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01, 2001

牛蛙雜感

  二個星期前就在報紙上看到有關「美國牛蛙威脅本土生物」的報導,昨天又收到一封Email,內容大致相同,我特地到荒野保護協會網站取得相關資料,摘錄如下:



  全國小學生飼養牛蛙成風潮,一旦野放恐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近日許多會員及民眾向荒野保護協會反應,目前全國眾多小學生因教學活動的需要而飼養青蛙蝌蚪,經查證多屬牛蛙之蝌蚪,這些蝌蚪若在長成成蛙之後,未做適當處置即野放,恐將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牛蛙是一種惡名昭彰的外來種生物,食性兇殘,無所不吃,不但會吃掉其他 的蛙類、昆蟲、魚類、老鼠和幼鳥………,將嚴重破壞台灣的水文生態環境。 外來種生物的危害在台灣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生態保育問題,過去不當引進外來種生物,如福壽螺、美國螯蝦、牛蛙...已造成台灣許多水生原生物種的滅絕。 針對此次小學生牛蛙飼養、野放事件,我們呼籲教育主管當局應當加以重視,即刻發函全國各小學將此飼養之牛蛙蝌蚪統一回收,加以處置。 並敦請農委會調查牛蛙在台灣的飼養狀況及販售管道,且向社會大眾說明牛蛙對台灣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防範處置之方式。 希望社會各界關注牛蛙任意野放事件,以防止牛蛙流入台灣各個鄉間角落,造成台灣生態不可預知的大浩劫!



  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事件,起因於國小課程中有一單元為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然而近年來台灣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因此大多數學校無法取得本土的「教材」,幾乎都是由廠商提供牛蛙蝌蚪來飼養。學校基於「生命教育」,當蝌蚪長成青蛙後,將之野放,這樣看似正確的錯誤舉動,形成台灣生態的危機。這件事給我一個難忘的啟示:愚知比無知更可怕。



  今年是教育部明訂的「生命教育年」,落實生命教育當然是應該的,只不過在落實的過程中,因為認識不深切,反而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今天基於「生命教育的理念」將牛蛙放生,或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確然瞭解怎樣尊重生命,但未曾深入想過,今天這樣的舉動是尊重「牛蛙的生命」,卻不尊重「其他本土生物的生命」。坦白地說,人類談「生命教育」、「人與自然」,談「愛護動物」,多數還是基於「自身的立場」,繁殖有價值的,消滅無價值、有害的,何嘗真正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自以為是的愚蠢行為顯露著無可救藥的矛盾,例如動物園的存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為了地球好,應該消滅全部的人類,但我們目前只有這樣的趨勢,而沒有這樣的意圖,而為了人類好,以外力(人類的力量)維持生態的平衡,是目前人類感受到急迫要做的。繞了一個圈,只想說明白,人類不要以為保護稀有動物,或者盡力維持生態平衡是一種「壯舉」或「貢獻」,探其根本,這應該是人類對本身罪惡的救贖。在提倡所謂「人與自然」的教育時,如果還理所當然地把「人」與「自然」當成同等地位,那麼這樣的教育顯現得是:人類一點都沒有長進。



  單是這樣的救贖過程,錯誤的認知極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傷害,類似的情形,如文章中所提到,之前已經出現許多案例,所以我們要更加留心。每當看著他人做著自以為正確的錯誤舉動,往往會捧腹大笑或嗤之以鼻,然而在無意中,我們卻成為這樣的笑柄而不自知。在後現代反專業的潮流中,大家都自以為自己有本事去做,何需專家指導?多數決策者也樂得順著這股潮流,寧可閉上嘴大點其頭,也不敢犯眾怒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在這樣的環境下,「愚知所造成的人禍」是否會不斷出現?這問題似乎是多問了...



  這件事讓我想了許多,雜亂地寫了一堆,既然是隨筆,那也不用刻意在乎主題是否偏離。但其實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人類自古至今自居「萬物之靈」的悲哀嘴臉。不捨棄這樣的心態,談什麼自然保育?談什麼生命教育?但容我從歷史的演變來做消極的推論,地球之癌只不過是在可容許的範圍內提倡這些主張,真正威脅到自身生存時,又有誰會大聲疾呼?當然,以一個地球的生物個體,以一個自私的人類來說,對於目前許許多多的保育工作,我認同我支持,同時,對自然萬物,我也由衷感到慚愧。而對其他仍自居「萬物之靈」的夜郎子民,敲醒自己愚昧無知的腦袋,想想身上背負的罪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