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30, 2009

來吧!



  來吧!我要在你潔白的身軀上盡情蹂躪六個小時,留下一生都難以抹滅的印記,然後狠狠把你甩在一旁了,揚長而去!當遇到那位拿著紅筆的人,隨你怎麼訴苦抱怨!反正我永遠不會再見到你!當然也不想見到你的同伴!

星期二, 12月 22, 2009

無知有膽

  昨晚聽了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反倒更加忐忑不安。剩下一個禮拜,卻覺得還有90%該讀的書沒讀,還有90%該做的準備還沒做。果然,有時候無知反而比較有膽啊!頭又痛了起來,嗡嗡嗡模式開啟......

星期日, 12月 20, 2009

專業的媒體?

  昨天的網路新聞跟報紙屢屢出現這段文字:「戴立忍表示,他拍這部電影好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看到了貪婪、本位主義、自私和不顧他人立場,也就是影片中他所說的同理心。」這位記者顯然將訪談內容亂湊一通,最後那一句到底是什麼鬼?「看到了貪婪、本位主義、自私和不顧他人立場,也就是影片中他所說的同理心」!我的天啊!媒體的專業在哪裡?


  首先,這位記者可能不瞭解「同理心」這個名詞,有不懂的詞彙卻不查證,怎麼會是專業?或者他的邏輯思考有問題,要不然就是為了縮減篇幅,將上下連結的關鍵句子刪掉了,這既不專業更不負責。屢屢交代學生寫作文時,要重新檢查自己的文句是否正確,結果肩負啟迪民智重責大任的記者,竟然連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學生的作文只有少數人看,這篇報導透過網路到處轉貼,有多少人閱讀?


  文章出錯,其他的媒體似乎看也不看就直接轉貼,似乎只要標示新聞來源就可以「文責他負」。若真是如此心態,那也把自己當沒腦的傳聲筒而不是專業媒體。類似的懶散就像三不五時出現的PTT鄉民新聞,藉著「網友反應」的標題,直接將BBS站上面的回推文當成新聞來源,好像「報導」了某種社會反應,事實上也不過是剪貼功夫。最後加上幾句帶有問號的「評論」,似乎就盡了激發反省思考的責任......


  很諷刺的一點,戴立忍的言論雖然表達自己的慚愧,但有很大一部份是在批評部分媒體只求腥羶新聞卻不顧小女孩的權益。結果這些媒體不知道有沒有反省,倒是有位呆頭呆腦的記者寫出了這篇報導,用不專業的方式去報導要求媒體專業的訪談,難道是這位記者用心良苦的另類犧牲?


  在我看來,一篇文章出錯不能說媒體不專業,但出錯的文章被到處轉貼,這難道不代表媒體的專業判斷有問題。或許小題大作,但相同的模式反覆地出現,差別只在於事大事小,有沒有吸引眾人注意罷了!

星期四, 12月 17, 2009

200912網路班聚



  以後每個月的十九號就是我們的返班日,基本上我會在之前的週末放上文章,請大家抽空在這發表近況(不一定要等到十九號):分享快樂的事、邀請大家參與活動、炫耀自己最近的成長、推薦自己的作品......或者遇到什麼困難,想要聽聽大家的意見。主題不設限,但請務必注意網路禮節。


  這個月開始試辦,我並沒有時間通知每位同學,所以知道訊息的請轉告其他人。希望2010年之後能夠一直延續下去,也歡迎「所有」同學參與。或許以後會有其他的平台,但就目前來看,用無名的人應該比較多。原則上,大家最好能登入帳號回覆,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紛爭。例如有外人假冒身份亂留言,破壞彼此的感情。


  不知道怎麼發表的,可以先照下方的簡單格式。以後如果有空的話,每次我會設想一個主題或者分享機密檔案,也歡迎大家提議。或者以後每次可以推舉一個同學負責下個月的班聚企畫,要想點子讓班聚的主題更有趣。


  我是:班導

  就讀學校:臺灣師範大學

  參與社團:讀書社

  最近的重要挑戰:十二月底的資格考試

  最近的得意事蹟:每天到圖書館認真唸書

  最近的獨特體驗:在日本黑部立山聽到下雪的聲音

  最近的悲慘體驗:蕁麻疹、失眠、之前硬碟壞掉,很多班級影音記錄都沒了(可惜啊!)

  想跟大家說的話:好好努力啊!需要回味以前訓話的,請點選:遠古的天使-十九。

  重要宣告:到現在還沒看過班誌或聽過音樂專輯的人,會不會太不上道呢?


  這次沒設定主題,先公開一個機密影音檔案。錄下拍合照的過程,比合照本身更有紀念價值啊!你們以後可以好好利用這個絕招~

七日綠血草=小麥草

  看過前幾天的Jinkela(金坷垃)的荒謬廣告後,我就更注意臺灣的「本土作品」。今天看到37台的「七日綠血草」,廣告品質確實比較精緻,但基本模式還是差不多。裡面有一堆人名跟專業術語,還有難以置信的神奇功效,加上各式各樣的圖表跟動畫,偶爾穿插個諾貝爾獎得主、什麼XXX博士,好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我很想一個一個查清楚,但現在不容許做這種浪費時間的事。不過經過很簡單的查證,他們所謂的「七日綠血草」就是小麥草。我無法論斷「小麥草對健康有益」,因為自己不是專業。但為什麼廣告不說大家都聽過的「小麥草」,而要創造「七日綠血草」這麼陌生的詞彙?用意何在?很明顯的是要創造一種神秘感,而人們對自己未知的事物,總是傾向於相信「專家」的話。因此廣告裡會出現很多「專業的象徵」,用意是加強說服力。


  有人說這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但我覺得更真實的形容是「訊息氾濫」。面對各式各樣的宣稱,我們真的要動點腦筋來判斷,若是喜歡與朋友分享的人,更要負責任地花點時間查證。有人或許會想,你關心這個幹嘛?不是很無聊嗎?但對我來說,同樣的模式出現在許多「正經嚴肅」的論述之中,若能夠先識破生活世界的各種假象,有助於我們批判較為抽象卻影響更大的思想宰制。

星期三, 12月 16, 2009

重要研究啟示

權力與精緻語言及粗略語言的關連性
權力越貫串
就傾向於粗略語言

權力越平均
就傾向於精緻型語言


教育是用生命感動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的志業。

星期二, 12月 15, 2009

倒數兩週

  沒有寫網誌的日子有點怪,生活似乎變成平面一樣,沒有高低起伏。雖然每日的作息很單調,但腦袋裡轉個不停的點子可多了,如果能夠肆無忌憚地與人分享該有多好?只盼著熬過資格考、寫完期末報告...就能夠抽空好好地把東西寫出來。


  話說今天的夾層三很不安靜,多了不少「讀書人」。因為天氣變冷所以人們都跑進圖書館?還是又接近考試了?總之周遭充斥著各式各樣細碎的聲音,但最嚴重的是,各個夾層都有大象走來走去。這並不是形容他們的體型,而是重重的腳步聲。在主建築部分應該沒有這個困擾,但夾層是由鋼架組成的,不同樓層只隔著一片鋼板。所以樓上的動靜一聽分明。


  咚...咚...咚...規律的步伐,這可能是一隻沈穩的大象;咚咚...咚咚咚...大概是隻急躁的傢伙,一下又蹦蹦跳跳地跑回另一頭;有時候不同輕重的腳步聲此起彼落,突然沒有腳步聲,書架卻不斷吱吱作響,難道大象們在搖屁股?這一段是年輕象群的求偶舞嗎?這樣的想像似乎很有趣,但一點都不。我今天才發現原來想像力的發揮不總是歡愉的,同時出現在我心中的咒罵就是最佳例證。


  越聽越是心浮氣躁,怎麼辦?最後,只好想像著上面的大人物是資格考的出題老師,我就很阿Q地接受自己的處境:您要怎麼追、趕、跑、跳、碰都可以!請隨意!等我資格考通過,我也要到樓上大力搖屁股!  

星期二, 12月 08, 2009

Jinkela的厲害

  到今天,我才知道Jinkela竟然是個這麼神奇的東西。看到這樣的廣告,你或許覺得很扯,覺得相信的人一定腦袋有問題。事實上,很多充斥在媒體中的論述或廣告也是半斤八兩,同樣是胡扯一通。但如果手法高明一些,講的人有名一點(藝人、醫生、工程師、某某獎得主...),拿出來的報告更專業一點,我們真的有能力識破?或許我們的笑,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星期二, 12月 01, 2009

《不能沒有你》得獎前後

  或許政府官員們宵衣旰食、日理萬機,之前真的沒有時間去看這一部片。如今得獎了,不僅是眾所矚目的焦點,還成為全國公務員應該引以為戒的官方教材。我當然相信這能帶動好的效應,只要有10%的人(無論是否為公務員)可從中獲得一些省思,轉化為建設性的行動,在社會上發揮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但今天令我感慨的是這種「冷熱鮮明」的官場文化,如果沒得獎,《不能沒有你》能夠受到長官們的注意嗎?早在提供資金補助的階段,新聞局就應當清楚這部片的屬性與內容,如果《不能沒有你》真的有今日「人人說好」的感染力,那時何不主動地向政府行政團隊推薦?或許是事後諸葛,但只能說可惜了。我說的「可惜」還包含一種未能印證的諷刺。雖然這部片在許多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但如果沒得獎,大概不會有今日官員的青眼有加與媒體的錦上添花。兩相比較,這種機運式的命運對有使命感的創作者來說,豈不是真的可惜了!


  我附上之前寫的感想作為得獎前後的心情記錄:小人物的簡單心願:《不能沒有你》。除此之外,還要再引一段冗長文章:慈悲從心做起,關懷無聲弱勢。這篇是我真的用心去寫的作品,但背後卻有一段令我感嘆「官僚文化」的故事,有機會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