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17, 2010

屬於自己的《第36個故事》



  如果用「可愛」形容《一頁台北》,那麼我用「純真」描述《第36個故事》;看完《一頁台北》會哼著可以跳舞的旋律,離開《第36個故事》的時候,我想著屬於自己、將來可以跟別人交換的故事。那個故事,或許免不了加油添醋,但我想用未來將它編得特別一些,有人願意聽。


  「交換」是劇情的賣點,若可以,我希望這個概念可以更深刻,在以物易物背後應該有另一個層次的交換,朵兒與群青的故事或許是這條線,但我沒被拉住,反倒朵兒與薔兒的互動與故事更吸引我。在廣義的「交換」下,遊手好閒的薔兒有了生活的重心,原本明確築夢的朵兒反倒越來越迷惘,慢慢地「讀書」與「環遊世界」交換,「穩定生活」與「四處流浪」交換。最終,她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繼續編織著自己的故事。


  因為考慮「交換」,才有價值的判斷,讓我們思考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是什麼。「交換」不是人生的目的,卻是創造屬於自己故事的一個法門。我繼續想著,自己要用怎樣的故事跟世界交換?跟生命交換?


  附帶一提,雷光夏的詞曲切中了我的心跳旋律,雖然我之前不太想認識她,但現在已經無法倔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