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24, 2011

西藏之行快覽

⊙0726桃園機場-廣州白雲機場

通關時眼睛眨一下

廣州白雲機場閒逛

宿:新機場賓館(專車接送)



⊙0727廣州-重慶-拉薩

拿出入藏紙更麻煩

超悶熱的機場巴士

驟雨跑步昏厥事件

酥油茶與紅景天粥

佑蓁巧遇神岡同鄉

宿:國防大廈



⊙0728拉薩

提早排隊買散客票

玉山茶坊品高級茶

享受地道的風味餐

吃牦牛火鍋相見歡

宿:國防大廈



⊙0729拉薩-布達拉宮

走馬看花布達拉宮

孤兒院參訪聽古樂

三人組閒逛八廓街

上回族餐館吃拌面

宿:國防大廈



⊙0730拉薩-日喀則

居然一出城就塞車

羊卓雍措搶錢一族

後退的卡惹拉冰川

江孜宗山易守難攻

超懷念的新疆名菜

宿:礦業酒店



⊙0731日喀則-定日

札什倫布寺專心聽課

薩迦寺雨聲配念經聲

找住宿點是例行公事

藥物食品清點和展示

不插電的泡茶咖啡夜

宿:定日(白壩)招待所



⊙0801定日-薩嘎

搓板蹦跳漫漫蜿蜒路

雪山連峰跟前掛經幡

轉個彎珠峰跳進眼底

世界最高絨布寺狂拍

看似沒路的狂野捷徑

只能匆匆一瞥佩姑措

繼續趕路深夜到薩嘎

吃到睡著的豐盛晚餐

宿:XXX賓館



⊙0802薩嘎-帕羊

4:15早起趕路有夠睏

湖中黑頸鶴初次見面

猜拳遊戲與悠閒下午

永生難忘的公共廁所

窮鄉僻壤的商務中心

絕秘乾淨廁所報你知

羽絨衣熱到破肚事件

宿:帕羊招待所



⊙0803帕羊-塔欽

4:15早起趕路真夠睏

印度朝聖的龐大車隊

雪地檢查哨尿尿被趕

初遇藏野驢與藏羚羊

親近瑪旁雍措拉昂措

身心靈拜倒神山腳下

宿:又冷又潮濕的聖境賓館



◎0804小轉岡仁波齊

細雨中徒步小小轉山

半路上神山靈犬伴遊

雙腿佛塔和經幡廣場

古樸曲古寺繞十三圈

幽暗寺廟中神秘加持

光頭大哥的特色晚餐

茶館小聚慶生買藏香

宿:又冷又潮濕的聖境賓館



⊙0805塔欽-札達

翻山越嶺泥石流重重險阻

土林之城札達終於能洗澡

茶館甜茶青稞酒羊肉咖哩

聲嘶力竭百家講壇催眠會

熱情吹風機與無奈破襪子

宿:河北賓館



⊙0806扎達

托林寺壁畫精美絕倫

登古格遺址遙想當年

邂逅有緣人指點秘徑

到處是問號的乾屍洞

宿:河北賓館



⊙0807札達-獅泉河

繞回頭路前往獅泉河

陽光路邊咖啡泡麵館

成群藏羚羊羞露愛心

沒人在家的郵政賓館

阿里首府果然店很多

曲真熱情的豪華家訪

有點怪味的怪味炒手

宿:獅泉河賓館



⊙0808班公措

處處散發好感的班公措

菜名勁炫的不起眼餐館

哥倆好異病相憐輸液去

宿:獅泉河賓館



⊙0809獅泉河-改則

穿越藏北高原無人區

停電剛好看滿天星斗

西藏泰華是個帥醫生

整晚始終不見熱水壺

宿:魯人賓館



⊙0810改則-尼瑪

馳騁於藏北高原無人區

三劍客咳嗽糖漿呼乾啦

十面埋伏令人措手不及

氣勢非凡的孤傲野犛牛

遠看很奸巧的掉毛狐狸

廁所水準與帕羊有得拼

宿:當熱雍措酒店



⊙0811尼瑪-班戈

一整群的長角藏羚羊

湖濱野炊看野人游泳

享受色林措海闊天空

野放姑娘對野放犛牛

宿:四川女老闆開的不知名賓館



⊙0812班戈-那木措

亂七八糟的荒謬戲碼

好吃的包子油條豆漿

抵達觀光勝地那木措

氣喘吁吁上山綁經幡

四處跑的經幡推銷員

也是星空燦爛的夜晚

徹夜狗吠聲難以入眠

宿:湖畔不知名民宿



⊙0813那木措-拉薩

意料外的當雄賽馬節

天澍花園酒店是天堂

盡情享受文明的滋味

抽空再訪久違八廓街

踏破鐵鞋尋覓米老頭

宿:天澍花園酒店



⊙0814羅布林卡

一早大包小包轉移陣地

參觀羅布林卡著名藏戲

木雕唐卡展林女士受訪

有名也挺貴的瑪吉阿米

瀰漫火鍋味的開元賓館

四處找尋舒適的落腳處

令人讚嘆不已平康大院

轉移陣地進駐雪域賓館

拉薩雪域餐廳大快朵頤

宿:雪域賓館



⊙0815色拉寺

早起送友人前進色拉寺

辯經大會考花錢盡量拍

馬頭明王賜福黑點鼻頭

公車下錯站換搭三輪車

喜味默朗餐吧便宜好吃

宿:平康大院



⊙0816大昭寺

豐盛早餐後四處狂拍照

觀光宗教雙聖地大昭寺

要不要排隊沒人說清楚

只能遠觀講解的觀光團

歌舞打阿嘎土為了什麼

缺少陽光的大昭寺金頂

各自詮釋的紙鈔許願缸

去德克士吃炸雞喝可樂

飲食服務皆爛拉薩廚房

宿:雪域賓館



⊙0817哲蚌寺

目睹計程車師傅被開單

人潮洶湧不知道慶什麼

因緣巧合碰上特殊節日

武警出動維持排隊秩序

西藏博物館走看半日遊

喜味默朗餐吧孟穎慶生

雪域米小兔伴遊一個月

宿:雪域賓館



⊙0818拉薩市區

大昭寺外轉經道走一圈

乘三輪車繞市區轉經道

扛大小行李趕機場巴士

郵局人員蹺班無法寄信

廣州白雲機場我回來了

宿:新機場賓館(專車接送)



⊙0819臺灣

星期四, 1月 13, 2011

讀人本基金會〈致吳清基部長的公開信〉有感

  看到人本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人本)「致吳清基部長的公開信」,我不禁「鼓掌稱妙」。鼓掌是因為他們「似乎」願意為八德國中做點事,尤其文中強調四次「誠心要奉獻於教育」,還特別加上底線,十分顯眼。姑且不論人本實際能做多少、最終成效如何,這種「誠心奉獻於教育」的精神本來就該肯定,因為許多教師也是如此自我期許,我為此鼓掌。而「稱妙」之處在於公開信裡,人本傳達了一些令我有點過敏的「體貼」和「謙遜」,與過去評論教師專業的姿態和用詞相差甚遠,其中「草船借箭」的比喻耐人尋味,以下是我個人對這封公開信的詮釋與想法。



  信件首段,人本即以同理心關懷部長「在八德國中面臨學生鼓噪,而在場的校方人員卻不願協助」的窘境,展現體貼之餘也順帶數落校方人員「不願協助」。第二段接著說明社會各界對人本的期待,其中「做為無權無勢的民間團體,社會竟然也期待我們介入」一句,似乎傳達受寵若驚的感覺。我覺得「無權無勢」大概是人本的自謙之詞,或許權勢的定義不易界定,但人本不會不知道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大吧?謙虛當然是一種美德,但我可不希望人本「真的」以無權無勢的民間團體自居。有權有勢的人有責任要扛,就怕說自己無權無勢的人......逃避責任。



  在體貼與謙遜之後進入正題,人本表明最初的念頭是「應該暫時將現任的教職員調離 (他們怎麼會把學校弄成這樣?),讓我們接管這個學校,耗上一兩年的時間,從根本來治癒它的沉痾」。看起來相當有魄力啊!首先要全面換人,「他們怎麼會把學校弄成這樣?」清楚表達對現任教職員的不滿,既然這些人能力不足,人本希望可以接管學校,如此才能大展身手,花個一、二年達到「治本」之效。看到這裡,真想說「人本!好樣的!」但我的熱血還沒沸騰,人本接著寫「但對於現在的教育體制而言,這恐怕是不可能的」。那前面都是說好玩的?好吧......這也算是現實考量!面對不易改變的教育體制,人本勉勵自己「既然是誠心要奉獻於教育,就應該面對所有困難(包括教育人員既有的思想觀念等)」。看到括號裡的舉例,我又有問題了!教育人員既有的思想觀念也是困難?難道教育人員都必須洗掉原有的思想與觀念?人本的註解會不會太自以為是?要不然就是詞不達意,以偏蓋全。



  既然全面接管的熱血方案不成,怎麼辦?人本說自己的專業團隊可以「在八德國中待命,聽從校方人員的指揮,協助處理或教導『比較困難』的學生」。從熱血方案的全權主導變成待命協助,我確實感到有點失落。尤其人本已經表明不認可校方人員的能力,還願意接受他們的指揮嗎?而且會不會因此施展不開?如果最後成效不佳,是否又牽扯到學校既有僵化結構的限制?相較於我的過度擔憂,人本很務實地討論錢的問題,因為有錢才能做事啊!原本希望教育部能補助經費,但人本又再次展現「體貼」與「奉獻精神」:「既然是誠心要奉獻於教育,就不要為難部長:經費也由我們自己來籌措吧!」回顧這些文字,人本從計畫接管到屈就現實,從期望補助到經費自籌,其中展現周密的考量與體貼,與人本之前在媒體上的發言相差甚遠,真不知道是媒體斷章取義,還是人本習慣用軟筆寫自己的事,用硬筆批評別人?



  如「起承轉合」的段落安排,這封信接下來轉入黑暗面。許多朋友提醒人本「難保學校裡沒有少數人另有心思,設下各種陷阱,甚至鼓動學生來作對」。絕妙的草船借箭比喻在此出現,學校裡的有心人士如周瑜,故意設下難題要人本完成,而且還處處掣肘,讓人本無法順利發揮。這讓我又回想起人本最初的熱血方案,如果由人本來接管學校,就可以減少校內有心人士的干擾吧?人本刻意將朋友的提醒寫進公開信,是想表達什麼呢?說明自己面臨被設計的危險?但是學校有沒有周瑜存在是未知數,面對這樣推測的「假想」,人本再次以「誠心要奉獻於教育」的精神宣誓:「我們深深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努力,沒有什麼誤會是化解不了的。」這段話當然沒有錯,誤會需要化解,但我也不希望人本遇到什麼困難,就覺得是有心人士的阻撓。其實在任何社會、學校之中,都有不同的聲音與作法,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的。但越是覺得自己才是正確的人,越容易覺得其他「另有心思者」刻意與他作對,也越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誤會。人本在前面已經不客氣地批評校方人員,如果之後真的要與學校合作,我看化解誤會是首要之務啊!



  信件後二段,人本說「這封給部長的信,並無批評部長個人或教育部任何政策之意」,這一句話確實沒有錯,但人本有意地批了八德國中的現任教職員。接著人本自陳「我們也無意趁此表達我們對於解救校園危機的主張」,但妙的是人本還在後頭括號加註了「無意趁此表達」的主張:「動用警力或教官並非正途;各個教育學術或師資培育機構應發揮專業,等等」。給部長的私人信件也就算了,在公開信這樣加註,真令我懷疑是否真的「無意趁機表達」?算了,這只是無關緊要的問題。最後,人本給部長一個要負起的「責任」,希望部長「促成有能力、有意願的個人或團隊,具體而實質地誠心奉獻於教育(而不是只發表一些高見)」。我不清楚部長有沒有這個「責任」,但我注意的是後頭括號裡的註解:「而不是只發表一些高見」。嗯!人本這次如果好好表現,具體而實質地誠心奉獻於教育(而不是只發表一些高見),那許多人應該會另眼相看吧!



後記:



  對人本這封公開信的批評當然比不上關注教育議題來得重要。但我看到這封信有些意見,忍不住發洩一下。乍看似乎很有誠意的文字,人本卻非常有技巧地為自己留台階,並且反覆說明自己的艱難處境。相較於人本過去以高姿態對學校與教師的嚴厲批評,我覺得有點諷刺,那時人本的誠意與體貼在哪?也不見遣詞用字如此柔軟。此外,公開信已經是常見的宣傳手法,這封信的重要讀者根本不是教育部長,而是社會大眾。人本要讓大家看到自己的誠意、考量以及可能遭遇的阻礙,否則與部長可以私下討論協商的事,何必寫公開信、發新聞稿?我當然還是期待人本真的做點事,而且是「做大事」。在媒體報導所帶動的關注下,八德國中的資源大概已經很充足了,如果人本去了只是協助輔導,那也難以見到人本所宣稱理念的落實。乾脆辦所體制內的學校吧!依照人本最引以為傲的信念教育孩子,讓各種「高見」在他們手中得以融合成形、徹底落實又能符合社會期待,全臺灣的教師看在眼中必定會為人本鼓掌叫好!

---------------------------------------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2011.01.13



致吳清基部長的公開信



  校園安全近來成為一個眾所矚目的教育問題,而發生在八德國中的事情,更是令人驚心;其中包括著部長在八德國中面臨學生鼓噪,而在場的校方人員卻不願協助。我們設身處地為部長想,在那個當下,部長也許會有一種恨不得親自來整頓這個學校的心情吧?



  然而,做為無權無勢的民間團體,社會竟然也期待我們介入:網路上有近兩萬人連署,要求我們到八德國中去「示範教學」,而曾任政大教育學院院長的秦夢群等學者,也希望我們參與解決問題。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第一個念頭是,應該暫時將現任的教職員調離 (他們怎麼會把學校弄成這樣?),讓我們接管這個學校,耗上一兩年的時間,從根本來治癒它的沉痾;但對於現在的教育體制而言,這恐怕是不可能的,我們就想,既然是誠心要奉獻於教育,就應該面對所有困難 (包括教育人員既有的思想觀念等),所以,我們願意帶領和我們共事過的朋友 (包括體制內和民間的教師,和深富實務經驗的專業人員等),在八德國中待命,聽從校方人員的指揮,協助處理或教導「比較困難」的學生,如果情況許可的話,也參與各項教學工作,只要教育部撥下一定的經費就好。

 

  但我們緊接著也想到,國家教育經費都有一定預算程序,既然是誠心要奉獻於教育,就不要為難部長:經費也由我們自己來籌措吧!



  這時候許多朋友提醒我們:千萬不要那麼天真;有的人甚至明說:雖然許多人希望你們提供專業,但也難保學校裡沒有少數人另有心思,設下各種陷阱,甚至鼓動學生來作對…..。關於周瑜對付孔明的故事 (要他製作十萬枝羽箭,卻事事掣肘),我們是知之甚詳的;然而,既是誠心要奉獻於教育,就應該去謀自己的「草船 」,只不過這不是打仗,也無需向敵人借箭:我們深深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努力,沒有什麼誤會是化解不了的,而學生也不是全無判斷力,就只能被利用….

 

  所以這封給部長的信,並無批評部長個人或教育部任何政策之意;我們也無意趁此表達我們對於解救校園危機的主張 (動用警力或教官並非正途;各個教育學術或師資培育機構應發揮專業,等等);這封信只有一個目的:

 

  希望部長能夠負起一個責任:促成有能力、有意願的個人或團隊,具體而實質地誠心奉獻於教育 (而不是只發表一些高見)——並請以「設定專案、安排人本團隊進駐八德國中」做為一個開始!


  國民教育固然是地方事務,但調整體制的彈性,卻是部長的高度才能做到、而且不能不去做的事。



人本教育基金會



2011.1.13

星期三, 1月 12, 2011

十八趴又來了!誰從操弄「不瞭解」中得利?

  人非全能,總有自己不瞭解的事物;人亦非聖賢,多有自己所欲追求與保護的利益。若能有此自知,我們可以少一點自我中心,多一份同理關懷,更理性客觀地看待利益爭論,在良性互動中尋求適當的平衡點。這個理想當然不容易達成,可惜相互瞭解的嘗試還在努力時,有心人士卻刻意操弄雙方的「不瞭解」,製造社會中的對立與衝突,表面聲稱追求社會公平,結果卻造成利益均貧。令人唏噓不已的是,當雙方都陷入受害者的角色時,在義憤填膺或滿腹委屈之外,有多少人可以靜下心來想,「誰在這個撕裂社會的過程中得利?」



  利益的糾葛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廣義來看,金錢、福利、自由、權力、食物、資源...等等,都可視為利益的一種型態。許多人對「既得利益者」深惡痛絕,這個詞彙經常出現在各種批評論述之中,通常指涉的是負面含意。隨著政治開放、言論自由的潮流,大家也很喜歡使用這種尖銳的詞語,只要用上幾個,彷彿就能氣勢凌人。但大家是否真正想過究竟什麼是既得利益?誰算是既得利益者?這些問題無需牽扯什麼理論學說,而是關乎我們怎麼看待「利益分配」這件事。我們沒有的好處,別人卻有,這就是不公平嗎?那些人就是既得利益者?相反地,我們擁有一些利益,在沒有的人眼中,我們豈不也是既得利益者?若這樣一層一層比較下去,除了社會最最底層的弱勢群體,有誰敢說自己不是既得利益者?但除了「五十步罵百步」的不滿,這樣的比較與爭鬥有什麼積極意義!利益分配違背社會公平正義,當然要從制度面修改。然而社會群體之間的「不瞭解」與「誤會」,卻阻礙我們從更理性寬廣的角度看待利益分配與保護的制度問題。誰在散播片斷扭曲的資訊?誰將可以一起爭取制度改革的力量,分化成彼此對立的群體?



  不管今天處於利益天平的哪一端,我們應該多瞭解自己不太清楚的制度、不太熟悉的群體、不太認識的觀點。原本擁有的人或許更懂得知足、感恩與分享,期盼擁有的人也可能因此看清真正的敵人不在天平的另一端,而是刻意將雙方擺在利益競技場上自相殘殺的煽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