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9, 2001

湧泉

  深山中,有一泓清泉,即使久旱未雨,仍源源湧出不曾乾涸,即使豪雨數月,仍清澈通透不見污濁,是村中居民心目中的聖泉。聽說飲此泉水,可使人身強體健、百病不侵,甚者事業順遂,而隨著四時變化、世代遞嬗,飲來有時沁涼、有時溫暖、有時甘甜,有時又微帶香醇,變化萬千,幾乎日日不同。



  少年與祖父二人住在村落邊陲,小土丘上一間簡陋的小茅屋,少年繼承祖業,以編製草鞋為生,偶而打打野味到市集兜售,微薄的收入還能維持生活。祖父雖已是近百高齡,但仍身體康健,少年每日走一個時辰的山路,入深山汲取清泉供二人飲用,順道採些野菜。泉水本具神效,而少年每日來回,徜徉山野森林,沾染天地靈氣,長久下來也是神清氣爽、耳聰目明,散發著一股超然脫俗的氣息。日復一日,祖孫二人過著平靜安適的生活。



  清泉的名聲漸漸傳開,默默無聞的小村落,往來探訪的人也多了起來。少年每日深山往來,總可以遇到幾個迷途的旅人,有時便結伴而行,回程時更熱情地招待旅人們至茅屋歇息。日升日落,往來不絕的旅人成為村落固定的景象之一,有些隔個二三天便來汲取一次泉水,有些則攜帶瓶瓶罐罐,一個月才來一次。春去秋來,因人跡而日益寬廣的山間小徑上,開始出現了衣飾華美的商客,吆喝著一群腳夫,汲走一桶一桶的泉水,據說這些都要運到遠方,在市場上可以賣得好價錢。自從這樣的隊伍出現後,旅人漸漸少了,因為直接向商家就可以買到泉水,不再需要長途跋涉,而且商家聲稱,經過精細的包裝,泉水可以長久保存,不失神效。再過數月,往來村落與深山的,只剩少年一人,連汲水的隊伍都不再出現了,小徑又恢復舊觀,幽靜也重回村落與山林。



  一日,鄰近村鎮有個十年一次的大市集,少年將各種樣式與尺寸的草鞋裝進木箱,前一天中午便出發趕集去。市集上熙熙攘攘,人們看少年的草鞋不僅美觀而且編法紮實,又深深喜愛少年在談吐之間,所散發出誠懇與靈氣,紛紛解囊購買,不到半日,草鞋就已經銷售一空。少年打點好行李,暫寄在同村的木雕攤位,便起身四處逛逛。少年往人群聚集最多的攤位走去,台上竟是那個許久未見到商客,他高舉著一只包裝精美標明「神水」的瓶子,解說這神水來自一個偏遠幽靜的世外桃源,飲用可以使人身強體健,百病不侵,而特殊的包裝,便於攜帶而且可以長久保存,無論遇到怎樣的疑難雜症,只要有這瓶神水,立刻藥到病除,還找了許多藥店老闆及病患,親身證明神水的奇特功效。少年想,許久沒在村落見到這個商客,大概是在別處又尋得神奇的泉水吧!自家祖孫身體康健,也不需要這樣的「神水」,於是轉身離開擁擠的人群,回到攤位背起行囊,想趁天黑前兼程趕回村落,給祖父一個驚喜。



  雖然行囊減輕不少,但山路崎嶇,少年還是無法在天黑前走完半天的路程,眼望四處荒涼,看來只得夜宿郊野,遠遠瞧見閃爍的火光,少年想這地頭還算平靜,沒聽說過盜匪出沒,況且若真是意在打劫的盜匪,怎可能升起營火惹人注目?於是大膽向火光走去。走近一看,原來是前幾年出外經商的同村,這些年來賺了點小錢,趕了最後一場市集,打算回鄉安定下半輩子。他鄉遇故知,兩人馬上熱絡地天南地北起來,有營火也有了伴,少年心安許多。繞著溫暖的火光,同村開始講起這幾年遊蕩江湖的奇聞軼事,少年聽得津津有味,隨興問起今天在市集看見的「神水」,同村說這「神水」在北方已是名聲遠播,幾乎家家戶戶都買有幾罐,甚至外出謀職也得攜帶一瓶,以保證遭遇病症可以馬上痊癒,不會影響工作進度,於是大家趨之若鶩。他從行囊拿出一個層層包裝的小瓶子,那是在北方一個大城市,以二十兩銀子購得的。少年小心翼翼地接過這瓶子,仔細反覆端詳這奇特的「神水」,卻怎麼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忙了一天也累壞了,少年和衣斜倚在一棵樹下睡去,不一會兒就入了夢境。夢中少年見到那些許久未見的隊伍,他們從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汲起一桶桶的溪水,旁邊有人負責將水裝入瓶中;忽然又見那商客站在高台上,向台下成千成百的人群說話,瞧他講得口沫橫飛,卻聽不到半點聲音。少年也夢見,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來往匆忙的行人腰際都繫著一模一樣的瓶子,隨著腳步搖晃搖晃...恍惚之間,一串影像快速地從眼前掠過,幕幕都是類似的情景:深山幽林中,穿過層層阻隔的陽光,一泓源源湧出的泉水...



  在晨曦中坐起,身旁的同村正在處理營火餘灰,少年甩甩頭試圖甩開怪異的夢。以腳步聲和著鳥語,兩人一同踏上歸途,村莊就在山的另一頭。



  一百零四歲,老人在睡夢中離開人世,哀傷的青年,恭敬地將老人葬在茅屋旁,向著一片幽林。日升日落,青年依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三十四歲那年,一次趕集的歸途,在黑夜中循著宏亮的哭聲,找到放置在竹籃中的棄嬰。待女孩七歲,兩人每日都走一個時辰的山路,入深山汲取清泉,順道採些野菜。女孩聰明伶俐,散發著一股超然脫俗的氣息,旁人都說這對父女帶有仙氣。



  村落的人口漸漸多起來,交通便利了,也出現專賣「神水」的商家,從沒有人知道「神水」來自何處,也沒有人確切證明神水的奇特功效,但每日仍是門庭若市。對於「神水」,父女絲毫無動於衷,因為兩人都喜歡徜徉於山野森林之間,走上一段讓性靈沈靜的路,飲一口清冽的泉水,父親告訴女兒,源源湧出的清泉,才是有生命有靈性的,當你思緒安定時飲下,可以洗去俗慮與塵渣。女孩不完全懂,可是她喜歡這樣的感覺,有時父親到鄰村趕集,她便一個人入深山汲取清泉,順道採些野菜。日復一日,父女二人過著平靜安適的生活。



  一百零四歲,夢中老人見到那些許久未見的隊伍,他們從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汲起一桶桶的溪水,旁邊有人負責將水裝入瓶中;忽然又見那商客站在高台上,向台下成千成百的人群說話,瞧他講得口沫橫飛,卻聽不到半點聲音。老人也夢見,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來往匆忙的行人腰際都繫著一模一樣的瓶子,隨著腳步搖晃搖晃...恍惚之間,一串影像快速地從眼前掠過,幕幕都是類似的情景:深山幽林中,穿過層層阻隔的陽光,一泓源源湧出的泉水...



  一群人匆忙地走在林間顛簸的小徑上,每個人腰間都繫著一模一樣的瓶子,隨著腳步搖晃搖晃...一不小心跌倒,瓶子就碎了滿地...不知名的液體瞬間滲入泥土...



  坐在湧泉旁的老婆婆笑著說:別慌,過來呀!這兒有清冽的泉水呢!

星期四, 5月 24, 2001

返校

  不知不覺,已是最後一次返校座談,這樣「較強制性」的活動告一段落後,接下來的聚會聯繫,就要靠同學們主動參與了。依照往例,在教育大樓九樓舉行小小的班聚,雖然離別在即,見到的依舊是熟悉的面孔。談笑之間、杯盤狼藉、當大部分同學散去,只有幾位留下來談心,談教育、談心情、談未來,總覺得這樣的談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聊著聊著,只剩下四個男生(男人?),轉移陣地到孔子像前星夜談心,一晃眼居然聊到十點多,該是往宮下酒店出發的時候了。交了女朋友的宮下,春風滿面,房間煥然一新,不復見滿地啤酒罐、走起路來東躲西閃、鏗鏘有聲的情景。大家爭先恐後搶看照片,他還不忘在旁加註:「本人比照片更好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剛開始因為有外人在,所以顯得有點拘謹。隨著訪客歸去、幾杯黃酒下肚,場子開始熱了起來。士賢不知怎麼了,今夜特別high,竟然帶頭豪飲,令人刮目相看,但「隨即」不勝酒力,開始展現他「純真自然」的一面,讓我們見識到「士賢老大」的風範。笑聲不絕之中,選他為今晚的最佳男主角,絕對實至名歸、無庸置疑。接著殺到敦南錢櫃,仍在老大的帶頭下,盡情高歌。也許是興奮過度,一會就聲嘶力竭,但仍興致不減,畢竟這樣的機會不知何時再有。



  隔天,回到中和從前的住處探望學弟,看著熟悉的房間與器具,回憶以此為中心的大四生活,覺得好懷念。接下來沒有學弟妹打算承租,這樣就沒有機會再回來了,我那間寢室已經出了三屆預官和研究生,自覺風水不錯,但想到後繼無人,有點莫名地惆悵。今年回師大,不知道找不找得到三個人再把房間租起來?唉...算了,還是先看看有沒有研究生宿舍好了,免得墮落...



  當大部分同學的「返校」已經結束,我的「返校」正要開始。同學,我會在師大等你們來探望我的!!

星期三, 5月 23, 2001

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的一天。早上參加師大舉辦的九年一貫研習,我不否認母校及師長的用心,只是實習一年後,從前可能還覺得好奇的議題,如今卻索然無味,因為內容還是停留在泛泛論說。九年一貫到底好不好?已經勢在必行,也只能說「好」,說「好」人人會說,說得好還有源源不絕的演講費,但是否做得「好」,能否突破學校環境與升學制度的限制?這倒是未知數,未來,大家有一場硬仗要打。整場研習,反是林院長的幾個觀點,心有戚戚焉,雖然跟主題沒什麼相關。會場中也見到了不少同學,分享交換心得,正是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上勉強算是「悲喜交集」的序幕。



  下午,接到來自學校的電話,網站被入侵了。很匆忙地趕回學校,將電腦與複雜的心情一同抱回家,一邊重新安裝系統,一邊又陷入了資訊網路弱勢者的思索,弱肉強食、秩序混亂的世界,不知道除了自己,什麼是可以倚靠的?哀憐辛苦的成果,消極了好一陣子,直到喜訊傳來。從一早就上網關心的訊息,師大研究所的榜單究竟出來了沒?期盼了一整天,傍晚她上完課居然還先和同學去吃飯,似乎不把放榜當一回事,曾令我非常不愉悅。不過,最終電話捎來喜訊,與去年同樣驚喜的,她考上了教研所!拋開藍色的思緒,開始分享共同的喜悅,長久的辛勤與努力,終於有了收穫。而從中獲得的自我肯定,我想更是一種難忘的感覺,真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也使我回想起去年的情景,陷入往事與現實的美好漩渦中。感謝老天!在去年大學、今年實習「畢業」前,都讓我能以欣喜的心情度過,面對未來,感謝身邊的每一個人!陪我渡過這樣悲喜交集的一天!

星期一, 5月 21, 2001

訊息

  這幾天收到了幾封令人感到「意外」的信。一封來自甫當選系主任的周愚文老師,替系友會網站加油鼓勵,一封則是一位市北師的學弟,來討論關於研究所的應試經驗。收到信,心中有種異樣的興奮,因為這兩封信之所以寄出,都是由於「網路」的媒介。藉由網路,可以分享心情、經驗、訊息,在虛擬中建構了另一個互動的世界。收到了周老師的信,又激起我要加緊聯絡系友學長姐的決心,藉由網路信件電話,將這樣的訊息傳達出去,將美好互助的圈圈逐漸擴大。尤其實習一年以後,發覺教育絕對不是單打獨鬥,時常交流請益分享,才有動力支持下去,否則在「人人談教育」的環境中,一點點教育理念不是遭侵蝕變質,就是束之高閣。如果今天我們是一路摸索熬過來,那麼將來應該多幫助學弟妹才是,如果今天我們在前輩的指導下成長學習,對於後進,又怎能不背負起傳承的責任?確實該拋開自私獨斷的心態,教育大環境已經被「變質的競爭」所主導,搶飯碗、爭名次、搞學店......除了消極抗議,其實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的!我相信也希望,這兩封信是個訊息,新教育時代來臨的訊息,代表教育的轉變不是政策口號,而是從每一個人的手中做起,將影響力從身邊擴散出去,無遠弗屆、世代綿延。

星期五, 5月 18, 2001

驕傲

  這天第一次開車到台北,為的是參加妹妹的歌仔戲社團公演,在板橋文化中心,演出自編的戲碼「三寸金蓮」。之前就曾經看過妹妹的演出,在舞台上的她彷彿是另一個人,動作、語調、手勢.....我很慶幸能夠看到她的另外一面,一個她所執著的世界。我真正感受到,以前總不屑與之為伍的幼稚妹妹已經長大了,該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這個讓我感到驕傲的家人。這晚,七點到十點多,看著台上化身為「暴發戶林老爺」的妹妹,生動而逗趣的演出,外婆與爸媽的感受不知道是如何?我相信也是驕傲吧!除了表面風光演出,混過社團營隊的我也深深知道,活動背後還有更多繁忙的工作,爭取經費、編寫劇本、製作道具、租借場地、協調人力......身為社長的她,我想背後的辛苦也是不足為外人道,而一切的努力,都在今晚的掌聲中獲得一生最難忘的回饋。



  今晚,該是妹妹生命中一個難忘的時刻,比起大學聯考完在搖擺不定中填了台大法律系,我相信這更令她覺得驕傲與興奮。我們生命中都追尋著「自我肯定」,而年輕成長的過程中,卻更需要來自別人的肯定,尤其是來自父母親人朋友。考上一中,我高興,而我知道父母師長也高興;考上大學,我高興,而我知道父母師長也高興。考上研究所,我高興,而我知道父母師長也高興。但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卻鮮少感覺到真正的「受肯定」,我只不過完成了一個任務,縱使這個成果的的確確對我有幫助,而我也慶幸我完成了這個任務。然而,在更多時候,背負著「好學生」的箭靶,面對四處射來的眼光與言語,卻只能心虛地閃躲。我感到驕傲的時刻,在於我架設了一個BBS站,在於帶領活動股,在於教育服務隊,在於我的單車之旅,在於我的網頁,這些不務正業的事,可能還包括不愉快與淚水,但我在其中真真切切地「活著」。這樣的過程中,我誠實地說:我也曾經哭泣憤恨,曾仰頭希冀來自他人的肯定,而對於好強的我,誰又能想像那脆弱的一面?當我熬了過來,回首,這些變得無足輕重,而,只是遺憾。



  今晚,我感到驕傲,因為我的妹妹。我絕不吝惜說出我的肯定,因為她真的很棒,也因為我不要造成她生命中的遺憾。父母總擔心兒女們的將來,擔心沈迷於社團活動,我們由衷感謝這樣的擔心。但請您也別忽略我們的追尋,面對一句肯定,我們也許表面裝作冷酷,但心底卻滿是欣喜安慰,過來人的我,深深知道,所展現的,絕對不只是一句話而已。



  有天去看棒球隊比賽,旁邊坐滿家長。五號球員的表現非常出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突然又是一記好球,三振了對手,歡呼聲中有人問:「那是誰的小孩?」,一位家長操著台灣國語,不好意思卻又驕傲地說:「黑係阮阿龍啦!」這樣的情景迴盪眼前,是美好的一幕?如果孩子愛打球,無論家長原本抱持怎麼樣的態度,對兩個人來說,這的確是美好而難忘的一刻。如果孩子不愛打球,只是家長「望子成龍」,那麼家長是驕傲,可是孩子呢?回過頭來,最重要的,別只是強調你的在乎與要求,而忽略了有人也在乎你的回應,不管他們表現如何,給他們真誠的注視與肯定。



  孩子一生中每一個驕傲的時刻,總想與最愛的人分享榮耀,別因為以為沒什麼而錯過這樣的機會。

星期三, 5月 16, 2001

沈寂

  上星期「間斷」了一陣子,下定決心要痛改前非,想不到「才說了嘴就打嘴」,轉眼間,一個星期又過去了,網站。將這次稱為「沈寂」,因為雖然沒有更新網頁,但不像上次缺乏目標、無所事事、喪失生活動力,而這回是因為又「沈迷」別件事。



  首先,是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網站「Akeesing」,它提供了許多「線上伴唱帶」,只要你有麥克風,就可以像KTV一樣點撥高歌一曲,還可以把你的「歌聲」錄下來。我就帶著耳機麥克風沈迷了好幾個晚上,雖然一直沒有滿意的表現,但也藉此知道原來我唱歌是這付德行。相信你也有同樣的經驗,對於自己的聲音,你所「感到」的與別人聽到的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對於自己存在的認知,常常建立在視覺上,高矮胖瘦、苗條臃腫、清秀可愛、蟑頭鼠目,藉由眼睛和鏡子,我們很容易感受自己「視覺的存在」,但「聽覺的存在」呢?趁這樣好玩的機會,何不感受一下屬於你的聽覺存在吧!如果有「滿意成果」,記得與我分享喔!



  另外的時間,用PHP寫了一個教師教學網站的程式,提供線上簡易更新的功能,希望能幫助教師嘗試網路教學,雖然架構還不是十分靈活、個別化,但對我這個新手來說已經是一項挑戰。想要試用可以到這裡,管理帳號與密碼都是test,不管在功能或是程式寫作上,有任何建議歡迎與我聯絡。(如果連不上,可能是在修改,想要原始檔案的人,請Email與我聯絡)



  這篇文章的前半段寫於五月十七日,可是後半段是五月三十日才補寫完成的....

星期三, 5月 09, 2001

戲夢

  昨天看了一半「黑暗之光」,非常喜歡,非常喜歡。從以前就很想拍電影,怪異的角色、怪異的場景、怪異的劇本...不要說怪異,應該是「特別」,簡簡單單地表達與眾不同的想法與感覺。



  看一部真實的電影,總覺得那些角色真實地存在生活周遭,不論你認識與否,都繞著你不停運轉著,影響你的一切。當我們慢慢瞭解這一點,當我們從漩渦中心慢慢將手伸出去,驟然,湍急的水流衝向你的掌心手臂,帶動你的身心旋轉起來,想極力抵抗這身不由己,你才真正感受到能量,屬於人們的力量。 想表現出這樣的力量,表現出人在動與不動間的掙扎。

星期二, 5月 08, 2001

間斷

  又偷懶了好一陣子,間斷了,就有種不知從何開始的徬徨。這幾天漸漸炎熱起來,躁鬱煩悶的空氣,從旁不斷流逝的時間,讀著沙特的局內局外(異鄉人),清涼的海水、毒豔的太陽、熾熱的沙、血與汗水、牢籠與審判、生存與死亡。一切在思緒中翻騰,發覺自身的處境與書中主角竟有些相同,異鄉人...



  昨晚居然睡了將近十一個小時,好像沈入深海般的熟睡,感受海水實在卻又溫柔的包圍。五點,很舒服地起床,除了內心十分愧疚,因為漏接了好幾通她打來的電話。但聽著音樂,我知道今天會是個美好的一天,也希望是間斷的結束。

星期三, 5月 02, 2001

陪伴

  妳在身邊。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幸福;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開心;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心滿意足。也許只是陪妳閒晃,也許只是陪妳發呆,也許只是陪妳言不及義。



  妳在遠方。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幸福;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開心;我不知道做什麼,能讓妳覺得心滿意足。也許只是陪妳作夢,也許只是陪妳鬥嘴,也許只是陪妳看同樣的星空。



  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一種證明。證明,我願意陪著妳,即使一分一秒。今天的妳,知道嗎?

星期二, 5月 01, 2001

牛蛙雜感

  二個星期前就在報紙上看到有關「美國牛蛙威脅本土生物」的報導,昨天又收到一封Email,內容大致相同,我特地到荒野保護協會網站取得相關資料,摘錄如下:



  全國小學生飼養牛蛙成風潮,一旦野放恐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近日許多會員及民眾向荒野保護協會反應,目前全國眾多小學生因教學活動的需要而飼養青蛙蝌蚪,經查證多屬牛蛙之蝌蚪,這些蝌蚪若在長成成蛙之後,未做適當處置即野放,恐將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牛蛙是一種惡名昭彰的外來種生物,食性兇殘,無所不吃,不但會吃掉其他 的蛙類、昆蟲、魚類、老鼠和幼鳥………,將嚴重破壞台灣的水文生態環境。 外來種生物的危害在台灣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生態保育問題,過去不當引進外來種生物,如福壽螺、美國螯蝦、牛蛙...已造成台灣許多水生原生物種的滅絕。 針對此次小學生牛蛙飼養、野放事件,我們呼籲教育主管當局應當加以重視,即刻發函全國各小學將此飼養之牛蛙蝌蚪統一回收,加以處置。 並敦請農委會調查牛蛙在台灣的飼養狀況及販售管道,且向社會大眾說明牛蛙對台灣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防範處置之方式。 希望社會各界關注牛蛙任意野放事件,以防止牛蛙流入台灣各個鄉間角落,造成台灣生態不可預知的大浩劫!



  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事件,起因於國小課程中有一單元為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然而近年來台灣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因此大多數學校無法取得本土的「教材」,幾乎都是由廠商提供牛蛙蝌蚪來飼養。學校基於「生命教育」,當蝌蚪長成青蛙後,將之野放,這樣看似正確的錯誤舉動,形成台灣生態的危機。這件事給我一個難忘的啟示:愚知比無知更可怕。



  今年是教育部明訂的「生命教育年」,落實生命教育當然是應該的,只不過在落實的過程中,因為認識不深切,反而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今天基於「生命教育的理念」將牛蛙放生,或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確然瞭解怎樣尊重生命,但未曾深入想過,今天這樣的舉動是尊重「牛蛙的生命」,卻不尊重「其他本土生物的生命」。坦白地說,人類談「生命教育」、「人與自然」,談「愛護動物」,多數還是基於「自身的立場」,繁殖有價值的,消滅無價值、有害的,何嘗真正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自以為是的愚蠢行為顯露著無可救藥的矛盾,例如動物園的存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為了地球好,應該消滅全部的人類,但我們目前只有這樣的趨勢,而沒有這樣的意圖,而為了人類好,以外力(人類的力量)維持生態的平衡,是目前人類感受到急迫要做的。繞了一個圈,只想說明白,人類不要以為保護稀有動物,或者盡力維持生態平衡是一種「壯舉」或「貢獻」,探其根本,這應該是人類對本身罪惡的救贖。在提倡所謂「人與自然」的教育時,如果還理所當然地把「人」與「自然」當成同等地位,那麼這樣的教育顯現得是:人類一點都沒有長進。



  單是這樣的救贖過程,錯誤的認知極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傷害,類似的情形,如文章中所提到,之前已經出現許多案例,所以我們要更加留心。每當看著他人做著自以為正確的錯誤舉動,往往會捧腹大笑或嗤之以鼻,然而在無意中,我們卻成為這樣的笑柄而不自知。在後現代反專業的潮流中,大家都自以為自己有本事去做,何需專家指導?多數決策者也樂得順著這股潮流,寧可閉上嘴大點其頭,也不敢犯眾怒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在這樣的環境下,「愚知所造成的人禍」是否會不斷出現?這問題似乎是多問了...



  這件事讓我想了許多,雜亂地寫了一堆,既然是隨筆,那也不用刻意在乎主題是否偏離。但其實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人類自古至今自居「萬物之靈」的悲哀嘴臉。不捨棄這樣的心態,談什麼自然保育?談什麼生命教育?但容我從歷史的演變來做消極的推論,地球之癌只不過是在可容許的範圍內提倡這些主張,真正威脅到自身生存時,又有誰會大聲疾呼?當然,以一個地球的生物個體,以一個自私的人類來說,對於目前許許多多的保育工作,我認同我支持,同時,對自然萬物,我也由衷感到慚愧。而對其他仍自居「萬物之靈」的夜郎子民,敲醒自己愚昧無知的腦袋,想想身上背負的罪孽吧!

漫談

  身處於資訊爆發的時代,常常會畏懼於「學海無涯」,基於自己莫名其妙的求知慾(怕落伍吧!),因此希望對各方面都能夠有所瞭解。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往往不由自主地被類似「科學的桂冠—縱橫科學新發現150年」、「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世紀之書—二十世紀的經典名著」的書名所吸引,架上自然也擺了不少這類的書籍。幸好,他們不至於悲慘到成為數十年如一日的裝潢,偶爾我會取來嚐嚐「博覽」所帶來的箇中滋味。



  通常這類書籍的定位,在於介紹評論,而一門浩瀚的知識,想要濃縮於簡短的篇幅,而且不可扭曲作者原意,那也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這些難處,卻往往成為這類書籍的致命傷。從閱讀經驗中發覺,作者的筆法結構影響吸收的難易度,其實這是各種著作都必須注意的地方,只是對「門外漢」來說,簡明扼要有系統地闡明其意涵,更顯得重要。一味使用專有名詞而不加解釋、雜亂的內容、詞不達意的文筆,反而令人望之卻步。在內容上,若是基於「介紹」的立場,那麼編撰者究竟能不能確切瞭解原著者的本意?這更是關鍵,否則失之偏頗的觀點將造成認知的謬誤,其傷害更是不言可喻。



  其實說了一堆,還是跳不出「信雅達」的原則。從這樣的經驗中,也顯示:在知識的吸收、傳遞與累積上,語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文字發明後,文明快速累積,從中不難想見文字的重要。反觀對於現今的語文教育,固然從古至今都是教育的主流科目之一,然而本身卻有轉移的現象,目前大家對於英語普遍給予較多重視,而一般學生的本國語文表達能力顯著下降。對於這樣的趨勢,給我們怎麼樣的省思?隨著文明發展,在人類還未毀滅地球之前,全球化是必然的現象,即使在某些層面上,這個現象是一種文化霸權的展現。無論如何,語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媒介。以目前而言,英語是世界上的強勢語言之首,要邁向國際舞台,學習英語及其他外國語文是必要的。而我擔憂的是對本國語文的認同,因為語言與文化攸戚相關,兩者同消同長。英文小魔女鮑嘉欣在托福拿得高分,成為多少人羨慕的對象,更讓大家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這樣的成績,她母親從小對她的「語文」教育自然功不可沒,以英語為主的教育成就了這樣的例子。然而論及西遊記、三國志等等中國名著,她卻只能以迷惑的眼神相對,就算今天要閱讀中國文學名著,可能也會有不少障礙,一般而言這種障礙將會使人卻步,而傾向自己最熟悉的語言著作。外國語文學得好固然是值得嘉許的事,但是如果與本國語文能力差距過大,那麼孩子傾向哪一邊是顯而易見。一傾,也將會傾掉他的文化認同。



  也許不是很適當,但看著西方文化導向的台灣社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搖擺不定,以洋化程度為評斷進步的根據,猶如讀顏世家訓「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 」,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