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01, 2016

關於最近的年齡數學題

我可能很無聊
但從這個很多人熱烈討論、嘲弄的例子
仿效者有沒有注意到幾個重要的「詞句」
其實有著很重要的思考線索
影響思考方向
影響回答
如果只是這樣說:
「弟弟的歲數是哥哥的一半」
(-->這是條件設定,沒有時間線索)
A如果哥哥4歲,弟弟幾歲?2歲
B如果哥哥100歲,弟弟幾歲?50歲
這種題目如同「弟弟的存款是哥哥的一半」
如果哥哥有4元,弟弟有幾元?2元
如果哥哥有100元,弟弟有幾元?50元
都是依照給予的條件來換算
如果加入一些詞彙
「今年」,弟弟的歲數「剛好是」哥哥的一半
(-->這是「今年」的狀況,才能延伸時間條件)
C-1今年哥哥4歲,弟弟幾歲?2歲
C-2「等到」哥哥100歲的時候,弟弟幾歲?98歲
D今年哥哥100歲,弟弟幾歲?50歲
有學生「看不懂」數學題目
而非不會計算
是搞不清楚問題的焦點
這是真實存在的現象
當然
表達不佳的數學題目也是問題
有些人「聽不懂」別人的問話
有些人「看不懂」別人的論述
也非不會思考
是搞不清楚議題的焦點
這是普遍存在的
當然
表達不佳的問話與論述也是問題
對出題與回答者雙方來說
理解與表達都很重要
而語文
是重要的工具
在教學時
「鋼琴」與「然而」兩個詞
對我個人來說
「然而」這個詞對引導思考來說很重要
所以必須多花一點時間確保學生瞭解

諷刺的愚人節

諷刺的愚人節。為了這樣一位自認「兢兢業業、克盡職責、努力教學」的老師,要付出多少時間精力?多少深夜與清晨的準備?多少對學生的安撫對家長的抱歉?多少的溝通與協助?唯有這樣,我這凡俗之輩,才對得住自己,對得住這位「兢兢業業、克盡職責、努力教學」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