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08, 2008

解決紛爭

  人際之間的紛爭難免。作為老師,很容易原諒學生。即使學生沒有低頭認錯,但從細微言行間,就可以感受到他試圖散發出來的善意,不明顯不公開,但你就是知道。自己也就順著這樣打開彼此的心結,甚至老師可能比學生更早「公開」自己的善意,給他一個台階下,因為他們還不懂事啊!但對於親密的人,卻沒有這麼單純,或許認為「他應該很瞭解我,怎麼可以......」、「道歉有這麼難說出口嗎?」這種親密關係在無形之中拉高了對待彼此的標準。第二項阻礙,「懂事」的大人,又比小孩子更注重「面子」,所以不容易低頭,不容易認錯,不容易先示好,不容易給對方台階下......相比之下,比較疏離的關係反倒給了彼此讓步的空間。但要因此邁向疏離嗎?其實只需要稍退一步。



  退一步海闊天空,面對我們所在乎的紛爭,能夠「海闊天空」或許誇張了,但退幾步,可以讓自己看清楚紛爭的起點,同時看到了「其他」。換句話說,「退」不是「退讓」,而是讓我們退到另一個比較開闊的「觀察點」。當我們站在紛爭旁邊不肯退讓,睜大眼睛盯著它,那麼視野全被紛爭所佔滿,沒有其他;思維只有單一角度,沒有其他可能的詮釋。然而,如果願意「退一步」,發現這個紛爭並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願意「轉個頭」,更多的觀點能活化自己的思維,豁然開朗。林逢祺老師在哲學諮商也講過「把自己抽離」,把「我」的困境,變成「有個人」的困境,然後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原本複雜的情境驟然明白許多。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人人都可以說上幾句,卻是要真正實踐之後才能深刻體會。(不知道這樣講會不會有些突兀,但深覺名言佳句的智慧並非空泛之論,而哲學諮商的價值,其實就在我們身旁顯現......)