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21, 2005

「樂」為人師?

出現引號

似乎不是真的「樂」,或者說不是「完全純粹」的樂。

出現問號

似乎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為人師表」,而且樂在其中。

「樂」為人師?

樂於為人之師?

樂於為「人師」?


今天心有所感

因為我似乎不快樂

我把這四個字想複雜了嗎?

或者

我把教師這個工作想簡單了?

星期日, 8月 14, 2005

挑戰

如果有時候對於現實的安逸有某種莫名的惆悵

如果需要很多理由才能說服自己接受現況及其延續

如果看著別人勇於追求充滿不確定卻具無限可能性的未來

不是嘲笑而是由衷感到敬佩

也嚮往著那種突破的感覺

那就

接受挑戰吧



挑戰,在十歲,因為懵懂,沒什麼好失去的。

挑戰,在廿歲,由於輕狂,沒什麼好失去的。

挑戰,在卅歲,為了開創,沒什麼好失去的。



無論結果如何

每一次挑戰都可能是人生的轉捩點

從接受挑戰、面對挑戰開始

歷經失去與獲得的循環

感受選擇、壓力與情緒的自我淬礪

到哭

到笑

到笑

到哭

到下一段人生

星期五, 8月 05, 2005

多校招生不足,12年國教時機成熟?

  中時電子報的新聞:「因為少子化關係,私校招不到學生的狀況會愈來愈嚴重,幾年後可能公立高中職及少數優秀私校就可以容納所有國中畢業生升學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時機愈來愈成熟」。這是某位校長的意見,我不知道記者有沒有過度簡化他的意見,或者斷章取義,不過看到這樣的論點,實在讓我有點難以置信,典型「技術層面」的思維。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時機成熟,居然要靠「多校招生不足」?是否需要「十二年國教」,值得討論;什麼是十二年國教的宗旨與核心,需要共識;如何推動「十二年國教」,要審慎規劃。在這些重要問題都充分討論與解決之後,才是「時機成熟」,而不是什麼「多校招生不足」這個前人亂搞,後人遭殃的爛攤子。


  十二年國教的議題,真的需要很周延的討論。「私校招不到學生」、「可以容納所有畢業生升學需求」等問題,都只是「數量」的加減計算,其他「質性」的水準提升與「前瞻性」的規劃,或許是教育決策單位更要注意的。所謂「少子化」的問題,人人都會講,但有多少人前瞻地看到未來可能衍生的問題?今天講少子化造成私校招不到學生,談少子化使得國小國中減班,但七年前睿智的決策者,看不出當年的出生率將影響七年後的入學人數嗎?如果看到了,七年的調整時間就算不夠,也不至於倉促面對吧?國小如此,國中、高中、大學的問題亦是如此。可惜,我們的決策者沒有長遠的眼光,或許也不能怪他們,台灣的社會越來越短視近利,只想解決眼前的問題,只想討好「眼前」的選民。在這樣的環境中,有遠見有有擔當的人,大概沒有施展發揮的空間吧!


  商品「供過於求」,對於消費者而言,似乎是好事,因為價格可能降低。但在這樣大量供貨的情形下,商品的水準是否能夠維持或提升呢?教育不比商品,商品有時「堪用」就好,但我們對教育品質的要求,絕不只「堪用」而已。要有競爭力,教育的品質必須提升,無論有沒有十二年國教都是如此。不推動十二年國教,我們還有很多重要的改革要做!要推動十二年國教,先想清楚為的是什麼?「滿足國中畢業生升學需求」與「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意義是相同的嗎?如果有一個明確的理念,不應該出現「多校招生不足,十二年國教時機成熟」的新聞標題。算了!記者朋友不過混口飯吃,大多數讀者看了也不會大驚小怪,新聞就是這樣,「新鮮有趣」之後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