於碧眼狐狸有所虧欠,明知道不收斂將與眾人為敵,但她就是不願低頭認錯,從小受寵的她怎受得了他人責罵?任性而為,仗著武功與利器,成為眾所指責的武林大患。內心征戰中,縱使稍有些悔意,然而自身任性一旦被觸怒,又成了一意孤行的狂龍。歷經是是非非,在一切平息之後,她為何跳下萬丈深淵?她腦海中想的是什麼?羅小虎說的那個神話故事:「從最高的山上跳下,將使願望實現」。我想玉嬌龍心中是深深的懊悔,希望一切能重頭,然而這願望終究是不可能的。她選擇用這一躍的生死來贖罪,若神話是真的,一切悔恨將有機會彌補;若是假的,一切也將隨死亡而去。這是她選擇的救贖,也許是年輕無知,但這又是她的一種任性,任性的人總有種一切我自己承擔的狂傲。



羅小虎:

在臥虎藏龍中,他是我認為最無力的角色,或者說沒有被突顯出來。一段大漠的戀情,卻感覺不出有何深刻。只能說,生長在大漠的他,還是背負著「男人該成就事業的責任」,這究竟是社會塑造的男人角色,還是隱藏在本身自以為是的宿命?較之其他人,羅小虎的思緒是比較單純的,他只想要玉嬌龍,不惜遠赴中原、不惜冒危險搶婚,他顯現的是一種外放的熱情衝動與付出。然而玉嬌龍的複雜思緒,豈是他所能想像?豈是他所能瞭解?太多因素橫亙兩人之間,我竟有種錯覺,玉嬌龍是個潛在的大男人,而羅小虎是個潛在的女性。對不起,也許有性別偏見。只是想說,剛柔在這兩人間似乎是顛倒的。



碧眼狐狸:

潛伏在玉府的惡人,惡毒的個性面對玉嬌龍卻又有些矛盾,恨她欺騙自己、利用自己,但一絲母性又夾雜其中。在與李慕白的生死交戰中,她受玉嬌龍搭救得以苟活,之後瀑布之戰她又救走玉嬌龍,不知她有何打算,最終利用玉嬌龍為餌,設計李慕白。其實反反覆覆之間,我想可以多著墨於她的個性。



其他人物:

玉府的總教頭、山西補快與女兒、被玉嬌龍慘敗的江湖人物。其實都是武俠世界中的配角,不甚重要,卻不可或缺。他們甚至是最讓人感覺親切的角色。武功不高的人物,在武俠世界還是有其特殊個性,一種「角色責任」。有他們,讓臥虎藏龍的武俠世界更顯真實。

臥虎藏龍(上)

  這幾天,「臥虎藏龍」所引起的奧斯卡旋風席捲全台灣,儼然是華人在世界舞台揚眉吐氣的代表事蹟,連政治節目都出現「從臥虎藏龍得獎所得到的啟示」這樣的話題。風是颳起來了,但為什麼這麼強勁?會不會又是一場類似「台灣論」的流行風暴?如果說,「高壓」與「低壓」的差距是起風的原因,那麼這樣的「差距」在哪?今天看了台灣副刊郭冠英先生的「臥胡藏塗—國王的新衣」一文,引發心中激盪。對於褒貶不一的「臥虎藏龍」,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以及對其他人褒貶言論的感覺。



  剛上檔時,就去戲院看了臥虎藏龍。片子結束後,坐著靜默冥想了幾分鐘,心裡充滿感動。批評者可以說:「有什麼好感動的?說出來啊?列舉出來啊?」我只能說:「我就是感動」。我清楚知道它並不完美,我甚至覺得片中有些地方顯得多餘,對張震有些感冒。但我知道它的音樂、它的場景、它的武打、它的思考的確是想表現出中國的特色,對於可悲的「泛非本土化」思維模式,這難道不是值得肯定的?



  就最表面的武打場面而言。想想電影中日本武士、西部槍手對決的情景,甚至許許多多電影的招牌情境,如果那是深印腦海中的經典鏡頭,那什麼是中國武打決鬥的經典鏡頭?中國武俠世界中飛簷走壁的輕功、琳瑯滿目的兵器、靈動瀟灑的招式、甚至每一個人的出手都是其個性的顯現,這些在臥虎藏龍裡充分表現,實現多少人想像中的情景?與此相得益彰的是「配樂」與「攝影」,中國風的配樂,節奏快速震撼人心的鼓聲、充分凸顯動作的攝影技巧,創造出扣人心弦的武打畫面,就純娛樂享受而言,是足夠了。對於吊鋼絲的種種「特異」功能,也許有些人覺得太虛幻,然而吊鋼絲還要做出那樣流利的動作,這可是真功夫,不像好萊塢動作巨星在藍色布幕前擺擺架勢就好。看電影,就要融入其時空背景,否則我們為什麼相信「外星來的超人」?相信「星際大戰的種種先進科技」?為什麼相信大多數電影中的「絕妙巧合安排」?人是常常悠遊於想像的,要批判真不真實,藝術史有一大半可以斯掉扔進垃圾桶。



  音樂與攝影,面對廣大學有專精的人,我不敢置喙。只能說,以一個膚淺而粗俗的「觀賞者」而言,我是迷戀其中的,尤其中國的景色、中國的音樂,讓我覺得親切。不會有人要說我「大中國」吧?

關心

  今早師大實習輔導處就業輔導組來了一通電話,問我「甄選專區」與「系友會」網頁是否有需要他們協助的地方。對於這樣的一通電話,感覺很溫馨呢!誰說感受不到母校的關懷?只不過我們往往忽略或是將自己「悲劇化」而已。



  我想,目前我要加緊PHP+Mysql的學習與設計,以更有效地統整資源,其他的資訊要靠同學們的幫忙。其實實習輔導處的網頁已經提供了很多資訊,可以多多利用,而我們的網站宗旨,最重要的是一種團隊合作的互動與感覺,希望慢慢能感受到。這通電話又讓我想到,連素未謀面的人都會來上面逛逛,還主動提供協助,這固然有職責上的因素,然而與自己關係密切,需要面對教師甄選挑戰的同學們,你們是覺得不在乎?不願意與大家分享?或者我收集的資訊太貧乏?我希望是後者,而這情形需要大家的合力。



  團結互助,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體會到它的重要性。同學之間、朋友之間、系友之間、校友之間,撇開「實質利益」,情感的支持與交流,有時更是面對挑戰的重要後盾。想起去年這個時候,面對研究所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她的陪伴,還有許多同學的互相扶持。面對身旁的人們,只能多多少少盡一點心力,感恩與助人,將會形成一個美好的循環。國文課本裡「謝天」、「飲水思源」、「那默默的一群」,撇開作者、解釋、文章作法,其中隱含的情意,才真的是教學與人生的重點啊!我們教了沒?

星期一, 3月 26, 2001

ㄒㄩㄢˋ

眩,在雜亂誘人的世間萬象,

只能視而不見。





漩,在時刻分秒的身不由己

讓思緒隨之甩去,旋轉。





炫,在光芒刺眼的盲目追尋

伸出雙手,遮擋、摸索、握拳。





渲,在放肆束縛的情感糾結

不知不覺地氾濫滲透





泫,在矛盾征戰的茫然若失

終於滴落,侵蝕出世代不變的黑色淚紋。

星期六, 3月 24, 2001

旁觀

  有時候,為了不讓事情變得複雜,我們選擇做個「旁觀者」,即使關係到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旁觀者清,是因為沒有被扯入漩渦,沒有隨之打轉,不會昏頭轉向。所以選擇旁觀,並不代表自己比較高明,只是比較懂得自己的「能耐」,在還能掌握現況的情形下,做一個逃避挑戰的人。



  旁觀,有時是因為自己不敢承認,因為那些關係到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承認與否,安穩現狀與茫然未來,有人願意孤注一擲,但大多數人選擇留在原地,做一個旁觀者。你期待、想像,你觀察、試探,卻又置身事外不用負責任,同時遊走於安穩現狀與茫然未來。於是,你不會真正成功,也不會真正失敗,一切只是你的內心遊戲,享受的是小輸小贏所帶來的心情起伏,然而這卻是另一種滋味。



  所謂旁觀,不是一種生活態度,而是一種決定,對不同事物總有不同的決定。對某些事,我選擇旁觀...

聚首

  回到台中,下著雨,腦海中還是清楚地浮現著這幾天台北的好天氣。公館班聚聊天,與泰華邊走邊說的men’s talk、墮落小天地的小酌談天、敦南錢櫃盡情夜唱、念念不忘美味的燒肉...



  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星期六的籃球賽。好久好久沒有一起打球了,更別提比賽。雖然畢業快一年,但還是很厚臉皮的去系上活動參一腳,畢竟機會非常非常難得。二場比賽,雖然僥倖拿下勝利,但是深感「長江後浪推前浪」。實習的安逸生活,使得五個人居然三個抽筋,體力也大不如前。然而不論輸贏,一起打球的那種默契,是心中最難忘最深刻的!



  晚上,跟同學們揮手告別時,心裡暗想:「這樣的定期聚會能夠持續多久?」想到茫茫的未來,不禁有點惆悵。但我相信,只要大家有心,這樣的友誼一定可以長長久久的。這給我繼續充實班級網頁的動力,不管有多少人在乎,我都要好好地記錄這一段情緣,因為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相信對其他人也是!

星期三, 3月 21, 2001

寫真

  凌亂的房間:扭打成一團的衣服、散亂的照片、不清楚年代的廢紙、封蝙蝠的膠帶、不知下面壓著CD還是襪子的雜誌群、裝著回憶的紙箱、為地上衣服而點綴的衣架、翻開在幾天前的書本、背包、筆、口琴、飲料盒、電話、啞鈴、發票...垃圾桶在起伏的原野上矗立著,很自然地融入大地景觀,一點也不突兀。這世界的主宰,躺在棉被堆中發酵。



  23歲的我:半長不短的頭髮、缺乏陽光的表層細胞、微胖的身軀、差透的體力、腦袋喀喀地運轉著。匍匐在虛無的柔軟之中,環顧錯綜的「世界萬物」,努力尋找能毫無阻礙地,與瞳孔連成直線的最遠一點,像是尋找自己的未來。



  無辜的你:也許是心有戚戚焉的懶惰男生,也許是略感噁心的乾淨女生。也許是你?也許是妳?在螢光幕消失後,剩下的,只剩我與我的世界,繼續喘息著。



  最後要說,世界並非一成不變。某天,有顆小行星將會撞上我可愛的星球,摧毀我習慣的「男生世界」,讓我的恐龍習性就此滅絕。那個狠很衝向我的小行星,是不是妳呢?

星期二, 3月 20, 2001

流浪

  最近,在教學方面陷入了理想與實際的兩難,惹得自己有點心煩,連腦袋都好像被空虛腐蝕,像部286消耗著時間與動力。好想去騎單車,再從台東騎到花蓮,簡簡單單地流汗,無奈車子早已經寄回去基隆,下次單車之旅又是遙遙無期。想去流浪,可是沒有決心與勇氣,只有一堆藉口。



  我想要,在夏天的海灘上露宿一晚,躺在火堆旁,聽著浪濤聲,望著星星睡去。凌晨,在微冷的海風中坐起,裹著睡袋,用火堆的餘溫泡杯熱飲,然後靜靜地等待從海平面燃燒浮出的輪廓,直到眼睛刺痛。



  我想要,漫步在冬季的山林間,呼著白煙,踏著微濕的土壤,享受臉龐所感覺的冷,品嚐空氣中的清新。寒冷,輕輕地刺著,刺著身體每一個細胞,讓煩憂隨著刺痛流出,滴落。



  我想要,在熙熙攘攘的街道,選個不起眼的地方坐下。在人來人往中搜尋,是否找得到一雙似曾相識的眼眸。在人聲嘈雜中傾聽,是否聽得到使我加速心跳的聲音。如果我去流浪,會在那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遇見妳嗎?我想要,在孤寂的異鄉,深刻對妳的思念,妳是否知道?



  流浪,就是遠離。思緒遠離、記憶遠離、思念遠離、物質遠離、情感遠離。然後,在一無所有中,重新追尋,生命。

決定

  一個月前決定要先去念研究所,這樣的決定,代表若要重回教育工作,那將是四年後的事情了。其實,這樣的決定,決定得了這四年的計畫,但四年後的未來又是一片茫然,那時二十七歲了呢!那時,將會是什麼光景?別人也許已經成家立業,在教育界佔有一席之地,而我還是個社會新鮮人呢!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自己終究無法像那些灑脫的人物,為了自己生命的執著,遠離世俗塵煙,流浪在邊陲荒野。花一年的時間?花二年的時間?在我們腦海裡總是評量著:「這樣划不划算」?因為我們只用金錢衡量,將自己的生命放上天平,秤秤值多少錢。斤斤計較之際,卻不知不覺,失去了許多金錢無法換取的事物。



  人需要不斷地作決定,然而每一次決定,就代表一次失去。得失之間,悲喜如何調適?有時就陷入這樣的矛盾與後悔。看開一點,偶爾沾染一下清靜的思維,由沁涼冷卻煩躁,讓自己不要莽撞地衝向名利,或是陷在得失纏繞於心的泥沼。但只是偶爾,也只能偶爾...因為我是凡人。

星期一, 3月 19, 2001

上課

  今天上了六節課,雖然對很多教師來說,沒什麼了不起,但好歹這也破了我個人紀錄,就算只前進一小步,也是成長嘛!



  第一節音樂,為了怕影響其他班上課,所以全班帶到在中正堂前練直笛。練一節課直笛?那不會很無聊嗎?上一次代課已經練了一節,今天又一堆人沒帶樂器,一堆發呆,看了實在礙眼。所以練了一段時間,索性問他們要不要玩遊戲?難得今天帶到戶外,而心裡已經想了幾個跟音樂有關的團康。大家望著你,也沒有什麼表示,居然還有一位女學生自言自語說:「音樂課玩什麼遊戲?神經病。」她也沒有說很大聲,但好死不死,我剛好眼睛叮著她,簡簡單單就被我的讀唇術破解。馬上「機會教育」了幾句!唉,那就算了嘛!我也省得麻煩。心裡真的不是滋味,真不知道現在的學生在幹嘛?書也不唸,社團也只會擺爛,連玩遊戲都沒興趣,只會言不及義!那...還剩下什麼?接著兩節自己班的國文,看教學錄影帶時又一堆人打混,看完免不了又「機會教育」一番。唉,也不想再講接下來的三節課..只不過滿腹牢騷。



  總之,上完六節課的我,現在一點也不想給學生什麼自由,什麼輕鬆無負擔的學習?太浪費了。喉嚨要掛病號,教育愛快被消耗殆盡,而學生呢?還是很無意義地在延續他的生命。

星期六, 3月 17, 2001

往事

  這幾天,掃了一堆大學時代的照片,果然,「沈迷往事症候群」又發作。照片以外,為了班級網頁的大事紀要,翻出大學時代的四本記事簿,重新再把大學生活溫習一次。想當初的天真瘋狂、年輕的執著付出、好友相聚的點點滴滴,那些人、事、物,浮現在水面,波光蕩漾,那就是我年輕的生命呢!



  感謝有紀錄、感謝有照片、感謝我的腦袋還有記憶的功能。真的,如果失去這一切,那是多麼可惜?我多想緊緊地握住這些,深怕而有一天,我將會老得留不住回憶..所以,繼續紀錄我的生命吧!



  沈迷在往事的泥沼裡,就這樣被美好懷念緊緊包圍,也不需寫太多。今晚,是個「濫情」的夜晚...作夢去吧!

星期五, 3月 16, 2001

助人的掙扎

  心裡有點埋怨地騎在中港路上,難得學長當兵放假可以聚一聚,可是二十二歲的我得要在十二點前趕回家。還是認命吧!免得待會要「上課、聽演講」,那更難受。



  騎過中港路機車專用的大彎,突然發現前方有輛機車倒在路旁,一位穿黑外套的女生坐在地上。昏黃的路燈,車子又已經熄火,如果不仔細看,可能就撞上去了,真的非常危險。直覺當然就是要下車幫忙,熄火脫下安全帽的剎那,腦中浮現一些負面的社會報導,甚至還有電影情節,之所以有這樣的聯想,因為這個回轉彎道的治安不是很好。唉,心理不光明的我,一邊走向她,一邊回顧一下四周,還有路邊長得茂盛的雜草叢,該不會有「同夥」埋伏在裡面吧?



  問了問,原來是被另一台機車擦撞,而肇事者早已狂飆遠遁,看機車居然是朝相反方向倒下,可能撞得不輕,車子整個反轉一圈倒下。問她有沒有怎麼樣?她只是反覆地說「很痛..好痛..」,也許還在驚嚇之中吧!扶起她讓她坐在路旁的分隔島,再幫她拉起車子,這時附近的一對夫妻也過來關心,於是將車子與人都先帶回家中,讓她休息一下,順便聯絡家人或朋友來接她。我想應該不用我幫忙了,就繼續趕十二點的門禁。助人是愉快的,回到家雖然有點晚,但隻字不提,一方面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一方面,我可不想又聽那些「助人的負面因素分析」、「好心沒好報的警惕與教訓」..



  人在許多時候,都非常非常需要別人的關心與協助,設身處地:那樣無助、那樣痛楚,是多麼需要他人的援手,每當看到受傷的人蹣跚地爬起、牽起車子,對比那些視而不見呼嘯而過的車群,深覺時代的悲哀。藉由同理心的感受,我們會盡量地去幫助他人,這本來沒什麼值得提的,因為這不就是人性應有的關心?然而拼命往前衝的新時代中,有多少人會為了一個不相識的人而「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受傷?沒死就好了,警察救護車會來處理,他們領國家人民的薪水嘛!我何必淌渾水,到時還要筆錄多麻煩?另一方面,小孩子是最有正義感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忠誠支持者,但「大人」教導我們,種種社會黑暗面,種種被「坑」的事件,所以可以關心但是應該要「視而不見」,於是大多數人們都變得「冷漠」,或是說不敢行動,因為「保護自己」限制了助人的動機與行為。這不能說有錯,只能說是時代的悲哀,人與人居然會變成如此!很深沈的無力、很深沈的悲哀。還好,社會上總有一些令人振奮鼓掌的事件,來稀釋這濃稠的悲哀。



  問自己,如果當初停下來有50%的機率,將會讓我體驗「負面的事件」,我還會不會停下來?雖然有點把問題簡單化,但我想我還是會停下來吧!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希望我不會遇到那種令人扼腕的事,這是我小小的希望,也是台灣小小的「希望」。突然想到,在這個奇怪的社會,「助人」這種單純行為,竟還要有「勇氣」才行;決定要「助人」,忐忑不安之外,心中居然還夾雜著壯士的悲壯情懷。詭異..這...這是什麼時代?

星期四, 3月 15, 2001

漫步在凌晨

  凌晨醒來,頭腦居然一點也不昏沈,思緒清晰得像是透明魚缸裡的水草,搖曳。閉眼靜坐了半晌,卻還是培養不出一點睡意,只好起身找事情做。清晨的寂靜,好似吸盡了所有的聲音與情緒,空間與時間也隨之靜止,你只能像遊魂一般,飄盪在03:50的台中。



  走上陽台,環顧四周還是沒有半點動靜,膠稠的夜色壓抑著大地。許久,才聽到遠處呼嘯而過的車聲,他們要去哪呢?一切,就像是在水中,慢動作、聽不真切、看不清楚,感覺身旁充滿寂靜的阻力,讓一切趨於靜止。抬頭仰望,明知道水面上的世界才是「熟悉」的,但身體無可奈何地鑲在凌晨的膠著之中。



  找些飲料喝吧! 可別吵醒其他人,免得又被誤認為在「熬夜」...



  將拖鞋拿在手上,躡手躡腳地走向樓梯。房門外的狗狗狐疑地旁觀,主人走路何時這麼輕巧?這麼緩慢?這麼鬼祟?放慢呼吸,以十秒鐘踏出一步的速度往前游。凌晨,絲毫沒有給我的舞蹈一點配樂,甚至還可以聽到膝關節所發出的聲音。每走下一階,狗兒也好奇地跟著下一階,回頭看,依舊懷疑的眼神,側著頭、發出微微的鳴聲,表現出迷惑不解。只能說抱歉,我是舞台上的表演者,無法抽空向「觀眾」講解劇情。當下,我只能賣力演出。我有我的劇本與任務,在謝幕那時才能恢復自己的身份,才能擁有自己的情感。



  回到房裡,不自覺地笑了。年少時,不知多少個夜裡,我就是這樣在凌晨「漫步」,與「寂靜」跳著雙人舞。腦中縈繞著「老當益壯」的奇怪感觸,飄向海洋的深處。滿足地,凌晨。

星期三, 3月 14, 2001

蝙蝠

  眼睜睜地,蝙蝠,從冷氣孔裡鑽出來,隨即掉落在紙箱上,發出吱吱的鳴叫聲,外頭的同伴也不忘啁啾呼應。腦海浮現蝙蝠的身軀與眼睛,以及光線似乎可以透過的雙翼...我不喜歡蝙蝠。摒住呼吸過去想把牠請出房間,誰知稍一驚動牠就繞著房間飛了起來,一圈又一圈,一圈..一圈..一圈..我想用箱子把牠罩下來,無奈牠的聲波定位的確是非常地有效,只能仰著頭盯著牠,因為如果牠掉下來,我必須知道降落地點,常常往棉被窩裡「撞去」的我,一點也不希望有隻蝙蝠在裡面。



  終於,牠飛到隔壁房間,再從早已敞開的玻璃門中飛回牠應該報到的地方。我呼了一口氣,拿膠帶把冷氣孔封死,我不想再看到蝙蝠頭探出來,一點都不想。



  蝙蝠,對牠「邪惡」與「福氣」的印象兼有之,但還是不能忍受我房間裡有隻蝙蝠,真的很抱歉。我知道我的房間有一隻壁虎,我可以接受牠的存在,因為牠只是安分地存在著。當冷氣又傳來吱吱的叫聲時,心裡真的會一陣抽搐,但也只能走過去拍拍,請牠尊重我一下..我真的..怕蝙蝠..

星期二, 3月 13, 2001

重回絲路

  西安到伊斯坦堡,好一段引人遐想的路程,在地圖上那是一段蜿蜒的曲線,但將時間向前移轉千年,那曲線,卻包含著龐大的意義。黃沙、征戰、商業、文化...絲路,陸權時代東西方的橋樑,她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但是她只是舞台,領銜演出的是君王、商人、軍隊、絲綢還有黃沙地上的人民。神秘、漫長、危險、死亡與財富,絲路吸引著千年前的人們,也吸引著我。



  大地雜誌這次報導的「絲路之旅」,歷時十五個月,四個人、十頭駱駝,走完長達一萬兩千公里的古絲路,跨越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和土耳其。想像馬上佔據我的思緒,在生命中,那樣時間與空間的消耗,是我對茫然未來的寄託,牽引著無法自現實脫身的靈魂。旅程的艱苦,除非親身經歷,我想是難以想像的,單車「征服」南迴,就已經使我吃足苦頭,相較於十五個月的沙漠、冰雪,用「征服」這個詞讓我羞愧。漢代商旅,就是踏著危險的黃沙來回於兩大強權之間,富貴與生命,只是遙遠地平線上下一線之隔而已。撇開歷史與使命,走在那旅途上的人,是怎麼樣的感受?



  那些偉大的探險家,為什麼肯花費生命與時間,朝與故鄉相反的地方走去?也許將一去不返。除了身上背負的任務,他們的血液中都還有危險的因子吧!所以才會潛意識地被未知的危險吸引,那種危險,那種緩慢而未知的死亡,是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



  現代的我們,失去了對生命的完整感受,我們擔心著那些在死亡前毫不重要的事物,金錢、財富、名利。文明的土地上,我們卻鮮少親身感受自然,最簡單的,就是距離。便利的交通,使我們喪失對距離的崇敬,當我們親自用上天賦予我們的雙腳行走,用勞力與時間換取距離,親身感受距離對人的意義,會發現我們更貼近自然,更貼近千年前走在這片土地上的心靈。在因為距離而拉長的時間中,思緒能更從容地探索自我。



  完整拍攝長江三峽旅程的,是日本人;走完古絲路的,是土耳其人。台灣現在開始出現許多「探險」的節目,我想那是好的,找回那種遺失的旅程與感覺。這樣的活動,的確使我感到生命與歷史。我也相信,自己也可以是活動的一份子,只要我不放棄感受自然。

星期一, 3月 12, 2001

消失的教學網站

  把教學網的連結關掉了,其實就等於關站。心目中的教學網站,重點不只是記錄、不只是資料的蒐集,而是與學生的互動。沒有互動,存在的意義就受到動搖。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教學網站」,但多數是以教師為立場的「教學」網站,提供補充資料、試題等等,而學生能參與學習的部分,卻少了許多。要互動,前提是學生能夠上網,而且願意參與,就這個標準而言,我的教學網站是不及格的。



  是否每一個學生都有能力上網?在技術上,或者經濟支援上?答案是否定的。網路是未來的趨勢,但它還沒有想像中那樣普及。在班上,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上網,而絕大多數是為了「網路遊戲」,而他們的網路能力可能就只限於遊戲,這是理想中的「網路人口」嗎?家長只見每月暴漲的上網費用與日益退步的課業,絲毫沒見著網路所帶來的好處。「網路教學」本希望提供學生另一個學習的管道,體驗另一種學習的方式,但我退縮了。正如「堅持」裡所提及的,我無法持續一個人的獨角戲,在缺少互動鼓勵下,我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做下去,說服自己「堅持下去將有助於某些人」。



  學生憑什麼要去教學網站?連上網路所面對的是無數引人入勝的網站,何必還去你的教學網站?下課後,何苦還要跟學校課業扯上關係?除非你硬性規定。然而在網路未全面普及的情形下,不可硬性規定學生必須上網,否則不正是符合教育社會學的「文化資本、階級再製」?最合適的情形,是學校電腦教室的使用,然而目前學校電腦教室還是以資訊教育為主,其他學科分配到的時間少之又少。實際的限制,影響網路教學的進行。一個互動良好的教學網站,不僅要勤於更新,學生的參與度也是重點要素,兩方面我都失守了,也無力再重振。有許多商業性質的教學網站,標榜有題庫、線上測驗等等,其實這些不難做到,但教師所受到的鼓勵太少了,設計一個教學網站,還不如多花點心力「要求」學生課業表現,家長比較肯定後者。



  每個網站有不同的對象與功能,「尋夢小築」、「男生愛女生」只是個人性質網站,是我自己的紀錄,我並不很在乎有多少人來看;而「教學網站」、「教八九乙班級網站」、「教育系系友會網站」,這些網站都有特定對象,都希冀藉由網路達成互動,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功能,對我來講都是一種打擊,那種感覺,其實並不好受。但話又說回來,這就是我在「堅持」裡所提到自己的弱點,怪誰呢?



  就我所知,目前有一些教學網站內容豐富,提供相當多教學資源。更難能可貴的,有些網站師生間的互動也十分良好, 足見教師的用心。同事許弘老師的國文學習站,是我目前看到最完整的互動式教學網站,針對一個班級的學生做最體貼的設計,而且更新迅速,實在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學網站,值得每一位有志於網路教學的教師細細品味。



  其實,今天的重點只有一個:我退縮了,自責、慚愧、失望..但我還是選擇讓它消失。

星期日, 3月 11, 2001

不足

  前幾天發現一個超強的搜尋引擎goople,不僅提供搜尋,而且還有庫存頁,這樣即使網站已經關了,資料卻還能夠找得到。於是好奇地查了自己的名字,有一百零一筆資料,當然有同名同姓的:一位大學教授、一位食譜專家、一位小學生。



  其中,看到不少自己的作品,還有去年教研的榜單。好奇心作祟,將去年師大教研榜首的名字輸入查一查,看看有沒有他的文章或是經歷之類的。果然不負眾望,查到了好些資料,其中有一些是在楊深坑老師國家講座中發表的報告。嗯,看了讓人有種奇特的感覺,不知是太久沒有寫正式的報告,還是太久沒有接觸那種文謅謅,或者說密度很高的文句。總之,覺得有點恐懼。文中所說的人物與理論,大多是自己聽過卻不曾深入瞭解的。不知道他寫這些報告,是信手拈來?還是參考了許多資料?如果是前者,那倒是蠻恐怖的,難怪人家是榜首!知道自己去年基礎沒打穩,面對幾個月後的研究生生涯,得重拾書本了!



  去年,上榜跌破大家的眼鏡。我那時告訴自己,不管今天別人怎麼看我,將來我要證明我的確有資格可以考上。今天,我再告訴我自己一次。

星期六, 3月 10, 2001

過去

  過去:那些所有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對你、對我、對他,有些過去我們並不想記起,希望它不存在,然而事實不能改變,所以,人類選擇遺忘。沒有遺忘的保護,又沒有看破紅塵的慧心,你只能擁抱痛苦、以鮮血灌溉荊棘。



  過去,它溶解在時間的流裡,你以為已經消失無蹤,以為往事將被汪洋的龐大所消滅。但在遠方,它卻不知不覺地沈積。有天漂泊的你流浪到不知名的異鄉,才驚覺腳下傳來陣陣熟悉的炙熱。低下身,那一望無際延伸的,不正是曾經用拳頭、用鮮血、用痛楚擊碎的過去?



  你的過去?我的過去?我知道在遠方,它們將混合成一片更難以粉碎的城。不過,即使鮮血、痛楚,我還是要敲碎部分的生命,讓時間的流送它一程。因為,我能遺忘的,太少了...

堅持

  又是個無所事事的假日。對於php+MySQL的工程,終於有一點小小的進展。但是班網及系友會的進展,就有點讓人灰心。尤其是班級網頁,本想好好地充實一下,無奈似乎都沒有人在乎這件事,連甄選專區都沒有吸引力嗎?失去動力...我想,這也是我自己的弱點吧!一件事總是要有別人的鼓勵,才做得下去。否則,就要像「男生愛女生」一樣,為了給她驚喜,才有動力。這輩子,讓別人驚喜的事情算是做了不少。可是,有的人身上似乎就是沒有驚喜的細胞,這樣真是讓我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每次有這種感覺時,就想到那些能夠「堅持」的人。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就是能堅持自己的理想。當然,有些「堅持」本身不見得是對的。不過,在「不受他人影響」這一點,已經是我所敬仰崇拜。歷史上,許許多多留芳百世的事蹟,不就是來自於「堅持」?回顧過去,我的堅持大概只有根著在我的個性上吧!



  今天,要堅持什麼呢??

星期三, 3月 07, 2001

錯過

  錯過,因為我們匆匆,心靈上的匆匆。忙碌的現代人,心就像一面冰冷的鏡子。對於一些事,只不過如同倏忽即逝的影像映在鏡子上,反應那一剎那,終究沒有什麼改變,不曾在心海留下什麼。



  錯過,是最容易的一件事,無論有意或無意。有意的錯過,讓自己過得更輕鬆?有嗎?只能再努力訓練自己的演技,來隱藏心中的有意錯過。無意的錯過,使人生充滿惆悵與無奈。但我們往往忽略這樣從我們身邊流去的事物,只有回首時,才看見自己匆忙而凌亂不堪的腳印。



  那腳印綿延到回憶的遠方,凌亂而彎曲的直線。它不曾走向大海,體驗浪潮;它不曾走向花朵,享受芳香;它不曾走向其他人,珍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它就這樣紀錄著單調而單調而單調的人生。



  踏下當前的那一步,不要再讓生命錯過。讓步伐走向美好的事物,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往前衝,而在於懂得「停留」、「駐足」。

星期二, 3月 06, 2001

臺灣論(下)

  日本統治對於台灣是好是壞?這已經是歷史問題,歷史著重客觀地「逼近」真正史實。對於日本殖民台灣,回憶小時候的歷史教育,是一面倒偏向負面的,難怪小時候有仇日情結。但隨著思想的解放,正反的評價逐漸取得平衡點。清末台灣已是中國現代化的模範省,而日本在台灣的建設,也的確不可忽視。水利、交通、都市規劃乃至於種種本土性的台灣學術研究等等,都超出了之後的國民黨政權。甚至在政治上,允許「台灣議會請願活動」達數年之久,與國民黨之後的戒嚴、白色恐怖相較,不知該有何感想?然而始終不同意「以功蓋過」的論調,有功有過是並陳的,歷史自有公斷,怎可隱惡揚善?日本殖民對於台灣人民的經濟剝削、台日人權利的差距、把台灣當作侵略的跳板、強迫台灣為日本的侵略奉獻。這些是我們多年來的焦點,但眼光集中之餘,是否要後退幾步,更全面地看看。甚至反省自己,看看現在的台灣,回想我們「大中國輝煌的歷史」,是否也有這般功過並陳的時代?



  殖民,就是為了本國的利益,尚未聽說那個殖民政權對殖民地人民視之為同胞的?就算是當時歐美「先進」殖民國家亦是如此。殖民文化是跋扈的、剝削的、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以上位者而言,要易於統治,「同化」絕對是必要措施,大中華的「文化戰爭」,國民黨的強迫同化,與日本人不是五十步一百步之別?當時日本的許多同化措施,隱含著政治意圖,司馬昭之心,但同時,的確有許多日本人是為台灣人民著想的,也許他腦袋裡台灣人日本人還是有斷差距,但是台灣人的立碑感恩,並不純然是政治性的。同化、抗爭,是台日間的一個衝突點。這種文化的抗爭,在今日還存不存在?台灣,對於外來的文化似乎不怎麼「挑選」,「哈日」、「哈韓」、「崇洋」,顯現台灣的浮萍文化,風往哪吹,就往哪飄。對自己的多元文化,表面上互相尊重,但台面下還是暗潮洶湧。本可客觀的議題,扯上政治就令人無力感嘆。政治,管理眾人的事?似乎不是吧!大概是「利用眾人」的事。



  談到教育,從這本書看到教育的效果,絕對不是考試分數高低、升上哪所大學而已。它影響的是整個民族或國家對內對外的觀點,只是教導吸收,而不教導「思考」,那麼在任何時代,都會有自身的「盲點」存在。日本在台灣的教育,是以「同化」為目標,而差別待遇是明顯的。但是功效呢?影響似乎橫亙日治時代,國民黨戒嚴,延伸至今日。就此,不得不承認教育影響人之深,而我們要記得,每一時代的「學生」,都可能是將來的領導者。對於教育,豈能不慎?然而今日的教育,唉,寫來又是一大篇。日本教科書對於歷史,有所掩飾、曲解。我們批判這種鴕鳥心態,為了追求公理正義的同時,別忘了反省自己。因為過去這種現象,在中國、台灣也是很「盛行」的。



  這次事件,泛政治化了。在報紙上看到一段文句,非常贊同。我們可以排斥一種思想,我們可以反駁一種思想,可是我們不能阻止它的「存在」,這正是思想自由的真諦。而且政客們的狹隘解釋,誤導了多少人的想法?真正看過看完「台灣論」的人有多少?想來絕對不是「叫囂人數」之總和。台灣人的許多行為,不禁懷疑,除了衝動,還有什麼?這樣的處事態度,千萬千萬不要帶壞下一代。



  閱讀此書,反省居多。反省不是自卑,而是為新生蛻化,對過去的受害者,我們要求公正的對待,而更重要的是未來,那才是我們手中掌握的。台灣人?中國人?其實,不就是「我們」。我們的自我認同,不是在金錢物質上,更不要建立在仇恨上,應該是在對自身的瞭解與團結,只能說,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政治人物或者「政治明星」之所以叱吒風雲,因為大家都愛看他們的「表演」,針鋒相對之中,大多視野狹小,少見有宏觀胸襟。逞口舌之快、模糊事件焦點,對於這樣的把戲,別再隨之起舞了!我們有自己的舞蹈、有自己的音樂,我們也有自己的「台灣論」。

臺灣論(上)

  今天把「台灣論」看完了,居然還是從學生那拿到的。這本引起軒然大波的熱門書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什麼感想?唉..該怎麼說呢?慶幸自己總算還有點腦袋,不至於隨政客起舞。作者本身是日本的極右派,書中的內容自然偏向右派思想,跟上次來台也頗受批評的石原慎太郎想法接近,對於日本過去所做的「惡行」,多抱持否定的態度,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解釋。



  作者小林認為在台灣可以找到失去的日本精神,書中一方面對日本現狀多所批評,另一方面鼓勵日本青年向台灣「某些」政治人物看齊,書中非常推崇台灣的民主政治,並且對中國大陸及朝鮮有負面的描述。其中對於受過日本教育的前總統李登輝、許文龍等評價甚高。書中的觀點可以說是十分個人,主觀雖然偏頗,但也論及一些日本及台灣的現狀,觀察入微,就此部分,我們應該多加反省。



  小林的重點在於「歷史自覺」,認為戰後新一代日本人沒有歷史概念,已經忘記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只會跟著歐美起舞。而這在日本已消失的精神,卻在台灣開花結果!如今台灣的開發與成就,是那群受過日本教育、散發日本精神的政治人物努力的成果。而他們為什麼可以成功?因為他們沒有「忘本」,沒有忘記日本統治下的那段歷史。他要日本人不要忘記歷史,舉證的是「台灣人」沒有忘記日本統治歷史,沒有忘記日本殖民對台灣的貢獻,因此台灣能成功。這樣的說法,足見他對日本殖民台灣的態度,當然,另一方面也顯現他亟希望日本人找回自己的認同。撇開台日的複雜關係,他是自認為愛日本的日本人,藉由他所「發現」的台灣,來宣揚右派的理論,他認為對日本新一代有啟示作用。在台灣、日本,多少人有這樣的舉動?絕對不在少數。過去不談,直到現在我們不是常以「華裔同胞」的貢獻,來往自己臉上貼金?其實,那些華裔傑出份子,腦袋中拿不拿我們當同胞?無論如何,如果書中有所偏差,而我們思想堅定,何必隨之起舞?何必視之為洪水猛獸?



  而書中對各種事件的解釋,也與我們大不相同。牡丹社事件,他視之為一種聰明的「外交手段」,而非侵略。蘆溝橋事變,他認為並非日本引起,而是中國共產黨挑撥。南京大屠殺,他認為數目不像中國所稱那麼多,並且舉「白髮三千丈」等文學中誇飾的文句來證明,中國人喜歡誇大數目。這種合理化行為的態度,正是極右派的特徵:日本對台灣,比起國民黨對台灣可說是天堂與地獄。其實,我自己認為,正因為我們不重視這段歷史,不把它們當作一回事,所以才由得他們去解釋。台灣人大事忘得快,我想是很厲害的,紀念日其實是假日,哪有什麼紀念?而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歷數十年而不腐,在那次政治鬥爭中突然綻放光彩。歷史的評斷,是很難的。幾百年的距離,還不見得可以客觀。而幾百年,又還有誰清楚哪些史事?比起要他們低頭認錯,教台灣人認識歷史,自己的歷史而不是大中國、日本的歷史,那才是更重要的。為了這本書,社會大眾有如吃搖頭丸地隨他人起舞,以國中生來看這本「暢銷書」,他們又能有多少判斷力?對於政壇中的喧囂聲,他們又能瞭解多少?



  今天有學生一看到「台灣論」,就「喔」聲不斷,似乎我看的是不良書刊。他們還沒有看過書,就已經得到政治人物、媒體的「刻板印象」。這樣的情形,反應我們的學生,是「吸收」的高手,在思考上卻是傀儡。這樣要求國中生也許太嚴苛,可是又有多少大學生、成人是如此??



《待續》

星期日, 3月 04, 2001

  晚上,我家的狗跑來我房門前,嘴巴裡咬著一大塊肉,照理說不是很滿足?可是牠流露哀求的眼神,還搭配著可憐的低鳴,你猜猜牠要幹嘛?三天前我也猜不透,當天晚上我在棉被裡驟然踩到一根冰冰涼涼的物體,低頭一看,沒想到居然被一根骨頭嚇了一大跳。迷團豁然開朗,狗狗要藏骨頭,可是家裡都是水泥地、家具、書桌,哪像外面有泥土可蛙、有樹枝可掩蓋?於是動起棉被的腦筋,剛好我的房間又是和室木板,不用跳上跳下,簡直就是藏寶的天堂嘛!之後,每天出門都得關上房門,免得哪天與骨頭共眠。



  藏,這個動作,隱含著許多意義。保護自己,所以把容易受人覬覦或是對自己不利的物品藏起來。儲藏,避免無謂的消耗,以備不時之需。留待後人,如古人著書藏諸名山。逃避,把自己藏起來,或者是那些暫時見不得人的物品。害怕失去,寧可在心裡擁有它,也不願放在身邊。遠離世俗,置身事外,不希望受人干擾,歷史上許多有名者將自己藏起來,活人死人皆然。



  藏,如果不是為了趣味性,通常行為者是非常不喜歡被「發現」的。據說,參與秦始皇陵墓興建的人,不是陪葬就是滅口,如此偉大的統治者,死後受誰保護?「天子」的身份還會保護他嗎?兵馬俑的將士可以擊退侵犯者?只有「藏」。藏了幾千年,我想那已經算是很成功了。



  藏,卻又要帶點心理的負擔,提心吊膽。靠近狗狗藏食物的地方,牠會坐立不安(唉...太嫩了),秘密快要被發現,許多人不惜殺人滅口(電影情節),如此,他又要「藏」另一個秘密。為何不直接毀掉?不是一了百了?因為,許多事物,當事人太看重它們的價值,需要它們,怎捨得銷毀?還有更多,心裡的秘密、情感、回憶、恐懼、理想.......你無法根除它....只能藏起來。想到這,不該嘲笑狗狗的,我,不也在我的生命中尋求隱藏的角落?要藏秘密、情感、回憶、恐懼、理想.......

星期六, 3月 03, 2001

假日

  星期五研習,接著又是兩天的假日。沒事晃來晃去,時間也過得很快,明天又要開始上課了,有點倦怠..。星期六跟佑蓁、明宗、和伸一起去吃飯,好久沒有這種機會了。那種感覺,有點欣慰也有點惆悵。欣慰的是,雖然畢業了,但是情誼還繼續保持著。惆悵呢?未來,有機會聚聚嗎?會不會在忙碌中淡忘了彼此,突然想到對方想要聯絡,卻又有點莫名的膽怯?這也加深了我做班級網頁和系友會網頁的決心,那樣,生活至少有一個交集吧!



  這個週末,本想研究PHP和Mysql,但是被其他網頁計畫打斷,又繼續做了新的網站,教育系八九級乙班的網站,架構大致確定,以後再慢慢充實,唉....希望同學會常來光顧。另一方面,也設計了一個系友會的籌備網站,能不能成功呢?還是個未知數,先從這幾屆開始做起吧!那些教育大老們..可能要等有點成績後才敢去邀請。然後就是妹妹的大學推甄,想幫她做個網頁加加分,在面試及資料準備上,應該幫得上忙吧!雖然她學科測驗的成績不怎麼理想,但第二階段測驗拚拚看,說不定就可以少了五六月的奮鬥,那可是一件很爽的事呢!(唉...回想我的大學推甄.....面試的表現實在...不堪回首...)

星期四, 3月 01, 2001

沈迷

  沈迷什麼?網路。今天又去買了兩本電腦書,有關PHP和Mysql。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學想瞭解。半路出家,大概也成不了什麼氣候,只是當作一種興趣。回想國小三年級,那時PEⅡ可是當時最HOT的文書處理軟體,電腦也還沒這麼普及,當時會PEⅡ可讓我有點自鳴得意。沒想到十幾年後,只能跟在別人後面跑,這當然有許多因素,不過至少證明時代巨輪真的是邁開大步在跑!「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這樣的感受年紀越長越強烈。



  說到「沈迷」,那是件好事嗎?有人沈迷,所以一事無成。但歷史上的許多知名人物,卻不也是因為「沈迷」而得以留名青史?沈迷於理想、沈迷於思索、沈迷於幻想...對那些人來說,沈迷就是單純的沈迷,身陷其中,那是一種投入,忽略是否有代價有回報的付出。對於沈迷,我寧可把他想作生命中潛在的執著,就那樣使人無可救藥,有如飛蛾撲火。那這樣,沈迷好不好呢?不知道,這是人性本質的反應。只能說,沈迷,人類行為模式之一,原因不詳、功能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